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九章 脂类代谢

第九章 脂类代谢. 二 学习重点. 一 学习要求. 1 、脂肪酸的合成与 分解的区别 2 、酮体的生成、利 用及生理意义. 1 、脂肪的分解代谢 2 、脂肪酸的分解方式 3 、甘油的去路 4 、脂肪酸及脂肪的合 成 5 、酮体的合成及利用. 三 学习难点. 脂肪酸(尤其是奇数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及能量计算. 第一节 概述. 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脂类代谢是指在生物细胞内上述各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解过程。 脂类代谢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cyrus-ram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脂类代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脂类代谢

  2. 二 学习重点 一 学习要求 1、脂肪酸的合成与 分解的区别 2、酮体的生成、利 用及生理意义 1、脂肪的分解代谢 2、脂肪酸的分解方式 3、甘油的去路 4、脂肪酸及脂肪的合 成 5、酮体的合成及利用 三 学习难点 脂肪酸(尤其是奇数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及能量计算

  3. 第一节 概述 • 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脂类代谢是指在生物细胞内上述各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解过程。脂类代谢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1、脂肪在动物体内和植物种子及果实中大量存储。脂肪在氧化时可以比其他能源物质提供更多的能量。每克脂肪氧化时可释放出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17.2 kJ和23.4 kJ。 • 2、许多类脂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脂类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激素、胆酸和维生素等的基本原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 • 3、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4. 一 脂肪的消化 • 脂肪的消化的部位:主要是小肠 • 脂肪的消化的酶:胰脏分泌胰脂肪酶,胰脂肪酶是一种非专一性水解酶,对脂肪酸碳链的长短及饱和度专一性不严格。但该酶具有较好的位置选择性,即易于水解甘油酯的1位及3位的酯键,主要产物为甘油单酯和脂肪酸。甘油单酯则被另一种甘油单酯脂肪酶水解,得到甘油的脂肪酸。 • 帮助脂肪消化的物质:胆汁分泌胆汁酸、胆汁酸盐作为乳化剂,把脂肪分散成细小的颗粒与水混合,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加大。

  5. 脂肪的酶促降解反应

  6. CH2OCOR1 CHOCOR2 CH2O—P—O—X 磷脂酶A1(B1) 磷脂的酶促降解 磷脂酶A2(B2) 磷脂酶D 磷脂酶C

  7. 二 脂肪的吸收 在小肠、肝脏、大肠的微生物中 三 血脂 • 血脂——血浆中的脂质的统称。 • 1、血液中的脂质与蛋白质结合,叫脂蛋白,该蛋白质叫载脂蛋白。脂蛋白是血液中运输、储存脂质的主要形式。 • 2、脂蛋白的分类: • 乳糜蛋白:颗粒最大, 密度最小,从食物中获取,运输外源性甘油酯; • 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梢小,密度梢大,携带内源性甘油酯(由体内细胞合成,该种脂蛋白含量高会长胖。 • 低密度脂蛋白:携带内源性胆固醇及酯(VD从胆固醇合成)。 • 高密度脂蛋白:携带内源性胆固醇磷脂(胆固醇密度大,易阻塞血管,引起脑溢血,冠心病、高血压)。

  8.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

  9. 一 甘油的代谢 • 甘油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后,在ATP存在下,由甘油激酶催化,转变成-磷酸甘油。这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过程。-磷酸甘油在脱氢酶(含辅酶NAD+)作用下,脱氢形成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中间产物,它可以沿着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合成葡萄糖及糖原;也可以沿着糖酵解正常途径形成丙酮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完全氧化。

  10. 二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酸的-氧化 • 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氧化分解时,碳链的断裂发生在脂肪酸的-位,即脂肪酸碳链的断裂方式是每次切除2个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是含偶数碳原子或奇数碳原子饱和脂肪酸的主要分解方式。 • 脂肪酸的-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11. 1、脂肪酸的活化 •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首先在线粒体外或胞浆中被活化,形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 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由ATP提供能量,将脂肪酸转变成脂酰CoA:

