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 內容大綱. 導論 瞭解專案 界定範圍 工作規劃 更改管理 品質管理 風險管理 專案的執行 專案的評估與控制 結論. 導論. 「專案」( Project )是一項在預定的時間內投入預定的資源,以達到特定目標的工作,專案管理則是應用管理的原則及方法,使專案得以順利進行達成預定目標。 引進專案管理的方法可使系統的開發做的更好。. 瞭解專案. 探討下列議題有助於對專案的瞭解: 專案是如何開始的? 主要的使用者是誰? 意見的主導者在那裏? 那些人或部門是專案的倡導者?反對者?旁觀者? 是否有相關的專案?關係如何?

dean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專案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案管理

  2. 內容大綱 • 導論 • 瞭解專案 • 界定範圍 • 工作規劃 • 更改管理 • 品質管理 • 風險管理 • 專案的執行 • 專案的評估與控制 • 結論

  3. 導論 • 「專案」(Project)是一項在預定的時間內投入預定的資源,以達到特定目標的工作,專案管理則是應用管理的原則及方法,使專案得以順利進行達成預定目標。 • 引進專案管理的方法可使系統的開發做的更好。

  4. 瞭解專案 • 探討下列議題有助於對專案的瞭解: • 專案是如何開始的? • 主要的使用者是誰? • 意見的主導者在那裏? • 那些人或部門是專案的倡導者?反對者?旁觀者? • 是否有相關的專案?關係如何? • 高階管理者與顧客對時間、金錢、品質與信譽等因素的優先順序為何? • 重要的人員及角色為何?

  5. 界定範圍 • 主要是定義那些工作該做,那些不必做,交付什麼項目與內容等。 • 範圍失控會引發專案管理的問題,例如: • 成本的超支 • 時效的延誤 • 需求的衝突 • 設計的更改 • 管理的複雜度提高

  6. 界定範圍 (c.2) • 界定範圍是一個討論、溝通、與協調的過程,過程中應考量時間的限制,資源的多寡和顧客的優先順序等。 • 界定範圍的方法可透過工作分解圖(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將系統的功能加以展開,在決定那些功能要納入專案時,應注意有那些功能無法分割,有那些可分階段來進行,有那些功能可以縮減等。

  7. 系統功能的工作分解圖

  8. 工作規劃 • 工作規劃包含 • 預算規劃 • 時程規劃 • 人力規劃

  9. 工作規劃(c.2) • 預算規劃 • 可以從由上而下(Top-down)和由下而上(Bottom-up)兩種角度來執行。 • 由上而下的方法: • 將專案的總預算依某個百分比分配到各階段,此一百分比是一個過去經驗的平均值,對於特殊的情形再予以調整。 • 由下而上的方法: • 由工作分解圖中所列的功能逐一估計所需之成本,由下而上加總後得到的預算估計。 • 這兩種方法可並行使用,以相互對照比較。

  10. 工作規劃 (c.3) • 預算可依下列項目加以細分: 1.技術部門人事費用 包括專案經理的費用、技術人員的費用、及助理人員的費用。 2.資本支出 從事專案所需的軟硬體設備、辦公設備等。 3.費用(Expenses) 各階段發生的旅費、顧問費、訓練費用等。 4.經常費用(Overhead) 包括行政人員的分攤費用、水電費、辦公用品費用、保險費、管理費用等。

  11. 工作規劃 (c.4) • 時程規劃 • 目的在於定義: • 專案的活動 • 每個活動所需的時間 • 活動的先後順序及起始/完成日期

  12. 工作規劃(c.5) • 時程規劃可依下列步驟進行: 1.將專案的活動依工作分解圖展開。 • 工作分解圖的最底層便是所要執行的工作, • 工作分解圖之詳細程度可以責任劃分清楚,容易管理為原則。

  13. 專案活動的工作分解圖

  14. 工作規劃(c.7) 2.找出活動的先後順序並劃成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圖。 • 每一框框表示一個對應於工作分解圖的活動,箭頭表示活動的先後關係。框框內左邊的數字表示工期,右邊的數字表示寬延時間或浮動時間(Floating Time)。 • 寬延時間是活動可延遲而不致影響整體完成時間的容許範圍。

