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藝術概論 Week 5 2008/10/13 Iris Tuan

Mannerism Baroque Allegoricism Baroque Classicism Pietism Sectarianism Ch. 7 望向東方 回教國家、中國 二至十三世紀 Ch. 8 在熔爐中的西方藝術 歐洲 六至十一世紀 Ch. 9 教會即鬥士 十二世紀. 藝術概論 Week 5 2008/10/13 Iris Tuan. Mannerism 矯飾主義. 16 世紀後半葉,介於文藝復興盛期與巴洛克時期 負面意義:從卓越 ( 文藝復興 ) 落入膚淺 特色: 追求精湛技巧與效果,更多變的主題、姿勢、視角和顏色 可視為對古典主義的否定或修正

chico
Download Presentation

藝術概論 Week 5 2008/10/13 Iris Tua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MannerismBaroqueAllegoricismBaroque ClassicismPietismSectarianismCh. 7 望向東方回教國家、中國二至十三世紀Ch. 8 在熔爐中的西方藝術歐洲六至十一世紀Ch. 9 教會即鬥士十二世紀 藝術概論 Week 5 2008/10/13 Iris Tuan

  2. Mannerism矯飾主義 • 16世紀後半葉,介於文藝復興盛期與巴洛克時期 • 負面意義:從卓越(文藝復興)落入膚淺 • 特色:追求精湛技巧與效果,更多變的主題、姿勢、視角和顏色 • 可視為對古典主義的否定或修正 與古典主義相同處— • 仍沿襲古典主義的線條、協調感、透視法 與古典主義相異處— • 較不重視構圖的協調與平衡 • 扭曲;曖昧性

  3. 〈邱比特與維納斯的寓言〉,1540-1550年,布隆齊諾〈邱比特與維納斯的寓言〉,1540-1550年,布隆齊諾

  4. 〈約瑟與雅各在埃及〉,1518年,彭托莫

  5. Baroque 巴洛克 • 17世紀 • 強調運動—物理、情感或精神的運動 • 重視改變—克服自身與觀者的距離;透過假象說服、欺騙觀者。 • 對矯飾主義的反動 • 特色:強烈的色彩、明暗對比;強烈的情感、戲劇性 • 親密、微妙、深思 • 與政治的專制主義與天主教反改革運動相關 • 有越來越多的贊助者,推崇靜物畫、風俗畫、風景畫

  6. 〈巴克斯的勝利〉,1628年,委拉斯蓋茲

  7. Allegoricism寓言主義 • 畫作中隱藏寓意 • 將引喻(allusion)及隱喻(metaphor)引介到繪畫中 • 寓言有清楚精確的聯想意(associative meaning) ,依賴觀者的知性與後天知識 兩個傾向: • 公共的—企圖影響大眾對教會和國家的看法。與古代領袖或古典歷史作連結。 • 私人的—探索吾人生活經驗相關教訓與真理。

  8. 〈春〉,1660-1664年,普桑

  9. Baroque Classicism巴洛克古典主義 三項發展為特色: • 引發情緒的古典風景 • 普桑(Poussin)對於古典構圖原則予以重新肯定 • 將這些構圖原則彙編成學院派藝術教育的基礎 分支: • 洛漢—懷舊感、引人遐思,以風景為主 • 普桑—強調形式與設計,力求和諧、平衡和道德嚴肅性。成為學院派藝術訓練的基礎。

  10. 〈阿波羅與達芙妮〉,1625年,普桑

  11. Pietism敬虔主義 • 一種宗教奉獻的形式 • 因教義差別而有不同特色— 天主教 • 強調強烈的情感遭遇,通常以聖人、殉教者和教主的狂喜或異象經驗為特色。 • 發展成嚴肅的宗教繪畫傳統,公開、正統 新教 • 集中在聖經、個人祈禱、上帝直接向個別信仰者良知皆是自身意志 • 不允許、否定藝術在宗教中的功能,斥之為偶像崇拜

  12. 〈基督擁抱聖伯納〉,1621-1625年,利巴達

  13. Sectarianism • Beliefs of a particular denomination or sect • Aggression or intransigence towards the views and practices of other religious groups • Art played a masterly role • Often as sensual as it was spiritual

