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提 问

1. 教育技术 AECT94 定义 2.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3. 媒体 4. 教育媒体. 提 问. 1.2.1 教学媒体概述 1. 媒体( Media ) 也叫媒介、传播媒体,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和工具。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承载信息的直接载体 ,如语言、文字、符号、音响、图像等; 二是指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 ,如各种印刷材料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等。 2. 教学媒体 当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中,作为承载、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时称为教学媒体。.

chyn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提 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3.媒体 4.教育媒体 提 问

  2. 1.2.1 教学媒体概述 1.媒体(Media) 也叫媒介、传播媒体,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和工具。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直接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音响、图像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如各种印刷材料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等。 2.教学媒体 当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中,作为承载、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时称为教学媒体。

  3. 1.2.2 教学媒体的分类与特点 从不同角度,媒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人们习惯于按作用于人体的感官及交互性方面来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可把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1)视觉教学媒体:提供图像类教育信息的媒体,学习者主要通过视觉感官来接收信息。常用的视觉媒体有投影型视觉媒体和非投影型视觉媒体。

  4. 视觉教学媒体适合于呈现静态内容的画面,它能提供形式多样、质量较高的视觉画面,供师生详细观察研究画面内容,而且呈现节奏可以由教师自由控制,十分有利于教学。

  5. (2)听觉教学媒体:提供声音类教育信息的媒体,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如录音机、磁带、语音复读机、无线电广播等。(2)听觉教学媒体:提供声音类教育信息的媒体,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如录音机、磁带、语音复读机、无线电广播等。 听觉教学媒体可提供声音的真实感受,创设教学气氛。在语言和音乐等教学与训练中,可利用听觉媒体提供典型示范,同时,录制播放文学、音乐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3)视听觉教学媒体:能够同时提供图像、声音两方面教育信息的媒体,学习者可以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如电视机、录像机等。 视听觉媒体具有同时发挥视觉与听觉感官接受信息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视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7. 学习比率:视觉83%,听觉11%;注意比率:视觉81.7%,听觉54.6%;记忆比率:学习比率:视觉83%,听觉11%;注意比率:视觉81.7%,听觉54.6%;记忆比率: 人眼有400多万条神经纤维通向大脑,而耳只有6万条,比眼少60余倍。中国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是有道理的。

  8. (4)交互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提供相关教育信息的设备,具有表现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和实现人机对话的功能。可存储丰富的教学信息,而且能快速地进行处理、检索和提取,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其强大的交互特性,可以创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

  9. (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微格教室等,都属于综合媒体。综合媒体是将多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微格教室等,都属于综合媒体。综合媒体是将多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10. 补充分类方法

  11. 光学投影媒体    包括:幻灯机、投影器等及其相应的软件 。 电声媒体    包括:收音机、扩音机、录音机、CD机等及其相应的软件 。 电视媒体    包括: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激光影碟机等及其相应的软件 。 计算机媒体    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MCAI)、计算机网络等及其相应的软件 。 综合媒体 包括:语言实验室系统、微格教室系统、多媒体组合教学系统、多媒体综合教学室。  现代教育媒体的分类

  12. 1.2.3 常见教学媒体应用举例 1.投影仪 书写教学法——即在透明胶片上用书写笔边讲边写 图片教学法——利用已设计制作好的投影图片来进行教学 实物投影法——通过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教具和某些化学、物 理实验演示器件,投影放大到银幕上 声画教学法——在投影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投影显 示画面,而且还需要运用录音机配以解说,做 到声画同步,以增强教学效果

  13. 2.录音机 (1)示范法——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听觉教材,便于学生模仿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2)比较法——为学生提供听觉的对比材料,指导他们分析比较,加强练习。 (3)情境法——为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通常和其它媒体配合使用。 (4)反馈法——随录随放,使学生真实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以利改进。

  14. 3.电视机/录象机 (1)示范教学——示范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时,利用电视教材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示范,供学生观察效仿。 (2)微格教学——利用电视录像进行训练教学 (3)学生自学

  15. 4.计算机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教学软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系统学习。 (2)虚拟现实教学——虚拟现实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形成交互式人工世界,使学习者利用计算机虚拟系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并且能够操作虚拟世界的各种对象

