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哈瑪星古蹟走透透

哈瑪星古蹟走透透. 作者:葉力嘉、黃千慈、郭詠綠 指導教師:王淑玲 製作日期: 101 年 4 月~5月. 壹、摘要. 哈瑪星的古蹟原是日本人建造的,現在是觀光的好地方。我們隨著這次的 研究 ,了解到以前的古蹟和現在的古蹟設計方式大有差別,而有些古蹟還改變了地理位置,也感受到時空差距。. 貳、研究動機. 前幾個禮拜,資優班老師舉辦了一次哈瑪星、旗津和鹽埕區的戶外教學,我們在哈瑪星參觀了許多古蹟,於是想進一步了解哈瑪星的歷史文化,和認識各個古蹟的現在與過去的差別。. 參、研究目的. 一、了解高雄市哈瑪星的歷史文化。 二、認識高雄市哈瑪星各古蹟的地理位置及建造緣由。

col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哈瑪星古蹟走透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哈瑪星古蹟走透透 作者:葉力嘉、黃千慈、郭詠綠 指導教師:王淑玲 製作日期:101年4月~5月

  2. 壹、摘要 哈瑪星的古蹟原是日本人建造的,現在是觀光的好地方。我們隨著這次的研究,了解到以前的古蹟和現在的古蹟設計方式大有差別,而有些古蹟還改變了地理位置,也感受到時空差距。

  3. 貳、研究動機 前幾個禮拜,資優班老師舉辦了一次哈瑪星、旗津和鹽埕區的戶外教學,我們在哈瑪星參觀了許多古蹟,於是想進一步了解哈瑪星的歷史文化,和認識各個古蹟的現在與過去的差別。

  4. 參、研究目的 一、了解高雄市哈瑪星的歷史文化。 二、認識高雄市哈瑪星各古蹟的地理位置及建造緣由。 三、比較高雄市哈瑪星各古蹟的現在與過去之差別。

  5. 肆、研究設備及工具

  6. 伍、研究方法 一、實地調查,使用照相機拍照。 二、上網查資料、參考別人的研究。 三、閱讀相關書籍,看看別人怎麼介紹古   蹟。 四、整理成一份報告。

  7. 陸、研究結果及討論 一、哈瑪星名字由來: 早期打狗地區最著名的街庄,尚未出現哈瑪星地名,日本人於1900年設打狗停車場(火車站),台南至打狗鐵路通車營運後又延長打狗驛鐵路;一條往西至渡船邊的漁市場,以利裝載新鮮漁貨;另外一條往東進入港區碼頭,裝卸進出口漁貨,這兩條支線鐵路,沿著海邊鋪設,日本人簡稱「濱線」,日語音為HAMASEN,本地人以台語簡稱「哈瑪星」。

  8. 山形屋 為日治時期哈瑪星著名之書店,住於南鼓山區高雄驛前之「大通」,位居今臨海一路與臨海三路北側的三角窗街,為經營書籍、文具,兼營印刷、出版等工作的重鎮。山形屋所出版的風景明信片,至今仍為文史工作者研究日治時期之史事、建築等重要的依據。 山形屋建於1920年代,為清水磚所建造的街屋 。線條簡單明瞭為其特色,不似台北大稻埕等街屋之華麗,卻很耐看。台灣光復後,該書店已關閉,如今改成餐廳。

  9. 山形屋 山形屋1.jpg 圖/哈瑪星文化協會提供 hamasen.pixnet.net 2012/3/31拍攝 現今位置:臨海三路14號

  10. 市役所 1917年,打狗支廳由哨船頭遷至哈瑪星。 1920年,打狗改名為高雄並設立郡所於哈瑪星。 1924年,高雄設市役所並遷至代天宮現址。 1939年,因為新都市計畫,市役所遷至鹽埕埔榮町高雄川(今愛河)西畔 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湊町的舊市役所改成雙葉國民學校。 1945年,雙葉國民學校遭美軍轟炸,只剩斷垣殘壁。    這裡應該可以說是高雄第一個市政府的地點,在1917年,打狗支廳由哨船頭遷至哈瑪星。1920年,打狗改名為高雄並設立郡所,郡役所即設於哈瑪星。1924年,高雄設市役所遷至今鼓波街代天宮現址。但是現在也看不見當時的面貌了。    目前的市政府已經不位在鼓山區,而轉移至  苓雅區的四維路上了。

