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山东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王晶波. 1931~1942年 — 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 “ 出血性紫斑 ” 、 “ 异型猩红热 ” 、 “ 急性肾炎 ” 、 “ 出血性斑疹伤寒 ” 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 “ 二道岗热 ” 、 “ 孙吴热 ” 、 “ 虎林热 ” 、 “ 黑河病 ” 、 “ 间岛热 ” ,死亡率 30% , 1942 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 “ 流行性出血热 ”

denz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山东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王晶波

  2. 1931~1942年—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血性斑疹伤寒”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二道岗热”、“孙吴热”、“虎林热”、“黑河病”、 “间岛热”,死亡率30%,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 1955年—内蒙及陕西秦岭暴发流行 1963年—东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广泛流行 1993年—美国发生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死亡率60% 疾病简史

  3. 在中国是除肝炎以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 • 世界上90%的出血热发生在中国,至2000年我国报告的发病数超过140万,死亡近5万 • 目前年发病数仍波动在4~6万,除青海和西藏外的所有地区皆有发病。山东约5千人 疾病简史 2

  4. 流行性出血热 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 EHF 俄罗斯 出血性肾病肾炎 中国 流行性出血热 朝鲜 朝鲜出血热 病原学明确:汉坦病毒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1994年我国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改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3

  5. 汉坦病毒 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发热、充血、出血及肾脏损害 概 述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是由 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主要的传染源 基本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为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疫区 4

  6. 病 原 学 病原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HFRSV)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genus, HV) 5

  7. 病 原 学 • 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 形态学 • 呈圆形或椭圆形 • 有双层包膜 • 外膜有纤突 • 毒粒由三部分构成 • 核壳体 • 囊膜 • 短丛状纤突 • 抵抗力:不耐热、不耐酸 • 紫外线、酒精、碘酒敏感 6

  8. 病毒的分类(至少20个不同血清型) Ⅰ型汉滩病毒型(Hantaan virus, HTNV) Ⅱ型汉城病毒型(Seoul virus, SEOV) Ⅲ型普马拉病毒型(Puumala virus, PUUV) Ⅳ型希望山病毒型(Prospect hill virus, PHV) 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型(Dobrava-Belgrade virus, DOBV) 泰国病毒型(Thailand virus,THAIV) 印度索托帕拉雅病毒型(Thottapalayam virus,TPMV) 无名病毒型(Sin Nomber virus, SNV) 纽约病毒型(New York virus, NYV或Black Creek Canelvirus, BCCV)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型 我国主要流行:汉滩型(野鼠型)和汉城型(家鼠型) HV理化性状 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 加热至60℃ 10 min,100℃ 1 min, 紫外线10~15 min也可使其灭活。 不耐热和不耐酸,易被灭活。 病 原 学 7

  9. 传 播 途 径 人群易感性 传 染 源 呼吸道传播: 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接触性传播: 鼠咬伤或破损伤口被鼠排泄物污染 垂 直 传 播: 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 媒 传 播:(螨媒传播)革螨或恙螨 (有待证实) 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隐性感染率低: 野鼠型为1%~4%,家鼠型为5%~16% 感染后大多发病并获得稳定的免疫力 鼠: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及 大林姬鼠等最多见 其他:猫、狗及家兔等亦可 携带病毒 流行病学 8

  10. 人群分布特点 男性青壮年农民多见,男:女为2:1 16~60岁年龄段人群发病占发病90% 农民占发病的80% 流行的季节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姬鼠型疫区:11月~次年1月:流行大高峰 • 6月~ 7月 :流行小高 • 家鼠型疫区:以3~5月为高峰 •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出现流行高峰 11

  11. 免疫损伤作用 病毒直接作用 病毒血症期有相应的中毒症状 不同的血清型所引起临床症状轻重不同 几乎所有脏器均能检出HFRSV抗原 人骨髓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感染出现病变 • 体液免疫: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III型变态反应) • 其它免疫反应:I型变态反应 • II型变态反应 • Ⅳ型变态反应 • 细胞免疫:CD8+↑、 CD4+/ CD8+↓ • CD8+的功能:分泌细胞毒素诱导细胞凋亡 • 直接杀死表面具有抗原的靶细胞 • 细胞因子及介质:IL-1,TNF,IFN等 发病机制 12

