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 社會心理學 (12)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生活中什麼事情最會使你感到快樂? 賺大錢 身體健康 實現自我潛能 良好的人際關係 …… 許多研究發現:有親密社會連結網(包括朋友、情侶、同事、家人等)的人,比孤立的人更快樂滿足、身體健康且壽命較長。 什麼因素使兩人互相喜歡(人際吸引),進而發展成長期關係(友誼或愛情關係)? 親密關係有哪些形式?人們又是如何維持這些關係?. 要點 瞭解影響人際吸引與第一印象的各項因素 親密關係與愛情的類型和成分 探討親密關係之發展的各項論點.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car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 社會心理學(12)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2. 生活中什麼事情最會使你感到快樂? 賺大錢 身體健康 實現自我潛能 良好的人際關係 …… • 許多研究發現:有親密社會連結網(包括朋友、情侶、同事、家人等)的人,比孤立的人更快樂滿足、身體健康且壽命較長。 • 什麼因素使兩人互相喜歡(人際吸引),進而發展成長期關係(友誼或愛情關係)? • 親密關係有哪些形式?人們又是如何維持這些關係?

  3. 要點 • 瞭解影響人際吸引與第一印象的各項因素 • 親密關係與愛情的類型和成分 • 探討親密關係之發展的各項論點

  4.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時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我們愈常見到或互動頻繁者,愈容易成為朋友。 • 宿舍安排研究(Festinger et al, 1950)(p.411) 隨機分配MIT學生住進十七棟公寓,每棟十戶。

  5.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時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 宿舍安排研究 經過一陣子,要求每戶列出最要好的三位朋友。 60%住戶提到的是住在同一棟的人 41%提到隔壁鄰居 22%提到同一層隔兩、三家的鄰居 10%是住在兩端的住戶 住在樓梯口與郵筒附近的住戶,比同層其他住戶,擁有更多其他樓層的朋友。

  6.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時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近水樓台、見面三分情 從宿舍安排研究可知,接近效果不單取決於物理距離,心理距離或功能距離更為重要。 • 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一再接觸或見到某對象,便會對該對象產生好感。

  7.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時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 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上課出席實驗(Moreland & Beach, 1992) 請實驗同謀在不同課堂中出現,但不發言也不作其他行動,只是安靜地坐在第一排。每門課的出席次數不同。期末時請各課堂其他同學判斷有多喜歡此人。

  8.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時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 對於單純曝光效應的刺激對象,一開始必須至少是中性態度。若一開始就討厭,那麼重複出現只會更討厭。 電腦網路為接近性或熟悉性提供了新的管道,你認為藉由網路所建立的關係,和一般生活中形成的面對面關係是否相同呢? 每天以網路訊息打招呼聊天,是否也具有單純曝光效果?也可增加熟悉感?

  9.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當更加瞭解對方之後,除了接近性或熟悉性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好感。 我們會比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或是與自己不同的人呢? 人會比較喜歡「好先生」或「壞先生」? • 相似性(similarity) 人們傾向於喜歡與自己的看法、價值觀、社會背景或人格特質相似的人。 物以類聚、臭味相投

  10.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相似性(similarity) 為什麼我們會比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 與態度或信念相似的人在一起,可以使我們覺得自己是對的,感覺自己受到支持。 如果你和某位認識不久的朋友從未談論過政治議題,最近你知道他的政治立場和你截然不同,你會怎麼想或怎麼作? • 人會傾向維持態度間的一致性:若喜歡某個人,卻又與他在重要議題上意見不同,心理上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會降低對他的好感。或者也可能反過來,誇大了自己與朋友之間意見一致的程度。

  11.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相似性(similarity) • 在愛情關係中,如果一開始並未想要發展長期關係,則可能會偏好不相似的對象;反之,若想發展長期關係,會選則較相似的對象 (Amodio & Showers, 2005)。 • 在長期關係中,我們可能以為自己與對方相似,即使實際上並非如此 (Montoya et al., 2008)

  12.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互惠或回報式喜歡(reciprocal liking) 若我們感受到對方喜歡我們,我們也會比較喜歡對方。 • 自證式預言 當我們認為某人喜歡我們時, 便會以較友善與隨和的態度對待他, 這會使對方也用友善親切的方式回報,並且更喜歡我們。

  13.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大部分研究顯示,外表吸引力是影響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 • 外表吸引力的性別差異 是男性或女性較重視對方外表? 有些研究顯示兩性同樣重視外表吸引力,也有研究顯示男性比女性更重視對方外表。 後者可能是因為男性較願意表達自己重視外表,而在實際行為上,兩性對於外表吸引力的反應相當接近(Feingold, 1990)。

  14.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 外表吸引力的文化差異 美或帥的判斷或標準具有文化差異嗎? 或者全人類具有一些普遍的相似特性?