  11. 市役所 高雄設市於西元1924年(大正13年),以照片中位於哈瑪星的建物作為高雄市役所(今 鼓波街代天宮現址),位於哈瑪星鼓波街的第一代的高雄市役所(市政府,1924-1939)為 大正風格紅磚建築。西元1939年(昭和14年)高雄市役所遷移至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舊市府)址後。市役所遷至愛河西邊後,該地成為雙葉代用國民學校。太平洋戰爭末期(1944-45),遭美軍飛機炸毀。 現今位置:鼓波街27號

  12. 代天宮 1917年,打狗支廳由哨船頭遷至哈瑪星。 1920年,打狗改名為高雄並設立郡所於哈瑪星。 1924年,高雄設市役所並遷至代天宮現址。 1939年,因為新都市計畫,市役所遷至鹽埕埔榮町高雄川(今愛河)畔。 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湊町的舊市役所改成雙葉國民學校。 1945年,雙葉國民學校遭美軍轟炸,只剩斷垣殘壁。 1949年(民國38年),旅居哈瑪星的北門郡居民,因為宗教信仰關係,募款購買湊町舊市役所之地,並建置寺廟以奉祀其家鄉神明-「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蚵寮保安宮」清水祖師,是為「代天宮」。 1960年,又增建殿青雲寺,至1962年完工,奉祀觀世音菩薩。 香火鼎盛,馳名遐邇之王爺廟「代天宮」建於 民國四十年,其建廟緣由,當溯自民國十九年台南 縣北門鄉蚵寮村落移居至哈馬星重謀生計之時,信    眾秉持虔誠之心,從故鄉「保安宮」迎請清    水祖師金身蒞境,安奉在此地,由鄉親輪流    膜拜,作為精神的寄託。

  13. 代天宮 代天宮 宋世雄 水彩 水彩、日製紙 40 × 54cm 1956. Tai-tien Temple collection.kmfa.gov.tw 101/3/8戶外教學拍攝 現今位置:鼓波街27號

  14. 1924年,日人因為變更地方制度,所以廢高雄郡、設高雄市;而市役所則新增於湊町四丁目,也就是今天位於哈瑪星的鼓波街。原來在湊町一丁目(今臨海二路) 的郡役所,則改為高雄警察署廳舍。這也是高雄第一個現代化的警察總局!在這裡有個二樓高的西洋式瞭望台,是1934年才建造完成的,也成為哈瑪星的地標之一,在二次大戰末期,警察署屋頂部分曾遭美軍炸毀,後來由永光行(貿易公司)所購得,在其細心整理復建後,除玄關外,至今仍保持其原有外觀。

  15. 警察署 高雄市的警衛機構,起始於打狗警察官吏派出所。西元1920年(大正9年)打狗改名高雄,警 察機構亦隨之改設成高雄警察署,直隸於高雄州。此建築物在日治時期曾為打狗支廳、高雄郡役所、高雄州警署之用。雖戰後為永光行(貿易公司)所購得,以成私人產業,但至今保存狀況良好。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現今位置:臨海二路18號

  16. 打狗停車場(高雄驛) 在日據時代,1899年,台灣總督府鐵道 部舖設打狗至台南、及打狗至九曲堂間鐵路工程;1900年,打狗停車場(火車站)正式落成,成為打狗地區第一個火車站。後因為場地不敷使用,因而整建打狗港海埔地,後陸續有商會、台灣製糖、會社事務所等的設立,成為有名的新濱街,是高雄市最早的新市街。後來由於都市發展更新計劃,日人於大港埔建築新式火車站,於1941年遷移,原打狗停車場現名為高雄港站,當地居民也稱之為「舊車站」。

  17. 打狗停車場(高雄驛) 今高雄港站,舊稱高雄驛,位於今南鼓山,建於西元1908年(明治41年),是第二代的打狗停車場,前方可見郵筒、噴泉、街燈及人力車,並有椰影構成南國氣象。此照片出版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 現今位置:高雄港站

  18. 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於1907年創校,當時只專供日本人子弟就學,開辦初期,暫借鹽埕區民房為臨時校舍,後來才遷至湊町(今哈瑪星)四丁目五番地,也就是現在臨海二路的校址所在。1941年,二次大戰爆發後,為爭取台灣民心,日本人才將小學校、公學校改制為國民學校,以示公平待遇。台灣光復後,該校才改稱鼓山國民學校。學校的建築和一般目前較制式化的方形設計不同,走廊旁都是拱門形狀的,頗有古色古香的味道,而原本一進門就是一片的大操場,現在也已變成先經過玄關,然後才是操場了。

