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十章 对流换热

第十章 对流换热. 流体流过固体物体表面所发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即热流密度为: ……………… ( 1 ) 对于面积为 A 的接触面,对流换热的热流量为: …………… ( 2 ) 求解表面传热系数 α 的表达式有两个基本途径: 一是分析解法;二是应用相似原理, 将为数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结成为数不多的几个无量纲准则,再通过实验确定 α 的准则关系式。. 第一节 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一、对流换热的机理 傅里叶定律应用于边界层可得: ………. ( 3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对流换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对流换热 流体流过固体物体表面所发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即热流密度为: ………………(1) • 对于面积为A的接触面,对流换热的热流量为: ……………(2) 求解表面传热系数α的表达式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分析解法;二是应用相似原理,将为数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结成为数不多的几个无量纲准则,再通过实验确定α的准则关系式。

  2. 第一节 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一、对流换热的机理 傅里叶定律应用于边界层可得: ……….(3) 将牛顿冷却公式(1)与上式联立求解,即得到换热微分方程: ………………….(4) • 二、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流动的动力;被流体冲刷的换热面的几何形状和布置;流体的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物理性质.即粘度η、比热容c、密度ρ及热导率λ等。

  3. 对流换热 分类: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 • 区别被流体冲刷的换热面的几何形状和布置: 几何因素的影响 a)管内强制对流与流体外掠圆管的强制对流 b)水平壁热面朝上散热的流动与热面朝下的流动

  4. 第二节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 一、能量微分方程 对于非稳定的无内热源的问题,引伸到有流动的场合,其热平衡式应该是: (由导热进入微元体的热量Q1)+(由对流进入微元体的热量Q2)=(微元体中流体的焓增ΔH) ……………….(1-a) 由导热进入微元体的热量为: ……………….(1-b) • 由对流进入微元体的热量参看下图作分析。设流体在x、y、z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νx,vy、νz。先观察x方向上对流的热量流入及流出的情况。

  5. 在dt时间内,由x处的截面进人微元件的热量为:在dt时间内,由x处的截面进人微元件的热量为: ……………….(1-c) • 同时间内由x+dx截面流出微元体的热量为 : ……………..(1-d) • 由(1-c)(1-d)式可得dt时间内x方向进入微元体的热量: …………..(1-e)

  6. 同理,在y和z之间上也可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1-f) ………………..(1-g) • 在dt时间内,由对流进入微元体的总热量Q2为: 流体在稳态、常物性条件下,中括号中第二项为零,于是有: …………….(1-h) • 在dt时间内,微元体中流体的温度改变了,其焓增为: ……………………(1-i) • 将(1-b、h、i)三式代入(1-a)即可得能量微分方程:

  7. 二、动量微分方程 推导动量微分方程(N—S方程)的依据是牛顿第二定律,即作用于微元体上所有外力之和等于惯性力(即质量乘以加速度)。 • 三、连续性微分方程 推导连续性微分方程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单位时间内,净流入微元体的质量等于微元体内的质量增量。

  8. 第三节 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 • 一、对流换热的相似准数 对流体换热的相似问题: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热相似和边界条件相似等 流体的热量传输微分方程式(或称能量微分方程)为: ……………(1-a) • 设有两个对流换热的相似现象,分别用“′”或“″”,表示,则可对上述方程进行相似转换如下: …………..(1-b) ……….(1-c)

  9. 写出两现象的速度、空间、温度、时间、热扩散率等的相似常数关系式为:写出两现象的速度、空间、温度、时间、热扩散率等的相似常数关系式为: …………………..(1-d) • 将上式代入(1-c)得: ………………….(1-e) • 比较式(1-e)和式(1-d)可得出如下结果:

  10. 将式(1—d)再代入上两式,得: …………..(2) ……………..(3) • 考虑对流换热的边界条件,对流换热微分方程为

  11. 对上述的边界方程作相似转换: …………….(3-a) • 与上述推导过程一样,可得出: 即 固有: …………….(4) • 二、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 描述对流换热现象的一般性准数方程式为: ……………….(5)

