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七章 环境规划

第七章 环境规划. 一、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既促进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 (一)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二)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cw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环境规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环境规划

  2. 一、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 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 二、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既促进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二)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三)应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社会环境结构的一致性 (五)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一致性

  4. 三、环境规划的类型 根据目前国内外环境规划研究的情况,将环境规划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二)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三)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5. 此外,据环境规划的特征,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此外,据环境规划的特征,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例如: (1)按地域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大区(如经济区)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 (2)按环境要素分,可分为生态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 (3)按时间分,可分为长(远)期环境规划(一般在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为5—10年),短期环境规划(一般为5年以下,主要为年度计划)。

  6. 四、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环境规划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其编制程序包括经济、资源、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与优化;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7. (二)环境规划的内容    区域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区域环境规划,以期科学的规划,恢复和协调区域内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保护区域内人民的身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8. 概括国内外环境规划的工作,区域环境规划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概括国内外环境规划的工作,区域环境规划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Ⅰ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 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  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 Ⅱ 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1.环境预测研究:  2.环境问题的研究: Ⅲ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 Ⅳ 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 1.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 2.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 3.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 4.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及有害废物的处置政策。 5.提出适宜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6.提出合理的区域环境保护投资政策。

  9. 五、环境规划方法研究 环境规划包括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规划优化及环境规划决策等主要环节都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其关键在于如何筛选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其组织成一个方法系统,恰当地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环境规划的任务。

  10. (一)区域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决策分析过程包含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选择适当的决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决策等内容,一般的步骤包括: (1)确定决策目标; (2)拟定可行方案; (3)选择适当的决策分析方法; (4)分析与决策。 在环境规划研究中的决策问题,主要是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使环境质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11. 1.决策树法:其原理是:将决策对象作为一个总系统,同时又可以分解成各级子系统,总系统决策必须满足一个总目标,而各级子系统的决策必须达到规定的子目标。如果每一级子系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则总系统亦能达到既定的总目标。利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可以使问题直观,明了。它把各备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各个子系统的损益值及其发生概率简明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通过对各子系统、总系统的期望值的比较,最后找出最优方案。决策树法包括如下步骤:

  12. 环境规划决策的方法:决策树、决策矩阵等。

  13. 2.决策矩阵:决策矩阵常用于有限条件下资源分配的最优决策问题。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土地等都可以作为资源。常用二维决策矩阵来表示。

  14. (1)绘制决策树形图:一般结构如图。图中 称为决策点,由此引出的分枝称为方案分枝,表示不同的供决策用的方案。 由此引出的分枝称为概率分枝。概率分枝各自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并在其上说明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值。△是决策树的终点。终点的数值表示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15. 2)计算环境规划的期望值:期望值的计算由右向左进行,将环境规划变量乘以各自概率枝上的概率,再乘以规划期限,其计算结果分别标在状态结点上。 (3)剪枝决策: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剪掉期望值较小的规划方案,最终只剩下一条贯彻始终的方案枝,其环境规划期望值为最大。 优点:清楚地表明各方案实现的概率和期望值,容易比较出方案的优劣。特别适用于多级的环境规划决策分析。

  16. 2.决策矩阵:决策矩阵常用于有限条件下资源分配的最优决策问题。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土地等都可以作为资源。常用二维决策矩阵来表示。2.决策矩阵:决策矩阵常用于有限条件下资源分配的最优决策问题。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土地等都可以作为资源。常用二维决策矩阵来表示。 表7-1是决策矩阵的一般形式,有一些多目标决策分析问题也常常表示成决策矩阵的形式,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筛选最优方案。

  17. S1,S2,…,Sn是每一种方案都可能遇到的外部条件,所有外部条件的集合S={Sj,j=1,…,n}称为状态空间。 P1,P2,…,Pn是各种外部条件发生的概率。这种概率是建立在主观预测和经验统计的基础上的。    决策矩阵的矩阵元素Vij表示第i个方案在第j种外部条件下所产生的收益(正值)或损失(负值)。

  18. (二)区域环境规划优化方法 1.环境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问题就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问题,即将环境规划目标值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优化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求解。