  15. 工作規劃(c.8) 流 程 塑 模 4 w 0 w 89/1/24 89/2/20 環 境 模 式 建 立 模 組 設 計 2 w 0 w 4 w 0 w 89/1/10 89/1/23 資 料 塑 模 89/2/21 89/3/19 需 求 分 析 2 w 2 w 0 w 0 w 89/1/24 89/2/6 程 式 編 碼 89/1/10 89/1/10 0 w 0 w 89/3/19 89/3/19 測 試 計 畫 4 w 6 w 89/1/10 89/2/6 PERT圖(欄位左表工期、欄位右表寬裕時間) 需求分析→環境模式建立→流程塑模→模組設計→程式撰寫為要徑。

  16. 工作規劃(c.9) 3.找出要徑(Critical Path)及各活動的寬延時間。 • 要徑是活動的總工期最大的一條路徑。 • 要徑上的寬延時間均為零,表示此路徑上的活動均不得延誤,才不會影響整體專案的完成時間。

  17. 工作規劃(c.10) 4.將活動的起迄時間轉為甘特圖。 • 首先,假設所有活動都從「最早開始時間」就開始,並不考慮寬延時間。 • 並開始人力規劃,圖形下半部表示人力資源之需求量。

  18. 不考慮任何調整下之人力分配 00年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任務名稱 工期 寬延時間 需求分析 0 w 0 w 1/10 環境模式建立 2 w 0 w SA[300%] 流琵塑模__ 4 w 0 w SA[400%] 資料塑模 2 w 2 w SA[500%] 模組設計 4 w 0 w SA[400%] 測試計畫 4 w 6 w SA[300%] 00年 琵式編碼__ 0 w 0 w 3/19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最大資源量: 600% 600% 1,200% 1,2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SA 過度分派: 分派:

  19. 不考慮任何調整下之人力分配 • 上圖中,假設 • 環境模式建立需要3人, • 流程塑模需要4人, • 資料塑模需要5人, • 模組設計需要4人, • 測試計畫需要3人, • 則最高之人力需求為12人,最低為4人,起伏頗大。

  20. 工作規劃(c.13) 5.資源過度分配及不平衡的情形可考量人員調配、資源限制等因素,利用寬延時間的彈性,進行資源平滑(Leveling)。

  21. 平移活動以達到資源平滑 00年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任務名稱 工期 寬延時間 需求分析 0 w 0 w 1/10 環境模式建立 2 w 0 w SA[300%] 流琵塑模__ 4 w 0 w SA[400%] 資料塑模 2 w 0 w SA[500%] 模組設計 4 w 0 w SA[400%] 測試計畫 4 w 6 w SA[300%] 00年 琵式編碼__ 0 w 0 w 3/19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1,000% 800% 600% 400% 200% 最大資源量: 600% 600% 700% 700% 900% 900% 400% 400% 400% 400% SA 過度分派: 分派:

  22. 平移活動以達到資源平滑 • 上圖中,利用寬延時間的彈性將「資料塑模」的工作延後兩週所得的人力分配圖。 • 未平滑前的尖峰人力需求為12人,平滑後降為9人。

  23. 分割活動以達到資源平滑 00年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任務名稱 工期 寬延時間 需求分析 0 w 0 w 1/10 環境模式建立 2 w 0 w SA[300%] 流琵塑模_. 4 w 0 w SA[400%] 資料塑模 2 w 2 w SA[500%] 模組設計 4 w 0 w SA[400%] 測試計畫 4 w 4 w SA[300%] 00年 琵式編碼_ 0 w 0 w 3/19 1/3 1/10 1/17 1/24 1/31 2/7 2/14 2/21 2/28 3/6 3/13 3/20 3/27 4/3 1,000% 800% 600% 400% 200% 最大資源量: 600% 600% 900% 900% 700% 700% 400% 400% 400% 400% SA 過度分派: 分派:

  24. 分割活動以達到資源平滑 • 上圖中,是依分割活動的方法將「測試計畫」活動的工作拆開,結果尖峰人力需求由原來的12人再降為9人,同樣可以達到人力需求的穩定性。

  25. 工作規劃(c.18) Try this exercise !

