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复习前节内容

复习前节内容. 作用于血液及 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二十九章. 本章要点 :. 掌握:肝素 香豆素类 维生素 K 链激酶 尿激酶 熟悉:右旋糖苷 阿司匹林 了解:维生素 B 12. 血液系统: 凝血 ----- 抗凝 纤溶 ----- 抗纤溶 出血性疾病、血栓栓塞、血管内凝血 血细胞数量和功能出现改变:贫血等. 出血 —— 促凝血药 血栓 —— 抗凝血药 贫血 —— 抗贫血药 失血 —— 血容量扩充药. 主要内容: 一、影响凝血过程的药物 ㈠促凝血药: 维生素 K 等

dine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复习前节内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习前节内容

  2.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二十九章

  3. 本章要点: • 掌握:肝素 香豆素类 维生素K 链激酶 尿激酶 • 熟悉:右旋糖苷 阿司匹林 • 了解:维生素B12

  4. 血液系统: 凝血-----抗凝 纤溶-----抗纤溶 出血性疾病、血栓栓塞、血管内凝血 血细胞数量和功能出现改变:贫血等

  5. 出血——促凝血药 • 血栓——抗凝血药 • 贫血——抗贫血药 • 失血——血容量扩充药

  6. 主要内容: • 一、影响凝血过程的药物 • ㈠促凝血药:维生素K等 • ㈡抗凝血药 • 二、抗贫血药 • 三、血容量扩充剂 • 四、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7.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 定义:指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常用药物: 肝素、香豆素类

  8.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 血 过 程 HMWK 组织因子III XII XIIa VIIa VII XI XIa IX IXa 共同途径 X Xa 凝血酶原 II IIa I IX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XIII XIIIa

  9.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ATⅢ):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与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形成1:1复合物,从而使上述凝血因子失活,产生抗凝作用 蛋白质C

  10. Heparin 化学结构

  11. 肝 素(heparin) 猪肠粘膜和猪、牛肺脏提取粘多糖硫酸酯 一、结构特点: 1.带大量负电荷 2.强酸性

  12.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 常注射给药 80%与血浆蛋白结合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 不通过胸膜、腹膜、胎盘屏障、不经乳汁分泌,也不透过透析膜

  13. 二、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a.作用机制: 依赖于抗凝血酶III(AT-III)

  14. 丝氨酸活 性中心 肝 素 IIa IXa Xa XIa XIIa 精氨酸反应中心 赖氨酸 AT-III 肝素的药理作用机制

  15. A Active clotting factors Ⅱa, Ⅸ a, Ⅹ a, Ⅺ a, Ⅻ a, ⅩⅢ a, Antithrombin Ⅲ Slow Inactive factors B Active clotting factors Ⅱa, Ⅸ a, Ⅹ a, Ⅺ a, Ⅻ a, ⅩⅢ a, Antithrombin Ⅲ Plus heparin Rapid Inactive factors

  16. AT-III AT-III AT-III IXa/IIa Xa Xa 肝素 肝素 LMWH 肝素、LMWH和AT-III及 凝血因子的作用

  17. b、抗凝作用特点 1.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2. 可逆结合,反复利用 3.口服无效:极性大,静脉注射

  18. 2.抑制血小板聚集 3.抗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促进脂蛋白脂肪酶释放,水解CM和VLDL 保护动脉内皮作用 抗血管内膜增生 4.其他作用:抗补体、降低血液粘稠度、抗炎

  19. 三、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血栓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对已形成的血栓疗效欠佳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3.体外抗凝:心血管手术、心导管及血液透析等,防止血栓形成

  20. 四、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凝血时间或PTT 抢救:硫酸鱼精蛋白<50mg 2.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21. 四、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 4.早产及胎儿死亡 5.骨质疏松和骨折

  22. 禁忌症 具有出血素质、血友病、溃疡病、恶性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近期外伤或手术

  23. 低分子量肝素(LMWH) 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一下特点: 1.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 2.抗凝作用增强,较少受PF4抑制,不易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凝血酶时间,需监测凝血因子Xa的活性

  24. 常用制剂: 依诺肝素、替地肝素 临床应用 用于预防骨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25.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Coumarins 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

