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有效教学设计操作 俞永虎 延边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chaofan09@163

有效教学设计操作 俞永虎 延边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chaofan09@163.com.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 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 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 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精心取舍与提炼, 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 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 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 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 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 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处理好 四大要素 、 六种关系. 四大要素. 教师. 学生. 教材. 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cha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有效教学设计操作 俞永虎 延边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chaofan09@16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效教学设计操作 俞永虎 延边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chaofan09@163.com

  2.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 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 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 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精心取舍与提炼, 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 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 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 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 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 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3. 处理好四大要素、六种关系 四大要素 教师 学生 教材 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六种关系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学生与方法的关系 教师与方法的关系 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设想 高 效 课 堂 五 大 方 略 两个支点 支点一: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 支点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个途径 途径一:说教材,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 途径二:同课异构,探讨高效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 教学方式。 途径三:写课例分析,反思课堂效率和效果,总结提高。 1.这节课你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目标问题) 2.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3.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4.怎么知道学生达到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要求? (达标问题) 四个问题 五个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5. 我国教育三大目标(业务上)(2002) 基础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 + 三维9基 学业素质 五维15基 综合素质-基础素质 三元三维6基 人才素质 道德,伦理,品质 (秩序) 审美,情感,价值 体育,运动,操作 独立,交流,操作 认知,探索,应用 知识,技能,能力 过程,方法,策略 情感,价值,态度 言语, 语言 (口语)(书面语) 计量,测量 (计算)(几何) 文化,文明 (会意)(思维)

  6. 学习维 学科教学目标(三维—向量结构图)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静态)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动态) 策略性知识 (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学 习 思 结果(终结性评价) 知识 技能 能力 让学生学会 行动、思考、选择 过程 方法 策略 过程(形成性评价) 知识建构是一个过程,动态的发展 让学生会学 原因(原始性评价) 情感 价值 态度 让学生乐学 兴趣, 偏好 教学维 (起点) 目标,代价 目标不同,技能不同; 所有目标都要付出代价 正能量-积极 负能量-消极 这是孩子的动力来源 环境维 (资源) 横向上看到的是关联,纵向上看到的是根源。

  7. 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8.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9.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0. 三者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 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 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11.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12. “三维目标”的统一在表述上有讲究,最好不要分开罗列。课程标准的表述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三维目标”的统一在表述上有讲究,最好不要分开罗列。课程标准的表述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地理课程标准)

  13.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课程标准)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课程标准) 组织学生拟订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革”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 掌握“遂、盖、但”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识记“户、念”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 品析文章语言,感受月夜小景之美。 3. 体会作者被贬之后月下夜游的微妙心境。

  14. 七年级数学(下) 第十三章 感受概率 13.1 确定与不确定 学习目标: ⒈感受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⒉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培养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数学、做数学的能力。

  15. 《探索勾股定理》

  16. (二)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尽量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二)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尽量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即谁能完成所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习者。规范的教学目标的开头是“学生应当……;学生能够……”(“学生”两字可省) 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如:写(列、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背诵等。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分三种类型:一是对辅助手段的说明,二是对时间限制的说明,三是对完成行为情境的说明(如在课堂讨论时)。 行为结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能写出300个词语。

  17.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包括四方面问题: 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 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三是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多元学习”; 四是内容呈现。 限于时间,主要谈谈第二点。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 问题要具有生活性、思维性、互动性,精炼性。

  18. 关于思维性:就问题本身思维程度而言,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关于思维性:就问题本身思维程度而言,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了前两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复杂思维的后四类的培育。 如:《人类的“老师”》是关于仿生学的,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 (这是事实性问题,只是搜集事实,扩大一些知识面,最多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但如果发挥学生的梦想,问:“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这就是综合性创造性问题)。(同样,关于上海“世博”的知识考核,就可以有不同“问法”,发展学生的不同能力)

  19. 【案例】关于“甲午战争”的提问,中日两国就有明显的区别。【案例】关于“甲午战争”的提问,中日两国就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 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教科书上都明确地写出几点原因) ……(完全是死记硬背题目)

  20. 【案例】关于“甲午战争”的提问,中日两国就有明显的区别。【案例】关于“甲午战争”的提问,中日两国就有明显的区别。 日本: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注: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注: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之。 很显然,这样的问题的思维水平已经超过了“理解”,进入“分析”、“综合”、“评价”领域,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中日之间以往以及今后可能的战争”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21. 就“问题解决”来讲,提出问题后,若是学生回答不出或答得不对,不要简单地告诉,而是可以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的观察或对比自主建构;或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是像以往那样简单地告诉、灌输给学生,还是由学生自主建构。 我们认为: 1. 学生关于世界的现有观念(有关知识)并不总是能够通过直接讲授(告诉)的方式加以传授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 2. 学习者处理知识的方式和知识本身同样重要。(渔和鱼的关系) 3. 过去直接告诉的方式类似于“填鸭式”,不利于“人”的成长。 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心智(mind)、心灵(heart)和精神,这是仅靠“告诉”所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

  22. 三、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要贴切 在选择方式方法的标准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3. 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如“语文”,离开了“朗读”,有效感悟就难以想象;“思品”没有了体验就不会有有效教学。)

  24. 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式的重要基础。 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

  25. 四、教学评价要完善 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当前最能体现“三个有利于”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即最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最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被学生认同和喜欢、最能有利于教师获得成功体验并逐步成长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26. 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是细节,细节源于创新。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27. 谢谢大家的支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