  12.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损伤作用 病毒 血管通透性 增高 有效循环 血量下降 靶细胞损伤 受损器官 相应症状 (肾脏、肝脏) 血压下降 微循环障碍血液浓缩 DIC 水肿 充血 出血 病理生理 13

  13. 肾血流故障 • 肾免疫损伤: 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 •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 肾缺血性坏死 /肾小球微血栓形成 • 肾小管管腔阻塞: 蛋白和管型 出 血 休 克 3 2 1 • 原发性休克(4-6d) • 小血管广泛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 • 血浆大量渗于疏松组织,血容量下降 • 继发性休克 • 大出血 • 水电解质失衡 • 继发感染 急性肾功能衰减 • 小血管损伤 •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 凝血机制异常 : DIC/肝素类物质 HFRS:休克 出血 肾衰 14

  14. 全身广泛小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变性和坏死 基本病理变化 血管变化 • 管壁呈不规则收缩和扩张 • 纤维素样坏死和崩解 • 管腔内可有微血栓形成 病理解剖 15

  15. 肿大,水肿, 包膜紧张破裂 皮质苍白, 髓质充血出血 肾小球病变轻 微,肾小管病 变严重,出 现各种脱落细胞及管型 间质水肿、 出血、肺实 变、肺泡壁 增厚、肺内 水肿 充血 出血 灶性坏死 前叶:充血出血变性坏死 后叶:无明显 变化 心内膜下出血 心肌纤维变性 炎症细胞浸润 • 肾脏 重要脏器病理解剖 • 肝、脾胃肠等 • 脑垂体 • 心脏 • 肺脏 16

  16. HFRS患者尸检所见,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如图所示)HFRS患者尸检所见,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如图所示)

  17. 正常肾脏组织

  18. 正常肾脏组织

  19. 肾组织病理图像 HFRS死亡患者,男,19岁,发病四天死亡后的肾组织石蜡切片 ,HE染色。 LM×448 (A)肾小球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毛细血管襻及鲍曼氏囊结构破坏,模糊 不清,细胞色淡,内残存少数细胞核; (B)肾小管普遍坏死,上皮细胞及基底膜分离,多数小管内皮细胞破碎消失。

  20. 患者,女,35岁,发病一周后死亡。尸检肺组织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患者,女,35岁,发病一周后死亡。尸检肺组织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 LM × 175 (A)肺水肿,肺泡扩大,充满水肿液;(B)肺出血,肺泡内充满红细胞(C)肺泡壁呈凝固性坏死;(D)肺泡壁及肺泡腔内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1. 潜伏期 三大主症 五期经过 越期、叠期 临床表现 7~14d(4~45d) 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多尿期、恢复期 轻症不典型病例可越期 重症病例可有二或三期重叠 22

  22. 发热:起病急骤,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 热程多为3-7天 • 体温升高程度、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 轻型及家鼠型常于热退后病情减轻 • 中、重型热退后病情反而加剧 • 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消化道症状 • 呼吸道症状 • 精神神经症状 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临 床 表 现——发热期 23

  23. 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 充血:三红(颜面、颈部、胸部潮红),酒醉貌 • 渗出:皮下水肿、球结膜水肿/ 胸水、腹水 ,三痛 • 出血 :皮肤、黏膜及腔道出血 • 肾脏损害: • 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镜检有管型 • 尿中膜状物 • 少尿 临 床 表 现——发热期

  24. 25

  25. 末梢循环障碍: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 • 意识障碍:烦躁、谵妄 • 少尿、无尿 •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末梢循环严重衰竭, • 经休克治疗不能逆转,心、肝、 • 脑、肺、肾等脏器有两衰以上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临 床 表 现——低血压休克期 26

  26. 高血容量综合征 表浅静脉充盈 血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脉搏洪大,血液稀释 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酸中毒:呼吸增快、或kussmaul深大呼吸 出 血:尿毒症、 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 肝素类物质增加 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 肾 性 脑 病: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甚至 昏迷、抽搐 • 多发生在第5~8d • 一般持续2~5d • 越期或重叠 • 少尿倾向:<1000mL/24h • 少尿:<500mL/24h • 无尿:<50mL/24h •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为重症 临 床 表 现——少尿期 27

  27. 血尿素氮及肌酐异常或继续升高 • 症状及病情仍严重 • 可发生少尿期的各种并发症而死亡 • 氮质血症及临床症状均逐渐好转 • 水、电解质紊乱 • 继发感染 • 多器官衰竭 临 床 表 现——多尿期 多见于9-14病日,根据尿量分为三期 移行期: 500-2000mL/d 多尿早期: >2000mL/d 多尿后期: >3000mL/d 28

