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动 点 问 题 探 究

动 点 问 题 探 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24 题 --- 动点问题. 最后一题并不可怕,更要有信心! 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 ---- 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 确定的关系式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 ---- 动点问题。. 1 、如图:已知 ABCD 中, AB=7 , BC=4 ,∠ A=30°.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动 点 问 题 探 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动 点 问 题 探 究

  2.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4题---动点问题 最后一题并不可怕,更要有信心! 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

  3.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若△PBC为等腰三角形 则PB=BC ∴7-t=4 ∴t=3 一、问题情景 (1)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时间为t(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4 30° P 7

  4. 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射线 4 7 二、问题情景变式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P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5. E ∟ 4 4 4 E 4 P 7 7 30° P 7 7 当BP=BC时(锐角) 当BP=BC时(钝角) 当PB=PC时 当CB=CP时 P P (三)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6.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t=3或11或7+ 或 /3 +7 时 △PBC为等腰三角形 E ∟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4 4 4 4 E 4 7 7 7 30° 7 7 当BP=BC时 当BP=BC时 P 当PB=PC时 当CB=CP时 当BP=BC时(锐角) 当BP=BC时(钝角) 当CB=CP时 当PB=PC时 (三)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P P P P 探究动点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关注全过程

  7.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四)动脑创新 再探新知 (3)当t>7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DP过线段BC的三等分点? 解决动点问题的好助手: 数形结合定相似比例线段构方程 E P E P

  8. 5+t 2t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1)当t为何值时,PQ∥BC? 若PQ∥BC 则△ AQP~△ABC D Q P

  9. (2)设△APQ的面积为y( ),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P P D D Q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M ∟ ∟ N

  10. ∵△AQN∽ △ABC P D Q ∟ N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2) 相似法

  11. P D Q ∟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2) N 三角函数法

  12. P D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AP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为7︰15?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计算要仔细 ∴当t=2时, △ APQ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比为7︰15

  13. 4 G ∟ 3 2t D t P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4)连接DP,得到△QDP,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D在线段QP的中垂线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点D在线段PQ的中垂线上 ∴DQ=DP ∵△= —156<0 . ∴方程无解。 即点D都不可能在线段QP的中垂线上。

  14. 1t 24 26 3t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2009中考)例1、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3厘米/秒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求: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 t为何值时,等腰梯形?

  15. 1t 24 26 3t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1)解: 要使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只要QC=PD ∴3t=24-t ∴t=6, ∴当t=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16. 则EF=PD,QE=FC=2 t 3t ∴3t--4=24--t ∴t=7,∴当t=7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 ┐ F E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2)解: 由题意,只要PQ=CD,则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过P、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E、F:

  17. 4 5 5 5 6 4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5.如图(1):在梯形ABCD中: AD=BC=5cm, AB=4cm, CD=10cm,BE∥AD。 如图(2):若整个△BEC从点E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D平移,同时, 点P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DA向点A运动,时间为t(0<t≤4) t为何值时,△PDE 为直角三角形? P

  18. 4 4 ∟ F 3 3 5 5 5 4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t t 4-t 4-t ∴t=2.5 ∴t=1.5

  19. 小结: 化动为静 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 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思路 ∟ M P D D Q Q P (七)综合体验清点收获 1、比例 2、平行 3、求面积 6、直角三角形 5、等腰梯形 4、平行四边形

  20. 小结: (七)综合体验清点收获 动点问题 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及相关常量。第二找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再解出。第三,确定自变量范围,画相应的图象。 必要时,多作出几个符合条件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收获一:化动为静 收获二:分类讨论 收获三:数形结合 收获四: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21. 谢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2.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3、(2009中考)如图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 △PBQ 周长的最小值是-----cm (结果不取近似值) A D P B Q 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