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一、单利与复利. 持有期收益率 (Holding-period return) 拥有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收益率。 HPR=( 投资的期末价值 — 期初价值 + 此期间所得到的收入 )/ 期初价值 投资者期初储蓄 5000 元,期末获本息 5200 元,有 (5200—5000+0)/5000=200/5000=0.04=4% [(19×500)-(20×500)+(4×500)]/(20×500) =0.15=15%. 二、年收益率的折算. 不同期限的折合成年收益率,折算的公式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2. 一、单利与复利 持有期收益率(Holding-period return)拥有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收益率。 HPR=(投资的期末价值—期初价值+此期间所得到的收入)/期初价值 投资者期初储蓄5000元,期末获本息5200元,有 (5200—5000+0)/5000=200/5000=0.04=4% [(19×500)-(20×500)+(4×500)]/(20×500) =0.15=15%

  3. 二、年收益率的折算 不同期限的折合成年收益率,折算的公式为 年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年(或365)÷持有期长度] 股票投资期限是5年,而银行储蓄的期限是17个月 股票投资的年收益率为15%×[1/5]=3% 银行储蓄的年收益率为4%×[12/17]=2.82%

  4. 三、算术平均收益率 算术平均收益率R 的计算公式为: R=(R1+R2+……+RN)/N 如果投资者一项投资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0%,-5%,0和23%,年算术平均收益率为 (10%-5%+0+23%)/4=28%/4=7%

  5. 四、几何平均收益率 几何平均方法是计算复利的方法,几何平均收益率RG 的计算公式为 RG=[(1+ R1)(1+R2)……(1+ Rn-1) (1+ Rn)]1/n-1 如果将上例4期收益的数字代入几何平均收益率的公式,得到的结果为 RG=[(1+ 0.1)(1-0.05)(1+0)(1+0.23)]1/4-1=1.065-1=0.065=6.5%

  6. 五、时间权重收益率 时间权重收益率也是计算复利的一种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RTW=[(1+ R1)(1+R2)……(1+ Rn-1) (1+ Rn)]-1 它与几何平均收益率的计算公式相比较,只缺少对总收入开1/n次方。因此,也可以说,时间权重收益率是投资的考虑复利(Compound rate)的总收益率。

  7. 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与名义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的关系有下式:Rreal =[(1+ Rnom)/(1+h)]-1 Rreal为实际利率,Rnom为名义利率,h是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如果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5%,其实际利率就是 [(1+0.08)/(1+0.05)]-1=1.02857-1=0.02857=2.857% 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可以近似地写成:Rreal≈Rnom—h

  8. 七、通货膨胀(Inflation)效应  年通 买1元物品20年 1000元20年 年实际 胀率 后要求的金额 后的购买力 收益率 4% 2.19元 456.39元 7.69% 6% 3.21元 311.80元 5.66% 8% 4.66元 214.55元 3.70% 10% 6.73元 148.64元 1.82% 12% 9.65元 103.67元 0.00%

  9. 八、连续复利(Continuous Compounding )

  10. 九、连续复利的计算 连续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这里,APR为利息的年百分率,n为每年计算复利的期数。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1+APR/n)n会趋近于e APR,这里,e的值为2.71828。在上例中,e 0.06=1.0618365,因此,我们可以说,利息为6%的债券的连续复利为每年6.18365%。

  11. 十、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的计算 净现值是未来收益的现值,因此它是终值计算的逆运算。譬如8年后孩子要读大学,家长要考虑在利率为5%的情况下,现在要存入银行多少钱,8年后才会有30000元。计算现值PV的公式为 PV=1/(1+i)n 这是利率为i,持续期为n时的1元的现值系数, PV=[1/(1+0.05)8]×30000=0.6768×30000=20305.18 即家长现在需要储蓄20305.18元,就可以了。 PV=[1/(1+0.06)8]×30000=0.6274×30000=18822.37, PV=[1/(1+0.04)8]×30000=0.7307×30000=21920.71,利率提高或降低一个百分点,可以节省(20305.18-18822.37=)1482.81元,或者多存(20305.18-21920.71=)1615.53元。

  12. 十二、不同资产投资收益(investment income)

