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范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范. 硫化氢的性质; 硫化氢的危害; 生产中硫化氢的来源; 生产中硫化氢的防范;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目录. 硫化氢( H 2 S ) 物理性质 : 为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分子量 34.08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1.19 ,比空气重。熔点 -82.9℃ 。沸点 -61.8℃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4.3%-45.5%( 体积比 ) ,它在空气中的最终氧化产物为硫酸。. 水. 醇类. 空气密度 1.297kg/m 3. H 2 S 易溶于. 1.19 倍. 石油溶剂 原油.

Download Presentation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范

  2. 硫化氢的性质; 硫化氢的危害; 生产中硫化氢的来源; 生产中硫化氢的防范;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目录

  3. 硫化氢(H2S) 物理性质:为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分子量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比空气重。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比),它在空气中的最终氧化产物为硫酸。 水 醇类 空气密度 1.297kg/m3 H2S易溶于 1.19倍 石油溶剂 原油 H2S密度 1.52kg/m3 硫化氢的性质

  4.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如下: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呼吸系统。 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称为硫化氢中毒,中毒程度可分为: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硫化氢的危害

  5. 轻度中毒的现象: 接触较低浓度(70~150mg/m3)硫化氢时,表现为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羞明、眼睑痉挛、视力模糊或有彩环出现,流涕、呛咳、胸痛、胸闷、恶心等;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甚至发生晕厥。 硫化氢的危害

  6. 中度中毒的现象: 在接触较高浓度(300~600mg/m3)硫化氢时,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肺水肿,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头痛、头晕、恶心等明显加重,并很快由意识模糊陷入昏迷:吠态。查体可见患者面色灰白或发绀,皮肤湿冷,意识丧失,呼吸浅快,脉搏频弱,心音低钝,肺内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血压初可正常或偏高,继则下降;瞳孔常散大,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 硫化氢的危害

  7. 重度中毒的现象: 因吸入高浓度的(700mg/m3以上)硫化氢引起.重者可在吸入后数秒钟内昏迷倒地,似电击样,甚至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硫化氢的危害

  8. 后果与危害 (mg/m3) 不 同 浓 度 H2S 对 人 体 影 响 感到臭味 0.04 在空气中的含量 感到明显臭味 0.5 有强烈臭味 5. 0 有不快感 7.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10 刺激眼睛 15 强烈刺激眼睛 35- 45 刺激呼吸道 75-150 硫化氢的危害

  9. 后果与危害 嗅觉在15min内麻痹 (mg/m3) 150~300 暴露时间长有中毒症状 300 暴露1h会亚急性中毒 在空气中的含量 300~450 4~8h内有生命危险 375~525 1~4h内有生命危险 525~600 暴露30min致命性中毒 900 引起呼吸道麻痹 有生命危险 1500 在数分钟内死亡 1500-2250 硫化氢的危害

  10. 硫化氢的危害 • 中毒机理 • 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可离解成HS-、S2-和H+离子。在生理 pH作用下,体内硫化氢总量的2/3离解成HS-离子,约1/3为未离解的氢硫酸(H2S),仅很 少量离解成S2-,它们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 • 硫化氢可与组织中碱性物质结合形成硫化钠,也具有腐蚀性,从而造成眼和呼吸道的损害。 •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体内的游离硫化氢和硫化物来不及氧化时,使中枢神经麻痹,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11. 生产中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通常出现在炼油厂、化工厂、脱硫厂、油/气/水井或下水道、沼泽地以及其它存在腐烂有机物的地方。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 (1)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 (2)在炼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一般是以杂质形式存在于原料中或以反应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 (3)硫化氢也可能来自辅助作业或检维修过程,例如用酸清洗含有FeS的容器,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硫化氢;或将酸排入含硫废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 (4)水池管道中长期注入含氧水(如海水、含盐水、地下水),在注入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水池中的溶液“酸化”而产生硫化氢。

  12. 装置正常生产的检查 生产中硫化氢的预防 生产装置由于操作的失误,机泵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或密封不严造成H2S等泄漏,污染环境,严重会造成中毒伤亡事故。因此,务必遵守如下规定: (1)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平稳操作,防止跑、冒、滴、漏。 (2)强化装置固定式的H2S报警仪维护。 (3)对有H2S泄漏的地方要加强通风措施,防止H2S积聚,同时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 (4)对存有H2S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设备,要定期检查更换。 (5)员工发现H2S浓度高,有权先行撤离现场并马上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13.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H2S中毒症状因接触浓度的不同而异,接触高浓度时,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此时,如能及时、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会对下一步治疗非常有利。1)现场急救方法迅速把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心脏跳动突然停止的伤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心脏复苏术(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抢救方法称为复苏术) 在现场抢救中可应用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挤压术。

  14.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①心前区叩击术。发现心脏停止跳动后,立即用拳头叩击心前区(拳击的力量不要太猛),可连续叩击3~5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起博。若心跳恢复,则表示成功;心脏不起跳,应改用胸外心脏挤压术。方法:急救者用左手将患者两下肢抬至垂直位置5~15 秒,用右手拳尺侧以中等力量捶击心前区3~5次。

  15.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②胸外心脏挤压术。心脏位于胸骨和脊柱胸椎之间,在心包的约束下,心脏不易向两侧移动。压迫胸骨下端时,可使压力传至心脏使血液排出;当压力解除时,胸骨复位胸腔负压增加,而静脉血回流心脏。通过有节奏地压迫与放松所产生的动、静脉压力差,使血液流入心脏和大血管,能够部分替代心脏的收缩功能,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

  16.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方法: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17.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2)呼吸复苏术 ①疏通气道。昏迷病人下领松弛,舌体回缩接触咽后壁, 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有呕吐物、痰液阻塞气道,必须使头部后仰、抬高下领角使下齿槽向上向前移动,除去口腔内异物,使气体容易出入。

  18.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②手法人工呼吸。每分钟以l6~20次为宜。 仰卧压胸法。患者仰卧位。背部稍加垫,术者骑跨在病人髋部两侧,双手五指伸开,拇指向内放在胸廓下部,其余四指向外放在胸廓肋骨上,前臂伸直向下,稍向前推压,形成呼气,然后放开双手,利用胸廓弹性恢复原状形成吸气。如此反复进行。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气体交换量亦接近正常。但必须将舌头拉出,避免舌体后坠阻塞呼吸,伴有胸外伤不宜用此法。

  19. 应急救援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在转移中毒人员的过程中要沉着、冷静、迅速,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2)中毒后应立即实施现场急救,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中毒人员的保暖。 (3)救护车上应配备吸氧和人工呼吸、心外按摩设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