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专题三之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专题三之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 《 论十大关系 》 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发表了 《 论十大关系 》 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专题三之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三之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关系其中5条论及经济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关系其中5条论及经济问题: •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 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6.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取得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7.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落后国家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落后国家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建设与改造并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发展生产力

  8. 3、中共八大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中共八大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提出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我国的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应转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9.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 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大跃进” 钢铁元帅一马当先,挤了农业和轻工业 苏联模式 片面强调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 中国工业基础 薄弱,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10.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仍然错 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1956年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脱离生产力实际拔高生产关系 • 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 “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

  11. 以阶级斗争为纲

  12.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3. 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5.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也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也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16.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对这些方面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与总结。

  17.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新情况新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18.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 • 但仅限于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弊端的认识而对未来社会做出有待实践检验的预测:生产力高度发达、计划经济、商品货币不存在、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19. 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凸显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为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压力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凸显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为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压力 • 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反复,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体现,迫使在比较中反思社会主义的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20. 改革开放之始就受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改革开放之始就受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 1984年出现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议论,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时姓资姓社问题再次升温,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驳斥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谬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概括。

  21.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 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22. 1985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85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23. 1991年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表明邓小平不断尝试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性的表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1年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表明邓小平不断尝试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性的表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5.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首先,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26.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的。是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必然能创造出新的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因为生产力自身不存在解放、发展与束缚的问题,生产力只有在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与一定的目的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制度特征。

  27.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要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28.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层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最终价值目标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质

  29.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 • 2.社会主义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关键 • 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31.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倡导的一项基本原则。 • 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 3.一心一意谋发展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2.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1.对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 (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33. 发展是硬道理 • 时代性命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 政治性命题: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 们的发展 • 战略性命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要靠自己发展

  34. 2.发展要有新思路 • 我们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注重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些新的具体要求,对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发展的新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5.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36. 2002—2006年IMD全球竞争力排名

  37.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38.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 • 2.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开放,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 •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先进性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0.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生产力 •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 科学作为生产力同时也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41. 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 科技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 科技作为智能要素渗透于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乘数作用 • 现代科技推动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 高科技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4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论断的意义 •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 • 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新概括 • 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4. 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的体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在现代,世界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它实质上是一场高科技的竞争。要在未来社会中不至于落后,就必须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根据这一思想规划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建设,否则就会失去时间和机遇。这对于暂时还处于经济落后水平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的体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在现代,世界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它实质上是一场高科技的竞争。要在未来社会中不至于落后,就必须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根据这一思想规划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建设,否则就会失去时间和机遇。这对于暂时还处于经济落后水平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45.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6. 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通过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通过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47. “十五”科技规划研究总体组应用索洛方法测算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 )

  48.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乔根森方法测算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