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國際航空貨運

國際航空貨運. 民用航空運輸業 (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 數據來源:經濟部商業司網站. 資料來源 : 交通部交通年鑑 97 年. 民用航空運輸業 (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 固定翼: 中華航空公司 http://www.china-airlines.com/ch/index.htm 長榮航空公司 http://www.evaair.com/html/b2c/chinese/ 華信航空 http://www.mandarin-airlines.com/index.html

dac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航空貨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航空貨運

  2. 民用航空運輸業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數據來源:經濟部商業司網站

  3. 資料來源:交通部交通年鑑97年

  4. 民用航空運輸業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 固定翼: • 中華航空公司http://www.china-airlines.com/ch/index.htm • 長榮航空公司http://www.evaair.com/html/b2c/chinese/ • 華信航空http://www.mandarin-airlines.com/index.html • 遠東航空公司http://www.fat.com.tw/ • 復興航空公司http://www.tna.com.tw/b2c/ • 立榮航空公司http://www.uniair.com.tw/uniairec/index1.aspx • 德安航空公司http://www.dailyair.com.tw/ • 旋翼: • 德安航空公司http://www.dailyair.com.tw/ • 中興航空公司 航空運輸學 Chapter 航空運輸之發展

  5. 普通航空業(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 定義 • 依據民用航空法第二條第十二款之定義,普通航空業係指「以航空器經營民用航空運輸業以外之飛航業務而受報酬之事業,包括空中遊覽、勘察、照測、消防、搜尋、救護、拖吊、噴灑、拖靶勤務、商務專機及其他經核准之飛航業務。 」

  6. 普通航空業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數據來源:經濟部商業司網站

  7. 資料來源:交通部交通年鑑97年

  8. 民用航空運輸業介紹 • 中華航空公司 • 長榮航空公司 • 復興航空公司

  9. 中華航空(簡稱華航;IATA代碼:CI,ICAO代碼:CAL,呼號:Dynasty)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中華航空(簡稱華航;IATA代碼:CI,ICAO代碼:CAL,呼號:Dynasty)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 • 中華航空機隊由72架飛機組成,包含客機51架/貨機21架(截至2012年8月31日),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波音747-400F機隊。華航目前使用空中巴士A330取代以往的空中巴士A300-600R。將來更會購入A350-900,14架取代A340-313型機種,機隊將再擴編。

  10. 中華航空公司 • 中華航空公司成立於1959年9月7日,起先是由26位空軍退役人員共同發起設之,資本額為新台幣40萬元,租用兩架PBY小型水陸兩用飛機,經營不定期包機業務。之後,由於適逢寮國內戰及越戰,中華航空公司因承攬空投運補工作,歷經十餘年的營運,財務逐漸充裕,逐漸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 • 1962年,開闢第一條台北至花蓮的國內航線。 • 1966年,開闢第一條台北至西貢(今稱胡志明市)的國際航線, 正式步上國際航空舞台。 • 1991年,落實企業民營化,正式申請股票上市。 • 2001年,引進A340-300客機機隊。 • 2003年,一月二十六日上海春節包機CI586首航,開啟兩岸五十三年首度直航。

  11. 華航之創立及初期發展 • 為發展中華民國的航空事業,以及建立「空防根植於民航」之理念,1959年9月,在時任中華民國空軍副總司令徐煥昇與交通部的大力主導下,由中華民國政府與國民黨出資,於同年12月16日成立中華航空公司。 • 華航最早以兩架PBY-5B水陸兩用運輸機營運,首班航線為台北─日月潭。營運初期項目多半為軍事活動,包括不定期包機業務、金馬前線支援任務、敵後空投、空降任務等。1961年還曾至寮國代行戰地運補任務工作。 • 1962年添購DC-3、DC-4、YS-11等飛機後,10月開設臺北飛花蓮的班機,成為華航的第一條國內航線。同年,中華民國空軍為了不直接參加越戰而以華航的名義支援美軍,為美軍執行運補和後送的任務。應美國和軍方的要求,華航於1966年開設台北到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的航線,而這條航線也就成為華航的第一條國際航線。

