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贤妻良母:传统女德的现代性意义

贤妻良母:传统女德的现代性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段 江 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 · 邶风 · 击鼓 》 (三代人的爱情: 2006 、 2004 香港、 2005 ). 一、传统女德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传统女教的经典 ——“ 女四书”等 《 女诫 》 、 《 内训 》 、 《 女论语 》 、 《 女范捷录 》 。. 《 女诫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贤妻良母:传统女德的现代性意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贤妻良母:传统女德的现代性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段 江 丽

  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三代人的爱情:2006、 2004香港、2005)

  3. 一、传统女德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传统女教的经典——“女四书”等 《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4. 《女诫》 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班昭为班彪女,班固、班超妹,14岁适曹世叔,子曹榖为朝廷重臣。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卒,班昭奉和帝诏续撰,常出入朝廷,任皇后及嫔妃的教师,被尊为曹大家。班昭自云:“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闲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女诫》乃为诸女而作,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们懂得妇礼,生活幸福,不至于出嫁之后因为失礼而让宗族蒙受耻辱。

  5. 《女论语》 为唐朝女学士宋若莘(一为宋若华)撰著,其妹若昭申释此书。今存《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管)家、待客、柔和、守节。两唐书记载,儒士宋廷芬之女宋若莘、宋若昭以及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姐妹五人,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为武则天时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后裔,均天资聪慧、才华过人,精通五经六艺、诗赋文章,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经昭义节度使李抱真推荐,被招入宫中,德宗“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赞叹”,并敬重其风格操守,不以宫妾看待,称她们为学士先生。宋氏姐妹历侍德、宪、穆、敬、文五帝,均以才学和操守显名,尤其是大姐若莘和二姐若昭,不仅才华超绝,而且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旧唐书》说:“若莘、若昭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新唐书》说:“莘、昭文尤高。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家亦不欲与寒乡凡裔为姻对,听其学。”

  6. 《内训》 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于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警戒、节俭、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女范捷录》 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刘氏江宁人,幼善属文,30岁守寡,苦节60年。另有《今古女鉴》。此书分有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罗列众多古代“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的事迹,称赞《女诫》、《内训》诸书。

  7. 《女孝经》唐散郎侯莫陈邈之妻郑氏著,其侄女被策封为永王妃,因担心妇德有亏,遂作此以规戒。全书体例模仿《孝经》,分18章。 《闺范》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吕坤所作,“前列嘉言,后载善行,复绘之以图,系之以赞,无非欲儿女子见之,喜于观览,转相论说,因事垂训,实具苦心。当时士林乐诵其书,摹印不下数万本。” 以上诸书见张福清《女诫——妇女的规范》,共收女教文27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8. (二)女德的基本内容 1、事夫之道:“三从”之“从夫”/男尊女卑 《仪礼•丧服子夏传》云:“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三从”,本义是为丧服规定的种类,女性的丧服随她所处的具体情况随男性亲属而定,后来却被误读曲解为“服从”,认为女子未嫁服从父亲,已嫁服从丈夫,夫死服从儿子。 • 《礼记·仪礼》说:“妇人以顺从为务,贞懿为首。故事夫有五:一、平日纚笄而相,则有君臣之严;二、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三、报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四、规过成德,则有朋友之义;五、惟寝席之交,而后有夫妇之情。” • 《白虎通·三纲六纪》:“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三纲(附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 《礼记》(?):“妇人,伏于人也。”

  9. 敬顺卑从:后世女教所倡导的最重要的事夫之德。敬顺卑从:后世女教所倡导的最重要的事夫之德。 “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女诫·敬慎》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女论语·事夫章》

