1 / 56

教科书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专题讲座四. 教科书的评价. 高凌飚 2007 - 08 Email: gaolb@scnu.edu.cn. 背景知识 什么是教材? 教材评价的概念 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评价实践 评价的框架 评价的标准体系 评价的工作方案 评价的工具. 背景知识. 什么是教材?. 狭义: 教材=教科书、课本 广义 教材=有关教授内容的材料,包括参考书、讲义、图片、教学课件等等印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材评价的实质. 评价:价值认定、诊断、反思、可持续发展。

don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科书的评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程与教学评价专题讲座四 教科书的评价 高凌飚 2007-08 Email: gaolb@scnu.edu.cn

  2. 背景知识 • 什么是教材? • 教材评价的概念 • 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 •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评价实践 • 评价的框架 • 评价的标准体系 • 评价的工作方案 • 评价的工具

  3. 背景知识

  4. 什么是教材? • 狭义: 教材=教科书、课本 • 广义 教材=有关教授内容的材料,包括参考书、讲义、图片、教学课件等等印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5. 教材评价的实质 • 评价:价值认定、诊断、反思、可持续发展。 • 教材评价:对教材的价值认定,对教材存在问题的诊断,对教材编制过程的反思,教材的可持续发展。

  6. 资源 工具 媒介 教材的价值?

  7. 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依据 教科书的价值定位 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工具 • 对教科书的价值定位随教学观念的改变而变 • 课本:“凡定有程式而试验稽核之,皆曰课。如考课、功课”,“凡事之根源曰本” 《辞源(改编本)》,香港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 735、335页 • 教科书:专门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 • Textbook: a book used as a standard work for the study of a particular subject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Textbook:Manual of instruction in any branch of science or study; work recognized as an authority. The Oxford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 879 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工具 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权威

  8.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教材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备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是相应学科的学术论著、权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的基本依据。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教材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备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是相应学科的学术论著、权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的基本依据。 •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下,教材的概念应该包括三层意思: • 媒介。 • 工具。 • 资源。

  9. 教材是民族国家或成人世界向年轻一代传达意识形态、道德传统以及知识技能标准的媒介,是体现特定教育目标的媒介。学生通过教材认识人类文化遗产和知识财富,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课程的标准和内容,借助教材展开与同学及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互动。教材是民族国家或成人世界向年轻一代传达意识形态、道德传统以及知识技能标准的媒介,是体现特定教育目标的媒介。学生通过教材认识人类文化遗产和知识财富,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课程的标准和内容,借助教材展开与同学及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互动。

  10. 教材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思维与操作能力的工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也是教师赖以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智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教材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思维与操作能力的工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也是教师赖以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智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

  11. 教材是学校和教师用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资源,是组织教育过程的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地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的程序性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教材是学校和教师用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资源,是组织教育过程的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地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的程序性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

  12. 教材评价的实质 • 教材评价的实质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途径对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工具和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导向性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材的价值的总体认识,对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促进对教材的编写制作过程的反思,促进教材的可持续发展。

  13. 由于教材的编写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方案进行的,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具体体现。评价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实际上也包含着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评价,因而教材评价往往成为对整个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材的编写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方案进行的,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具体体现。评价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实际上也包含着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评价,因而教材评价往往成为对整个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4. 教材评价的对象、内容和一般过程 • 教材评价的对象:教科书的文本,包括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和网络课件。 • 教材评价的内容:按照目标模式,教材评价实质上是确定教材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因此,教材评价包含三个方面: • 教材设计和编制的分析和评价(文本) • 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分析和评价(使用) • 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业成绩的分析和评价(效果)。

  15. 教材评价的原则 • 公正性原则 • 可靠性原则 • 有效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公开性原则

  16. 教材评价的主体 • 价值主体 :指教材的价值是通过谁来体现的,即教材是满足谁的需要的。 • 直接价值主体:学生 • 间接价值主体:社会 • 评价主体:谁来进行评价 • 内部:编写制作者 • 外部:专家、教师、学生、社会

  17. 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 • 关于评价标准的研究 • 1922年,Franzen和Knight,教材分析的五大要素: • ①兴趣 • ②理解 • ③教材所包含的学习方法 • ④内容的价值 • ⑤结构 • Young和Reigeluth (1988)的研究,教材评价的维度: • 一般性的维度,包括学科内容、社会内容、教学设计、可读性和制作质量等五个 • 特殊维度,因应评价的目的或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教材与课程纲要以及学生情况的适切性等等。