  12. 相似准数的物理意义: • (1)Nu 由边界换热微分方程而来,它反映了对流换热在边界上的特征,Nu数也可变换为: • (2)Fo 为傅里叶数,来自导热微分方程.与时间因素有关。因α=λ/ρCρ,将Fo作如下变换得: • (3)Pr 是流体物性的无因次组合,又称物性准数。可变换为:

  13. (4)Pe 来自导热微分方程式,表明温度场在空间分布的准数。可变换为: • 在对流换热中,被决定准数是Nu数,与对流换热有关的其它准数是Re、Gr、Pr。准数方程: • 湍流强制对流换热时,表示自然对流浮升力影响的Gr数可以忽赂,准数方程简化为: • 自然对流时又可忽略Re数,而有: • 在具体应用时,多表示为幂函数形式:

  14. 第四节 强制对流换热的计算 • 一、外掠平板 1.流体顺着平板掠过时,层流至湍流的转变临界雷诺数的确定 2.在一般有换热的问题中取 3.平板在常壁温边界条件下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准则关系式如下: 层流区:Re<5×105 最终达到湍流区(5×105≤Re<107)时全长合计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α可按以下准则式先计算出Nu,再算出α:

  15. 24℃的空气以60m/s的速度外掠一块平板,平板保持216℃的板面温度,板长0.4m,试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不计辐射换热)。 查附录得: • 平板后部已达湍流区,全长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16. 二、横掠圆柱(圆管) 流体横向掠过圆柱管时的流动特点 图1空气横掠加热圆柱时流体的流速对等温线的影响 a)Re=23 b) Re=120

  17. 通用准则式进行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1) 图2 空气横掠圆柱时的局部及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a)不同Re数下沿圆柱局部换热强度变化极坐标图 b)空气横掠圆柱平均环热的实验结果

  18. (1)式中,在不同Re区段内c和n具有不同的数值,见下表1。此外,定性温度采用边界层平均温度Tm=(Tw+T∞)/2,特征尺度取圆往外径d,Re数中的流速按来流流速计算。 表1 c和n值 • 流体流动方向与圆柱轴线的夹角称为冲击角φ。以上讨论的是冲击角为90℃的正面冲击精况。斜向冲击时,换热有所削弱。在实际计算中,可引用一个小于1的经验冲击角修正系数εφ来考虑这种影响。

  19. ……………….(2) 圆柱面的冲击角修正系数 • 例 空气正面横琼外径d=20mm的圆管。空气流速为1m/s。已知空气温度tt=20℃,管壁温度tw=80℃,试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 解:定性温度 Tm=(Tw+T∞)/2=(20+80)/2=50℃

  20. 从附录查得: 由表1查得c、n值,按式(1)计算得: •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 • 三、绕流球体 流体与球体表面间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按下列准数方程计算: ………………(3) ………………..(4)

  21. 式(3)的适用范围:17<Rem<70000。定性湿度为Tm,定型尺寸为球体直径d。式(3)的适用范围:17<Rem<70000。定性湿度为Tm,定型尺寸为球体直径d。 • 式(4)的适用范围:1<Rem<70000;0.6<Prm<400。定性温度为Tm,定型尺寸为球体直径d。式(4)表明,Rem→0时,Num趋近于2。这一结果相当于在无限滞止介质中,温度均匀的球体稳态导热时求得的Num值。 • 四、管内流动 管内流动换热分有层流和湍流的不同规律。临界雷诺数Re= 2320为界,Re<2320为层流;Re>1×104为旺盛湍流;介于这两个雷诺数之间为层流向湍流转变的过渡区段。