  28. 症状消失,食欲、体力恢复 • BUN,Cr降至正常 • 尿量恢复到2000ml/24h • 少数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 临 床 表 现——恢复期 29

  29. 发热期 轻型 低血压休克期 中型 少尿期 重型 出院 入院 危重型 多尿期 非典型 恢复期 入院定期 出院分型 HFRS 30

  30. 临床分型 31

  31. 临床分型 危重型=重型+以下任何一种者 *难治性休克 *出血严重,有重要脏器的明显出血 *肾损严重,少尿>5天,无尿>2天,BUN>42.84 *心衰肺水肿,ARDS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水肿、脑出血、脑疝 *继发严重感染 *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 32

  32. 其他 并发症 出血 继发感染 自发性肾破裂 心肌损害 心功能不全 肝脏损害 中枢神 经系统 脑炎 脑膜炎 脑水肿 脑出血 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心源性肺水肿 33

  33. 凝血功能下降: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凝血酶时间延长 • 血小板减少 • 消耗性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降解物↑ • 心电图: • 高血钾T波、低钾u波 • 甲皱微循环检查 • 眼压和眼底检查: • 眼压增高 • 视神经乳头水肿 • 胸部X线: • 30%有肺淤血、肺水肿 • 20%有胸腔积液和胸膜 • 反映 • 白细胞: ↑ • (最高50-100×109/L) • 初期以N↑为主 • 4~5日后L ↑ • 血红蛋白、红细胞 • 明显↑ • 血小板明显↓ • 早期出现尿蛋白, • 常可达+++~++++ • 膜状物 • 红细胞 • 白细胞 • 管型 • 融合细胞 血常规 • 血尿素氮及肌酐: • 低血压休克期开始升高, • 多尿期开始下降。 • 血pH值: • 发热期(呼碱) • 休克期--少尿期 • (代酸) • 电解质: • Na+ ,CI- ,Ca+ ↓ • K+ ↓/ ↑ 生化 凝血 功能 实验室 检查 • 病毒分离 • 抗原检查 • 特异性抗体检测 • (IgM, IgG) • 特异性核酸检测 • (RNA) 病原学 检查 其他 尿常规 34

  34.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流行季节 鼠类接触史 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3大主症 5期临床过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病原学检查及其他 35

  35. 发热期:流感、流脑、恙虫病、登革热、伤寒、钩体病、败血症等发热期:流感、流脑、恙虫病、登革热、伤寒、钩体病、败血症等 休克期:中毒性菌痢、流脑、感染性休克等 剧烈腹痛者:外科急腹症 以肾衰表现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钩体病 明显出血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消化性潰疡,DIC 鉴别诊断

  36. 强调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 •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 治 疗 休克、出血、肾衰、感染 把好“四关”

  37. 治疗原则:积极扩容,纠正酸中毒和 • 改善微循环 • 扩容:早期、快速、适量补液 ,重用胶体液 • 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3胶1、胶不过千 • 纠正酸中毒:补碱(5%碳酸氢钠) • 血管活性剂:多巴胺、山莨菪碱 • 强心治疗:西地兰 •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1~3日 治疗原则与少尿期基本相同 多尿后期: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防止继发感染, 对症治疗 • 补充营养: • 高糖 • 高蛋白 • 高维生素 • 休息 • 体育锻炼 治疗原则:稳、促、导、透 稳定内环境:量出为入,出量+500mL 促进利尿:速尿 导放:甘露醇 硫酸镁; 放血(300~500mL/次) 透析 腔道出血 高血容量综合征 心肺功能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继发感染 自发性肾破裂 治疗原则:早期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 中毒症状和预防低血压休克及DIC 早期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免疫制剂 综合液体疗法 :平衡盐液为主, 加强补充胶体液 抗炎、减轻渗出 :甘草甜素制剂,维生素C 改善中毒症状,预防和治疗DIC 忌用强力发汗退热药 并发症 治 疗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38

  38. 管理传染源 灭鼠 1 搞好食品卫生 和个人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 2 疫苗注射 保护易感人群 3 预 防 39

  39. 三大主症,五期经过 早期诊断 掌握 休克、出血、急性肾衰 的发生机制;临床各期 的治疗原则 熟悉 其余内容 了解 4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