  26. 工作規劃(c.19) Critical Path = A-F-G-H

  27. 工作規劃(c.20) • 上圖中,假設 • A需要3人, • B需要5人, • C需要2人, • D需要4人, • E需要2人, • F需要6人, • G需要5人, • H需要4人。

  28. 工作規劃(c.21) • 經過調整,尖峰人力需求由原來的12人降為11人。

  29. 更改管理 • 更改管理(Change Management)是針對文件、程式、工具及開發環境加以控管,所有的更改都在一定的程序下接受管制。

  30. 更改管理(c.2) • 更改要求(Change Request)必須經由一定的程序處理。 • 審核小組審核時,要考慮下列議題: • 更改是否必要?有否有替代方案? • 更改後連帶影響的項目是什麼?是否已一併提出更改? • 對時程、成本、人員調度的影響有多大? • 審核小組對提出的更改可以接受、拒絕或做適當的處置,例如:暫時接受但延到下個版本再行更改等。

  31. 更改管理(c.3)

  32. 更改管理(c.4) • 基線(Baseline): • 所有列入集中管理的文件、程式、工具、和平台。

  33. 品質管理 • 要做好品質必須在開發階段的早期就將 • 品質納入規劃,即所謂的 “Planned In”, • 接著在設計階段把所需要的品質設計進去,稱為 “Designed In”, • 最後才到執行及測試檢驗階段進行稱為 “Test Out”。

  34. 品質管理(c.2) • 將品質保證由後階段的測試,移到前階段的分析與設計是一項進步的觀念。 • 因為一個錯誤的發生若未及時去除而延至測試階段,甚至到了顧客手中才發現,則修改之成本將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一發生便立即去除的成本。

  35. 品質管理(c.3) • 兩種常用於軟體開發的品質管理方法為: • 審查(Review) • 檢驗(Inspection)

  36. 品質管理(c.4) • 審查(Review) • 是透過會議的方法來找出潛在的錯誤,以確保品質。可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要求的正式程度也有不同,正式審查的程序包含下列步驟: 1. 開發者準備審查資料,並事先發給參與審查的人員。 2. 參與審查的人應事先閱讀資料,並依個人專長找出潛在的問題。 3. 選定適當的人當主席。 4. 由開發者向大家提出報告。 5. 審查者依一定的議程及檢核表逐一審查。 6. 審查後應做出審查通過、不通過、或條件通過之決定,若不通過則應修改後擇期再審;條件通過則在滿足附帶條件後便予通過,不必再審。 7. 記錄審查的結果以累積經驗。

  37. 品質管理(c.5) • 為使審查能順利進行,並達到儘早發現錯誤的目的,一些重要的會議原則對審查的效果有很大的幫助,茲介紹如下: 1.會議應事先安排議程,並應控制會議時間在2小時內,以提高會議的效率。 2.主席對審查的內容應有充分的瞭解,事先閱讀會議資料才能控制會議的進行,使參與者針對問題及避免發言的內容偏離主題。 3.審查的重點在於指出問題和提供方向,而非提供技術性的解答,以免花太多的時間在細節上。

  38. 品質管理(c.6) 4.避免人身攻擊和引起爭辯,主席要適當引導會議的進行,即時進行裁決。 5.審查期間,正式的文件應予凍結,等通過後再解凍以避免不一致。 6.參與審查的人員應包括系統開發者、使用者及品質保證人員,必要時可增加外來的專家或顧問。 7.會議的記錄應有顧客的簽名,表示對系統開發進行到現階段結果之認同。 8.審查之會議記錄應保留,錯誤的發現與解決就是經驗的累積。

  39. 品質管理(c.7) • 檢驗(Inspection) • 檢驗和審查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它有別於審查的特點是 1. 由有經驗的專家來檢驗:一般的審查較為浮面,檢驗則可深入技術的問題或專注於較複雜的問題。 2.檢驗設計文件或程式碼,而非只是計畫或構想。 3.檢驗須依特定的步驟進行,其步驟為規劃、對檢驗者的簡報、會前準備、會議進行、重做及跟催。 4.檢驗須有特定的角色扮演,包括主持人、記錄人、閱讀人及原作者等。 5.原作者的參與。原作者在場並參與檢驗可節省檢驗者的時間及快速的進入問題核心。