  15.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某些吸引人的外表特徵似乎具有跨文化相似性 例如:大眼睛、娃娃臉、五官左右對稱等 你認為為什麼會如此? 生物演化因素:娃娃臉使人聯想到嬰兒、對稱代表健康 社會價值建構:大眾傳播媒體灌輸,形成相似標準

  16.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以貌取人」帶來的效果 • 外表吸引力可以顯著地預測嬰兒之後的健康狀況,預測力高於出生時的身體健康條件。(Badr & Abdallah, 2001)。 為什麼會如此? • 外表吸引力高於平均者,比吸引力低於平均者之平均收入多出10%至15%。(Mobius & Rosenblat, 2006) • 選舉時,候選人的外表吸引力可顯著地預測得票數,尤其是針對女性候選人。(Poutvaara et al., 2006)

  17.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 刻板印象:美就是好(what-is-beautiful-is-good) 長得較好看的人,常也被認為具有其他正面特質,例如:較會交際、較外向、較快樂或有主見。 大眾媒體常見形象

  18.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 「美就是好」是真的嗎? 好看者受到較多他人的注意與預期,因此可能表現出良好的社交技巧。(自證預言的結果) 然而,外表與大部分人格特質都沒有關連,也不保證能健康、快樂或具有高自尊。(Dienet et al., 1995; Feingold, 1992; Langlois et al., 2000) 長期而言,外貌與婚姻或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很小(Berscheid, 1972)。

  19.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外表吸引力 • 「美就是好」的文化差異 個人主義文化 vs 集體主義文化 不同文化中對於正面特質的判準不完全相同,因此外表會連結至不同特質。 美國與加拿大:外表好看者被認為較堅強、強勢、有主見。 韓國:外表好看者被認為較會關懷他人、大方、正直、敏感。(Wheeler & Kim, 1997)

  20.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 綜合上述各項人際吸引因素,根據人們經驗回憶報告(Aron et al, 1989): 在愛情關係中,回報式喜歡和吸引力(包括外表和人格特質)較重要,相似性與接近性則次之。 在友誼關係中,相似性、接近性、回報式喜歡和吸引力都一樣重要。

  21. 親密關係的性質 • 親密關係 長期或親密關係較難從事科學方法研究,因為無法採用實驗法,不能隨機分配參與者,親密感覺也很難測量。 • 愛情的成分與類型 愛情能定義嗎? 許多心理學家嘗試用不同方式分析愛情的類型或成分,並建立各種愛情類型量表。

  22. 親密關係的性質 • 兩類愛情類型(Hatfield, 1988) • 狂熱式愛情(passionate love) 強烈渴望伴隨生理或情緒激動。當對方有所回報,會感到滿足與狂喜,若對方無回報或拒絕,則感到悲傷難過。較常出現於愛情關係初期。

  23. 親密關係的性質 • 兩類愛情類型(Hatfield, 1988) • 友誼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 具有安全信任與深切關懷的穩定情誼,自我揭露程度較深且廣,但不必然帶有激動或狂熱的感受。較常出現於愛情關係後期。 狂熱式愛情量表(p.429)

  24. 親密關係的性質 • 愛情三元論(triangle theory of love)(Sternberg, 1986) 此理論認為愛情具有三項基本成分或元素,這些成分可互相組合,形成不同類型的愛情。 • 愛情的三項基本成分: 親密(intimacy):溫暖的情緒、親密感、分享感受 激情(passion):生理或性的吸引力 承諾(commitment):對關係的理解與維持

  25. 親密關係的性質 親密 喜歡 • 愛情三元論 浪漫愛 友誼愛 圓熟之愛 迷戀 激情 空洞之愛 承諾 虛幻之愛

  26. 親密關係的性質 • 愛情的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中,人們所重視的愛情類型或成分,是否有所不同? • 美國情侶較重視狂熱式愛情,華人較重視友誼式愛情(Gao, 1993)。 • 華人所謂的「恩愛」,與西方個人主義文化所重視的「浪漫愛」意義相同嗎? • 日本文化中的amae(撒嬌),表示一種正向情緒狀態,是指成為被動的愛的對象,被對方縱容、照顧,像是母親與嬰兒間的關係。 英文中最接近的概念是dependency(依賴),但在西方文化中,成人的依賴通常被認為是心理或行為不適應的現象。