  10. 清代陆圻将妇道中的“卑从”发挥到了极致,他写《新妇谱》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告诫女儿并“世之上流妇人”,对待公婆和丈夫,“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纤毫触怒”,而且,“夫者天也,一生须守一敬字”,至于“守敬”的具体方法,翻译成白话就是:新婚时见到丈夫,远远就要站起,稍微熟悉之后,要称丈夫为“相公”、“官人”,不能称“你”“我”;给丈夫端饭送茶,要举案齐眉;丈夫未感寒冷就要送衣,未觉饥饿就要进食;丈夫登山临水凭高赋诗,甚或典衣沽酒座挟妓女,都是才情所寄,应该顺从,不能违拗;丈夫处馆读书,不能经常寄信打搅,就是自己病了,也不能告知,要说一切安好;丈夫说妻子的不是,那是爱妻子的表现,要虚心受教并婉言致谢,迅速改正,清代陆圻将妇道中的“卑从”发挥到了极致,他写《新妇谱》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告诫女儿并“世之上流妇人”,对待公婆和丈夫,“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纤毫触怒”,而且,“夫者天也,一生须守一敬字”,至于“守敬”的具体方法,翻译成白话就是:新婚时见到丈夫,远远就要站起,稍微熟悉之后,要称丈夫为“相公”、“官人”,不能称“你”“我”;给丈夫端饭送茶,要举案齐眉;丈夫未感寒冷就要送衣,未觉饥饿就要进食;丈夫登山临水凭高赋诗,甚或典衣沽酒座挟妓女,都是才情所寄,应该顺从,不能违拗;丈夫处馆读书,不能经常寄信打搅,就是自己病了,也不能告知,要说一切安好;丈夫说妻子的不是,那是爱妻子的表现,要虚心受教并婉言致谢,迅速改正,

  11. 再见到丈夫时,要主动地问:我有过失吗?丈夫功名未达或遇事不遂,要好言相慰;或一时手头拮据,要竭力措办,而且不要等他开口,也不要让他知道;丈夫游意倡楼,置买婢妾,那是风雅之举,要能容让婢妾,宽待青楼,使丈夫纵意自如;丈夫如果是嫖赌成性的荡子,则要苦谏,并设法做家,坚守田产等等。这就是女教圣人对“妻子”的角色要求。——《新妇谱》再见到丈夫时,要主动地问:我有过失吗?丈夫功名未达或遇事不遂,要好言相慰;或一时手头拮据,要竭力措办,而且不要等他开口,也不要让他知道;丈夫游意倡楼,置买婢妾,那是风雅之举,要能容让婢妾,宽待青楼,使丈夫纵意自如;丈夫如果是嫖赌成性的荡子,则要苦谏,并设法做家,坚守田产等等。这就是女教圣人对“妻子”的角色要求。——《新妇谱》 夫主是天,不可欺心,天如塌了,哪里安身?有夫不觉,无夫才知。孤儿寡妇,猪狗也欺。——明吕得胜《女小儿语》

  12. “专心”、从一而终:贞烈之德 守节:贞女/贞妇 死节:烈女/烈妇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 不可离也。”——《女诫》 • 夫妇伦理有双向互动的一面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厥。”——《女诫·夫妇第二》 “夫道严正,嫡道宽慈,妾道柔顺,三善合,而太和在闺门之内矣。”——《闺范》

  13. 2、“四德”——德言工貌/德言容工 • 班昭《女诫·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名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 直解:大家说女人之行有四件,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然所谓妇德,不必有才干、聪明絶异于人也;所谓妇言,不必有辩口利辞,会说过人也;所谓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娇娆动人也;所谓妇功,不必工巧过人、百能百会也,凡此者世俗之所贵,非淑女之美行也。

  14. 妇德:“清而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妇德:“清而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 直解:这一节是妇德之实。大家说女人能清而不贪、闲而不暴、贞而不邪、静而无妄、操守大节、整齐不乱、行已之间辄有羞耻、一动一静卓有法度,这才叫做妇人之德。 • 妇言:“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 直解:这一节是妇言之实。择是拣择、厌是厌恶。大家说女人能拣择好辞而说,不道丑恶之言,时当言然后言,未尝轻言,说出来的话,都合道理,使人喜听,不生厌恶,这才叫做妇人之言。