  12. 華航-1970年代 • 華航利用為美方於中南半島執行任務的收入引進二手L-1049H洛克希德星座型(Lockheed Constellation)渦輪螺旋槳客機,也首次訂購了兩架波音707型新機,開啟了華航進入噴射機時代之序幕。 • 1970年代可謂華航由「軍方航空」轉為「民用航空」之轉捩點:新購入兩架波音707客機首架於1969年11月7日接收,1970年首航臺北經東京至舊金山航線,隔年引進Caravelle雙發動機客機經營台灣與東南亞包機航線,但因其飛安記錄不佳及外交因素於1976年4月9日起即被新引進之波音737-200客機所取代。 • 隨著航線與運量的成長,華航於1975年5月與1977年4月分別引進波音747-100與波音747SP,成為亞洲地區少數早期取得波音747機隊的航空公司之一。

  13. 華航-1980年代 • 1980年代起,華航開始擴張並轉型為客貨運並行發展之航空公司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並陸續汰換第一代的噴射機隊,改為以波音747-200、麥道MD-11、以及法國空中巴士A300-B4系列客機為主。1983年,華航開辦歐洲之盧森堡貨運航線,使其航點往歐洲地區擴張。華航27位股東(多為政府單位)於1988年捐出股權,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簡稱航發會),為中華民國交通部監管之財團法人機構,迄今仍是華航的最大股東。1993年2月26日,華航股票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 由於華航原始塗裝為代表中華民國,採取國旗之「紅、藍、白」三色條紋與國旗塗裝。1970年代起國家外交處境日益艱難,在國際壓力下,部分國家如加拿大和澳洲拒絕漆有中華民國國旗的華航客機飛航,使得華航航線擴張困難。為求保有航權,華航於1991年轉投資成立華信航空公司,飛航溫哥華、雪梨等地航線。為減低航權取得阻礙,華航於1995年改以「紅梅揚姿」之潑墨紅梅花做為航空公司之象徵,同時也代表華航已經由「國營航空公司」之身份轉為「民營化」之開始。

  14. 華航-1990年代 • 1990年代初期華航在解決航權取得困境後,進行了新一波的擴張:1993年開航德國法蘭克福客運航線。1995年在更換企業識別標誌同時,華航也大幅度添購新機、更新機隊並簡化機隊種類,以期消除因過往隨政治或外交因素之機隊採購,造成機隊混亂、維修不易而衍生嚴重之飛安問題,並擺脫傳統購機受到政府大幅度影響之傳統。除向波音採購數十架新一代波音747-400客貨機、波音737-800客機之外,也再度向空中巴士集團採購新一代之A300-600R型客機,並同時於1994年與1998年興建飛機修護棚廠,建立修護能量提升飛安。1999年,中華航空台灣擴展到國內市場,收購國華航空公司,1999年8月8日,這兩間航空與中華航空現有的國內業務,合併成為華信航空,成為中華航空在台灣國內的子公司,經營國內短程航班。2003年更大規模向空中巴士集團採購新一代之A330-300型客機擔任中程航線之輸運,與A340型長程客機來替換波音MD-11型客機飛行長程航線。2002年9月24日,中華航空經歷28年後重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成為臺灣首間加入該組織的航空公司[2]。 • 政治因素並不見得全帶給華航不利之因素。1978年,東京的國際航線改為在新啟用之成田國際機場起降,但因中華民國已與日本斷交,中華航空成為當時唯一仍在舊有之羽田機場起降的國際航空公司,因距離東京市區較近,反而造就極佳的業績,直到2002年才與長榮航空共同改為成田機場起降。