  18. 评价的方法、程序和工具的研究 • 经典方案 • SSEC方案、Berkeley方案、Eash方案、St. Gallen方案、Keil 方案、Sussex方案… • Sussex方案: • ①简介 • ②评述性分析 • ③教材使用过程分析 • ④评价,收集反映教材质量的证据,对教材目标、使用方法、内容和背景进行评价 • ⑤根据分析结构进行决策的方法 • 开放式评价

  19. 我国教材评价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 ⑴以审代评,审评混合,有审无评,带有过多的行政权威性; • ⑵基本上将教材评价作为一项行政工作,缺乏长远的研究; • ⑶评价观念落后; • ⑸评价方式简单化; • ⑹缺少对基础性研究的鼓励和支持。

  20.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评价实践

  21. 评价目的 • 对已经通过初审并投入使用的新课程实验教材进行跟踪分析评价,以对教材进行动态的质量监控; • 通过多方面征集专家和教材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分析教材的编写质量水平和特点,找出教材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给选用者做决策参考,给编写者作为修改依据; • 通过分析评价的过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实现对教材质量的监控。 • 特点: • 分析重于评价,在分析基础上的评价。 • 重点是对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设计、使用环境要求、对教师和学生所起的导向作用、实际使用效果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等,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22. 媒介 课程与学生 课程与教师 文化遗产、已有经验与学生 工具 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 资源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基础性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公民 灵活性 考虑学生差异,适应不同需要 前瞻性 理念先进,反映时代,适度超前 对教材的定位

  23. 评价的框架 教育宗旨 课文 插图 活动 课后 问卷调查 文本审读 导向 效果 教材 定性 分析 定量 评估 修改参考 选用参考

  24. 评价的标准体系 问题 标准 A B C 评价 目的 维 度 问题 标准 A B C 功能 定位 问题 标准 A B C 问题 标准 A B C

  25. 评价的维度 知识 文化思想内涵 心理与发展规律 编写制作水平 特色与导向性 适应性与效果

  26. 知识维度 • 教材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导去概括人类的知识宝库,或者说,教材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逻辑框架去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的问题。 • 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教材向学生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大门,引导学生了解前人积累的知识及其结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既要有基础性,又要鲜明的时代特征并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 作为师生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媒介,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当然应该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

  27. 文化思想内涵维度 • 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参与教材所设计的活动,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对其他文化有基本的认识。 • 教材不仅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智力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也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 教材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内涵的丰富程度 • 教材应该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弘扬崇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 • 促进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认同, • 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28. 心理与发展规律维度 • 考虑教材在内容选择、结构组织、活动安排、文字撰写、插图使用等等方面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 • 教材作为精心组织的教学范例和学习的工具,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表达的方式上必须遵从人类认识事物和学习认知的规律。 •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还未成年,其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水平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必须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相匹配。 • 由于学校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能否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否对准学生的认识起点,能否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中的障碍等等,是教材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9. 编写制作水平维度 • 教材的文字和插图的编写制作水平。 • 教材的文字应该简练准确,有文采有深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 • 教材的插图应该含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与文字内容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融为一体,成为表达编写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30. 特色与导向性维度 • 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导向。 • 新课程提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强调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和学生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材的多样化。而教材的多样化是以特色为前提的,没有特色就变成雷同,就没有多样化。 • 特色有许多表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导向,教材要能够针对现实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和教师建立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设施的改良和教学环境的改善。

  31. 适应性与效果维度 • 教材与使用者、使用环境的匹配,以及使用的实际效果,即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所起的作用是否与编写者的意愿吻合。 • 教材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去实现教育的价值,这一过程不仅与教材本身有关,还与教学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情况有关。教材的编写如果脱离了当前的教育环境、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使用起来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就不是好的教材,这是反映教材质量的又一重要维度。

  32. 评价的问题 • 知识维度 • 教材内容对达成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满足程度; • 教材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 • 教材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 • 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 • 教材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 • 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配合协调程度。

  33. 文化思想内涵维度 • 教材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弘扬爱国主义的思想; • 教材是否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善于引导学生体验课程内容的文化底蕴; • 教材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倡导水平; • 教材在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方面的水平。

