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王文方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王文方. Skepticism. 極端的懷疑論( Extreme skepticism ) : 我們對任何事都沒有知識可言 ; 我們對任何事都沒有可辯護的信念。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 : 我們對於外在的世界沒有任何知識可言 ; 我們對於外在的世界沒有任何可辯護的信念。 方法論上的懷疑論( Methodological skepticism )。方法論上的懷疑論不是一種主張,而是一種方法。該方法的目的在於找出一些無可置疑的信念或知識。. Decartes (1596-1650). 我們是否有任何可辯護的信念可言?我們是否有任何的知識可言?

dev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王文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王文方

  2. Skepticism • 極端的懷疑論(Extreme skepticism):我們對任何事都沒有知識可言;我們對任何事都沒有可辯護的信念。 •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我們對於外在的世界沒有任何知識可言;我們對於外在的世界沒有任何可辯護的信念。 • 方法論上的懷疑論(Methodological skepticism)。方法論上的懷疑論不是一種主張,而是一種方法。該方法的目的在於找出一些無可置疑的信念或知識。

  3. Decartes (1596-1650) • 我們是否有任何可辯護的信念可言?我們是否有任何的知識可言? • 方法論上的設置:惡魔假設(demon hypothesis)和夢的論證(dream argument)。當代的版本:桶中腦(BIV: brains in a vat, or Matrix)。 • 在惡魔或夢或BIV或Matrix的假設下,我們能知道什麼?我們有任何可辯護的信念? • Decartes: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4. Skepticism about the External Wrold • 當代,幾乎沒有任何哲學家會認為我們對於主觀的經驗缺乏任何可辯護的信念,但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識或可辯護的信念的問題,仍然困擾着當代的哲學家。 • Decartes’s用來反對外在世界懷疑論的先驗(a priori)論證是一個非常壞的論證。一般而言,理性論者(rationalists)用來反對外在世界懷疑論的先驗論證都不成功。 • 但經驗論者(empiricists)是否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出路?

  5.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 如果我們對於外在世界所宣稱的「知識」主要是透過感官經驗(sense experiences)而來,那麼,我們對於外在事物的存在和其性質與之間關係的「知識」其實是透過我們的知覺而間接「推論」出來的。 • 問題在於:我們有什麼根據去相信這個「推論」是可靠的呢?我們實際上所擁有的一切知覺經驗都可能只是一個惡魔或Matrix所製造出來的幻象,或可能都只是夢境中或BIV的腦中的場景而已。

  6. Direct Realism • 素樸的實在論(naïve realism):當我們知覺到外在事物時,我們是直接地知覺到它們與它們性質合之間的關係;我們對外在事物的存在和其性質與之間關係的「知識」,並不是我們透過知覺而間接「推論」出來的。 • 問題是:我們的知覺並不總是(並且從來就不是)直接與外在的世界「接觸」。要瞭解這一點,只要考慮一下幻覺(hallucinations)的例子就可以了。

  7. The Argument from Hallucinations • 在幻覺經驗中,我們並非直接知覺到任何外在的事物。 • 幻覺知覺的經驗因而完全是發生在我們身體內的經驗。 • 幻覺的經驗能夠與真實的感官知覺(veridical sense perceptions)在本有的特性上毫無區別(intrins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 因此,即使是在真正知覺到事物的情況中,我們也不是直接知覺到外在的事物;即使在此情況下,我們對外在事物的「知識」仍然是透過我們內在的知覺而間接「推論」出來的。

  8. Representative Realism • 我們實際上直接知覺到的,乃是我們主觀的感官印象(subjective sense impressions),我們從這些主觀的感官印象「推論」出外在事物的存在和它們的性質與之間的關係。 • 外在事物的性質(與之間的關係)和內在印象的性質(與之間的關係)之間具有極高的相似性,而這個相似性也就是我們據以「推論」的基礎。

  9. Skepticism Has not Been Answered • 如果你是一個表徵實在論者(representative realist),去辯護你對外在世界的確具有知識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訴諸於儀器或其他人的證詞將會是丐題(beg the question)的作法。而訴諸於感官經驗的穩定性則理據不充分,因為穩定的幻覺經驗總是有可能的。 • 所以,表徵實在論其實並沒有答覆懷疑論者的問題:我們憑什麼說我們對外在世界的事物具有知識或可以辯護的信念呢?