  15. 華航-2000年代 • 隨著兩岸通商日益頻繁,台灣政府於2003年春節首次開放國籍航空公司,技術性直飛中國。中華航空和其他5間台灣航空公司參與執行首次春節台商包機任務,為中斷了54年的海峽兩岸通航展開一個新的里程碑;華航「CI585」成為首架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台灣航空公司正常航班。之後的2005年至今,華航亦有參與執行台商包機任務。 • 2005年11月4日,由於勞動條件急遽下降,空服員長期超時工作,華航資方積欠空服員加班費達上千萬新台幣,歷經84次協商都無結果。近400-500名以空服員為主的華航員工,為抗議超時工作又無加班費,於包圍華航總部進行抗爭。[3] • 2006年9月20日,中華航空與民用航空局簽訂「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航空事業營運中心興建營運契約」,包括3年的興建期及47年的營運期。該案是以原桃園機場過境旅館舊址,改建成3棟大樓,分別為新營運總部、訓練及派遣中心,以及一座與法國雅高(Accor)旅館集團合作的全新機場旅館。於2009年11月26日開始營運。 • 2006年12月25日,中華航空以無發現事項(no finding)的零缺失查核結果再次通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作業安全查核(IOSA)重新認證,為期兩年。 • 2007年,華航網站上開始出現特惠機票的廣告,類似廉價航空公司的做法。同年4月1日,華航全體空服員、地勤人員更換制服,歷史悠久的藍、紫旗袍及含中式元素的西裝制服走入歷史。同年5月11日,華航與西北航空簽約,自2007年8月1日起成為夥伴,合作哩程計畫與共用機場貴賓室,加上之前與義大利航空、達美航空和中國南方航空的合作,華航離加入天合聯盟的目標更近[5]。 • 2007年12月11日,華航宣佈採購20架A350,首度引進勞斯萊斯發動機。華航計畫採購20架空中巴士研發中的A350-XWB客機,機型是A350-900,採商務及經濟兩艙等配置,大約可以載運366名旅客。20架訂單中,有6架為選擇權。訂單金額約42.5億美金,約1300多億台幣。

  16. 華航-2000年代 • 2008年7月4日,台灣與中國之間中斷60年的定期航線重新開啟,首班飛機由華航CI-7957航班、機型空中巴士A330-300,上午7時半(台灣時間)由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飛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開啟了兩岸直航的序幕。 • 2009年,華航為了慶祝創立50週年,在旗下的A330-300、A340-300、737-800、747-400及747-400F塗上50週年紀念彩繪。同年3月18日,華航再度通過國際航協飛安查核認證,此為中華航空第三度獲得通過國際航協的飛安查核認證[6]。 • 2010年9月14日,華航簽署加入天合聯盟的意向書,並預計於次年9月28日正式成為會員,成為中華民國首間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航空公司[7],旗下子公司華信航空也在同日以附屬成員之身份加盟。同年10月31日,華航復航東京羽田機場,每日4航班往返,同時並與日本航空共用班號每日4航班往返於本航線。

  17. 華航2011 • 2011年,華航於1月1日開航紐西蘭奧克蘭航線,此為原CI053及CI054往返布里斯本班機延伸;4月28日開航臺北經大阪到紐約的航線,取代原本臺北經安克拉治到紐約航線。同年8月29日,華航與中國東方航空共用班號,開航臺北-無錫航線。同年9月6日、9月7日和9月9日分別開航臺北-三亞、臺北-鹽城、高雄-北京航線。華航在該年同時榮獲國際航空專業媒體雜誌《Aviation Week》2011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十名,是首次入選前10名的臺灣航空公司。 • 2011年9月28日,華航舉行加入天合聯盟儀式,成為天合聯盟第15個成員。華航的會員資格從次日(9月29日)臺灣時間凌晨0時起正式生效。 • 2011年10月31日,華航增開臺北—海口、臺中—重慶航班,11月1日增開臺北—南昌、高雄—長沙航班,11月2日增開高雄—重慶、高雄—吉隆坡航班,11月4日增開臺北—大連航班,11月5日則是增開臺中—南昌航班,提供往來於中國及東南亞的旅客,更多航班選擇及更為優惠便捷的服務。 • 2011年11月11日,臺日航約重新修訂,臺灣與日本相互開放航權(成田機場則至擴建完畢後開放)。華航預定在2012年初開闢靜岡、富山、鹿兒島的航線,並且也考慮新潟、青森等日本北陸地區航點。

