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实施有效校本教研 徐邦桃 杭州

徐邦桃系列讲座.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实施有效校本教研 徐邦桃 杭州.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 学科 教研组 的 重要 地位. 是 学校 开展 教学活动的重 要 组织. A. 是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力助手. B. 是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的快捷通道. C. D. 是提高学校教学 质量的重要基地. 新课 改 下 学科 教研组 的功 能. 1. 研究功能 : 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4. 服务功能 :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chic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实施有效校本教研 徐邦桃 杭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徐邦桃系列讲座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实施有效校本教研 徐邦桃 杭州

  2.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

  3. 学科教研组的重要地位 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 A 是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力助手 B 是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的快捷通道 C D 是提高学校教学 质量的重要基地

  4. 新课改下学科教研组的功能 1. 研究功能: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4. 服务功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 指导功能: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 5. 管理功能: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 3.培养功能:培养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为其提供成长发展平台 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作用

  5. 教研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征 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

  6. 学科教研组建设存在问题 有教研活动计划执行力度不够 D A C B E 缺乏明晰的 组发展目标 教研主题 不够突出 不注重成果 积累和提炼 活动研讨氛 围不够浓厚

  7. 学科教研组生存现状描述 活动流 于形式 内容过 于单一 整体缺 乏特色 地位日 益下降 功能逐 渐弱化 个体受 益甚微

  8. 新课改需要教研组积极变革 必须改变教研功能萎缩的状况 事务性多而研究性少 必须改变活动内容空泛的状况 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 必须改变集体备课淡化的状况 必须改变评课氛围保守的状况 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

  9. 理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三者关系 02 03 01 备课组 教研组 年级组 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协调年级内各班级事务,保证学生的教学能正常进行。 负责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老师的教学工作,保证各学科老师能按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负责同一学科老师的学习、研究、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10. 教研组 备课组 • 研究教学中的个性问题; • 对教材或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究,更具体,更细致; • 教师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 研究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 对学科教学的总体理解,课程标准的解读,学科发展的趋向等; • 教师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理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三者关系

  11. 学科教研组健康发展的三个层次 • 打造充满生气的学习行为 • 完善学科教研资源库建设 • 养成良好的群体教学反思行为 示范性建设 发展性建设 • 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 • 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 • 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化 常态性建设 • 涌现出若干“叫得响”的名教师 • 积累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资源 • 形成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

  12. 民 主 竞 争 教研组文化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 合 作 和 谐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文化建设 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3. 改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条件保障 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考核评价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制度 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组长的培训和指导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基础——加强教研组工作管理

  14.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抓手——集体备课 1. 集体备课内容窄化 2. 集体备课形式泛化 3. 集体备课主体错位 4. 教研组长的作用缺位 5. 集体备课中“一言堂” 6. 强调课前忽视课后反思 当前集体备课现状扫描

  15. 材料占有能力 提高教师备课能力是基础 教材驾驭能力 教学决策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了解学生能力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抓手——集体备课

  16. 落实集体备课程序是关键 集体研讨 个人初备 完善教案 Title 课后反思 效果反馈 教研组组建设的抓手——集体备课

  17. 处理好“四个关系”是保障 1 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 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 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4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抓手——集体备课

  18. 2 3 4 来自教学评价的问题 5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1 来自学生的问题 来自课程教材问题 来自教法的问题 来自教学技术问题

  19. 1.来自学生的问题 • 学生的来源, • 学生的学习基础, • 学生的学习习惯, • 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 学生的家庭生活, • 学生生活的社区环境, • 等等 教研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20. 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2.来自课程教材的问题 • 如何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的纲要和课程标准来安排学校课程; •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 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 如何做好新老教材的过渡; • 如何注意年级段教学之间的衔接等。 教研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1. 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3.来自教法的问题 • 哪些知识的学习采用讲授法效果会更好; • 哪些知识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比较好; •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内外教学之中; •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生活; • 如何在课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交互式发展 • 等等 教研中最为丰富的部分

  22. 4.来自教学技术的问题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导入、过渡、总结等); • 学生学习的方式; • 教师教学的方式; • 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的研究; • 等等 教研所要关注的难点问题 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23. 5.来自评价的问题 • 如何实施过程性评价; • 如何实施学分等级制; • 如何实现命题以知识考查为主到以知识能力考查并举的转变; • 考试的激励性、导向性研究; •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 等等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载体——直面课堂 教研所要关注的前沿问题

  24. 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动力——“四气”压阵 以发展“目标”引路 以“教学研究”搭台 有志气 有学术气 以“教研成果”压阵 • 以“教研活动”优化 有底气 有朝气

  25. 加强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策略

  26.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羊一定能打败由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狮子!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羊一定能打败由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学科教研(备课)组长是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核心与灵魂!