  16. 1.2.4 视听教学理论 抽象的经验 语言符号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幻灯、照片 观察的经验 电影、电视 参观展览 见习旅行 观摩示范 做的经验 1946年,美国教育学家戴尔(Edgar.Dale)在其出版的《视听教学方法》(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一书中,把各种视听教学手段和方法用“塔形图”进行了系统概括,后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验之塔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 经 语言 录音、广播 参与活动(演戏、表演) 设计经验(理解) 抽 的 的 经 观 察 做的 象 参与活动(演习、表演) 设计经验(理解)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做)

  17. 戴尔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他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成三大类十个层次。 (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 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 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 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如果把具体的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了教育的普遍 化,则是很危险的。

  18. 1.2.5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1. 有利于教学标准化 2. 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 3.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 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 5. 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 6. 有利于探索和实现不同教学模式

  19. 美国教育传播学著名学者施拉姆和香港著名传播学学者余也鲁,80年代合著的<<传媒·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概括了利用传播媒体进行教育传播的几个原理。 ● 一、共同经验原理 ● 二、抽象层次原理 ●三、重复作用原理 ●四、信息来源原理 ●五、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

  20.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内。 下图中两个圆圈各代表甲和乙原有的经验范围。其间重叠的 地方是他们具有的共同经验。这个重叠的范围是两人可以相 互沟通的范围。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要学生理 解一件事 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 进 入新的知识领域。 ●共同经验原理

  21. 学生不可能对每件事物都具有,或者可以获取,直接的经验。这种情况下,传播媒体可以起到提供间接经验的作用。利用幻灯、电影、电视等主观的教育媒体,把实物、实际操作、具体的人物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可以使学生获得间接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再引伸到下一层次的传播,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领域。教育传播要取得好效果,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建立和扩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经验范围,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共同经验原理启示

  22.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去代表或 说明同一类的事物。抽象有不同的层次。以苹果为例说明如下: 放在桌上的那个苹果;一般性的苹果;水果 — 从苹果、桔子、梨子等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食物 — 从水果、蔬菜、肉类等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生活制度 — 从食物、房屋、汽车等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经济制度 — 如生活程度机械化、金融事业等的共同特征。 ●抽象层次原理

  23. 语言符号能在许多不同的抽象层次上活动。但是,抽象层次越高,理解的难度也越大,引起误会的可能性也高。采用抽象层次较低的,比较具体的词句进行传播,比较容易理解,能够听懂的人会多些。但是,这样的传播需要用上大量的词句去完成。语言符号能在许多不同的抽象层次上活动。但是,抽象层次越高,理解的难度也越大,引起误会的可能性也高。采用抽象层次较低的,比较具体的词句进行传播,比较容易理解,能够听懂的人会多些。但是,这样的传播需要用上大量的词句去完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另一条教育传播的效果原理:教育传播中所说的话,写的文章,绘的图画,都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中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个抽象层次上下移动。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解释、说明。讲了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抽象层次原理启示

  24. ●重复作用就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重复作用就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 教育传播的重复作用原理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例如演艺明星) 。 二是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呈现同一概念(例如同时,或者先后用 文字、声音、图像去呈现某一概念;不同题型) 。 不同方式的重复作用,通过发挥各种信息传播符号表现事物的特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传播效果。 ●重复作用原理

  25. ●信息来源原理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话,总是更容易让人信服。说话的 人是谁,资料来自何方,对传播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美国耶鲁大学的传播学者霍夫兰曾经做过几个实验。他为内容相同的材料编造几个不同的出处,然后传达给不同的受众,结果不同组的受众对材料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同。 例:把一篇分析少年犯罪因素的文章由三个身份不同的人宣读 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相信心目中有信誉,可靠的来源的信息。

  26. 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 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真实、可靠。 这样才能增强教育传播的效果。 ●信息来源原理启示

  27. 在对人类的语言进行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法则,叫做“最小代价律” ,即“希望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收获”。 可能得到的报酬———————— = 预期选择率需要付出的努力 预期选择率代表某种媒体或者信息被选用的可能性。根据媒体选择原理公式,一种媒体或者信息被选用的可能性与其能够提供的报酬成正比,与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 ●最小代价率与媒体选择原理:

  28. 从最小代价律和信息选择原理可以推导出下列教育媒体制从最小代价律和信息选择原理可以推导出下列教育媒体制 作与选择原则: (1)方便性:媒体的制作与选择必须考虑方便使用者的采用;(2)显著性:媒体的制作与选择必须突出教育主题内容;(3)吸引性:媒体的制作与选择必须能够吸引使用者;(4)需要性:媒体的制作与选择必须针对使用者的需要;(5)习惯性:媒体的制作与选择必须注意和照顾受众原有的传播习惯; ●最小代价率与媒体选择原理

