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质量性状 (qualitative character) : 相对性状之间界限分明,非此即彼,其中不存在中间过渡类型,表现为质的差异的性状。如果蝇的眼色、体色、人的色盲等。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所控制,一般不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质量性状一般可用文字来描述。.

di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之间界限分明,非此即彼,其中不存在中间过渡类型,表现为质的差异的性状。如果蝇的眼色、体色、人的色盲等。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所控制,一般不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质量性状一般可用文字来描述。

  2.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生物体的同一性状间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而有着一系列的过渡类型,性状间只有数量差别,而无质的差别,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之。如身高、体重、牛的产奶量、鸡的产蛋量、小麦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等。 两个重要特征: (一)连续变异 (二)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变异

  3.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 • 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4. 基本特征1.变异呈连续性例:玉米穗长、植株高度等。 对性状的描述用数量单位,一般用样本平均数表示它的大小,用方差表示其变异花围,性状表现统计作用呈常态分布。2.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同一基因的一群个体,表现型大小是不一致的,其差异肯定来自环境。 例:田间地头,粪堆旁的植株生长都比较好。 沿海一代人身高,男1.75m,比上一代高出3~5cm

  5. 数量性状遗传的一般特征1.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一般为双亲的中间类型,但有时也可能倾向某一个亲本。 2. F2的表型平均值大体与F1相近,但是变异幅度远远超过F1。 F2分离的群体内,各种不同的表型之间多为量的差别, 没有质的不同。 3.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 当杂交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杂交后代中有可能分离出高于高值亲本或低于低值亲本的类型。这种杂种后代的分离超越双亲范围的现象叫做超亲遗传

  6.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 (一) Nils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 ⑴数量性状受一系列独立遗传基因所控制 (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作用的结果); ⑵这些基因的效应相等,对表现型有累加作用,故又称多基因为累加基因; ⑶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通常不存在,用大写字母表示增效,用小写字母表示减效。F1为两亲本性状的中间型,F2呈连续变异。

  7. 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4)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因而数量性状的表现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微效基因的作用常常被整个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所遮盖,难以识别个别基因的作用。 (5)多基因往往有多效性。多基因一方面对某一性状起微效基因的作用,同时对其它性状起修饰基因的作用,使之成为其它基因表现的遗传背景。 (6)多基因与主效基因(major gene)一样,都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并且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质。

  8.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实例 Nilsson-Ehle的小麦籽粒颜色的杂交实验。 分别用粉红、红色、深红与白色杂交: A      浅红 x 白色   AAbbcc aabbcc          淡红Aabbcc      1浅红 2淡红 1白色 B     红色 x 白色 AABBcc aabbcc          浅红AaBbcc   1白色 4淡红 6浅红 4中红 1红色 

  9. C 深红 x 白色 AABBCC aabbcc          中红AaBbCc 63/64六种深浅不一的红色(比率为1、6、15、20、15、6)1/64白色

  10. 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和燕麦中存在3对与种皮颜色有关、种类不同但作用相同的基因,这3对基因中的任何一对在单独分离时都可以产生3∶1的比率,当3对基因同时分离时,则产生63/64∶1/64的比率;上述杂交在F2的红粒中又呈现各种程度的差异,按红色的程度分为:①A中,1/4红粒∶2/4中红粒∶1/4白粒②B中,1/16深红∶4/16红粒∶6/16中红∶4/16淡红:1/16白色 ③C中,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红粒∶20/64中红∶15/64中淡红∶6/64淡红∶1/64白粒

  11. Edward M. East

  12. 多基因遗传病 • 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哮喘、精神分裂症、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II型糖尿病、冠心病、癫痫、动脉粥样硬化等。 • 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感性、易患性和阈值: • 易感性: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个体得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 • 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一个个体得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 • 大多数个体的易患性在平均值附近,易患性很高或很低的个体很少。

  13. 第二节 分析数量性状的统计学方法 一、平均数:表示一组资料的集中性,是某一性状全部观察值(表现型值)的平均值。 X1+X2+X3+X4+‥‥+Xn ∑(fx) X= n n 二、方差:表示一组变量的离散程度,即变量离开平均数的变异程度。 ∑f(xi-x)2 s2= n-1 =

  14. 三、 遗传率(力)及其估算方法 (一)遗传率 遗传率(力)或称遗传传递力,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通常以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数来表示。 VP = VG + VE H= VG ×100% VG+VE

  15.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 基因型纯合的或基因型一致的杂合群体(如自交系亲本及F1代)基因型方差为0,其表型方差即是环境方差,从总方差中减去环境方差即得基因型方差。 • 利用F2的表型方差(VF2)作为总方差(VP) ,并用不分离群体的表型方差作为估计F2环境方差的近似值来求算遗传率。 • F1代表型方差的估算: • VF1=VG + VE1 • ∵ VG =0 ∴ VF1= VE1

