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

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 王珉. 今天主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 、思想解放与 30 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2 、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 一、思想解放与 30 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一、思想解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启动始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两个凡是”造成的沉闷停滞。 “实践标准”讨论开创了对“主义”再认识的突破口。. 思想解放与 30 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二、改革开放的起点: 1 、恢复高考; 2 、工作重心转移; 3 、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工人农民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

chaim-ol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 王珉

  2. 今天主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 1、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2、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

  3. 一、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一、思想解放 • 改革开放的思想启动始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 “两个凡是”造成的沉闷停滞。 • “实践标准”讨论开创了对“主义”再认识的突破口。

  4. 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二、改革开放的起点: • 1、恢复高考; • 2、工作重心转移; • 3、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工人农民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 • 4、“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判断。

  5. 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小岗生产队到1991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终于确立。 • 这次政策转进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脱贫和城镇化进程。由于受益面广大,第一次以农村为目标的政策转进,获得了迄今罕见的社会共识。

  6. 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这条路走得怎么样? • 英国《独立报》刊登文章《2008:中国展示“全球大国”地位之年》:中国30年改革成就:从20世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国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7. 经济: • 十七大报告: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 • (“新时期”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即我们开始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 • 十七大报告: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8. 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 •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9. 思想解放与3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 从“解决国民的肚子问题”到“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从“资本的敌人”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力量,从“可能被开除球籍”到“北京共识”,这场大变局之所以成为历史上光芒耀眼的一页,就在于思想解放、正确决策与民众自发创造力的合理互动。

  10. 二、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的解放 • 终于走上了三个解放并重的道路: • 1、思想解放 • 2、制度创新(解放) • 3、生产力解放

  11. 二、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人的解放: • 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重视“人的发展”到“以人为本”; • 从“以人民为本”到“大多数人”到“人的全体与个体”

  12. 二、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视察南方的谈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中共十四大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并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这八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八柱”,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个大厦。

  13. 二、思想解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鸦片战争以后168年来,世界范围的三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家命运的三次大转折: • 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中国不但没有抓住机遇,反而被打入谷底; • 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中国人起来革命,实现国家独立; • 三、 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

  14. 三、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 • 一、经济:从“快速发展”到“又好又快”; • 二、政府:从“经济主导”到“公共服务”; • 三、社会:从“初步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

  15. 三、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 • 30年获得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 一、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二、 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三、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6. 三、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五大挑战 • 一、物质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 • 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 四、巨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挑战 • 五、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军事的挑战

  17. 从30年历届党的三中全会看治国理政思路 •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体现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     党代会后,一中、二中全会的作用稳定,主要是人事工作部署安排。而历届三中全会,则往往带有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烙印。可以说,要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明之处”,可通过观察三中全会的“出手”,来体现出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     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次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21. 十四届三中全会:     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2.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新农村 • 十五届三中全会于1998年10月12日~14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23.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 •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已经和必将推动中国全方位的深刻变化。

  24.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 一个长久不变: •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 两个转变: • 1、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 2、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25.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26.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土地制度 • 建立两个市场: • 1、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 2、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7.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 开启城乡一体化的一条新路径。三中全会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次给出了具体的概括、论断和政策指导,而且就其体制机制的建立设立了明确的时间表 。

  28. 要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户籍制度是一道亟待跨越的“坎 • 2008年10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的“农业户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云南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宣布取消“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 “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模式,统称为居民户。江西省今年也宣布,将探索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逐步建立以居住证管理为核心,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准入条件,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

  29. 十七届三中全会: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稳定 • 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0. 时装的变迁 • 1991年4月,中国首届百名模特时装展示会在京举行。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表演队--上海市服装公司时装表演队悄然诞生。首批19名队员, 12女7男便理所当然成为中国第一代模特儿,当时给予她们的定位是“时装演员”。

  31. 观念 • 同性恋不再被当作精神病 • 中国做了个美国28年前就做出的决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发行,同性恋的性活动不再是心理异常。从前,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随后又普遍认为它是性心理障碍。 • 对不同价值个体的宽容度的提升

  32.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 对于英雄孟祥斌的大讨论 • 从集体理想主义到个体理想主义

  33.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 天津华宁道小学六年(1)班的姚媛媛读完语文课本里的《愚公移山》后向老师提出了“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移山耗时耗力,还破坏生态环境。”的疑问,学校为她颁发了“最佳质疑奖”。 • 怎么样做到效益的最佳?

  34. 三、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简称“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发展要素和规律的角度回答了如何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但是,十七大没有将 “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这里没有包括“科学发展观”。

  3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党的十七大没有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 ——考虑到时间上、实践上的因素(邓小平理论有近三十年时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十几年时间) • ——胡锦涛总书记的求真务实和谦虚谨慎(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98%的领导干部认为应该将“科学发展观” 列入其中) • ——为后来者树立一个榜样

  3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国外“发展观”的四个演变阶段: •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强调GDP增长) • 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最终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于物质产品的积累 • 造成了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 学术界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

  3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如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等) • 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发展中人的主体性作用、人与自然的协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重视解决贫困、就业、人的发展等问题) • 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3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四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重视解决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 •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增进人类幸福、自由、尊严、安全、公正、参与等。

  4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几个误区: •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可以放慢发展,也不是否定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丝毫也不表明发展不重要了,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发展是硬道理。 • 硬发展没道理。 • 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4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二、强调“全面发展”,不是不再重视经济发展,更不是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工作重点。 • 三、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可以不重视今天的发展,更不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而放慢或不重视今天的发展,而是强调今天的发展不妨碍和危及今后子孙后代的发展。

  4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就是要反对形形色色的“以物为本”、“以事为本” 、“以GDP为本” 、“以资本为本”、“以官为本”、“以少数人利益为本”等等。 • 怎么样理解“以人为本”?

  4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1、为谁发展,发展为了谁? • 这里的“人”,不是指少数人,更不只是少数领导干部、社会精英和富人阶层,而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享有。 • 这里的“本”,是指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既包括目前利益,也包括长远利益,既包括个人、集体的局部利益,也包括国家的整体利益。

  4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2、靠谁来发展?谁是发展的主体、主力? • 实现科学发展,不能只依靠领导的作用和社会精英,无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不要以为领导是“1”,群众是“1”后面的“0”,离开了“1”,“0”永远是“0”。要知道领导离开或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司令,只能是一事无成,谈何发展。

  4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 四个文明: •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冶文明、生态文明。 • 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4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4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现有的一些矛盾 • 人口快速集中和城镇膨胀同住房、交通、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矛盾;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同保护耕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矛盾;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矛盾等等。

  4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城乡收入呈扩大趋势 城市 农村 1 9 8 4 年 1 .7 :1 1 9 9 4 年 2 .6 1:1 2 0 0 5 年 3 .2 2: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