  26. 一、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 分布:血浆蛋结合率90%~99%,可通过胎 盘屏障,表观分布容积小 代谢:经肝代谢,半衰期40~50小时 维持2~5天 排泄:肾脏

  27. 二、抗凝作用特点 1.体外无抗凝作用 2.可口服,ViK拮抗剂 3.起效缓慢、作用持久

  28. 三、抗凝作用机制 ViK拮抗剂,抑制VitK由环氧型向氢醌型转化,阻碍VitK再利用,从而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 (含Glu)活化,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起效慢

  29. HOOC COOH COOH CO2, O2 羧化酶 CH2 CH2 CH2 CH2 环氧化物 氢醌型 KH2 KO CH COOH CH COOH H2N H2N 香豆素类 Glu 香豆素类的作用机制 II、VII、IX、X

  30. 四、临床应用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2.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3.心梗辅助药 多采用序贯疗法,与抗血小板药合用可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

  31. 五、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解救: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静脉注射VitK1(植物甲萘醌)对抗 2.胎儿出血和畸胎生成 3.皮肤坏死、过敏等

  32. 六、药物相互作用 A.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减量 1.VitK缺乏:广谱抗生素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药和肝药酶抑制药: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水杨酸盐、甲硝唑、西咪替丁 3.合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类等抗血小板药物

  33. B.减弱口服抗凝药抗凝作用的药物 1.肝药酶诱导剂:巴比妥类、利福平、灰黄霉素等 2.增加凝血因子合成:VitK

  34. (三)、体外抗凝药 枸橼酸钠 ( sodium citrate ) 抗凝作用特点: 1.与钙络合成难解离的络合物, 产生抗凝作用 2.仅用于体外抗凝:主要用于贮存和输血时的抗凝,是血库保养液的主要成分之一 每100ml全血中加入2.5%枸橼酸钠10ml,可使血液不凝固

  35. 2004-7-12 35

  36.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 drugs 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或抑制物

  37. 纤维蛋白溶解药 定义: 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纤维蛋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又称溶栓药)

  38. 激活物前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裂解产物

  39. 链激酶 (Streptokinase,SK) 丙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蛋白质(多采用静脉给药),现已用基因工程制备 溶解血栓机制 间接使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 +纤溶酶原 构型改变 SK纤溶酶复合物 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

  40. 特点: 1.选择性差 ,呈现全身纤溶状态 2.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新形成的血栓均有溶解作用 早期应用2~4h内,24小时后无效 3.对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患者,少量失活 4.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用氨甲苯酸对抗

  41. 尿激酶 urokinase,UK • 人肾细胞合成,尿中分离,无抗原性 溶解血栓机制 1.直接激活凝血块表面纤溶酶原断裂成纤溶酶,产生溶解血栓作用 2.选择性差,不具有抗原性

  4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特点: 1.选择性作用于血栓中纤维蛋白,并激活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 2.溶栓作用强,作用出现迅速,再灌注率高,出血副作用少

  43. 纤溶酶原 链激酶 前尿激酶 尿激酶 PIg PIg+SK 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物 t-PA 阿尼普酶 APSAC 纤维蛋白 选择性强,作用迅速,再灌注率高 纤溶酶 纤溶药的作用

  44.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氨甲苯酸(P-aminomethylbenzoic acid,PAMBA)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AMCHA) 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所致出血

  45. 氨甲苯酸 ( 对羧基苄胺 PAMBA) 【药理作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原不能转为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 止血

  46. 【应用】 1 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症所致的出血 如产后出血, 甲状腺,前列腺,肾上腺,肝, 胰, 肺等手术所致的出血 链激酶和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2 对癌症出血,创伤出血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 过量可致血栓,并能诱发心肌梗塞

  47.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定义: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防止血栓的形成,用于防治心脏或脑缺血性疾病、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48.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1.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阿司匹林 2.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噻氯匹啶 3.凝血酶抑制药 水蛭素 4.GPIIb/IIIa受体阻断药 :阿昔单抗

  49.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 一、作用机制 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TXA2的产生,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环氧酶作用弱

  50. 二、临床应用 1.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 50~75mg/d 2.急性心梗、一过性脑缺血等 三、不良反应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