  15. 妇工:“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妇工:“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 直解:这一节是妇功之实。纺是纺线,绩是绩麻,洁是净,齐是整。大家说女人能专心纺线绩麻,只务本等的事,不好与人戏笑,安排些洁净整齐的酒食,以奉宾客,这才叫做妇人之功。

  16. “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有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斯仁至矣。’此之谓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有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斯仁至矣。’此之谓也。” • 直解:乏是少,大家说,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件,乃是女人的大德,不可少者。四者俱全,才尽得女人的道理,然为之亦不难。唯在以此四者常存于心,不可忘也。古人有言:“仁道岂远乎哉?我欲行仁,仁即至矣。” 此正所谓一存其心,而德言容功皆在于我也。 妇德尚静正,妇言尚简婉,妇工尚周慎,妇容尚闲雅。四德备,虽才拙性愚,家贫貌陋,不能累其贤。四德亡,虽奇能异慧,贵女芳姿,不能掩其恶。——《闺范》“妇人之道”

  17. 3、举止端正娴静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女论语》“立身章第一” 口要常漱,手要常洗,避人之物,藏在背里。……衣服整齐,茶饭洁净。污浊邋遢,猪狗之性。……妇女装束,清修雅淡,只在贤德,不在打扮。——《女小儿语》

  18. 四字女经,教尔聪明。娘边做女,莫出闺门。行莫乱步,坐莫摇身。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轻言细语,缓步游行。梳妆伶俐,洗浆沐尘。红粉不傅,肌肤自清。——佚名《闺门女儿经》四字女经,教尔聪明。娘边做女,莫出闺门。行莫乱步,坐莫摇身。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轻言细语,缓步游行。梳妆伶俐,洗浆沐尘。红粉不傅,肌肤自清。——佚名《闺门女儿经》 • 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夫德性原于所禀,而化成于习。非由外至,实本于身。古之贞女,理性情,治心术,崇道德,故能配君子,以成其教。是故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内训》“德性章第一”

  19. 4、孝敬父母舅姑 • 孝女、顺媳/贤媳。 •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也者。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曲从;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逆是非,争分曲直。此所谓曲从矣。”——《女诫·曲从第六》

  20. 女子之事舅姑也,敬如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醒。……《诗》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女孝经·事舅姑章第六》女子之事舅姑也,敬如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醒。……《诗》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女孝经·事舅姑章第六》 •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四时八节,孝养得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祷告神祗,保佑安康。……莫学忤逆,不敬爹娘。才出一语,使气昂昂。需索陪送,争竞衣装。父母不幸,说短道长。搜求财帛,不顾哀丧。如此妇人,狗彘豺狼。——《女论语》“事父母章第五”

  21. 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门,合称新妇。供承看养,如同父母。敬视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早起开门,莫令惊寤。换水堂前,洗濯巾布。……茶水羹汤,莫教虚度。夜晚更深,将归睡处。安置相辞,方回房中。日日一般,朝朝相似。传教庭帏,人称贤妇。莫学他人,跳梁可恶。咆哮尊长,说辛道苦。呼唤不来,饥寒不顾。如此之人,号为恶妇。——《女论语》“事舅姑章第六”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门,合称新妇。供承看养,如同父母。敬视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早起开门,莫令惊寤。换水堂前,洗濯巾布。……茶水羹汤,莫教虚度。夜晚更深,将归睡处。安置相辞,方回房中。日日一般,朝朝相似。传教庭帏,人称贤妇。莫学他人,跳梁可恶。咆哮尊长,说辛道苦。呼唤不来,饥寒不顾。如此之人,号为恶妇。——《女论语》“事舅姑章第六” • 妇人既嫁,致孝于舅姑。舅姑者,亲同于父母,尊似于天地。善事者在致敬,致敬则严;在致爱,致爱则顺。专心竭诚,毋敢有怠。此孝之大节也。……故自后妃下至卿大夫及士庶人之妻,壹是皆以孝事舅姑为重。——《内训》“事舅姑章第十四”