  13. 十四、风险(Risk)及测度 • 风险(Risk)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 • 形势 概率 期末总价 总收益率 • 繁荣 0.25 13000元 30% • 正常增长 0.50 11000元 10 • 萧条 0.25 9000元 -10

  14. 十七、彼得堡悖论 数学家丹尼尔·贝诺里1725-1733年在圣彼得堡做研究时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掷硬币的游戏,参加者先付门票,然后开始掷硬币,直至第一个正面出现时为止。在此之前出现的反面的次数决定参加者的报酬,计算报酬R的公式为: 公式中的n为参加者掷硬币出现反面的次数,参加者可能获得的报酬取决于他掷硬币时,在掷出第一个正面前可以掷出多少个反面。参加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概率及报酬见表。

  15. 十七、彼得堡悖论 参加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概率及报酬表 反面 概率 报酬 概率×报酬 0 1/2 1 1/2 1 1/4 2 1/2 2 1/8 4 1/2 3 1/16 8 1/2 . . . . n (1/2)n+1 2n 1/2 

  16. 十七、彼得堡悖论 如果n为0,他可以得到的报酬为20=1元,期望报酬为1/2;如果n为1,他可以得到的报酬为21=2元,期望报酬仍为1/2;余此类推,如果n为n,他可以得到的全部期望报酬为 E(R)=∑Pr(n)R(n)=1/2+1/2+……=∞。 由于门票的价格是有限的,而期望报酬却是无穷大的,这就成为了一个悖论。贝诺里运用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参加者赋予所有报酬的每一元不同的价值,随着报酬的增加,每新获得的1元价值是递减的。因此,函数log(R)给报酬为R元的参加者一个主观价值,报酬越高,每一元的价值就越小。最后,他计算出风险报酬应为2元,这是参加者愿付的最高价。

  17. 二十、效用公式 这里有一个金融界广泛运用的一个投资效用计算公式,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为E(r),其收益方差为,其效用值为: 其中A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指数,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有不同的指数值,A值越大,即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强,效用就越小。在指数值不变的情况下,期望收益越高,效用越大;收益的方差越大,效用越小。

  18. 二十一、效用数值应用举例 如果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10%,标准差为21.21%,国库券的收益率为4%,尽管股票有6%的风险溢价,一个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选择全部购买国库券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A=3时,股票效用值为:10-(0.005×3×21.212)=3.25%,比无风险报酬率稍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放弃股票而选择国库券。 如果投资者的A为2,股票效用值为: 10-(0.005×2×21.212)=5.5%,高于无风险报酬率,投资者就会接受这个期望收益,愿意投资于股票。 所以,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十分关键。

  19. 二十二、均值-方差准则

  20. 二十二、均值-方差准则 因为它的期望收益大于或等于第四象限中的任何资产组合,而它的标准差则等于或小于第四象限中的任何资产组合,即资产组合P优于在它东南方向的任何资产组合。相应地,对投资者来说,所有第一象限的资产组合都比资产组合P更受欢迎,因为其期望收益等于或大于资产组合P,标准差等于或小于资产组合P,即资产组合P的西北方向的资产组合更受欢迎。那么,通过P点的投资者效用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定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即一定是条通过P点的、跨越第二和第三象限的东南方向的曲线。

  21. 二十二、均值-方差准则 均值本身是期望值的一阶矩差,方差是围绕均值的二阶矩差。方差在描述风险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两个资产组合的均值和方差都相同,但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不同时。 一阶矩差代表收益水平;二阶矩差表示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并且所有偶数矩差(方差,M4,等)都表明有极端值的可能性,这些矩差的值越大,不确定性越强;三阶矩差(包括其他奇数矩差:M5,M7等)表示不确定性的方向,即收益分布的不对称的情况。但是,矩差数越大,其重要性越低。

  22. 二十四、方差的分析 萨缪尔森有两个重要结论: ①所有比方差更高的矩差的重要性远远小于期望值与方差,即忽略高于方差的矩差不会影响资产组合的选择。 ②方差与均值对投资者的效用同等重要。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假设是股票收益分布具有“紧凑性”。所谓紧凑性是说,如果投资者能够及时调整,控制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分布就是紧凑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