  18. 華航2012 • 2012年3月25日,華航因歐盟增加碳排放稅徵收對象以及載客率不高等重重因素,即日起(3月25日)停飛臺北—倫敦,改由華航臺北—阿姆斯特丹航線加上與荷蘭皇家航空之阿姆斯特丹—倫敦航線共享班號(CI9365/CI9366)經營此一航線。 • 2012年3月25日,華航開闢臺北—靜岡與臺北—鹿兒島。 • 2012年4月16日,華航開闢臺北—富山。 • 2012年4月30日,臺韓航約重新修訂,華航即將開闢臺北‧松山-首爾‧金浦每周3班之航班,因新航約規定此航線飛航機種必須限於載客量250人以下,因此將採用B737-800執行飛航。 • 2012年5月16日,華航開闢臺北-吉隆坡-清奈(新增航點)-盧森堡貨運航線。 • 2012年6月26日,華航與行政院環保署、國科會、國立中央大學合作推動的「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Pacific Greenhouse Gases Measurement Project)」,並在注冊編號:B-18806的A340-300客機上,安裝了IAGOS全球觀測系統(In-service Aircraft for a Global Observing System),成為亞洲第一家航空公司參與IAGOS計畫、並投入溫室氣體檢測的航空公司,更是全球第一架安裝了IAGOS檢測系統的客機,此客機將進行跨太平洋蒐集並分析高空氣體的汙染指數。目前此機飛航於台北--溫哥華的航線,此機外觀有明顯的空服員抱著地球的圖案。 • 2012年8月4日,華航十分光榮搭載臺裔球星林書豪來台,林書豪更在機艙門上留下我愛華航(I LOVE CHINA AIRLINES)的字樣。

  19. 中華航空公司 • 2005年,貨運服務獲全球卓越獎,名列亞洲第一 全球第二。 • 中華航空公司在2006年引進2架波音747-400F型全貨機,使整體貨機機隊達到20架的營運規模,為全世界最大的747-400F貨機機隊。 • 中華航空公司除利用自有航機飛航全球36個貨運航點外,並透過客機腹艙載貨及與他航聯運方式,將貨運服務航遍及全球各主要航點,2006年總承運貨量近67萬噸,載貨率為70.8%,在IATA2007年公佈排名顯示,中華航空公司為全球排名第6名的貨機機隊。 • 2006年中華航空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新台幣1,220億元,其中貨運部份為530億元,占總營業額收入的43%。 • .華航為全球排名第22的客運航空業者,全球排名第6的貨運航空業者

  20. 中華航空機隊及員工人數 • 飛機數量:波音、空中巴士等各型航機共72架-客機51架/貨機21架(至2010年10月31日止) ,平均機齡7.9年 • 員工人數 合計10,705人,包括國內8,531人, 國外1,761人

  21. 表7.2 中華航空公司營業收入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22. 華航的願景是「值得信賴、邁向卓越」,未來在貨運方面,華航貨運將以航權突破與擴張、拓展貨運航網、貨機運能成長、加強聯航合作、提高貨機/客機腹艙使用率、加強全球大型客戶合作等計劃來達到維持台灣第一的策略目標,並持續發展貨運電子商務、提供優質貨運服務(資料來源:中華航空公司2007年年報)。華航的願景是「值得信賴、邁向卓越」,未來在貨運方面,華航貨運將以航權突破與擴張、拓展貨運航網、貨機運能成長、加強聯航合作、提高貨機/客機腹艙使用率、加強全球大型客戶合作等計劃來達到維持台灣第一的策略目標,並持續發展貨運電子商務、提供優質貨運服務(資料來源:中華航空公司2007年年報)。

  23. 長榮航空公司 • 為了將長榮海運享譽國際的海運服務經驗延伸至航空,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於1989年4月成立長榮航空公司(EVA Air),並於同年10月6日向美國波音公司及麥道道格拉斯簽訂購買26架飛機合約總金額達36億美元,引起世界航空市場之矚目。 • 1991年7月1日開始飛航,秉持著「挑戰、創新、團隊」的企業文化,營運至今,飛航航點已遍及亞、澳、歐、美四大洲40餘個城市,並藉由與世界各主要航空公司策略聯營合作,形成全球完整的客、貨運飛航網路。至今已發展成為世界有名的航空貨運公司之一。

