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 肖卫东.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s 情感性精神障碍 Affective disorders. 概念. 以 显著而持久的 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或低落;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或成为主要临床相。 病程特征:反复发作倾向(大多数);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少数)。. 患病率. 我国 : 总患病率 0.76 ‰ (82 年 ) ;终生患病率 0.83‰(92 年 ) 国外 : 终身患病率 3 % --25 % 患病率报道差距大 —— 影响因素.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境障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境障碍 肖卫东

  2.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3. 概念 •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 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或低落;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或成为主要临床相。 • 病程特征:反复发作倾向(大多数);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少数)。

  4. 患病率 我国: 总患病率 0.76 ‰ (82年) ;终生患病率 0.83‰(92年) 国外: 终身患病率3 % --25% 患病率报道差距大——影响因素 • 疾病概念 • 诊断标准 •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工具

  5. 病因和发病机理 • 遗传因素:有遗传倾向(遗传病?多基因遗传?) • 神经生化改变:5-HT、NE、DA、GABA • 家系研究 • 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 分子遗传学:11p15.5 •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HPA、HPT等异常 • 脑电生理变化:睡眠改变及EEG异常 • 神经影像变化:脑室扩大及局部血流量下降 • 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有一定性别差异。

  6. 临床表现(分类) • 30 躁狂发作 • 31 双相障碍 • 32 抑郁发作 •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 •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7. 30 躁狂发作 临床表现 “三高症状” (三主征): ——情感高涨 • 愉悦体验,幸福感 • (协调、有感染力) • 敌意、易激惹 • 认知改变:自我评价高 • 夸大观念 • 妄想(关系、被害) ——思维奔逸 • 联想加快,思维敏捷 • 言语增多,难以打断 • 注意涣散,话题转变 • 意念飘忽,音连意连 ——动作行为增多 • 精力旺盛,忙忙碌碌 • 爱管闲事,狂妄自大 • 挥霍冒险,举止轻浮 • 丧失自控,冲动毁物 • 心率加快,面色红润 • 本能活动亢进 • 睡眠需要减少 • 其他:谵妄性躁狂(严重) ——附加症状

  8. 32 抑郁发作 临床表现 “三低症状”: ——情绪低落 • 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 心情压抑,兴趣索然 • 悲观绝望,痛不欲生 • 认知改变:自卑 • 自责自罪 • 贫穷、疑病妄想 • (典型病例:昼重夜轻) ——思维迟缓 • 言语减少,语速减慢 • 反应迟钝,思考困难 ——意志活动减退 • 动作缓慢,孤僻少动 • 木僵(严重) • 睡眠障碍:早醒 •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 躯体不适 • 本能活动减退,内分泌改变 • 其他:焦虑、激越、强迫、解体 ——附加症状

  9. 抑郁发作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下降或兴趣缺乏是情绪低落的主要反映 “三无”症状—无助、无用、无望 “三自”症状—自悲、自责、自杀

  10. 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群(隐匿性抑郁) 睡眠障碍98% 体重减轻63% 疲乏83% 头痛42%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75% 颈/背部疼痛42% 胃纳失常71% 胃肠症状36% 便秘 67% 心血管症状25%

  11. 抑郁症与自杀 • 自杀者45 % --70 %可能患抑郁 • 抑郁症50 %有自杀观念 • 扩大性自杀 • 曲线自杀

  12. 31 双相障碍 •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 双相Ⅰ型障碍 目前或病史中有达到诊断标准的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 双相Ⅱ型障碍 有反复的抑郁发作及轻躁狂发作,但从无躁狂发作。

  13.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 • 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 • 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 主观痛苦,可有自知力

  14.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亚型) • 33.1 环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是一种轻度而反复发作的双相障碍。 ——病程至少2年,可有数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与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环性人格”)。 • 33.2 恶劣心境: 持续存在心境低落。 ——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且无躁狂发作。 ——病程至少2年。 ——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期。 ——常伴有焦虑症状,躯体主诉多。

  15. 病程和预后 • 自然病程:长短不一。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可正常。 每次发作持续数天~10年以上; 平均:躁狂-3月;抑郁-6~8月。 • 预后:一般较好。 系统治疗,多数缓解完全。 • 复发倾向:第一次发作后,50%可能复发。

  16. 发病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 • 年龄 双相Ⅰ型 ∧ 双相Ⅱ型 ∧ 抑郁障碍 • 性别 抑郁障碍、双相Ⅱ型以女性常见(2:1)。原因: 激素水平、应激的行为模式 • 地域、种族和文化 双相障碍:无 抑郁障碍:存在 • 季节 抑郁发作:秋冬季 (10-11月) 躁狂发作:春末夏初 (5-7月) 女性:夏季高发 • 社会心理因素 • 婚姻及家庭因素: • 离婚、丧偶、独居 • 社会经济状况: • 低收入→抑郁障碍↑ • 高收入→双相障碍↑ • 其他:负性生活事件 • 人格 焦虑、强迫、冲动特质→抑郁障碍↑ 情感旺盛型(外向、精力旺盛) →双相 • 物质及酒精滥用 共病率:40% • 药物因素 危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发挥作用的 。

  17. 诊断要点 • 病史: 阳性家族史 既往发作史 • 检查: 体检、CNS检查、辅检 •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附加症状:睡眠、本能活动、 体重、昼夜节律 • 病程: 发作性;间歇期

  18.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 临床特征: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 并至少有下列 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 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 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 1周。 •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19.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 临床特征: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 2周 •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20. 鉴别诊断

  21. 治疗与预防 • 目标: ——彻底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预防复发

  22. 躁狂发作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锂盐: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600~2000mg/d,bid/tid 剂量渐增,监测血锂 2、情绪稳定剂: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丙戊酸钠(valproate) 3、NLP:CPZ、PPZ、CLZ、OLZ、RIS 4、联合用药 二、ECT:重症及难治患者使用。注意禁忌。

  23. 抑郁发作治疗 1、TCAs、四环类: 丙米嗪 氯丙米嗪 阿米替林 多虑平 马普替林 一、药物治疗: 2、MAOI: 吗氯贝胺 注意: 禁与其它抗抑郁药联用。停用两周方可换用。 3、SSRIs: 氟西汀 帕罗西汀(赛乐特) 舍曲林(左洛复) 氟伏草胺(兰释) 西酞普兰(喜普妙) 4、SNRIs: 博乐欣 怡诺思 5、NASSAs: 米氮平 (瑞美隆) 6、SARIs: 曲唑酮 (美抒玉) 奈法唑酮 安非他酮 7、NDRIs: 二、ECT 三、心理治疗

  24. 缓解期治疗 • 药物治疗:锂盐等。剂量:≦治疗量 • 心理治疗:缓解压力,解决困难,提高应对能力 目的: 预防复发

  25.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