  14. Lying-in-State of St Bonaventure • 1629 • Francisco de Zurbarán • Typical of the Catholic Counter-Reformation in Spain • Lying in state and wearing a mitre • Celebrates holiness as a life of obedience to the Church

  15. Lying-in-State of St Bonaventure

  16.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 • 1661 •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un • Shows St Matthew writing his Gospel • The words being suggested to him by an angel sent from God • God (not the Church) will guide him directly towards the truth • Comparison “The Story of Art” pp. 30-31

  17. St Matthew and the Angel

  18. Ch. 7 望向東方回教國家、中國二至十三世紀 回教國家— • 不准塑造偶像→發展花樣與形式「蔓藤花紋綴飾(arabesques)」(p.144)「地毯藝術」(p.145) • 藝術家的心理脫離真實世界的事物,導向線條與色彩的夢幻世界。 • 後起回教宗派較寬鬆 → 與宗教無關的畫像或插圖ex.14世紀後的波斯、16世紀後的印度;愛情故事、歷史傳說與插畫

  19. Ch. 7 望向東方回教國家、中國二至十三世紀 中國— • 鑄銅技術可追溯到西元前1000年,甚至更早 • 墓中浮雕 ex.山東武梁祠 (p.147) • 曲折的弧形 • 價值觀:藝術是用來提醒人民,效法往日黃金時代 • 女史箴圖 (p.149)

  20. Ch. 7 望向東方回教國家、中國二至十三世紀 中國—佛教的影響 • 雕像酷似真人 (p.151) • 將畫家視為與詩人同等地位,第一個不把畫圖當作卑賤工作的民族。 • 重視精神鍛鍊,藉藝術助人練習冥想 • 畫中境界與崇高旨意,掌握風景的情愫 • 月夜景色圖(p.152)、雨後山水圖(p.153)三魚戲水圖(p.154) • 嚴謹、有意局限於少數幾個單純的自然素材 • 傳統模式受人尊敬,不敢創新。18世紀後日本才將東方手法運用到新題材上(p.155)

  21. Ch. 8 在熔爐中的西方藝術歐洲六至十一世紀 • 黑暗時代 • 不同風格的相互衝突—僧侶與修士復興古代藝術、北方各個武裝侵襲者的藝術(金屬、工藝、木刻) • 愛爾蘭與英格蘭的僧侶和傳教士,曾試圖融合兩者。 Ex.教堂尖塔 (p.158) • 手抄經典 (p.160)藝術家照自己的喜好改變表現手法 • 查理曼大帝阿亨大教堂(p.162)

  22. Ch. 8 在熔爐中的西方藝術歐洲六至十一世紀 • 開始有「原創性」(p.164,165),新的中世紀風格浮現—表現創作者自身的「感覺」 • 基督為門徒濯足 (p.166) • 墮落後的亞當與夏娃 (p.167) • 巴伊爾織錦畫 (p.168)私人收藏(非宗教藝術)沒有臨摹對象,畫風像兒童畫

  23. Ch. 9 教會即鬥士十二世紀 • 最初的教堂(巴西里佳) • 羅馬式教堂 (Norman) or (Romanesque)ex.(p.172, p.173)將圓拱置於厚重的角柱上堅實有力、少裝飾、牢不可破的牆壁與頂塔 • 建築革新—屋頂:交叉的圓拱或肋(ribs)作為支撐ex. 達拉謨大教堂 (p.174,175) • 教堂內飾以雕刻ex.聖特洛芬教堂 (p.176,177)沈重、嚴肅、深沈、一目了然

  24. Ch. 9 教會即鬥士十二世紀 • 格洛斯特大教堂燭台 (p.178) • 聖巴托羅繆教堂洗禮盤 (p.179) • 藝術家關心如何用傳統神聖符號處理訊息(而非真實事件的生動插圖)ex. 天使報喜圖(p.180)德國僧院日曆插畫(p.181) • 用圖畫來寫作,藝術家有了新的自由去實驗更複雜的構圖法 • 隨意選擇喜歡的色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