  24. 長榮航空以「安全便捷、服務週到、顧客滿意」為品質政策上之方針,近五年的財務狀況如下表7.3示,客貨合併計算,2003年至2006年間皆呈穩定的成長,2007年的營業收入為新台幣931億元,相較於2006年為負成長0.85%,由於受到燃油價格上漲之影響,2006與2007年呈現虧損的情況。長榮航空以「安全便捷、服務週到、顧客滿意」為品質政策上之方針,近五年的財務狀況如下表7.3示,客貨合併計算,2003年至2006年間皆呈穩定的成長,2007年的營業收入為新台幣931億元,相較於2006年為負成長0.85%,由於受到燃油價格上漲之影響,2006與2007年呈現虧損的情況。 • 在貨運方面,2007年長榮航空公司載貨量為785,222噸,47.7億延噸公里,承載率(Load Factor)為75.71%,貨運收入為新台幣382億元,約占總營業收入40%。可見貨運收入對長榮航空公司與中華航空公司是一重要的營業收入來源。

  25. 長榮航空公司 • 長榮航空(英語譯名:EVA Air;IATA代碼:BR,ICAO代碼:EVA,呼號:EVA) • 樞紐機場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提供客運和貨運的服務,航點遍佈亞洲、澳洲、歐洲和北美洲[4]。其由臺灣航運界鉅子張榮發所創辦,為長榮集團的主力企業之一[5],目前是臺灣第2大的航空公司,次於中華航空。其口號為「分享讓飛行更愉悅」(Sharing the World, Flying Together)。 • 自1989年創立之後,長榮航空積極拓展貨運、空廚、地勤、航太科技和套裝行程等業務,其空貨業務和長榮海運的結合使得其貨運網路遍佈全球 • 客運業務主要飛行的機型有空中巴士A330、波音747和波音777,而貨運業務主要使用的是波音747和麥道MD-11。其子公司立榮航空負責國內和區域性航線。

  26. 長榮航空成立沿革 • 1988年9月,長榮海運慶祝成立20周年,董事長張榮發宣布將建立台灣第一間私人的國際航空公司[7]。自台灣政府決定鬆綁航空政策後,建立台灣主要航空公司的機會浮現[5],不過台灣政府仍要求提出申請的公司須擁有足夠的全球經驗和金融資本才允已成立。 • 獲得批准後,長榮航空公司於1989年3月正式成立,1989年10月,新成立的長榮航空砸下36億美元向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購買 26架飛機,包含波音747-400和MD-11。 • 1991年7月1日,長榮航空正式投入營運,當時的機隊規模很小,使用波音767-300ER飛機,有商務艙和經濟艙[8][9]。最初從台北出發的目的地包含曼谷、首爾、雅加達、新加坡和吉隆坡[8],該年底,長榮航空網路已擴大到其他東亞城市和歐洲航線的第一個目的地維也納[8]。第一年的收入達到4000萬美元[8]。

  27. 長榮航空的擴展 • 1992年,長榮航空接收首架波音747-400飛機的訂單,並推出豪華經濟艙,在其B747橫渡太平洋的到洛杉磯的航班[8]。長榮航空是第一個設有豪華經濟艙的航空公司[8],座位安排為 2-4-2 的組合,有腳部放置架、個人螢幕和和高級餐飲服務,推出後大受歡迎[10]。1993年,長榮航空新增飛往西雅圖,紐約、曼谷和維也納的B747-400班機。 • 1994年,長榮航空擁有飛往全球22個目的地的定期航班,載客量每年超過300萬人次[8]。1995年,長榮航空首次公佈盈利,營業收入達10.5億美元,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年[5][8]。在國際上,長榮航空擁有優良的飛安紀錄,因此迅速擴大且乘客量快速增長,壓制其主要競爭對手中華航空[11]。除了得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飛航安全的認證外[12],長榮航空的客運、貨運和維修服務在1997年取得ISO 9002的認證[13]。 • 長榮航空的貨運業務自1995年4月開始,首架麥道MD-11貨機飛往台北、新加坡、檳城、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該年底,長榮航空的貨機機隊擴大到5架,在此之前,長榮航空貨物運輸主要依靠客機的貨艙運送。 • 90年代中期,長榮航空台灣擴展到國內市場,收購馬公航空公司、大華航空和台灣航空,1998年7月1日,這三間航空與長榮現有的國內業務,合併成為立榮航空,成為長榮航空在台灣國內的子公司,經營國內短程航班。

