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第八章 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八章 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学习要点:. 一、基因重组技术 1 .基因重组技术的概念 2 .基因重组技术基本原理 3 .基因重组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1. 核酸分子杂交与探针技术 2. 分子印迹技术 3.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4. DNA 序列分析技术. 第一节 基因 重组技术. 重组 DNA 技术又称为 基因工程 ( genetic engineering )或 分子克隆 (molecular cloning) 。. 基因重组 (gene recombination)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2. 学习要点: 一、基因重组技术1.基因重组技术的概念2.基因重组技术基本原理3.基因重组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1. 核酸分子杂交与探针技术 2. 分子印迹技术 3.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4. DNA序列分析技术

  3. 第一节 基因重组技术 • 重组DNA技术又称为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或分子克隆 (molecular cloning)。

  4. 基因重组 (gene recombination): 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采用人工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重组,并将重组后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增殖或表达的过程。

  5. 相关实验: • 1964年Gurdon等进行的非洲爪蟾实验 • 1970年Steward等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 • 细胞培养成可育的胡萝卜植株。 • 1997年英国学者克隆出“多莉”羊

  6. 一、基因重组基本过程 • ①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 ②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切断; • ③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重组(接); • ④ 重组DNA的转化和扩增; • ⑤ 重组DNA的筛选和鉴定。

  7. Vector Target DNA Recombinant plasmid/DNA Clone

  8. 酶类 主要用途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DNA特定序列,切断DNA链 DNA聚合酶I ①缺口平移制作标记DNA探针 ②合成cDNA的第二链 ③填补双链DNA3’末端 ④DNA序列分析 耐热DNA聚合酶 (Taq DNApol等) 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连接酶 连接两个DNA分子或片段 二、工具酶 (一) 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9.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特点 • ① 产生5’突出粘性末端 (cohesive end): • 以EcoR I为例: • 5’…G↓AATT C…3’ → 5’…G  -pTTAAC…3’ • 3’…C TTAA↑G…5’ → 3 '…CTTAA p - OH G…5'

  10. ② 产生3’突出的粘性末端: 以PstⅠ为例: 5’…CTGCA↓G…3’ → 5’…CTGCAOH-  pG…3’ 3’…G↑ACGTC…5’ → 3’…Gp-  OHACGTC…5

  11. ③ 产生平末端(blunt end): Nru Ⅰ 为例: 5’…GTT↓AAC…3’ → 5’…GTTOH- pAAC…3’ 3’…CAA↑TTG…5’ → 3’…CAAp -OHTTG…5’

  1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在重组DNA技术中有重要地位

  1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种类很多,至今已发现近1800多种,可根据它们对DNA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特征选用,从而为基因工程提供有力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种类很多,至今已发现近1800多种,可根据它们对DNA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特征选用,从而为基因工程提供有力工具。

  14. 配伍末端: 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类型的粘性末端。

  15. 三、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三大类。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16. 1.质粒 • 是存在于天然细菌体内的一种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的双链环状DNA,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通常带有细菌的抗药基因。 • 最早使用的质粒DNA是人工构建的pBR322,该质粒分子大小为4.3kb,带有抗四环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含EcoRⅠ,BamHⅠ,HindⅢ等单一的限制酶切点。

  17. 质粒pUC19的分子结构

  18. 2.噬菌体 • 可通过转染方式将其DNA送入细菌体内进行增殖。常用的为人工构建的λ噬菌体载体。噬菌体两端的片段对于其包装是必需的,因而应予保留;而其中间部分则可进行改造或置换,使之具有某种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目的基因与噬菌体DNA进行重组时,可采用插入重组方式,也可采用置换重组方式。

  19. 3.病毒 • 常用的为SV40,通过感染方式将其DNA送入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增殖。目前应用相对较少。

  20. 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一般至少有以下几点要求: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一般至少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而且最好要 有较高的自主复制能力。 ② 容易进入宿主细胞,而且进入效率越高 越好。 ③ 容易插入外来核酸片段,插入后不影响 其进入宿主细胞和在细胞中的复制。 ④ 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 ⑤ 有容易被识别筛选的标志。

  21. 第二节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22.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的筛选和分离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直接从染色体DNA中分离: 仅适用于原核生物基因的分离,较少采用。

  23. 2.人工合成 • 根据已知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利用遗传密码表推定其核苷酸顺序再进行人工合成。适应于编码小分子多肽的基因。

  24. 3.从mRNA合成cDNA • 采用一定的方法钓取特定基因的mRNA,再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其互补DNA(cDNA),除去RNA链后,再用DNA聚合酶合成其互补DNA链,从而得到双链DNA。这一方法通常可得到可表达的完整基因。

  25. 4.从基因文库中筛选 • 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G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 • 将某种细胞的全部mRNA通过逆转合成cDNA,然后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表达基因的种群,称为C-文库(cDNA library)。C-文库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26. 基因组文库的制作

  27. 5.利用PCR合成 • 如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序列,则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体外合成目的基因。但此法可能会造成克隆的目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8. 二、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切断(切) • 通常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简称限制酶,分别对载体DNA和目的基因进行切断,以便于重组。 • 限制酶目前已经发现400多种,所识别的顺序往往为4-8个碱基对,且有回文结构。 • 由限制酶切断后的末端可形成平端、3'-突出粘性末端和5'-突出粘性末端三种情况。形成粘性末端(cohesive end)者较有利于载体DNA和目的基因的重组。