  27. 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优秀的 导师 好的教 学能手 出色的 管理者 学科上 领路人 优秀教研组长

  28. 教研组长的专业标准 教学计划的执行者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 制订方案 • 落实措施 • 引领合作 • 注重实效 • 领会计划 • 加强管理 • 确保质量 • 提升师德 • 指导实践 • 主动创新

  29. 教研组长角色存在的问题 校本教研角色意识不浓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够 组织管理水平不高 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30. 教研组长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备一位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 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的素质 基本 素质 具备熟知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的素质 具备比较强的教学科研研究素质

  31. 一、具备一位优秀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 1 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学科的本质理解比较透彻 ; 2 要有较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根据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法; 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甘为学生的发展而不计个人得失; 3

  32. 二、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的素质 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 特高中初级不同职称的教师 ; 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等管理者。 组织 素质 协调好各备课组间工作; 协调好与各年级组工作; 协调好和其他学科教研 组长间的关系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各级学科教研员; 兄弟学校教研组长。 协调 沟通

  33. 三、具备熟知学科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的素质 一是学科教师成长的规律。从职初教师的培养,经验教师的发展,到专家型教师的作用发挥,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成长重点,形成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 1 二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从用教材教,到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学案、讲义,到最终形成学校的学科校本课程,这需要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和长期培育; 2 三是学校优势学科形成的规律。学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要有一个稳定、积累、优化的过程,要有一套本组成员认可的富有活力的教研组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有组内的领军人物和稳定的学科教学质量。 3

  34. 四、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素质 1 出好思路,对课题的进展要有总体的把握; 2 落实到位,使教师明确各自研究领域,有很强可操作性; 3 及时汇总成文,每一阶段研究必须要及时积累归类素材 ; 4 为组内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

  35. 教研组长的日常工作内容 A组织本组教师学习 B组织课堂教学交流 内容 F整理组内教研成果 C组织课题研究 E搞好考试管理 D指导培养新教师

  36. 教研组实施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

  37. 校本教研定义?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38. 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问题 4.应付任务的敷衍心理 1. 内涵认识的似是而非 5. 科研素质的相对匮乏 3. 行政干预的隐性存在 2.目标追求的舍本逐末

  39. 准确解读校本教研内涵 为了教学 教学行动研究 基于学校 行动研究 在教学中 研究教学行动 通过教学 为改善教学行动

  40. 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特征 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关性 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研究的实践性 研究目的的指向性

  41. 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实效性 调动教师研究内需 课题选择 突出行动性 还教师以专业主导权 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 策略 研究主体 本土化 改善教师的科研素质

  42. 教研组校本教研的理性思考 形成良好教研组工作氛围 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 建立规范的校本教研制度 做好校本教研的保障 校本教研活动按需组织 校本教研发展的动力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做好校本教研的灵魂 科学评估校本教研工作 做好校本教研的关键

  43. 学科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1 “理论学习式”校本教研 2 “同课异构式”校本教研 3 “磨课式”校本教研 4 “说课式”校本教研 5 “经验分享式”校本教研 6 “教学案例式”校本教研 7 “教学反思式”校本教研 8 “课题研究式”校本教研 9 “课堂观察式”校本教研 10 “网络研讨式”校本教研

  44. “理论学习式”校本教研流程图 • 敢于让老师自己来教自己; • 让自我辅导的任务驱动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 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 • 以“少量多次多层次”来丰富每次学习活动的视角; • 将集中的辅导活动与长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 即兴的质疑与当场的答辩使教研活动生成许多新的“火花”。 自学 自辅 质疑 点评

  4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案例:课标“关于阅读教学”要求

  46. “同课异构式”校本教研基本流程 独立 设计 组内 研讨 理解 教材 总结 提升 比较 创新 课堂 实践

  47. “磨课式”校本教研活动 教材 处理 注意问题 目标 定位 理念 渗透 教师要有奉献进取精神; 要有尊重别人虚心接受态度; 要营造好和谐的教研氛围; 要搭建好教师磨课的平台。 教学 环节 教学 细节 教法 学法

  48. “说课式”校本教研活动

  49. “说课式”校本教研活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