  40. 品質管理(c.8) • 檢驗除了可提早發現錯誤以提高品質外,也可以減低測試的負荷。由於檢驗在錯誤發現上比測試更符合成本效益,因此檢驗也有提高生產力的效果。

  41. 風險管理 • 風險可定義為足以危害專案成敗的事件,這些事件未必發生,然一旦發生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 風險管理也是軟體生命週期(軟體開發過程)的每一階段都該進行,其步驟如下: 風險認定→風險評估→風險排序→風險規劃→風險解決→風險追蹤

  42. 風險管理(c.2) 1.風險認定(Risk Identification) • 風險認定在於找出風險的來源,並判定是否屬於風險管理的範圍。 • 專案所涉及的風險,例如: • 人員風險:重要人員的離職或缺乏可勝任的人員。 • 技術風險:使用了錯誤或不成熟的技術、關鍵技術無法突破。 • 顧客風險:顧客需求變動頻繁、使用者配合度不佳、承辦人員變動等。 • 市場風險:同業的競爭導致市場需求變化。 • 政治風險:政策急轉彎,利益衝突等。

  43. 風險管理(c.3) 2.風險評估 • 找出風險後必須評估其發生的機率大小,以及一旦發生後可能帶來的損失,兩者的綜合即為風險的大小,總風險的大小可以下表示: R= where R:總風險大小 Pi:第i項風險發生的機率,0 Pi  1 Ci:第i項風險發生的成本損失 n: 風險項目的總數 • 在實務上,風險機率及風險損失的估計無法非常精確,因此可以不同的等級來代表,例如風險機率分為1至5等,風險損失分為1至10等,兩者的乘積則視為風險的大小。

  44. 風險管理(c.4) 3.風險排序 • 依風險的大小排序,挑出重要的風險項目加以列管。風險的項目很多,風險管理也必須付出成本,因此管理者只能針對重大的風險加以管理。

  45. 風險管理(c.5) 4.風險規劃 • 找出重要的風險後,就應該做適當的規劃,並找出最有效的方法來控制風險,以下是一些風險控制的方法: (1) 風險規避: • 使用外包或外購將沒有把握的部分委託外人來做,再依合約要求以達專案的目標。 • 刪除高風險的部分。 (2) 風險分散: • 購買保險。 • 找別人合作。 • 合約中分散責任的歸屬。

  46. 風險管理(c.6) (3) 風險降低: • 使用較穩健的設計方法。 • 避免將關鍵性的工作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 選擇成熟的技術。 • 在合約中明定雙方的權責。

  47. 風險管理(c.7) 5.風險解決(Risk Resolution) • 風險解決依據風險規畫的內容去執行。解決的方法可運用模擬法,雛型的建造等。 6.風險追蹤 • 追蹤風險的解決是否有效,若無效應找其他的解決方案。 • 風險也會隨專案的進行而變動,有些消失有些新增,管理者必須定期更新高風險的項目,列入管制並設法解決。

  48. 專案的執行 • 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許多專案管理的技巧可以運用,例如 • 人員的組織與領導 • 使用者的參與 • 有效的會議

  49. 專案的執行(c.2) • 人員的組織與領導 • 開發人員的組織與領導包括:人員的招募、培訓、團隊建立、激勵、領導等工作。 • 系統分析師能力的優劣對生產力的影響可高達數倍,可知人員挑選及訓練的重要性。系統分析師是資訊系統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

  50. 專案的執行(c.3) • 成功的系統分析師必須俱備四種技巧:分析,技術,管理及人際關係。 • 分析技巧可幫助系統分析師瞭解組織及其功能,找出機會與問題,並分析解決之道。 • 技術技巧幫助分析師瞭解資訊科技的潛能與限制,所以,身為一位分析師必須能設計出一個資訊系統,來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並引導整個系統分析的發展,也要能使用程式語言工具,使用不同的作業系統與電腦硬體平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