  27. 親密關係的性質 • 愛情與婚姻的關係為何 如果你並不愛某個男性(或女性),但對方具備所有其他理想特質,你會願意與這個人結婚嗎? • 詢問美國學生,1967年時,35%男性與76%女性回答願意。1986年時,14%男性與20%女性回答願意。(Simpson et al., 1986) • 當代跨文化比較顯示,只有4%美國人、5%澳洲人、8%英國人答願意,表示他們普遍認為愛情在婚姻關係中相當重要;而有49%印度人與51%巴基斯坦人,願意在上述沒有愛情的情況下結婚。 (Levine, 1995)

  28. 親密關係的性質 • 愛情與婚姻的關係為何 • 個人主義文化(如美國社會)強調浪漫愛,愛情是個人的強烈情緒經驗,婚姻是當事雙方自行決定的事。 • 集體主義文化中(如東亞社會),戀愛雙方常必須考慮彼此家族的期望與看法,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甚至常是由雙方家庭所安排。 你覺得我們社會中對於愛情的觀念或價值是否在改變?當決定是否結婚時,你會考慮什麼條件? • 無論如何,愛情或許具有某些全人類共通的特性,但這樣的狀態如何被體驗、表達、記憶與受重視的程度,則受文化價值或社會規範所影響。

  29. 親密關係的發展 •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演化心理學對愛情的觀點 • 生物的fitness是以「生殖成就」作為判斷標準,亦即將基因傳遞至下一代的能力。 • 對雌性而言,繁殖需要付出許多時間精力,為了達到最佳生殖成就,她們必須仔細盤算何時及與誰繁衍後代。但對雄性而言,繁殖付出成本較低,因此會盡力頻繁與許多雌性配對。 • 依此觀點解釋人類在擇偶時採用的不同策略:女性會尋求能夠供給後代所需資源與支持的男性,因此較看重男性的經濟與事業成就。男性則會尋求最能成功繁衍後代的女性,因此較看重年齡、健康與外貌。 • 「愛情」則是有助雙方繁衍與照顧後代的副產品。 你同意上述解釋嗎?為什麼? (pp.435-437)

  30. 親密關係的發展 • 依附型態理論(Attachment style theory) (Ainsworth et al, 1978) 此理論原本是探討兒童對於主要照顧者的行動方式,並予以分類,後來引申作為分析成人在親密關係中的感受與行動方式。 • 依附型態理論預設:我們在嬰幼兒時期所學習到的依附型態,將伴隨我們至成年,擴展至其他親密關係之中。 • 三類依附型態:安全型、逃避型與焦慮矛盾型。

  31. 親密關係的發展 以下哪個描述最能描述你的感覺? 報章讀者 大學生 安全型依附 (secure style) 我覺得跟人親近很容易,我容易依靠別人,也容易讓別人依靠我。我不擔心被拋棄或跟別人走得太近。 56% 56% 逃避型依附 (avoidant style) 我有時候覺得跟別人親近不太舒服,我覺得很難完全信任他們,我也很難依賴他們。當別人跟我親近時,我會感到緊張,而且我的男(女)朋友常會要求親密到使我感到不舒服。 25% 23% 焦慮矛盾型依附 (anxiety/ambivalent style) 我常擔心我的男(女)朋友不是真的愛我,或不是真的想跟我在一起。我很想跟人完全融成一片,這想法卻常把對方嚇跑。 19% 21%

  32. 親密關係的發展 • 安全型依附(secure style) 兒童:陌生環境中,父母在場時會探索環境,父母離開時會焦急,父母回來則高興。 • 成人:可以與他人親近且舒適地交往,不會憂慮遭拋棄或害怕關係親密。此類型者最能維持長久穩定的愛情關係。 •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style) 兒童:父母在場時不理會父母,父母離開時不會難過,父母回來時也不在意。 • 成人:他人親近時感到不舒適或緊張,難以信任他人。 • 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ety/ambivalent style) 兒童:父母在場時黏著父母,父母離開時大聲哭泣,父母回來時表現生氣或輕視 • 成人:擔心遭到伴侶拋棄,要求極度親近,有時可能反而嚇到對方。

  33.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探討兒童期與成年依附型態關聯之研究,大多採用相關法或觀察法,而且因為對於過去兒時事件的回憶很容易有誤,因此不能肯定兒時經驗與成人關係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 • 針對成年時期的依附型態: • 安全型依附者的親密關係維持最久,對關係滿意度也較高。矛盾型依附者很快便進入浪漫關係,但維持時間最短。逃避型依附者最不可能形成浪漫關係。(Campbell et al., 2005) • 「焦慮矛盾型女性」與「逃避型男性」雖不十分滿意,卻也可能維持關係。(Kirkpatrick & Davis, 1994) 因為符合性別刻板印象,所以可以互相容忍?