  19. 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設於西元1907年(明治40年)5月24日,即現今的「鼓山國小」前身,初名為「打狗尋常 高等小學校」,西元1921年(大正10年)改稱「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西元1935年 (昭和12年)改稱「湊町尋常高等小學校」,西元1941年(昭和16年)改稱「湊國民學校」。 現今位置:臨海二路50號

  20. 愛國婦人會館 1904年,日人在台灣創立愛國婦人會,當時會員無論是日本人或是台灣人婦女,入會的人還挺多的,她們主要的事業為:歡送軍隊出征、寄送慰問品至前線、採望軍中傷患及退伍軍人之惜別、歡送等;此外也常舉辦演講、家事講習、音樂會等社教活動,在當時貢獻頗多。其實愛國婦人會在1905年才開始在高雄活動,為了能有更充分的活動場地,在1920年時將各地募款所得,興建為二層樓的愛國婦人會館。台灣光復後,高雄婦人會館改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接管,現為中華紅十字會高雄分會附設紅十字育幼中心。

  21. 愛國婦人會館 http://test.5819375.idv.tw/phpbb3/viewtopic.php?f=5&t=16117&start=0 2012/3/31拍攝 現今位置:登山街28號

  22. 高雄郵便局 1896年,打狗郵便局原本設於旗後(今旗津)的「街仔路」,後來又於1917年新設於哈瑪星臨海一路與臨海二路交叉路口(今鼓山郵局)。1920年打狗郵便局改稱為高雄郵便局,不過由於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該建築物被美軍轟炸因而導致全毀;所以在台灣光復後,便在原址設立高雄鼓山郵局,這裡可以算是高雄最早的老字號 郵局了。

  23. 高雄郵便局 西元1895年(明治28年)10月,日本人於旗後設野戰郵便局,西元1896年(明治29年)改名為打狗郵便局。西元1913年(大正2年)遷至湊町一丁目新建洋樓,即今臨海二路17號,而旗後則改設旗後郵便出張所。西元1945年(昭和20年),高雄郵便局於太平洋戰爭末期慘遭炸毀,光復後在原地設立高雄郵局鼓山分局。圖中的「打狗郵便局」新廈,則在西元1913年(大正2年)落成於哈瑪星,現今雖已不在,原址仍作為郵局之用。 現今位置:臨海二路17號

  24. 湊町市場 湊町市場於1912年興建,佔地1200多坪,是一座建築優美、設備新穎的現代化菜市場,當時是居民買菜購物的天堂。現為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不過因為都市的發展,現在舊有的傳統市場大部分已經都改建為更現代化、功能更多的市場了,政府也倡導舊市場中的攤販前往規劃好的新市場,不過,大部分的人不願離開,或許是這裡的人都對此留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吧!

  25. 湊町市場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 http://220.128.229.104/~c2009a083/6/6-2.htm

  26. 武德殿 本館興建落成於1924年7月19日,屬於台灣總督府高雄州警務路「武德會支部」,為州廳級之武德會組織。高雄市武德殿之武道館名稱為「振武館」,與一般武德殿通稱「演武場」有所不同,由於本館興建於日治中期,較其它州廳級武德殿興建年代晚了許久,其取名為振武館,含有振興武德之意涵。 戰後,武德殿因乏人管理逐漸荒廢,曾 由鼓山國民學校代為管理,權充為教室

  27. 武德殿 ↑圖片來源: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2012/3/31拍攝 及教師宿舍使用,近來高雄市政府極力挽救古蹟,試圖整修,於1997年12月通過市政府民政局古蹟審定,列為三級古蹟。 現今位置:登山街36號

  28. 英國領事館 在十九世紀中葉時(1858年),因為天津條約的關係迫使中國開放五口通商,而打狗也隨之正式開港(1863年),於是門戶大開,西方各國商船往來於此,打狗遂成為主要的國際通商口岸。而英國人也於1864年在此設立領事館,以便能快速掌握海關稅務及蒐集相關的經濟情報。以它的建築來看,在台灣現存的西洋式近代建築中,屬本館的年代最為古老,可以算是台灣第一號洋樓。屬假日總是遊客如織。館內亦將舊時的地牢整修,開放給遊客參觀,感受在狹小地牢裡面 活動。