  34. 心理与发展规律维度 • 教材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教材能否从多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 教材对学生的起始程度要求和预定发展目标是否合适; • 教材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35. 编写制作水平维度 • 教材文字的编写水平; • 教材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程度及制作水平; • 教材的编写形式的丰富程度和相互配合水平; • 教材的版式设计水平; • 教材的印刷工艺质量。

  36. 特色与导向性维度 • 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教材是否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 教材能否有利于学校资源与教学环境的改善 • 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 教材在选材、组织、编写、呈现等方面以及总体上的特色

  37. 适应性与效果维度 • 教材与学生水平的适应程度 • 教材与教师水平的适应程度 • 教材与学校资源环境的适应程度 • 教材与使用教材的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 教材的教学设计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符合程度 • 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中的达成情况

  38. 拟议的教材评价体系 审查委员会 编者 教育行政 部门 推 广 使 用 教 材 教研员 学校教师、学生 家长 教材 专业机构 和 评价网络 试用者

  39. 教师问卷 教师对教材的看法问卷 教师教学观问卷 学生问卷 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问卷 学生学习方式问卷 教材评价的工具

  40. 文本分析的工具以初中科学科为例 • 初中科学教材课文段落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 初中科学教材课文段落质量评价统计表 • 初中科学教材插图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 初中科学教材插图质量评价统计表 • 初中科学教材活动栏目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 初中科学教材活动栏目质量评价统计表 • 初中科学教材课文段落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41. 节 段 知识 类型 内容范畴 结构 衔接 内容 难度 文字 水平 基础 方法 应用 新发展 规定 拓展 好 中 差 高 中 低 好 中 差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 1.6 √ √ √ √ √ √ √ √ √ 初中科学教材课文段落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2. 册、章 知识类型 内容 范畴 结构衔接 内容难度 文字水平 基础 方法 应用 新发展 规定 拓展 好 中 差 高 中 低 好 中 差 一 5 7 0 2 9 1 8 1 0 2 8 0 8 1 0 二 12 4 3 4 13 6 8 4 1 8 5 0 9 3 1 三 21 14 3 4 19 7 20 3 0 4 16 3 21 2 0 四 13 3 9 1 9 9 16 0 0 3 13 0 16 0 0 总计% 48.6 26.4 14 11 68.5 31.5 85.2 13.1 1.7 27.4 67.7 4.8 88.5 9.8 1.7 初中科学教材课文段落质量评价统计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3. 图号 分 类 必要性 直观性 启发性 图文 配合程度 清晰度 色 彩 照片 示意图 必 要 不 必 要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黑白 彩色 黑 白 彩 色 1-1 √ √ √ √ √ √ √ 1-2 √ √ √ √ √ √ √ 1-3 √ √ √ √ √ √ √ 1-4 √ √ √ √ √ √ √ 1-5 √ √ √ √ √ √ √ 1-6 √ √ √ √ √ √ √ 初中科学教材插图质量评价审读记录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4. 插图数目 分 类 必要性 直观性 启发性 图文 配合程度 清晰度 色 彩 照片 示意图 必 要 不 必 要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黑白 彩色 黑 白 彩 色 一 54 0 32 1 21 53 1 53 0 1 34 18 2 53 0 1 49 5 0 49 3 2 二 47 0 18 1 28 46 1 43 2 2 32 14 1 45 1 1 47 0 0 47 0 0 三 95 0 64 0 31 93 2 92 1 2 49 44 2 94 1 0 93 2 0 94 1 0 四 57 0 43 2 12 55 2 52 3 2 42 12 3 54 1 2 54 0 3 50 0 5 总计 数目 253 0 157 4 92 247 6 240 6 7 157 88 8 246 3 4 243 7 3 240 4 7 % 0 62 1.6 36.4 97.6 2.4 94.9 2.4 2.7 62 34.8 3.2 97.2 1.2 1.6 96 2.8 1.2 94.9 1.6 2.8 初中科学教材插图质量评价统计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5. 栏目 名称 页码 开放性 类型 设计水平 难度 活动范围 持续时间 适用性 高 中 低 知识 实际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课内 课外 野外 短 1天 1周 长 普遍 城市 思考 4 √ √ √ √ √ √ √ 思考 6 √ √ √ √ √ √ √ 实验 7 √ √ √ √ √ √ √ 实验 7 √ √ √ √ √ √ √ 讨论 11 √ √ √ √ √ √ √ 练习 13 √ √ √ √ √ √ √ 练习 16 √ √ √ √ √ √ √ 练习 19 √ √ √ √ √ √ √ 阅读 21 √ √ √ √ √ √ √ 中学科学教材活动栏目质量分析审读记录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6. 栏目 总计 章 开放性 类型 设计 水平 难度 活动 范围 持续时间 适用性 一 二 三 四 实验 课题 高 中 低 知识 实际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课内 课外 野外 短 1天 1周 长 普遍 城市 思考 15 2 5 7 1 0 0 6 7 2 4 11 6 7 2 6 6 3 9 6 0 15 0 0 0 15 0 探究 5 2 1 1 1 0 6 4 1 0 1 4 2 2 1 3 2 0 1 3 1 2 2 1 0 5 0 练习 25 4 7 7 7 0 0 3 12 8 12 12 2 20 2 3 15 6 2 21 1 20 3 1 0 23 1 讨论 28 1 10 8 9 0 0 13 14 0 13 15 10 14 4 12 11 5 16 11 1 26 2 0 0 25 3 观察 17 0 10 7 0 0 0 5 9 3 12 5 2 14 1 4 12 1 9 4 4 13 0 1 3 9 8 阅读 10 1 4 2 3 0 0 0 7 2 3 7 0 5 5 2 1 7 5 5 0 10 0 0 0 9 1 实验 30 2 3 5 12 8 0 3 17 7 18 11 4 24 1 3 8 16 26 5 0 29 0 0 0 26 3 制作 3 0 1 0 0 2 0 0 3 0 3 0 0 3 0 1 2 0 0 2 1 2 1 0 0 3 0 总计 133 12 41 37 33 10 6 34 70 22 66 65 26 89 16 34 57 38 68 57 8 117 8 3 3 115 16 % 100 9 31 28 25 8 26 53 17 50 49 20 67 12 26 43 29 51 43 6 88 6 2 2 86 12 中学科学教材活动栏目质量分析统计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7. 维 度 评价指标 等 级 评 分 A B C D 知识 1、教材是否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有适当拓展 √ 16 2、教材的内容是否体现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 3、教材内容是否反映了最新科技成果、注意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 4、教材内容是否注重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 5、教材内容是否注意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间的融合, √ 文化 思想 内涵 6、教材是否以多种形式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 √ 20 7、教材内容是否注重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 √ 8、教材内容是否注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心理 发展 规律 9、教材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否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照顾知识建构过程 √ 18.8 10、教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11、教材中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等能力,发展良好个性 √ 12、教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 编写 制作水平 13、教材的体系结构和文字表达水平 √ 18.8 14、教材插图质量水平 √ 15、教材的版面设计水平 √ 16、教材的印刷和装帧质量 √ 导向 特色 17、教材是否利于教学与评价 √ 20 18、教材的特色 √ 总 分 93.6 初 中 科 学 教 材 评 价 汇总表 教材名称:科学 编者: 出版单位: 使用年级: 七年级 评审者:邵启聪 评审日期:2002/2/3