  22. 有等新妇,不能孝姑而偏欲孝母,此正是不能孝母也。事姑未孝,必贻所生以恶名,可谓孝母乎?盖女子在家,以母为重,出嫁以姑为重也。……今若新妇欲尽孝于父母,亦有方略,先须从孝公姑敬丈夫做起。公姑既喜孝妇,必归功于妇之父母,必致喜于妇之父母。丈夫既喜贤妻,必云:“彼敬吾父母,吾安得不敬彼父母。”于是曲尽子婿之情,欢然有恩以相接,举家大小,敢不敬爱?而新妇之父母,于是乎荣矣。夫家贫贱,还只是情意好。夫家富贵,还有无限好处及母家矣,此女之善孝其亲也。反是者,公姑致怨于亲家,丈夫归狱于泰山,父母兄弟不好上门,情意索莫,宴会稀少矣。女虽欲孝其亲,何道之从乎?——《新妇谱》有等新妇,不能孝姑而偏欲孝母,此正是不能孝母也。事姑未孝,必贻所生以恶名,可谓孝母乎?盖女子在家,以母为重,出嫁以姑为重也。……今若新妇欲尽孝于父母,亦有方略,先须从孝公姑敬丈夫做起。公姑既喜孝妇,必归功于妇之父母,必致喜于妇之父母。丈夫既喜贤妻,必云:“彼敬吾父母,吾安得不敬彼父母。”于是曲尽子婿之情,欢然有恩以相接,举家大小,敢不敬爱?而新妇之父母,于是乎荣矣。夫家贫贱,还只是情意好。夫家富贵,还有无限好处及母家矣,此女之善孝其亲也。反是者,公姑致怨于亲家,丈夫归狱于泰山,父母兄弟不好上门,情意索莫,宴会稀少矣。女虽欲孝其亲,何道之从乎?——《新妇谱》

  23. 贤妻孝妇,万古留名。——《女小儿语》 • 新妇不唯自己要尽孝道,尤当劝夫尽孝。勿恃父母之爱,而稍驰孝敬之心。语云:“孝衰于妻子。”此语极可痛心。今入门以劝夫孝为第一,要使丈夫踪迹,常密于父母,而疏于己身。俾夫之孝德,倍笃于往时,乃见于新妇之贤。——陈确《新妇谱补》“劝夫孝” • 女子孝敬父母舅姑是传统孝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子伦理中首先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恭谨周到的“孝道”。 • 《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说:“夫孝,始于事亲。” • 《礼记•曲礼》说:“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即:作子女的,冬天要设法为父母御寒,夏天则要致其凉;晚间要为父母安置床铺,早间则要请安问候。

  24. 《礼记•内则》讲得更加详细具体,大意为:作儿子媳妇的,应该鸡鸣即起,漱洗完毕,穿戴整齐,即到父母舅姑住所,低声柔气地问父母穿着冷暖,有无病痛不适,并善为舒解。出入则要或先或后敬而扶持;三餐则要请问父母舅姑想吃什么,然后准备好、奉上,饮食要待父母舅姑尝食之后子媳才能各退就食。在父母舅姑面前,要恭敬应对,谨慎进退,不能随意喷嚏、咳嗽、欠伸、跛倚、斜视、吐痰等,冷了也不能随便添加衣服,身上发痒也不能抓搔。父母吐痰液要当即帮忙刷拭;父母衣服脏了,要请求帮忙漱洗,衣服破了,要请求帮忙补缀。父母舅姑不命坐,不敢坐,不命退,不敢退。《礼记》中这一段叙述无论是否儒家伪托,对后世的家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体现的是父尊子卑的伦理秩序。这一核心内容被后世家训一再重复、发挥。《礼记•内则》讲得更加详细具体,大意为:作儿子媳妇的,应该鸡鸣即起,漱洗完毕,穿戴整齐,即到父母舅姑住所,低声柔气地问父母穿着冷暖,有无病痛不适,并善为舒解。出入则要或先或后敬而扶持;三餐则要请问父母舅姑想吃什么,然后准备好、奉上,饮食要待父母舅姑尝食之后子媳才能各退就食。在父母舅姑面前,要恭敬应对,谨慎进退,不能随意喷嚏、咳嗽、欠伸、跛倚、斜视、吐痰等,冷了也不能随便添加衣服,身上发痒也不能抓搔。父母吐痰液要当即帮忙刷拭;父母衣服脏了,要请求帮忙漱洗,衣服破了,要请求帮忙补缀。父母舅姑不命坐,不敢坐,不命退,不敢退。《礼记》中这一段叙述无论是否儒家伪托,对后世的家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体现的是父尊子卑的伦理秩序。这一核心内容被后世家训一再重复、发挥。