  29. 英國領事館 於紅磚建築,而兩側皆設有拱型迴廊,用來避開南台灣的酷熱天氣,有冬暖夏涼的功用 ,在日治時期被出售而成為海洋測候所,在台灣光復後則成為氣象觀測所,但是因為賽洛瑪颱風的侵襲遭受損壞,現在該領事館經修復整建後,已被列為二級古蹟,館內則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平時開放供民眾參觀。 (註:目前打狗領事館已改裝為咖啡館,提供咖啡、餐 點、下午茶,由於領事館的視野佳,每到假日,總 有不少人潮前往參觀。)

  30. 英國領事館 1910年的英國領事館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為避免遭受美軍轟炸,以水泥漿塗裝全館外牆為灰色,才得以避過空襲。 現今位置:蓮海路18號

  31. 英國領事館

  32. 雄鎮北門 「雄鎮北門」是哨船頭港口砲台之門額題字,位於靠近港口北岸的位置。在1874年,沈葆禎派人修築雄鎮北門、旗後與打狗山大坪頂砲台,構成低、中、高射程,共同防衛打狗港。而雄鎮北門砲台屬不規則的橢圓,在其入口處為紅磚式的中國城門,現今仍然保存砲台、城門及完整的牆垣,已被政府列為三級古蹟。登高望遠,由砲台上還可望見高雄港的整體,美景如畫,綠波映月,中秋節時,是一處不錯的賞月地點喔!

  33. 雄鎮北門 圖中哨船頭原為哨船的泊留地,背山面海,清代有兵船駐哨在此,昔日明鄭殘存的「雄鎮北門」仍屹立原地。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往西子灣的路上,便可見此「雄鎮北門」,此砲台除城門外,厚厚的牆垣也被保留了下來。 (攝於日治時期,顏博政先生提供) 101/3/8戶外教學拍攝 現今位置:蓮海路6號

  34. 柒、結論 ㄧ、哈瑪星名字由來因日本人簡稱「濱線」,日語音為 HAMASEN,而本地人以台語,簡稱「哈瑪星」。 二、山形屋為日治時期哈瑪星著名之書店,建於1920年 代,為清水磚所建造的街屋。而市役所應該可以說 是高雄第一個市政府的所在地,在1917年,打狗支 廳由哨船頭遷至哈瑪星。1920年,打狗改名為高雄 並設立郡所,郡役所即設於哈瑪星。1924年,高雄 設市役所並遷至今鼓波街代天宮現址。

  35. 柒、結論 三、代天宮肇建於民國四十年,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 祖師金身蒞境,安奉於此地, 由鄉親輪流膜拜,以為精神寄託。而警察署則建於1924 年,日人因為變更地方制度, 所以廢高雄郡、設高雄市,原來在湊町一丁目(今臨海 二路)的郡役所,則改為高雄警察署廳舍。 四、日據時代,1899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舖設打狗至台南、 及打狗至九曲堂間鐵路工程;而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 校設於西元1907年5月24日,西元1941年改稱「湊町國民 學校」。

  36. 柒、結論 五、1904年,日人在台灣創立愛國婦人會,台灣光復後, 高雄婦人會館改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接管,現為中華 紅十字會高雄分會附設紅十字育幼中心。而高雄郵便 局由於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該建築物被美軍轟炸因而 導致全毀;所以在台灣光復後,便在原址設立高雄鼓 山郵局,這裡可以算是高雄最早的老字號郵局了。

  37. 柒、結論 六、湊町市場於1912年興建,佔地1200多坪,是一座建 築優美、設備新穎的現代化市場。武德殿興建落成 於1924年7月19日,屬於台灣總督府高雄州警務路 「武德會支部」,為州廳級之武德會組織。 七、英國領事館於1864年英國人在此設立領事館,以便 能快速掌握海關稅務及蒐集相關的經濟情報。雄鎮 北門是哨船頭港口砲台之門額題字,位於靠近港口 北岸的位置。

  38. 捌、參考資料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Http://139.175.13.20/kmh/oldphoto/picsearch.asp Google圖片 http://www.google.com.tw/imghp?hl=zh-TW&tab=wi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

  39. 玖、心得 做完這份報告,發現每座古蹟都有它的特色,也學到了許多有關哈瑪星古蹟的歷史與由來。   以前聽人家說哈瑪星的古蹟很無聊,但是我們實際去參觀後,覺得古蹟並不無聊,反而有另一種特色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