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学记 (节选)

学记 (节选). 学记 (节选). 西汉 • 戴圣编纂. 西汉 • 戴圣编纂. 学记 《 学记 》 选自 《 礼记 》. 《 礼记 》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 解释说明经书 《 仪礼 》 的文章 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据传, 《 礼记 》 一书的编定是 西汉礼学家 戴德和他的侄子 戴圣。 戴德 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 《 大戴礼记 》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 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 《 小戴礼记 》 ,即我们今天见到的 《 礼记 》 , 东汉 郑玄 注, 唐代 孔颖达 疏。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记 (节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记(节选) 学记(节选) 西汉•戴圣编纂 西汉•戴圣编纂

  2. 学记 《学记》选自《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郑玄注,唐代孔颖达疏。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3. 〈学记〉:郑玄《礼记目录》说:“名曰‘ 学记者’ ,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4. 疑难词语 器:器具 道;古代常常泛指一切规律、道理、主张、目的、思想等。这里主要指做人处世的道理和原则。 君:名作动,统治。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虽:即使 肴:带骨头的肉。 旨:甘美的味道。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困:不通。 自反:反躬自省。 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 庸:功劳。 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 说:同"悦"。 从容:同“舂容”, chōng róng即撞钟。

  5. 第一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6. 一、论述教学对国家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1、比喻 玉不琢,不成器 比喻人出生后需要受教育方能成材 2、引用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论证亲师重教的重要性。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肯定了教育在人 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很了不起的

  7.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即使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就是这个意思。

  8. 二、论述教学关系:教学相长 比喻: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比喻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 第三节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师生共同愉快,来解说义理;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重重撞击,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10. 三、论述学要善学,教要善教 比喻:攻坚木 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须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比喻:撞钟 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形象说明什么是“善待问者” 比喻“待从容,然后尽其声”。 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果。 对比: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善问者和不善问者

  11. 1\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有:比喻论证 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材,懂得大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攻坚木: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须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撞钟:以钟发声比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经过敲击才能发声,强调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叩之小。大比喻教学的不同方式。“待从容,然后尽其声”。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果 2\对比论证: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善问者和不善问者 3\引用论证:《兑命》曰:

  12. 小结: 《学记》的教学论思想,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