  25. 典型如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带。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供具毕始退,各行其事。将食,妇请所欲于家长,退而供之。尊长举筯,子妇各退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就寝,则安置而退。居闲无事,则待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涑水家仪》中除了这一段之外,对“父子”交接的仪节还有许多琐碎而具体的规定,如“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终身不衰”,等等。典型如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带。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供具毕始退,各行其事。将食,妇请所欲于家长,退而供之。尊长举筯,子妇各退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就寝,则安置而退。居闲无事,则待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涑水家仪》中除了这一段之外,对“父子”交接的仪节还有许多琐碎而具体的规定,如“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终身不衰”,等等。

  26. 附:七出三不出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闺范》

  27. 5、爱夫以正:诤妻、贤妇、贤妻 • 贤妇:“爱夫以正者也,成其德,济其业,恤其患难,皆正之谓也。”——《闺范》 • 诸女问:若夫廉真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周宣王晚朝,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宣王为之夙兴。(班婕妤不与汉成帝同辇)。楚庄王耽于游畋,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不入于非道。……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达,是用大谏。”——《女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姜后脱珥、班姬辞辇

  28. 夫有恶事,劝谏谆谆。莫学愚妇,惹祸临身。——《女论语》“事夫章第七”夫有恶事,劝谏谆谆。莫学愚妇,惹祸临身。——《女论语》“事夫章第七” • 妇人事君,比昵左右,难制而易惑,难抑而易骄。然则有道乎?曰:有。忠诚以为本,礼义以为防,勤俭以率下,慈和以处众。诵诗读书,不忘规谏。……纵观往古国家兴废,未有不由于妇之贤否也。——《内训》事君章第十三 • 出嫁后,公姑敬。丈夫穷,莫生嗔。夫子贵,莫骄矜。出仕日,劝清政。抚百姓,劝宽仁。我家富,莫欺贫。——佚名《女儿经》

  29. 6、和叔妹妯娌:谦顺。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不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女诫》“和叔妹第七” 7、睦亲族邻里:和柔 • 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遗卑幼之妾,而况于娣姪乎?故得六亲之欢心,以事其舅姑。治家者,不敢侮于鸡犬,而况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欢心,以事其夫。理闺者,不敢失于左右,而况君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祸乱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者如此。——《女孝经·孝治章第九》

  30. 处家之法,妇女须能。以和为贵,孝顺为尊。翁姑嗔责,曾如不曾。上房下户,子姪宜亲。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可外闻。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往来动问,款曲盘旋。一茶一水,笑语忻然。当说则说,当行则行。闲是闲非,不入我门。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女论语》“和柔章第十一”处家之法,妇女须能。以和为贵,孝顺为尊。翁姑嗔责,曾如不曾。上房下户,子姪宜亲。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可外闻。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往来动问,款曲盘旋。一茶一水,笑语忻然。当说则说,当行则行。闲是闲非,不入我门。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女论语》“和柔章第十一”

  31. 8、母仪慈爱:良母 • 母道:“母不取其慈,而取其教。溺爱姑息,教所难也。” 礼母:“教之以礼,正家以礼者也。” 正母:“望子以正者也。无儿女子之情,唯道义是责。” 仁母:“以慈祥教子者也。”(教子为官宽待子民) 公母:“责子而不责人者也。世皆私其女,而尤人无己,不公甚矣。” 廉母:“以贪戒子者也。”陶侃母剪发留宾、封还鱼鮓。