  29. 三、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重组(接) • 即将带有切口的载体与所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得到重新组合后的DNA分子。 (一)黏性末端连接法: • 当载体DNA和目的基因均用同一种限制酶进行切断时,二者即可带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如将载体与目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二者即可通过粘性末端进行互补粘合,再加入DNA连接酶,即可封闭其缺口,得到重组体。 • 较少的情况下,对产生的平端也可直接进行连接。

  30. 载体DNA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31. (二)人工接尾法 • 即同聚物加尾连接法。当载体和目的基因无法采用同一种限制酶进行切断,无法得到相同得黏性末端时,可采用此方法。 • 此法首先使用单链核酸酶将粘性末端切平,再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的催化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添加于载体或目的基因的3‘-端,如载体上添加一段polyG,则可在目的基因上添加一段polyC,故二者即可通过碱基互补进行黏合,再由DNA连接酶连接。

  32. (三)人工接头法 • 将人工连接器(即一段含有多种限制酶切点的DNA片段)连接到载体和目的基因上,即有可能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对载体和目的基因进行切断,得到可以互补的黏性末端。

  33. 四、重组DNA的转化和扩增(转) • 重组DNA需导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或表达。重组质粒可通过转化(transformation)方式导入宿主细胞,即将大肠杆菌用CaCl2处理,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再与重组质粒DNA短暂温育,质粒DNA即可导入宿主细胞。

  34. 如果是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重组体,则需要用外壳蛋白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再通过转染(transfection)方式将重组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如果是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重组体,则需要用外壳蛋白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再通过转染(transfection)方式将重组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 • 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后,即可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扩增宿主细胞。对于质粒DNA,还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及染色体DNA的复制,以单独扩增细胞中的质粒DNA。

  35. 五、重组DNA的筛选和鉴定(筛) • 由于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的比例通常较低,因此需要对含有重组体的宿主细胞进行筛选并作鉴定。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一)根据重组体的表型进行筛选: • 对于带有抗药基因的质粒重组体,可采用插入灭活法进行筛选。如pBR322中带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基因,当将目的基因插入抗四环素基因后,就可引起该基因失活,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而对四环素敏感。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细菌即为带重组体的细菌。

  36. 插入灭活法筛选重组体

  37. (二)根据标志互补进行筛选 • 当宿主细胞存在某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缺陷时,可采用此方法筛选重组体。即在载体DNA分子中插入相应的缺陷基因,如宿主细胞重新获得缺陷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该细胞中带有重组体。

  38. (三)根据DNA限制酶谱进行分析 • 经过粗筛后的含重组体的细菌,还需进行限制酶谱分析进一步鉴定。将单一细菌进行扩增后分别提取其DNA,用重组时所用的同一限制酶进行酶切,再将其与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一起进行电泳比较分析,如发现出现目的基因片段的电泳带即证明重组体中带有目的基因。

  39. (四)用核酸杂交法进行分析鉴定 • 为了进一步鉴定重组基因体中的目的基因,可采用与目的基因部分互补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含有重组体的细菌菌落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如结果为阳性,即可确定重组体中带目的基因。

  40. 获得带目的基因的细菌后,可将其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用于分析研究。如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带有启动子顺序,则目的基因还可转录表达合成蛋白质。获得带目的基因的细菌后,可将其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用于分析研究。如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带有启动子顺序,则目的基因还可转录表达合成蛋白质。

  41. 1.什么是基因重组技术?它包含那些内容? 2.列举常用的基因工程工具酶的特性和用途。 3.叙述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4.怎样获得目的基因或核酸序列的克隆?有那些 方法?要经过那些基本步骤? 5.怎样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真核基因的表达产物?

  42.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43. 一、分子杂交与探针技术 (一)分子杂交 •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DNA或RNA),只要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碱基序列,经过退火处理,就能重新形成杂种双螺旋,这一现象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去查找各种不同来源的基因组DNA分子中的同源基因或同源序列。

  44. (二)探针技术 • 将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进行标记,然后用于分子杂交,杂交后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检测或显色技术,使杂交区带显现出来。

  45. 二、分子印迹技术 • 印迹技术的原理首先由Edwen Southern在1975年提出。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将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后,置NaOH液中浸泡,从而将凝胶中的DNA变性为单链;然后将一张硝酸纤维素膜铺在凝胶上,上面放上大量吸水纸巾,利用吸水纸巾的毛细作用,将单链DNA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将膜置80℃烘干并使单链DNA分子固定在膜上,再用于分子杂交分析。因此,用于DNA印迹的技术又称为Southern Blotting或Southern 杂交。

  46. 分子印迹技术的种类 (一)DNA印迹技术: • 又称为Southern杂交,即DNA-DNA杂交分析。 (二)RNA印迹技术: • 又称为Northern杂交,即RNA-DNA杂交分析。 (三)蛋白质印迹技术: • 又称为Western杂交,或免疫印迹技术,即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

  47. Southern Blotting

  48. 三、PCR技术 (一)PCR的概念 •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指利用耐热DNA聚合酶的反复作用,通过变性-延伸-复性的循环操作,在体外迅速将DNA模板扩增数百万倍的一种操作技术。 • 理论上可在2小时内将一个DNA分子扩增到106~109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速度。

  49. (二)PCR反应系统的组成 PCR反应系统应包括: 1.耐热DNA聚合酶(Taq酶) 这是由耐热细菌体内提取的一种DNA聚合酶,可保证在950C,30分钟以上不会变性失活。 2.模板DNA即待分析的目的DNA,其长度不宜大于10kb。 3.两种引物 为了保证DNA聚合酶能够对两条互补链均能进行延伸,需要两种引物,分别位于两条互补模板DNA链的3’-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