  12.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 催化脂酰CoA氧化分解的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所以脂酰CoA必须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才能进行氧化分解。 • 脂酰CoA需要借助一种特殊的载体肉毒碱(3-羟基-4-三甲氨基丁酸)才能转运到线粒体内。脂酰CoA在肉毒碱脂酰转移酶催化下,与肉毒碱反应,生长脂酰肉毒碱,然后通过线粒体内膜。脂酰肉毒碱在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帮助下穿过内膜,并与线粒体基质中的CoA作用,重新生成脂酰CoA, 释放出肉毒碱。肉毒碱再在移位酶帮助下,回到线粒体外的细胞质中。

  13. 3、-氧化的反应过程 • 脂酰CoA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氧化分解。每进行一次-氧化,需要经过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同时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反应产物是比原来的脂酰CoA减少了2个碳的新的脂酰CoA。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脂酰CoA全部变成乙酰CoA。

  14. 脱氢 • 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在-和-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反式,-烯脂酰CoA,氢受体是FAD。

  15. 水化 • 在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烯脂酰CoA水化,生成L(+)--羟脂酰CoA。

  16. 再脱氢 • -羟脂酰CoA在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酮脂酰CoA。反应的氢受体为NAD+。此脱氢酶具有立体专一性,只催化L(+)--羟脂酰CoA的脱氢。

  17. 硫解 • 在-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可以重复上述反应过程,一直到完全分解成乙酰CoA。脂肪酸通过-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一部分用来合成新的脂肪酸和其它生物分子,大部分则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18. 4、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 • 脂肪酸的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例如软脂酸(含16碳)经过7次-氧化,可以生成8个乙酰CoA,每一次-氧化,生成1分子FADH2和1分子NADH。软脂酸完全氧化的反应式为: • CH3(CH2)14CO~SCoA + 7CoA-SH + 7FAD + 7NAD+ +7H2O  8CH3CO~SCoA + 7FADH2 + 7NADH+7H+ • 按照一个7NADH+7H+产生3个ATP,1个FADH2产生2个ATP, 1个乙酰CoA完全氧化产生12个ATP计算,1分子软脂酰CoA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生131个ATP。 • 由于软脂酸转化成软脂酰CoA时消耗了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ATP分解为AMP, 可视为消耗了2个ATP),因此,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净生成 131 – 2 = 129 个ATP。

  19. 5、脂肪酸β—氧化的生理意义 • (1)脂肪酸的完全氧化可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供量效率比糖的氧化还高。 • (2)β-氧化产物—乙酰CoA可作为合成脂肪酸、酮体和某些AA的原料。 • (3)解决陆生动物对水的需求。

  20. 〈二〉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 -氧化:在动物体中,C10 或C11脂肪酸的碳链末端碳原子(-碳原子)可以先被氧化,形成二羧酸。二羧酸进入线粒体内后,可以从分子的任何一端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的琥珀酰CoA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 • -氧化:在植物种子萌发时,脂肪酸的-碳被氧化成羟基,生成-羟基酸。-羟基酸可进一步脱羧、氧化转变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上述反应由单氧化酶催化,需要有O2、Fe2+和抗坏血酸等参加。

  21. 〈三〉奇数碳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β—氧化(相当于少一个C的偶数脂肪酸的氧化次数) β—氧化的次数为: [(n—1)/2]—1; 产生乙酰CoA的个数为:[(n—1 )/2]—1,还生成一个丙酰CoA。 例:CH3(CH2)15COOH 经7次β—氧化生成7个乙酰CoA和一个丙酰CoA。

  22.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 主要是β—氧化 比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少一个FAD脱氢,即多一个双键,就少一个FAD脱氢。

  23. 三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 1、酮体的慨念:由于脂肪酸β—氧化作用产生大量乙酰CoA,而在肝脏线粒体进一步合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医学上将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24. 酮体的含量 • 正常人:0.2~0.9mg/100ml血液,每天排出40mg • 大量酮体进入血液产生酮血症(达300~400mg/100ml),进入尿液产生酮尿症。 • 产生酮血、酮尿原因:食用脂肪过多的食物或饥饿、糖尿病。