  29. 1.2.6 选择教学媒体的注意事项 (1)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关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何种媒体更合适。不是越先进的媒体就越好,能用简单媒体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复杂媒体; (2)各种媒体都有内在的规律,必须正确的加以利用,再好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3)没有对任何学习目标都适用的“万能媒体”或“超级媒体”,各种媒体都有优缺点; (4)对某个教学目标而言,存在最佳媒体的选择问题,对某一目标而言,有的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媒体,即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专长; (5)运用媒体的方式,主要决定于学习的效果。媒体的使用不会“自动”促进学习,如何运用比如何选择更为重要,传递什么比用什么手段传递更为重要。

  30. 学习活动 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举例阐述各种教学媒体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

  31.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o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是将信息技术与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使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支持工具和环境,实现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投入型学习转变。

  32. 1.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各种软硬件技术。在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之前,首先来理解几类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 (1)多媒体技术 (2)超媒体技术 (3)虚拟现实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各学科课程融合,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3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34. 1.3.2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3)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及信息加工工具 (4)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和合作工具 (5)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35. 1.3.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该层次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 具、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 (2)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该层次的整合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供资源环 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 (3)全方位整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全方位整合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改革、教学目 标改革和教学组织结构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到 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 个课程体系,创生出信息化课程文化。

  36. (6)微型世界 (1)个别指导 (2)操练与练习 (7)虚拟实验室 (3)教学模拟 (8)虚拟学伴 (4)教学游戏 (9)计算机支持讲授 (5)智能导师 (10)程序教学 1.3.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37. 信息技术应用 情境资 源共享 意见表达工具 情境资 源展示 信息加工工具 测 评 工 具 情境 探究 教学 目 标 创设 情境 思考 讨论 实践 探索 意义 建构 自我 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 2.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形式 (1)“情境——探究”式

  38. 调查 确定主题/目标 分组活动 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 小组n 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 网站 资源 课件 资源 素材 资源 形成作品 作品评价 展示作品 意义建构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式

  39. 网页评比 地区成员1 网页1 地区成员3 网页3 地区成员2 网页2 地区成员活动 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网页 互相观看,发表意见,总结体会 (3)“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式

  40. 把教材内容相关文本、图形、动态资料结构化处理把教材内容相关文本、图形、动态资料结构化处理 扩展学习素材/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学习工具(字典、微型世界、仿真实验等) 答疑和指导/远程讨论区域 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总结性考查 结构化知识展示 专 题 学 习 网 站 扩展性学习资源 网上协商讨论 网上自我评价 (4)“专题探索——网站开发”式

  41. 1.3.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1)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42. ◇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 统科学理论)。 ◇最 优 化:一个标准是最大效果;另一个标准时最少的 时间。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就 是最优化(多快好省)。 ◇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 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43. 1.4.1 关于学习 1.4.2 关于教学 1.4.3 关于学生 1.4.4 关于教师 1.4教育技术与教学

  44.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长期以来,由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分歧,形成了学习理论的不同流派。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长期以来,由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分歧,形成了学习理论的不同流派。 (1)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建构主义 (4)人本主义 关于学习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45.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6.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决表,最后能背诵出来。行为主义者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他们认为,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最经典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研究的,在对狗喂食时同时响铃并且不断重复,最后得出“刺激(铃声)引导出反应(唾液)”的结论。这一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是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强化是反应之后的一种作用;正强化是作出合理反应的一种作用;相反,负强化是产生不合理反应的一种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决表,最后能背诵出来。行为主义者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他们认为,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最经典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研究的,在对狗喂食时同时响铃并且不断重复,最后得出“刺激(铃声)引导出反应(唾液)”的结论。这一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是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强化是反应之后的一种作用;正强化是作出合理反应的一种作用;相反,负强化是产生不合理反应的一种作用。 以乘法口诀为例,先呈现一个问题4×6=?学生可能回答32,教师呈现一个反馈信息:“请想一想,再算一遍。”在此负强化信息后,学生不会做出与原来相同的回答,学生可能回答:“24”,教师及时给予正强化,“完全正确,6乘7是42”。在这样的交互之后,再出现这样的刺激条件,回答是“24”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可见,这种刺激反应理论,认为把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环境里,给他以特别的刺激,当他做出明确反应时,学习就发生了。 例子

  47.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新行为主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