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名:中山樵.. 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 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既新三民主义). 第 24 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一、 “ 知难行易 ”. 1. 提出的原因. 2. 基本内容. 知:理论; 行:实践。. 3 、”知难行易“学说的评价.

ch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2.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名:中山樵.

  3. 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 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既新三民主义)

  4. 第24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5. 一、“知难行易” 1.提出的原因 2.基本内容 知:理论; 行:实践。 3、”知难行易“学说的评价 ”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孙中山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的思维方式.

  6. 练一练 关于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B.是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而提 出的新学说 C.体现了孙中山对理论与实践 关系的认识 D.揭示了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应是变革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7. 练一练 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学说的原因包括 ①民国初年因循守旧、放弃理想的社会心理 ②许多革命党人放弃了三民主义的信仰 ③革命党人没有革命的纲领 ④民国初年同盟会的蜕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练一练 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揭示的“知”与“行”二者的关系是 A.“知”是基础,“行”是指导 B.“行”是基础,“知”是指导 C.“知之未必能够行之” D.“行之则更易知之”

  9.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请思考: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10.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 孙中山早年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挽救中国 • 1894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 1895年,准备广州起义,但未发动就被镇压。 • 1905年8月,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11. 读一读,想一想 孙中山在解释三民主义的时候指出: 民族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 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 民权主主义的目的在于推翻“君主政 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民生主义的目的则是要解决社会问题, 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资本 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

  12. 读一读,想一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弊端。

  13.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14.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 进步性: • 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5.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局限性: •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

  16. 练一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17. 练一练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18. 练一练 在三民主义中,反映实现国家独立愿望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民权主义

  19. 练一练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

  20. 练一练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和平建国纲领》

  21. 5.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想一想 • 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最终的结局有何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2. 5.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1.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2)论战的内容: (2)论战的作用:

  23. 论战的内容: ①要不要进行革命。 ②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进行土地革命。

  24. 论战的作用 • 通过论战,三民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 这次论战是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5.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三民主义实践的结果:

  26. 三民主义实践的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27.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 • 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 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28.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 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 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9.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30.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31. 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 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32. 请思考: •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3. 问: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政治基础) 相同: • 1.民主革命阶段:有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不同: • 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4. 请思考: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35. 小结 提出背景 “知难行易” 基本内容 评价 提出背景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旧三民 主义 基本内容 评价 三民 主义 提出背景 新三民 主义 基本内容 评价

  36.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37. 练习题 C 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A.儒家思想 B.庄子哲学 C.“知难行易” D.知行合一 2.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学说的原因是(   ) A.当时很多革命党人放弃了革命理念对实践运动的指导  作用 B.“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C.当时很多革命党人认识到革命理论的重要性 D.革命党人必须懂得革命的理论 3.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揭示的“知”与“行”二者的关系是   (     ) A.“知”是基础,“行”是指导 B.“行”是基础,“知”是指导 C.“知之未必能够行之” D.“行之则更易知之” A B

  38. 4.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5.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6.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 B

  39. 7.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 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8.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B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