  32. 严母:“威克厥爱者,有父道焉。”程颐、程颢兄弟母,对丈夫乃至奴婢均和颜悦色,唯对子女则严厉有加,言:“子之不肖,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子六人所存唯二,亦不姑息。才数岁,走路跌倒,不让人抱扶,而责其不够“安徐”;饮食不让拣择调料:“幼求称欲,长当如何”;童仆有过,不令以恶言骂之。“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恶骂,教使然也。”吴贺与宾客言人长短,贺母闻之怒笞贺一百,有人说“臧否士人之常”,不应严厉至此。贺母曰:“出语忘身,岂可久之道?”因泣不食,贺恐惧,自是谨默。严母:“威克厥爱者,有父道焉。”程颐、程颢兄弟母,对丈夫乃至奴婢均和颜悦色,唯对子女则严厉有加,言:“子之不肖,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子六人所存唯二,亦不姑息。才数岁,走路跌倒,不让人抱扶,而责其不够“安徐”;饮食不让拣择调料:“幼求称欲,长当如何”;童仆有过,不令以恶言骂之。“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恶骂,教使然也。”吴贺与宾客言人长短,贺母闻之怒笞贺一百,有人说“臧否士人之常”,不应严厉至此。贺母曰:“出语忘身,岂可久之道?”因泣不食,贺恐惧,自是谨默。 智母:“达于利害之姑者也。”孙叔敖斩蛇,其母曰:“德弭众妖,仁除百祸。书不云乎:皇天无亲,维德是辅。尔默矣,必兴于楚。”叔敖后为楚国令尹。

  33. 慈继母:“恩及前子者。” 慈乳母:“乳母所保他人子者。” ——以上《闺范》 • 胎教 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牲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姙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女孝经·胎教章第十六》

  34. 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长成,教之有序。训诲之权,亦在于母。男入书堂,请延师傅。习学礼义,吟诗作赋。尊敬师儒,束脩酒脯。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唤去便去。稍有不从,当加叱贬。朝暮训诲,各勤事务。……堪笑今人,不能为主。男不知书,听其弄齿。斗闹贪杯,讴歌习舞。官府不忧,家乡不顾。女不知礼,强梁言语。不识尊卑,不能针黹。辱及尊亲,有玷父母。如此之人,养猪养鼠。——《女论语》“训男女章第八”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长成,教之有序。训诲之权,亦在于母。男入书堂,请延师傅。习学礼义,吟诗作赋。尊敬师儒,束脩酒脯。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唤去便去。稍有不从,当加叱贬。朝暮训诲,各勤事务。……堪笑今人,不能为主。男不知书,听其弄齿。斗闹贪杯,讴歌习舞。官府不忧,家乡不顾。女不知礼,强梁言语。不识尊卑,不能针黹。辱及尊亲,有玷父母。如此之人,养猪养鼠。——《女论语》“训男女章第八”

  35. 教之者,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格,以立其身,以成其德。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伤恩则离,姑息则纵,而教不行矣。——《内训》“母仪章第十六”教之者,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格,以立其身,以成其德。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伤恩则离,姑息则纵,而教不行矣。——《内训》“母仪章第十六” • 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若夫待之不以慈而欲责之以孝,则下必不安。下不安则心离。心离则忮,忮则不祥莫大焉。……然有姑息以为慈,溺爱以为德,是自敝其下也。故慈者非违理之谓也,必也尽教训之道乎。——《内训》“慈幼章第十七” • 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气像父,性气像母。上古贤明之女有孕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仪先于父训,慈教严于义方。——《女范捷录》“母仪篇” • 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或耕耘,教勤谨。或读书,莫鄙吝。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义,教《孝经》。——《女儿经》