  28. 長榮航空的成熟期 • 2000年,長榮航空進行主要長途機隊的第一次更新,引進4架B777-300ER飛機,並保留8架飛機的訂單,同時,長榮航空向波音公司訂購3架B777-200LR飛機。2001年1月,長榮航空訂購了其首架空中巴士飛機A330-200。B777-300ER是用於歐美航線,而A330-200是用於區域亞洲航線。 • 2001年,長榮航空開始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股東為長榮海運(20%)、長榮航空創辦人張榮發(15%)和長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1%),而外國投資者和個人股東聯合持有28%的股份。 • 2002年,長榮航空進行企業內部改革,裁減員工數員並簡化管理,因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對於營收造成影響。2002和2003年的 SARS 也影響到來往東南亞國家的中長途航班,來往北美、日本和歐洲的長途航班受到的影響較小。 • 2004年,長榮航空確定其餘的8架B777-300ER的訂單,2005年7月,首架B777-300ER投入服務,做為長榮航空的新旗艦飛機。接收其餘的B777-300ER飛機後,長榮航空進行了全面的座艙革新,引進平躺式座椅在其新推出的桂冠艙,此外豪華經濟艙也升級成菁英艙。而其A330改裝成桂冠艙和經濟艙兩個艙等。 • 截至2005年12月,長榮航空及相關部門有5,098名員工,公司的網路橫跨全球40個客運目的地和貨運目的地。

  29. 長榮航空近年發展及管理 • 2007年,長榮航空宣布台北直飛紐約紐瓦克機場的航班,以新的波音777-300ER客機飛航,同時,也宣布退出客運台北到巴黎的航線,但此航線在2008年10月31日恢復,2009年1月21日改為一周三班。 • 2008年,宣布暫停服務飛往奧克蘭的航線。2008年7 月每週兩岸包機的服務啟動後,長榮也根據兩岸三通的協議增加直飛大陸地區的航班。 • 2007到2008年間,由於燃油價格狂飆34%,長榮航空在2007年就損失了6,120萬美元。2008年8月,長榮航空公佈第二季度虧損,因為燃料成本增加。為了彌補損失,長榮航空實施成本節約措施,削減航班並增加機票費用。2008年初,長榮航空位在加州的辦公處宣布裁員。 • 2007年,載客量達到620萬[20]。據2008年4月統計,員工數約4,800名[。2008年,長榮航空菁英艙獲得Skytrax「最佳豪華經濟艙」獎。2010年,長榮航空公佈了飛往多倫多航班的消息,於3月29日開始營運。 • 2012年,長榮航空現任的企業領導人為董事長鄭光遠和總經理張國煒,總經理主要肩負著長榮航空管理的責任,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則負責支援和服務長榮航空的業務,包括空廚和維修部門。長榮航空以外的相關業務管理包括立榮假期、長榮假期 和長榮桂冠酒店。

  30. 長榮航空機隊介紹

  31. 長榮航空機隊

  32. 復興航空公司 • 復興航空於1951年5月21日由陳文寬、戴安國、蔡克非等人共同創辦。當時以PBY-5A「藍天鵝」提供服務,提供台北、高雄、花蓮及台東的航空客貨郵運,與金門、馬祖不定期包機業務,並代理世界各國航空公司客貨郵運業務。 • 1958年10月1日,改變經營方針,暫停國內航線,加強代理事業。 • 1966年在台北松山機場興建空中廚房,供應國際航機餐點。 • 1979年配合桃園國際機場啟用,遂於桃園南崁興建空中廚房一座,供應國際航機餐點。

  33. 復興航空擴展期 • 1983年該公司由國產實業集團接手改組後,乃於1988年8月25日恢復國內航線營運。而於1992年1月28日包機首航菲律賓佬沃,而於1994年11月4日升等為國際定期航線。其間陸續增闢馬尼拉、金邊、宿霧、新加坡、普吉島、泗水、澳門、菲律賓克拉克及馬來西亞亞庇等地定期航班;此外也與廈門航空、海南航空、上海航空、深圳航空及澳門航空聯盟,提供國內旅客聯程轉運服務,經澳門轉機至福州、廈門、昆明和上海。目前,該公司主要機隊為ATR-72、A320及A321,所經營的國內航線包含台北、花蓮、金門、馬公、高雄等個據點10條航線,提供每天約145個班次的飛航服務。國際線則有台北-澳門、高雄-澳門、台北-釜山、台北-濟州、台北-新加坡、高雄-河內。除此之外,也為泰國國際航空公司、美國大陸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四川航空的在台灣的地勤代理相關業務。

