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取胜探究

2010 年考场阅读. 取胜探究. 2010.3.14. 2010 年阅读题考生实际得分概况. 2010 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变化解读一览表. 阅读题备考策略. (一)常规题按 “ 既定方针 ” 备考 (二)变化题按 “ 参考样题 ” 备考 (三)热点题按 “ 重点攻克 ” 备考. (一)常规题按 “ 既定方针 ” 备考. 1. 常规题有哪些? ①现代文实用类或论述类阅读( 8-9 选择题) ②文学类非探究性试题(至少有 4 题) ③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内容的赏析和翻译) ④古诗阅读( 22 、 23 ). 2. “ 常规题”备考 抓落实.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取胜探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考场阅读 取胜探究 2010.3.14

  2. 2010年阅读题考生实际得分概况

  3. 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变化解读一览表

  4. 阅读题备考策略 (一)常规题按“既定方针”备考 (二)变化题按“参考样题”备考 (三)热点题按“重点攻克”备考

  5. (一)常规题按“既定方针”备考 1.常规题有哪些? ①现代文实用类或论述类阅读(8-9选择题) ②文学类非探究性试题(至少有4题) ③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内容的赏析和翻译) ④古诗阅读(22、23)

  6. 2. “常规题”备考抓落实 贵在“三落实”: 相关知识要落实; 解题方法要落实; 应试心理要落实。 这类题型主要靠平时长抓不懈。

  7. 现代文阅读常规答题程序 快速浏览 把握全面 细致审题 按意定位 调用知识 仔细推敲 组织文字 精心答题

  8. (二)变化题按“参考样题”备考 1.变化题型有哪些? ①实用类或论述类文字表述题(10、11) ②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其中可能出现的一道探究题(位置不固定) ③文言文阅读断句题(20) ④《论语》阅读(24) ⑤名言名句默写*(25) ⑥自选模块:现代诗文鉴赏评价、古代诗文鉴赏评价

  9. 2.“样题”备考备什么? 按“样题”备考,指的是高考中可能出现的新题参照当年《考试说明》中参考卷的“样题”备考。做到深入研究“样题”,有的放矢备考。这部分题型的备考定位在: 明考点重心; 知题型变化; 学答题方式。

  10. (三)热点题按“重点攻克”备考 指形式比较新颖、分数相对集中、较能引人瞩目并成为焦点的题型,主要有: ★关于探究性题型 ★关于《论语》阅读题 ★关于自选模块

  11. ★关于探究性题型 1.题型特点 ①具有开放性。答案往往不唯一,答题者要敢于思考,充分施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②具有综合性。答案涉及多方面,答题者要善于思考,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③具有拓展性。答案体现由此及彼的过程,答题者既要眼观四路,又要盯紧眼前(文本)。

  12. 2.试题类型: ①提供考生答题相反或相对的选择。 (经典提问:你是否赞成……) ②单向答题却需多角度思维。 (经典提问:联系全文,探究……的涵义。)

  13. 3.答题要领 ①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要明晰; ②结合文本内容要紧密; ③充分体现论证性; ④逐条逐点表述要清晰。

  14. 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16题) 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 【参考答案】①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已有了前进的方向;②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波折后走向成熟;③认识到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文本内容简析略)

  15. ★关于《论语》阅读题 1.《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前两个层次是高二阶段开设《论语》学习课程就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妨统称“学习”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前两个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要求,也可称为“提高”层次,或者“考试”层次。

  16. 2.《论语》备考要点提示 《论语》阅读题侧重于思想文化层面的考查,备考的重点应体现三个方面: ①了解《论语》课文内容,掌握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 ②对孔子学说和其为人有自己的认识,并能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③自己的认识,要合理(符合逻辑)合情(符合常情),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17. 【例题】(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24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18. 【分析】 第(1)小题提炼成语,这类题往往跟成语的出处有关,即题目要求提炼的成语就来自材料中,成语中的部分文字材料中就有,因此不能抛开材料想当然写一个。从第一则材料“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知,这个成语就是升(登)堂入室。第二小题涉及到两则材料。上述两则材料分别选自《论语·先进篇》和《论语•公冶长》,因此,必须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则材料中的共同点,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必要时还必须对相关文字细心推敲,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然后精心组织文字作答。

  19. 【解答】 (1)(1分)升(登)堂入室 (2)(3分)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②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③评析:略。每点1分。

  20. 3.《论语》考场误区警示 ①没有联系文本作答,泛泛而论,不着边际。 ②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观点,模棱两可。 ③评析题以翻译代替评论。 ④联系实际题没有切身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 ⑤观点提炼型的题语言繁复、啰嗦,不知所云。

  21. 4.《论语》复习策略明示 “话题”领起:仁政德治(1至2课) 、处世态度(3至4课) 、修身品德(5至9课) 、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10至13课) 、哲学理念(14至15课) “主题”先行:15篇课文本身就是15个主题 内涵探究 :理解文本,探究儒家文化内涵 。 辩证思考:对文章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要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2. ★关于自选模块 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部分考题在《考试说明》中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层次的要求。答题的特点接近于微缩的评析论文,主要要求是: ①体现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②紧扣作品内容具体的赏析; ③富有条理形成精短的文字。

  23. 2009年实考分析 题号:01 共48450位考生作答,平均8.30分,得分分布如下:

  24. 题号:02 共7528位考生作答,平均6.04分,得分分布如下:

  25. 〔例2〕2009浙江高考卷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26. 1.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古代诗歌: 赏析诗歌的一般思路: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即: 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赏析诗歌的主要方法: 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③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7. (2)古代散文 赏析主要方法: ①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②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③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28.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现代诗歌: ①走进诗的世界 ②诗的发现 ③诗的意象 ④诗的语言 ⑤诗的鉴赏 (2)现代散文 ①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②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③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④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⑤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29. 2.考场误区警示 ①无视问题,答非所问 ②生搬硬套,另起炉灶 ③简单罗列,只赏不析 ④思路不清,语无伦次

  30. 3.答题规范明示: 自选模块赏析题接近于微缩的评析论文,主要要求是: ①要体现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②要紧扣作品内容具体的赏析; ③要有条理形成精短的文字。

  31. 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自选模块02)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自选模块02) 1.文中所引余光中的《民歌》使用了8个“也听见”,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2.结合全文,探究散文的“理”对于“情”的支撑作用。(6分) 【分析】这道考题较有特点,所提供的材料为现代散文中套现代诗歌,即一道考题要同时考查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赏析。第1题关于诗歌中8个“也听见”的作用的赏析,应该注意明确指出修辞特点,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以及跟8个“也听见”后面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之间的关系。第2题要着眼于全篇,既要明确文中的“情”和“理”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又要简述清楚情与理的相互关系,突出散文的“理”是如何支撑“情”的具体措施。

  32. 【解答】 1.(4分)①通过反复,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声音融入到各个方面;②形成情感线索,推进了情感的发展;③丰富了诗歌意象,构成诗歌的完整意境,突现诗歌主旨。(答出作用给3分,每点1分;表达流畅给1分。) 2.(6分)①抒发了作者挚爱与感恩之情及希望为他人奉献的大爱情怀;②作者的真情与时代精神相通,闪耀智慧的光芒,显示出对自我、对人生的深思,使情感得以彰显和升华;③采用富有哲理的句子,使情与理获得高度统一;④通过采用排比句式,使思考、议论富有激情,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升华。(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语言表达有缺陷或没有联系文中内容酌情扣分。)

  33. 我的阅读观 阅读是辛勤的心智耕耘 阅读是有趣的心灵旅行 阅读是奇妙的心界穿越 阅读是凡俗的心情洗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