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钥匙的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 “ 啪 ” 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 “ 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 “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 心理健康. 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社会功能 良好的应付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途径 、 方法. (一)基本原则 1.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的原则 2. 面向全体的原则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2. 钥匙的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

  3. 心理健康 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社会功能 良好的应付能力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方法 (一)基本原则 1.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的原则 2.面向全体的原则 3.关注个别差异的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5.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实施理念: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全面铺开 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课)、专题讲座和有关促进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进行 ; ③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④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6. (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 学科教学渗透法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点;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7. 2. 活动辅导法 一是活动的取材尽可能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抓住节假日的心育契机 幻灯片 56 二是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三是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为趣味而趣味; 四是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

  8. 3. 个别心理辅导 4. 环境渲染法 环境渲染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 (1)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 ①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巴甫雷什中学校门口的标语 ②心理辅导(咨询)室 ③板报宣传 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9. (2)和谐的班级环境 戈登·德莱顿(G·Dryden)和珍妮特·沃斯(J·VOS)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10.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慷慨。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个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 ①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②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③教给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11.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一、建立理性的认知——合理情绪疗法 • 二、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 三、学会心理减压 • 四、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 五、树立健康新观念,寻求专业帮助 • 六、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12. 一、建立理性的认知——合理情绪疗法 • 平时,我们总认为,一个人快乐不快乐是因为某件事引起的,它们存在着必然关系。如果用A (Activating event)代表一定的诱发事件,C (Consequence)代表某种情绪与行为的结果,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 • A→C

  13. 一、建立理性的认知——合理情绪疗法 • 同样一个事件A,由于有了个体对于该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和评价B ( Beliefs ) ,而出现了不同的情绪反应C。图示为: A→B→C。其实B才是产生情绪的关键,所以要改变情绪,首先要从改变B入手。

  14.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有一句名言: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15. 合理情绪疗法强调情绪困扰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信念。重点是在于改变这些信念。合理情绪疗法强调情绪困扰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信念。重点是在于改变这些信念。

  16. 非理性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 绝对化要求 • 过分概括化 • 糟糕至极

  17. 绝对化要求 • 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 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18. 过分概括 • 过分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 合理情绪疗法强调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接受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 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19. 糟糕至极 •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 灾难化(受不了、完蛋了、糟透了、可怕极了、没办法、不可能)

  20.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ABCDE辅导技术) • 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见下例一: • 事件:班上学生不努力不自觉,后进生较多。

  21. 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总是拖欠作业,中午或放学把他们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自己一走开他们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总是拖欠作业,中午或放学把他们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自己一走开他们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

  22. B: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习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B: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习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 这么不听话,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 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其他班的多,也更差,这太不公平了,自己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生付出了那么对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23. 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常恐吓,偶有体罚。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常恐吓,偶有体罚。

  24. D:克服绝对倾向 克服绝对公平的思想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克服以偏概全 自我效能感 克服“糟糕透顶”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25. E:心理恢复平衡,能够宽容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多了。E:心理恢复平衡,能够宽容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多了。

  26. 二、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二、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中的黄金规则 • “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 “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 • 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

  27. 三、学会心理减压 (一)降值低调法 • 根据Yerkes-Dodson定律,教师过强的动机往往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效果不佳,无法实现目标 •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与个人学识、能力、精力相吻合。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对自己不过份苛求,不担任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多一点儿平常心

  28. (二)合理宣泄法 • 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向亲密的家人、朋友倾诉或写信,记日记做自我倾诉,向同病相怜的人倾诉、参加运动等。散步、听音乐、看幽默或惊险的电影,或专注于看电视、阅读、游戏等活动中,都能帮助我们排遣不良情绪。 •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美国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9. (三)放松训练法 • (1)深呼吸法。 • (2)张-弛肌肉放松法 。 • (3)想象放松法 。

  30. (四)自我暗示法 • 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31. (五)直接行动法 • 直接行动法就是指通过做那些能够消除压力来源的工作来消除或减轻压力的方法。只有行动,才能帮助人摆脱重重心理困扰。

  32. (六)时间管理法 • (1)分析目前时间利用的现状,找出时间浪费的原因。 • (2)每天制订任务清单,并根据重要程度将各项事情排序。 • (3)运用80/20定律,勇于舍弃不太重要的事情。

  33. (七)改变不良行为特征法 • 特拉弗斯和库珀按性格特征把人分为两类型:A型和B型。 • A型人是指具有如下特征者:争强好胜、性急、常有时间紧迫感,行色匆忙,说话坦率,言辞易得罪人,习惯于指手划脚,给人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这类人不断驱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情,较少放松自己。

  34. 四、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 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如:合理化、升华等进行自我安慰,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适当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有利于心理健康。

  35. 五、树立健康新观念,寻求专业帮助 •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存在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障碍的人能得到帮助,就是那些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健康人,也同样能在心理咨询中受益。

  36. 六、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37. 快乐的十六技巧

  38. 一、要有目标和追求

  39. 二、经常保持微笑

  40. 三、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41. 四、乐于助人

  42. 五、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

  43. 六、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44. 七、经常保持幽默感

  45. 八、不要财迷

  46. 九、要学会宽恕他人

  47. 十、要有几个知心朋友

  48. 十一、经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乐趣

  49. 十二、享受你的天伦之乐

  50. 十三、保持高度自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