  10. Berkeley’s Idealism • 要回答外在世界的懷疑論,我們必須拋棄這個想法:外在的世界躲在我們知覺的帷幕之後。 • 同樣地,我們也必須拋棄傳統上對於初性(primary qualities)和次性(secondary qualities)的區分。 • 同樣地,我們還得拋棄「獨立於心靈之外的事物」(mind-independent objects)的想法。 • 存在就是被知覺(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一個存在的事物不過就是我們對它的一組知覺,一組知覺上的性質罷了。

  11. Berkeley’s Idealism • Berkeley:(主觀)觀念論((subjective) idealism)符合我們常識的看法。 • 我們不需要擔心外在世界懷疑論者的威脅。 • 可能有存在但未被任何人知覺到的事物嗎?是的,但它們仍然是被上帝知覺到的事物。 • 因而,嚴格地說起來,事物乃是上帝心中的觀念,而上帝則是我們的知覺的原因。上帝影響我們知覺的方式就像是電視台影響個別電視機影像的方式ㄧ樣。

  12. Contemporary Skeptical Argument • 我不知道我不是桶中腦。 • 如果我知道我有兩隻手,我就會知道我不是桶中腦。 • 因此,我不知道我有兩隻手。 • Not B. • If A then B. • Not A.

  13. Why the First Premise? • 接受第一個前提「我不知道我不是桶中腦」的理由為何? • 主要的理由是這樣的: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用來區分我是在桶中腦或非桶中腦中的哪個世界中。(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用來排除你是桶中腦的可能性)而如果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用來區分我是在哪個世界中,你就不知道你實際上是在哪個世界中。

  14. Why the Second Premise? • 首先,如果p是一個有關外在世界的句子,如「我有兩隻手」或「華僑大學在福建」,那麼,p便邏輯上藴涵「我不是桶中腦」。 • 其次,以下的「封閉性原則」似乎是一個相當可信的原則:如果我知道p,而且如果我知道(或實際上從p推論出q並因而知道)p邏輯上藴涵q,那麼,我便知道q。

  15. Contemporary Skeptical Argument • 我不知道我不是桶中腦。 • 如果我知道我有兩隻手,我就會知道我不是桶中腦。 • 因此,我不知道我有兩隻手。 • Not B. • If A then B. • Not A.

  16. Some Contemporary Responses • Externalism:知識未必需要內在可及的證據。 • Relevant Alternative Theories:要獲得非p(比方說,我不是在桶中腦的世界中)的知識,我不需要排除所有p的可能性。 • Moore & Wittgenstein:有些知識或hinge commitments(如你不是桶中腦)是根本性的,不可被懷疑的。

  17. Another Skeptical Argument (S1)  在「我們的確有兩隻手」和「我們是桶中腦」這兩個假設中,我們並沒有偏好前者的任何內在可及的理由。 (S2)  如果一個人在這兩個假設中並沒有偏好前者的內在可及的理由,那麼他就不會對前者有任何有理由支撐的知識。 (S3)  我們對「我們的確有兩隻手」缺乏何有理由支撐的知識。 What is meant here by a subject possessing a rational basis which ‘prefers’ or ‘favors’ over q is that she has a stronger rational basis for regarding p as true than she does for regarding q as true.

  18. Why (S41) and Why (S42) ? (S1) seems undeniable. For given that the experiences had by the subject in the BIV case are subjective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everyday experience, then how is one to come by rational support for an everyday perceptual belief which epistemically favors this belief over a radical skeptical alternative? The UnderdeterminationRK PrincipleIf S knows that p and q describe contrary scenarios, and yet S lacks a rational basis for preferring p over q, then S lacks rationally supported knowledge that p.

  19. Many Thanks王文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