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导入:

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宋代周敦颐的 《 爱莲说 》 ,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作者借莲花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 继续. 学习目标:. 1 、 熟读课文,并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重点)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难点). 继续. 返回. 爱莲说. 周敦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结. 当堂检测. 自主学习:. (一)、 解题 :. ( 二 ) 关于 作者:.

david-rigg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导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作者借莲花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继续

  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重点)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难点) 继续 返回

  3. 爱莲说 周敦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结 当堂检测

  4. 自主学习: (一)、解题: (二)关于作者: (三)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然后熟读课文,注意文章节奏。 蕃 ( ) 出淤( )泥 濯( ) 亵( ) 噫( ) 隐逸( )者 鲜() 不蔓不枝( ) (四)、 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不蔓不枝( ) 4、香远益清 (   ) 5、亭亭净植(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7、花之隐逸者也 (   ) 8、花之君子者也( ) 9、陶后鲜有闻 (    ) 10、宜乎众矣 (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继续 (六)、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译课文。

  5. 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继续 返回

  6.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返回 继续

  7.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yū 蕃 ( ) 出淤( )泥 濯( ) 亵( ) 噫( ) 隐逸( )者 鲜() 不蔓不枝( ) fán zhuó xiè yī yì màn xiǎn 继续 返回

  8.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继续 返回

  9. 二、解释下列字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不蔓不枝 ( ) 4、香远益清 (     ) 5、亭亭净植 (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 8、宜乎众矣 ( ) 多 洗濯 这里指清水 生藤蔓 更加 树立 亲近而不庄 重 少 当然 继续 返回

  10. 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长旁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 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继续 返回

  11.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是花中的君子。 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钟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钟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继续 返回

  12. 1、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陶后鲜有闻 益 曾益其所不能 鲜 屡见不鲜 受益匪浅 芳草鲜美 水陆草木之花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隐逸者也 2、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拓展训练) 活动:各小组就“合作探究”题可任选一题讲解展示。 合作探究 继续 返回

  13. 二、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益 曾益其所不能 受益匪浅 更加 增加 益处 陶后鲜有闻 鲜 屡见不鲜 芳草鲜美 少 新鲜 鲜艳 继续 返回

  14. 水陆草木之花 (的)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 助词,不译 返回 继续

  15. 2、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2、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来歌颂“莲”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继续 返回

  16.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 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这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继续 返回

  17.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 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从正面衬托莲 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 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 莲的形象。 下一页 返 回

  18.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 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继续 返回

  19. 6、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6、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 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 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 坚强不屈。 继续 返回

  20. 课堂小结 :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从文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值得我们借鉴。 继续 返回

  21. 当堂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多 生藤蔓 少 应当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艳。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钟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钟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三、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1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拟人 比喻 四、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