  36. 8、有智慧才德 敢问妇人之德,无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负抱阴阳,有聪明贤哲之性,习之无不利,而况于用心乎?——《女孝经·贤明章第九》 • 明达之妇:“见理真切,论事精详,有独得之识,有济变之才,亦妇人之所难也。”——《闺范》 • 治安大道,固在丈夫。有智妇人,胜于男子。——《女范捷录》 • 男子有才便是德,斯言犹可;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非。盖不知才德之经,与邪正之辨也。夫德以达才,才以成德。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必贵乎有德。……古者后妃夫人,以逮庶妾匹夫,莫不知诗,岂无德者欤?(列举大量“有才”贤女)由是观之,则女子之知书识字,达礼通经,名誉著乎当时,才美扬乎后世。——《女范捷录》

  37. 女子六岁,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诵《孝经》、《论语》,九岁讲解《孝经》、《论语》及《女诫》之类,略晓大义。——《闺范》女子六岁,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诵《孝经》、《论语》,九岁讲解《孝经》、《论语》及《女诫》之类,略晓大义。——《闺范》 • 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劝其不足。——《闺范》 • 李卓《中国贤妻良母观及其与日本良妻贤母观的比较》认为,“贤妻良母”是首先由日本人作为女子教育理念提出来的,并由日本“逆输入”到中国的;并认为,日本的良妻贤母强调“学”,中国古代的“贤妻良母”则“不学”。这样的判断,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

  38. 9、重德轻财 • 司马温公曰:凡议婚姻,当先察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时不贫贱乎?——《闺范》 • 概括:女德 •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低声下气,谨言寡笑。整洁祭祀,孝顺公姑。敬事夫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教道子女,体恤下人。洁治宾筵,谨饬门户。早起晚眠,少使俭用。学制衣服,学做饮食。打扫宅舍,收拾家伙。蚕桑纺织,孳生畜产。有此女德,虽贫贱之家,人看得自然贵重。虽没好衣服首饰,有好声名,自然华美。又携得本家父母,与阖族亲眷,都有光彩。——佚名《女训约言》“女德”(引自清陈宏谋《教女遗规》)

  39. 二、对传统女德的批判 1、片面强调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乃至一夫多妻:两性人格的不平等,彻底扬弃。 2、片面强调贞节:从一而终、女性的精神枷锁。极端者“以礼杀人”。

  40. 三、批判之后的困惑:21世纪女性的生存困境 •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在传统社会里都存在大量恋爱和婚姻的悲剧,如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陆游与唐小婉的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对此,我们大都会不假思索地说,这些都是封建礼教的罪过。在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对那些冲突封建礼教、勇敢追求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常常会给于毫无保留的肯定和赞扬,而对一些恪守传统道德的人物则多有贬抑;与此相适应,那些要求子女遵守封建礼教的家长当然也就成了反面人物。古代小说戏曲作品中的名著《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的情况大抵如此。

  41. 在恋爱婚姻自由早已成为现实、女性也大都能经济独立的今天,不幸的婚姻、不幸的女性仍然大量存在,甚至与传统女性比较起来,现代女性更加没有安全感,幸福更加没有保障,原因何在?在恋爱婚姻自由早已成为现实、女性也大都能经济独立的今天,不幸的婚姻、不幸的女性仍然大量存在,甚至与传统女性比较起来,现代女性更加没有安全感,幸福更加没有保障,原因何在? 女性面临的双重不公 • 社会的不公 男性掌握权力、财富。 • 造化的不公 女性生理特征,物种的奴役,青春美貌的短暂。 短暂的平衡 • 传统:才子——佳人 • 现代:权钱——青春美貌

  42. “自由”对女性的伤害 现代社会,在自由的幌子下,男性越来越自私、欲望化,一些有权有钱的男性,在没有法律制裁和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任意玩弄年轻貌美的女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结果往往是女性付出惨痛的代价。在钱权与貌美的交易中,女子的美貌像春花朝露一样短暂;即使双方是正常恋爱、都付出了情感,如果彼此没有责任和义务,不充实爱情的内涵,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那最后痛苦的也大多是女性,因为无论从生理条件还是社会资源,男性情感选择的空间都要大得多。