  25. CH3CHOHCH2COOH CH3COCH2COOH 3、 酮体的利用(肝外组织) CH3COCH2COOH + -OOCCH2CH2COSCoA 琥珀酰辅酶A转硫酶 CH3COCH2COSCoA + -OOCCH2CH2COO- CH3COCH2COOH+ CoASH +ATP 乙酰乙酸硫激酶 CH3COCH2COSCoA + AMP + PPi CH3COCH2COSCoA + CoASH → 2CH3COSCoA

  26. 丙酮去路 (1)随尿排出 (2)直接从肺部呼出 (3)转变为丙酮酸或甲酰基及乙酰基

  27.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脂肪的合成的直接原料是α—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一 α-磷酸甘油的来源 1、糖的分解代谢 2、食物中的甘油 二 脂肪酸的合成 有两条途径: 〈一〉全程合成途径(其酶系存在于细胞浆中); 〈二〉在已有的脂肪酸链上加上二碳物使碳链增长(其方式于线粒体和微粒体中进行)

  28. 〈一〉细胞质系统(只能合成16个以下的脂肪酸)〈一〉细胞质系统(只能合成16个以下的脂肪酸) 1、乙酰CoA转出线粒体 (1)丙酮酸——柠檬酸循环(主要方式) (2)α—酮戊二酸转运 (3)肉毒碱转运(消耗2个ATP,不划算) 2、丙二酰CoA的合成 3、脂酰ACP的合成 • 首先是乙酰CoA及丙二酸ACP的合成(ACP—SH的酰基载体蛋白) (1)乙酰基的转移 (2)丙二酰基的转移 • 然后是脂酰ACP的合成(同样是ACP—SH的酰基载体蛋白) (3)缩合 (4)还原(NADPH2) (5)脱水 (6)再还原(NADPH2)

  29. 〈二〉 线粒体系统(基本是β-氧化的逆过程)

  30. 〈三〉微粒体系统 使多烯脂肪酸的碳链延长,需NADH和丙二酰CoA。 必需脂肪酸: (1)亚油酸(Δ9,12—十八二烯酸) (2)亚麻酸(Δ9,12,15—十八三烯酸) (3)花生四烯酸(Δ5,8,11,12—二十四烯酸)

  31. 在饱和脂肪酸中引入双键(加氧酶) CH3(CH2)14COSCoA + NADPH + H+ CH3(CH2)5CH=CH(CH2)7COSCoA + NADP+ + 2H2O

  32. CH2OOCR CH2OH CHOH CHOOCR CH2O CH2O CH2OOCR CH2OOCR CHOOCR CHOOCR P P CH2OOCR CH2OH 三 脂肪的合成 甘油 + ATP → 磷酸甘油 + ADP 磷酸二羟丙酮 + NADH + H+ → 磷酸甘油 + NAD+ 2RCOSCoA + + 2CoASH RCOSCoA

  33. 脂肪酸的氧化与分解的差异 差异的内容 β—氧化 脂肪酸合成 • 1、酶系部位 线粒体 胞质 • 2、辅酶 FAD、NAD NADPH • 3、酰基载体 HSCoA HSACP • 4、转运方式 肉毒碱 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α—酮戊二酸转运 肉毒碱转运 • 5、断裂/缩合单位 乙酰CoA 丙二酰CoA • 6、CO2的需求 不要 要 • 7、能量 释放、产生 储存、消耗

  34.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磷脂的合成能力:肝>肠>肌肉>脑组织。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一 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 1. 再循环(肠肝循环):食入的胆固醇吸收后又可通过胆汁或肠壁而排入肠腔,它们和膳食中的胆固醇混合在一起而被重新吸收。

  35. 2. 吸收延迟:胆固醇在上皮细胞中的酯化速度较慢,这可能是它在血中延迟出现的原因之一。 3. 吸收有限: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能力极为有限。 二 胆固醇的分解和转化 1. 转变成胆甾烷醇(二氢胆固醇)、粪甾醇。 2. 转变为胆酸。 3. 转变为其他物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