  22. 在Re>10000的旺盛湍流区,使用最广的实验准则式为:在Re>10000的旺盛湍流区,使用最广的实验准则式为: …………………(5) 右图示出了换热时速度分布畸变的景象。图 中曲线1为等温流动的速度分布。有换热时, 以液体为例作分析。液体被冷却时,因液体 的粘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近壁处的粘度 较管心处为高,所以近壁处速度分布低于等 温曲线,变成曲线2。同理,液体被加热时, 速度分布变成曲线3,近壁处流速增大会增 强换热,反之会削弱换热。这说明了不均匀 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而式(5)中正好忽略此 种影响. 换热时管内速度分布的畸变

  23. 超出以上限制时,必须考虑不均匀物性的影响,推荐在下列实验准则式中任选一个进行计算: ………………(6) ………………..(7) • 三点讨论: (1)非圆形截面槽道,当量直径按下式计算: …………………….(8) (2)入口段修正 流体进入管口总要经历一个流动尚未定型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24. 入口段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 a)层流 b)湍流 • 对于通常工业设备中常见的尖角入口,推荐以下入口段修正系数,即: …………………(9) • (3)弯管修正系数 流体流过弯曲管道或螺旋管时,会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换热。

  25. 右图定性表示了截面上的二次环 流。处理上可以用一个大于1的 弯管修正系数εR来反映这种强 化作用,即 对于气体 ………………………(10) 对于液体 ………………………..(11) • 对于自然对流受到抑制时,推荐下列推则关系式: ……………..(12) 对于完全发展的层流,在恒定壁面热流通量的条件下圆管内热交换的Nu数为: 在恒定壁面温度的条件下,圆管内热交换的Nu数也是常量;Nu=3.66。

  26. 在一个换热器中用水来冷却管壁。管内径d=17mm,长度l=1.5m。已知冷却水流速ν=2m/s,冷却水的平均温度(进出口截面上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f=30℃,壁温tw=35℃,试计算表面传热系数α。 解:先计算Re数。按定性温度tf=30℃,从附录查得 属湍流,且温压不大.式(5)适用: 因为l/d=1.5/0.017=88.3>60,可不计入口效应修正。表面传热系数α,即

  27. 第五节 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 • 一、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 自然流动或自然对流:静止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如果其间有温度差,则靠近固体表面的流体将因受热(冷却)与主体静止流体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造成密度差,在浮力作用下产生流体上下的相对运动, • 在自然对流换热中,Gr准数起决定性作用.它代表浮力与粘性力之比,并且包括温度差ΔT。在自然对流中靠近固体表面流体的流动层就是自然对流边界层,由于其贴近固体表面处流速为零,而边界层以外静止流体的流速也为零,因而在边界层内存在一流速极大值,如下图所示:

  28. 右图为边界层的速度场及温度场。 格拉肖夫准则Gr的物理意义在于: Cr值越大,引起对流的浮力相对于 阻力越大,自然对流也越强烈。 • 二、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 自然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一般如下,即: • 上述准数方程只适用于表面温度Tm为常数的情况。对于其它形体的自然对流换热可作如下处理后再应用上述公式。

  29. 表1自然对流中的C及n值

  30. 1.非对称平板 取特征尺寸 L=A/S • 2.块状物体水平面,侧面同时发生自然对流换热时 • 3.对长方体 取特征尺寸为 • 4.在101.3kPa(标准大气压)F,中等温度水平,即tcp=50℃的空气与表面的自然对流可由下表2中的简化公式求表面传热系数。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应乘以压力修正系数如下(其中p为实际压力,Pa):

  31. 表2 自然对流筒化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公式 • 例 长10m,外径为0.3m的包扎蒸汽管,外表面温度为55℃,求在25℃的空气中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安装时单位管长的散热量。

  32. 解:定性温度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物性参数: • (1)水平安装时,特征尺寸为管子外径,即d=0.3m,则 属 层流,查表得: C=0.53;n=1/4,则

  33. (2)垂直安装时,定性尺寸为管子长度,即L=10m.则(2)垂直安装时,定性尺寸为管子长度,即L=10m.则 查表得 C=0.1; n=1/3 • (3)以简化公式计算

  34. 1)水平安装时为层流,查表得计算式为 • 2)垂直安装时为湍流,查表得 计算误差均未超过±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