  16. VE的估算: • VE2= VE1 ∵VF2=VG + VE 2 • ∴VG=VF2 – VE2=VF2 – VE1=VF2 – VF1 • VG VF2 – VF1 VF2 – VF1 VF2 – VF1 • H= = = = • VP VG + VE VF2-VE1+VE VF2 • 当P1、P2、F1在相同的环境中时,则: • ∵VP1 = VG1+VEVP2= VG2+VE VF1= VG+VE • ∴ VE =1/3(VP1 + VP2 + V F1) • 或VE = 1/2(VP1 + VP2 )

  17. F2代VG的估算: ∵VF2=VG + VE ∴VG=VF2 –VE=VF2 – 1/3(VP1 + VP2 + V F1)或 VG=VF2 –VE=VF2 – 1/2(VP1 + VP2 + V F1) 或: VG VF2 – VE VF2 – ½(VP1+VP2) H= = = VP VG + VE VF2 或: VG VF2 – VE VF2 – ½(VP1+VP2+) H= = = VP VG + VE VF2

  18. 遗传率的一般规律 • 与自然适应性有关的性状(如产量性状、存活率等)的遗传率较低,与自然适应性关系不大的性状(如株高、叶型等)遗传率较高。 亲本生长正常,对环境的反应不敏感的性状,遗传率一般较高,对环境敏感的性状遗传率较低。 在作物中,一般认为遗传率高的性状有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穗长、油分、蛋白质含量等。这类性状进行早期的个体选择有效。 • 具中等遗传率的有:千粒重、每穗粒重。 • 具有低遗传率的有:空壳率、穗数、行粒数、株粒数等。对这类性状,一般在晚期世代中进行个体的表型选择。

  19. 二、遗传率的意义及性质 • 指导人工育种:遗传率高说明这一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人工选择的效率较高;反之,人工选择效率低。 • 遗传率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对群体而言的。如人的身高遗传率0.5并不表示某个人的身高1/2由遗传因素决定,1/2由环境因素决定。而是指人类身高的总变异中1/2由遗传因素决定,1/2由环境因素决定。 • 遗传率是针对特定群体在特定环境下而言,如发生遗传变异或环境改变其遗传率也将发生改变。

  20. 第三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一、近交与杂交的概念 • 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繁殖或近亲交配,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体间的交配;对某一性状而言,是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体间的交配。 • 近交系数(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指一个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的概率,即一个个体中某一位点上两个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用F表示。F的变化范围是0~1。 • 杂交(cross breeding):指两个或更多个品种之间、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之间个体的交配;就某一性状而言,指不同纯合子间的异型交配

  21. 二、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 近交增加纯合子频率,杂交增加杂合子频率 • 近交降低群体均值,杂交提高群体均值 • 近交使群体分化,杂交使群体一致 • 近交产生近交衰退,杂交产生杂种优势 • 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22. 近交(inbreeding) • 杂交(crossbreeding) • 近交的遗传效应 • 自交、亲子交配、 • 同胞交配等。 • 增加纯合子的比例 • 促使不良隐性性状表现 • 导致纯系的育成

  23. 回交的遗传效应 • 基因代换 (核代换) (2)定向纯合

  24. 三、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 显性学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 超显性学说: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这一理论认为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25. 显性学说 1910,Bruce;1917,Jones;1981,Falconer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

  26. 超显性学说 • 1908,Shull;1936,East 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

  27. 杂种优势的利用 • 1500年前我国古代记述了马驴杂交-骡子 • 植物生产,1760年,烟草 • 利用杂种优势时要注意: • 保持亲本的纯合性和典型性 • 选择自身表现好,配合力高的优良亲本及其强优势组合。 • 掌握杂交制种和亲本保种技术。

  28. 杂交品系的选择

  29. 本章要点 • 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点、遗传基础及分析方法。 • 掌握遗传力的估算 • 掌握近交与杂交的基本概念及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 了解杂种优势理论及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30. 二、近交系数的计算 • 自交:F = 1 – (1/2)n n: 自交的代数 • 其它近交: a1a2 a3a4 • 以配子概率推算: A B • K得到a1a1的概率是: C D • (1/2)4 x (1/2)3=(1/2)7 G H • 任何一对基因纯合的概率是: J • 4 x (1/2)7=1/32 K

  31. 通路法 • 从欲计算近交系数的个体出发,通过他两个亲本的共同祖先,再返回到这个个体,计算相连的通路。 • 通路1:K-J-G-C-A-D-H- • 通路2:K-J-G-C-B-D-H- 两个通路各六步。 • 近交系数为:F=2 x (1/2)6=1/32

  32. 三、近交的影响 近交导致基因的纯合,动植物育种中常用近交的方法培育“纯系”,以保证品系的真实遗传。 由于基因的纯合,常导致“衰退”现象的发生,如育性减低、生活力减弱、抗逆性降低等。 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是自体受精的,但并不表现“衰退”,认为是因为长期的自然选择,使这类生物的“有害基因”频率很低。因此,虽然这类生物基因的纯合度很高,但并不表现“衰退”。 人类的近亲婚配是有害的,如日本的调查表明,表兄妹婚配相对于非近亲婚配,先天畸形增加48%,死胎增加25%,幼儿死亡率增加3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