  19. 线性规划的标准数学表达式为: 目标函数maxZ=c1x1+c2x2+…+cnxn x1,x2…xn≥0   式中:Z——环境规划目标函数;x——环境规划变量;c——环境规划目标函数系数;a——环境规划变量系数;b——环境规划限定常数。

  20. 2.环境投入产出规划方法:此方法对定量化地研究环境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种方法能够综合地、较为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方面的关系,并把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投入产出模型表示出来。

  21. 表中: xij——为各部门中间产品的生产消耗,即生产j产品时,消耗i产品的数量; Yi——为各部门最终产品,包括消费、生产和非生产性积累、调出和调进之差; Yi——为生活废物治理消耗的最终产品; Xi——各部门产品生产总量; yi——各部门产品生产的劳动报酬; yj——各部门治理废物的劳动报酬; mj——各部门的国民纯收入; wj——各部门生产中产生废物的数量; wr——生活废物产生的数量; ti——各部门治理废物的数量; tr——生活废物治理的数量; fr——排入环境的废物数量; Skj——各部门生产中环境资源消耗的数量; Sk——各种环境资源的消耗总量; Sk0——生活消耗的环境资源的数量; i,j=1,2,…,n; r=1,2,3分别表示水、气、渣三类废物; K=1,2,…,m。

  22. 从表的横向来分析,前几行描述了产品的分配过程,即使用过程,各部门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于生产过程和生产性废物治理过程;另一部分做为最终产品,其中又包括最终产品的消费、积累和调进调出之差,还包括了生活废物治理的消耗,其综合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从表的横向来分析,前几行描述了产品的分配过程,即使用过程,各部门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于生产过程和生产性废物治理过程;另一部分做为最终产品,其中又包括最终产品的消费、积累和调进调出之差,还包括了生活废物治理的消耗,其综合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23. 从表的横向来分析废物产生、治理、排放的综合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从表的横向来分析废物产生、治理、排放的综合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24. 从表的横向来分析,环境资源消耗的平衡关系为:从表的横向来分析,环境资源消耗的平衡关系为:

  25. (三)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用来进行环境规划的重要科学概念,是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为了使环境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区域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必须小于环境承载力。

  26. 在规划过程中,正确选择因子很重要,应避免其间关联性太大。一般来讲,只需考虑少数限制作用最强的限制因子。

  27. (四) 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基本环境容量(或称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或称同化容量)。前者可通过拟定的环境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28. 环境容量按照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及土壤环境容量等 。 1.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水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之后,受稀释、扩散,迁移和同化(降解)作用。因此,其容量实际是由稀释容量、迁移容量及净化容量组成。

  29. 2.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换言之,即在一定环境单元内它所允许排放物的数量,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所造成的污染浓度分布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迁移扩散规律有密切关系。因此,环境容量实际上没有明确的解。

  30. 3.土壤环境容量:所谓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土壤环境标准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数量。土壤与大气及水体相比,有其本身的特点,它较大气及水体稳定,污染物进入土壤易于累积。因此,要获得土壤容量就需要一个基准含量水平,该容量称土壤静容量。但以这个标准计算的容量,仅反映了土壤污染物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所容许的水平,并未考虑到土壤污染物累积过程中,污染物的输入与输出,如将之考虑在内,才是土壤动态的、全部容许的数量,可称之为土壤环境动态容量。

  31. 总之,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从环境经济角度出发,必须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根据地区环境规划要求,对环境容量进行合理分配,以协凋区域的环境及经济发展。总之,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从环境经济角度出发,必须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根据地区环境规划要求,对环境容量进行合理分配,以协凋区域的环境及经济发展。

  32. 六、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通过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调查,确定导致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主要环境问题。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它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经济与环境双向调控,合理布局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33. (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34.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针对区域污染来源和途径,开展多方面防治途径的研究,是调控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它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目标;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确定区域内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制。

  35. 为了控制区域环境污染必须实行区域内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大力组织区域内的清沽生产。清洁生产是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总结。它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它不仅考虑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而且对区域产品结构、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运营和现场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就在于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