  48. 教材评价实践工作概况 • 参与调查实验区 • 国家级实验区19个:海口、深圳、南宁、柳州、厦门、长沙、贵阳、杭州、武昌、青岛、高密、太原、鹿泉、大连、灵武、乌海、乌鲁木齐; • 省级实验区9个; • 被评估的教材:14个学科的31套教科书 •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 • 参加分析评估和接受调查人数 • 教师12,107人 • 学生28,954人 • 回收资料 • 分析评估报告181份 • 教师调查问卷10,561份 • 学生调查问卷25,586份

  49. 评价初步结论 • 新课程实验教材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比原来的统编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 • 被评估教材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8.5和81.6, • 第一次评估教材的得分范围在70.8-95.8, • 第二次评估教材的得分范围在71.6-90.1; • 在51套次的评估中, • 总分被评为良好的是42套次(占82%), • 优秀的2套次(占4%) • 中等的7套次(占14%) • 对广东省的240名教研员的民意调查结果,认为实验教材的外在质量比原统编教材有较大改进和改进的占89.2-93.4%;

  50. 对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正面评价 • ⑴实验教科书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删减了繁难的知识内容,较好地体现了教科书的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 ⑵实验教科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注意在教科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注重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 ⑶实验教科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 ⑷多数实验教科书开放性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留有足够的空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