  34.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每個人的依附型態可能因關係進展以及社會經驗而改變。人可以從經驗中,習得如何運用較健康的方式來建立關係。 • 人們表現出的依附型態,主要是源自關係對象之行為以及雙方共同建立之關係類型。換言之,個人可能在某一段關係中表現出安全依附,卻在另一段關係中表現出焦慮矛盾依附。(Simpson et al., 2003)

  35. 親密關係的發展 • 社會交易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人際關係的經濟學模型 • 效益主義的預設: 人在與他人交往時,基本動機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酬賞」。 成本和酬賞不一定是具體有價物,可包括任何導致快樂或不快的事物,例如:讚美、愛情、勞務、地位等。 • 社會交易理論預期:人對於成本愈低且酬賞愈高的關係,滿意度愈高。 • 可用於解釋友誼或愛情關係的維持與改變

  36. 親密關係的發展 影響特定關係之承諾的三項因素: • 比較基準(comparison level) 個體預期在特定關係中,可能獲得的得失結果。 • 高比較基準者對關係的期望較高,希望獲得的較多。 • 低比較基準者對關係的期望較低,希望獲得的較少。 • 替代比較基準(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 個體預期在其他關係或生活方式中,可能獲得的結果。 • 若有更好的替代關係,則對當前關係的承諾較低。 • 若其他替代關係不好或更差,則即使對當前關係不滿意,也較不會離開。 • 投資(investment) 到目前為止對於關係已經付出且無法回收的成本。

  37. 阿美和我都很 喜歡郊遊登山 雖然我們在政治意見上不太相同 我仍覺得我們之間 比我預期要好! 酬賞 成本 比較基準 滿意程度 我對我們的關係感到滿意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承諾的投資模式(investment model) 最近我遇到一個 很棒的女生 但想一想我和阿美 已經認識兩年,她 這麼瞭解我.... 替代比較 基準 投資 我還是會繼續 和她在一起 承諾程度

  38. 滿意程度 替代比較基準 投資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承諾投資模式的檢驗(Rusbult, 1983)(p.445) 針對大學生情侶,分別測量滿意程度、替代比較基準和投資程度,用這三個變項來預測數年後關係維持或結束。

  39. 親密關係的發展 人際關係中只追求最大效益,不講「公平」嗎? •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此理論認為,人們在「公平」的關係中,才會覺得最快樂滿意,關係也才會最穩定。「不公平」時,關係雙方都會對此狀態感到不舒服。 「公平」是指:自己的酬賞和成本之比例和對方相同或差不多。 • 「受益過多者」會感覺依賴對方或罪惡感。 「受益過少者」會感覺怨恨或被佔便宜,通常也比「受益過多者」更不滿意。 • 依據此理論,人會傾向選擇與自己各方面條件差不多的對象做為婚姻對象,包括外表、能力、身家背景等 。

  40. 親密關係的發展 •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根據公平理論,我們的人際關係可分成兩大類: • 交換式關係(exchange relationships) 此類關係中,人們會嚴格要求並期望公平,強調有來有往。例如:這次你請我,下次換我請你。 生意往來、不太熟的朋友、同事.... • 共有式關係(communal relationships) 在共有關係中,人們較重視對方的需求,不會計較一時公平與否,但仍可能在意長期的公平性。 家人、要好朋友、夫妻、男女朋友....

  41. 親密關係的發展 •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p.446)

  42. 親密關係的發展 • 當親密關係出現問題.... • 可能損害關係的溝通模式 • 情緒惡性循環: 彼此一來一往地表達負面感受,極易損害關係。 表達負向情緒常引發對方相同回應。 尤其是雙方關係已經不佳,或使用非語言行為。 • 要求vs退縮的互動模式: 關係中總是某一方提出批評、質疑與要求,而另一方總是逃避、沈默、拒絕溝通或否認。

  43. 親密關係的發展 • 有助減少負向情緒的方式 • 增加關係中的滿意感 若在某件事上發生衝突,雙方可設法在另一件事上進行補償,互相給予對方酬賞。 • 思考整合式衝突解決法。 • 嘗試瞭解對方的觀點 愈能體會對方的感受與瞭解對方想法,愈能減少衝突並增加滿意感受。 運用同理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