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 国家经济制度 的具体形式。 经济体制的不同,体现在 社会制度的不同 ,而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经济体制不同。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应当是 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 ,人们近期和长远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满足。.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重要内容。.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前提.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特征.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经济体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经济体制 • 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 经济体制的不同,体现在社会制度的不同,而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经济体制不同。 •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应当是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们近期和长远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满足。

  2.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重要内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重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 前提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特征 1917年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但是当时的俄国经济层面仍然不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

  3.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 列宁 斯大林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 新 经 济 政 策(1921—1927) 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

  5. 一、列宁之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 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外国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乱 材料二 面包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经济严重匮乏

  6.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

  7.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8.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背景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9. 苏俄政府是如何保证战争胜利的?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工业: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10. 战争结束后,你认为这项政策是否应继续推行?战争结束后,你认为这项政策是否应继续推行? 列宁说:“……这项政策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结合材料,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还有什么目的? ●联系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苏俄是否具备了直接过渡的条件?

  11. 国内战争结束后,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国内战争结束后,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12. 经济凋敝,政治危机 结合视频思考:苏俄当时面临怎样的形势?

  13. 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1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 1921年2月爆发的喀琅施塔得兵变,表明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材料一:……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材料二: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与政府矛盾尖锐。

  15. 材料一: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一: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

  16.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应该确立一个怎样的新政策呢?路在何方?

  17.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的办法发展经济。 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积极:该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2)消极:第一,超出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引发农民暴动和阶级矛盾尖锐,苏维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二,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是失败的。

  18. 二、列宁之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1927) 余粮征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取消商品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废除配给制,按劳分配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 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9. 与战时共产主义相比, 它新在哪里? 特点: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20.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会改变 俄国的社会性质吗? 不会。因为它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过渡到社会主义。

  21. 材料一列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一列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2. 三、斯大林之探索——斯大林体制 材料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思考: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3. 三、斯大林之探索——斯大林体制 思考:什么是 “斯大林体制” 所 有 制:单一公有制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 调节手段:指令性计划经济 管理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24. 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三、斯大林之探索——斯大林体制 思考:“斯大林体制”是如何确立的? 工业化宣传画

  25. 我看“斯大林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也有人说,“他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26. 光辉的成就 迅速实现工业化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27. 光辉的成就 为二战胜利奠基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28. 美国罗斯福新政 光辉的成就 为西方国家提供借鉴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29. 光芒的背后…… 材料1: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2: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地方企业缺乏活力

  30. 饥饿的农民 光芒的背后……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的强制性

  31. 光芒的背后……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32.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 1、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引起了西方的重视. 消极: 1、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拿走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 4、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33. 苏联改革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苏联改革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哪些有益的启示? 1.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协调 发展 3.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关心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保证。 5、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4. 课堂小结 直接过渡。超越生产力水平 引起危机,放弃。 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步过渡。适应生产力水平,后被取消。 新经济政策 生产力发展与过渡同时。基本适应,弊端不少。日渐僵化。 斯大林体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5. 4、“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全盘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 【问题导引】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1)背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的围攻 (2)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物质保障。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战争结束后,导致一系列矛盾激化,阻碍经济发展。 2.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处? 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37. 【问题导引】 3.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出的历史特征?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管理 管理手段:排斥市场,行政指令

  38. 【课内探究】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苏俄出现了农民和水兵的暴动,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形势。 (2)据材料二,苏俄实施的新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39.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 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 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 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良影响 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A B

  40. 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D 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A 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 B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 D 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 C D

  41. 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B 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A

  42. 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A A 8、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