  43.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家潘光旦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自由的风气初开、大多数人欢呼雀跃的时候,即冷静地指出,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比自由恋爱的新式婚姻,美满幸福的机率更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婚姻婚前有父母和媒妁的把关,婚后当事人彼此有道德的约束和义务的驱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家潘光旦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自由的风气初开、大多数人欢呼雀跃的时候,即冷静地指出,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比自由恋爱的新式婚姻,美满幸福的机率更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婚姻婚前有父母和媒妁的把关,婚后当事人彼此有道德的约束和义务的驱使。 • 卢梭有一个有名的论断,他说夫妇共同生活六个月以后,美貌就不再被重视,甚至于不会令人留意。推而广之,当进入婚姻、感官的享乐得到满足之后,男女之间由于性意识而产生的互相吸引、若即若离的“激情”会渐渐平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第114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2印) • 爱情不应该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性层面的欲望,而应该包含理性层面的责任、忠诚、永恒。

  44. 激情平息了,青春消逝了,夫妻之间靠什么来维持?靠亲情、靠友情、靠恩情,这些才是幸福婚姻牢固的根基。怎样培养、夯实这一根基?——传统妇德中那些合理的因素、那些凝聚了众多男性和女性人生智慧的格言,对现代女性来说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5.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父权制一夫一妻制婚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而制约和决定这种权衡的砝码之一便是权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父权制一夫一妻制婚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而制约和决定这种权衡的砝码之一便是权力。 • 恩格斯:“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因为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这是普天下男性和女性的永恒向往。可是,这种时代曾经出现过,或者有可能出现吗?——没有了政治、金钱、家庭门第、阶级、外貌等附加条件之后,“爱”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或者剔除了权力(政治、金钱、门第、阶级),只剩下“外貌”,只剩下异性相吸引的激情,那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46. 卢梭:“性别与性是生而自由的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卢梭:“性别与性是生而自由的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 王安忆《小城之恋》、《锦香谷之恋》、《荒山之恋》、《岗上的世纪》对脱离“权力”控制而独立存在的恋爱婚姻做了实验性探索,将社会背景虚化、悬制,集中笔墨写爱情婚姻、写性,答案却并不乐观。 • 鲁迅《伤逝》“我是我自己的”——“爱是应该有所附丽的”。

  47. 四、传统女德的现代性意义 1、传统女德教育是儒家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就像儒家伦理道德不能完全否认一样,传统女德教育也不能一概否定,其中许多合理的因素至今乃至永远都具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 2、对夫刚妻柔的辩证分析 男女两性的差异有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不能只执一端,而忽略另一端。

  48.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有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法)西蒙娜·德·波伏娃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有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 尽可能消弭社会原因导致的不平等,但是,必须承认生理、心理差异,在此前提下,两性互相理解、尊重、包容、妥协、换位思考,才可能达到和谐的境界,构建美满幸福的婚姻。 • 夫妇伦理中,双向互动的原则是夫义妇顺,在要求妻子做淑女贤妻的同时,首先要求丈夫做道德完美的君子,《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丈夫要在道德上做妻子的榜样。

  49. 《世说新语·贤媛》6: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愧色,虽相敬重。《世说新语·贤媛》6: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愧色,虽相敬重。 俗谚:娶妻娶贤。

  50. 3、对贞节的辨证分析 • 我们在批判父权文化施于妇女的罪恶时,不能否定女性生命本体对贞操的内在要求,对处女价值的重视。贞节作为一种积极的德操,是女性性意识觉醒的标志。混沌的群婚状态,无德操可言,两性生活的驱动力与动物毫无二致。一旦女性智力的发展使她们走出了性蒙昧的时代,便觉醒了沉睡的性意识,随之产生了女性所特有的性羞耻感、排他性以及个体意志和人格尊严。妇女这种内在的贞节要求,使其在阳施阴受的自然性行为中,不致因为被动的地位而失去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父权文化将女性视为性享乐的玩偶以后,女性内在的贞节要求则使其最大可能地维系了个人意志,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内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贞节观同样有符合人情的一面。由“贞节”而来的“从一而终”也是如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