  34. 復興航空成熟期 • 2002年,復興航空空中廚房正式更名為復興空廚股份有限公司,並完成現代化廚房。2011年,復興航空為提供更全面性的旅遊規劃服務,同時看好台灣觀光旅遊潛力,於是成立龍騰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 自2006年9月政府開放兩岸緊急醫療包機業務後,復興航空也與國際SOS公司合作,展開兩岸緊急醫療包機的業務。至2007年10月為止,執行兩岸緊急醫療包機任務近25航次,所飛抵的航點包括有延吉、上海、長沙、成都、廈門、昆明、廣州等地,為台商及前往中國大陸旅遊之旅客提供一部分醫療轉送服務。2008年12月15日兩岸平日包機啟航及2009年8月31日兩岸定期航班正式開始,復興航空並積極加入兩岸航線,所飛抵的航點包括有上海、徐州、長沙、武漢、天津、合肥、杭州、南寧等地,其中更與廈門航空及深圳航空聯盟共同經營福州、廈門、無錫航點。 • 此外,復興航空也從事有關私人飛機地勤代理的業務,且為國內航空公司首先投入此市場的航空公司,目前市佔率達40%左右,與國際之著名Flight management Company-Air Routing、UVglobal Network、Netjets及Baseops International與Colt International有合作。

  35. 復興航空近年發展 • 2010年5月1日,復興航空重啟台北松山-高雄航線。2012年3月1日起復興航空台北松山-高雄航線又再暫停執行。 • 2011年11月1日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台灣第三家上市航空公司。 • 復興航空近兩年已積極訂購20架:2010年訂購的2架大型A330-300客機,以及6架A321客機,將於2012年第四季起陸續交機;2011年年6月向法國AIRBUS訂購6架最新型,省油達15%以上的A321Neo,也將於2020年前全部交機完畢(保留6架A321Neo追加訂購權)。2011年10月、2012年3月也分別租進一架A320客機以因應機隊調度需求。 • 2012年7月13日國際知名專業航空雜誌AVIATION WEEK公佈「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PERFORMING AIRLINES) 排行調查,復航名列全球第6、亞太地區第3,為台灣唯一入選的航空公司,並勝過市場口碑良好的新加坡航空以及日本的全日空。

  36. 復興航空沿革簡史 • 復興航空為一歷史悠久重要的區域性國內航空公司,提供點對點的國內線以及亞太地區的區域性客貨運服務。於西元1951年5月21日成立,由中國「民航之寶」陳文寬先生創辦,以PBY-5A「藍天鵝」機型開始經營國內不定期包機業務為國內最早成立的民營航空公司。 • 1964年踏入空中廚房事業, • 1988年恢復國內航線營運, • 1995年開始服務定期國際航線。

  37. 復興航空公司願景 • 成為有競爭實力的區域性航空公司;我們對乘客、股東、員工及社會負責,致力提供安全、信賴、成長、承諾的優質服務。紀律、創新、團隊合作的精神是公司文化的核心價值,以維護我們的競爭力。

  38. 著名的國際快遞業者

  39. 聯邦快遞簡史 • 聯邦快遞在1971年由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Frederick W. Smith在阿肯色州小石城創立,但在1973年遷往田納西州孟菲斯,因為小石城機場官員拒絕為公司提供設施。 • 聯邦快遞遷往田納西州後為25個城市提供服務,但困難重重,初期出現嚴重虧損;不過數年後,業務開始有所改善,到了1975年7月,公司首度出現盈利。1978年,聯邦快遞正式上市。 • 目前聯邦快遞每天為210個城市的300萬名顧客服務,主要競爭對手包括DHL、UPS及美國郵政(USPS)還有荷蘭的TNT。FedEx與DHL、UPS和TNT並稱世界四大快遞公司。 • 2012年05月10日聯邦快遞收購法國快遞公司TATEX • 目前擁有600多架飛機,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貨運快遞公司, • 轉運中心:亞太地區以中國廣州機場為主,美國以孟菲斯,安克拉治,邁阿密為主,歐洲、以柯隆/波昂機場為主

  40. 優比速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 • 優比速公司[1](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縮寫為UPS)(NYSE:UPS),是世界最大的快遞承運商和包裹運送公司。[2]總部位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每天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遞送的包裹超過1480萬個。最近,UPS將其業務範圍擴大到了物流和其它與運輸相關的領域,例如為Nike提供倉儲服務和對TOSHIBA提供維修支援服務。 • UPS以其褐色的卡車而聞名,在美國,它就是包裹車的代名詞。UPS使用在其車輛和制服上這種褐色被稱為「普式褐」,這個稱號的來由是因為喬治·普爾曼創建的普式公司的臥鋪車廂使用的就是這種顏色。UPS還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 2012年03月20日規模已是全球最大的UPS斥資51.6億歐元,以每股9.5歐元的現金價格收購荷蘭的TNT Express(TNTE),是該公司成立105年來規模最大的收購案,此次收購將會讓UPS在歐洲的營運量倍增,以挑戰在歐洲郵務營運界具有龍頭地位的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 AG)。至於持有TNT 29.9%股權的荷蘭郵政(PostNL)亦表示支持此次收購。

  41. DHL 洋基通運 • DHL是一家創立自美國,目前為德國郵政集團100%持股的快遞貨運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快遞貨運公司之一。DHL於中國大陸因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中外運)的合作夥伴關係稱爲中外運敦豪,日常使用DHL;而在台灣部分,其早年進入台灣時曾使用洋基通運的譯名,但為了企業識別的統一,目前已捨棄中文名稱不用,直接稱呼為DHL;在香港,公司的正式註冊名稱為敦豪國際,但日常仍然使用DHL。

  42. DHL 發展史 • 1969年,DHL開設了他們的第一條從舊金山到檀香山的快遞運輸航綫,公司的名稱「DHL」由三位創始人姓氏的首字母組成(Dalsey, Hillblom and Lynn)。DHL成立第3年,香港企業家鍾普洋因工作關係結識了創辦人之一的Adrian Dalsey,加入DHL的創辦行列,於1972年以DHL名字在香港開設DHL國際(香港),負責美國本土以外的國際快遞業務。把DHL的航綫擴張到香港、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在DHL致力建立起一個嶄新的、提供全球戶對戶快遞服務的網路的構想下,在1970年代中後期DHL把他們的航綫擴展到南美洲、中東地區和非洲。 • 2002年開始,德國郵政控制了其全部股權並把旗下的DHL、丹沙公司(Danzas)以及歐洲快運公司整合為新的DHL公司。2003年,德國郵政又收購了美國的空運特快公司(Airborne Express),並把它整合到DHL裏。2005年,德國郵政又收購了英國的英運公司(Exel plc),並把它整合到DHL裏。至此DHL快遞公司擁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快遞網路之一,可以到達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個目的地。 • 2007年1月26日,敦豪宣布正式啟動在中國國內的貨物空運業務[1]。 • DHL的機隊大約有420架飛機,作業車輛:76,200部 。

  43. 天地快遞 • TNT集團總部位於荷蘭。TNT擁有151,000名員工,分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26,610輛貨車和40架飛機,以及歐洲最大空陸聯運快遞網路,實現門到門的遞送服務。TNT中國大陸成立於1988年,覆蓋中國500多個城市。 • 荷蘭的TNT Express(TNTE) 在2012年03月20日被UPS斥資51.6億歐元,以每股9.5歐元的現金價格收購。

  44. 客貨機貨運裝載介紹

  45. 航空貨運承攬業

  46. 航空貨運承攬業 • 定義 • 依據民用航空法第二條第十三款之定義,航空貨運承攬業係指「以自己之名義,為他人之計算,使民用航空運輸業運送航空貨物及非具有通信性質之國際貿易商業文件而受報酬之事業。」

  47. 航空貨運承攬業區域分佈 數據來源:交通部「97年度交通年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