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广东经济形势研判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广东经济形势研判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曹宗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09.13. 美丽的广东. 报告主要内容. 一、广东经济形势研判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一、广东经济形势研判. 1.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 消费市场 3. 固定资产投资 4. 对外贸易 5. 应对策略. 1.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1.1 企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1.2 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亏损额增幅回落 1.3 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 1.1 企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广东经济形势研判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东经济形势研判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形势研判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曹宗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09.13

  2. 美丽的广东

  3. 报告主要内容 • 一、广东经济形势研判 •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4. 一、广东经济形势研判 • 1.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 2.消费市场 • 3.固定资产投资 • 4.对外贸易 • 5.应对策略

  5. 1.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 1.1 企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 1.2 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亏损额增幅回落 • 1.3 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

  6. 1.1 企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 (1)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较多。大型工业企业降幅收窄5.7%;中型企业降幅收窄0.4%;小微型企业降幅收窄4.0%。 • (2)从企业性质分析: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利润降幅收窄明显,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盈利状况仍未好转。民营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5.9%;股份制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7.3%;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降幅比1-3月扩大3.2%。 • (3)从行业分布分析:39个行业大类中,利润下降的有27个(4)从地区板块分析:东翼利润增速持续走高,珠三角和山区降速减缓,西翼降幅继续扩大。21个地级市中盈利状况比1-3月好转的有13个。东翼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珠三角利润下降14.2%;山区利润下降2.9%;西翼利润下降25.0%。

  7. 1.2 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亏损额增幅回落 • (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8476家,企业亏损面为22.1%,比1-3月缩小2.9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企业亏损面为17.3%,私营企业亏损面为14.7%,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亏损面相对较大,分别为29.2%和31.7%。(2)全省8476家亏损企业亏损339.66亿元,同比增长54.7%,增幅比1-3月回落18.8个百分点。

  8. 1.3 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1/2) • (1)工业生产稳中趋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缓慢攀升,2至6月各月累计分别增长5.0%、6.7%、6.7%、6.9%和7.0%(2)协调性有所增强。①轻重工业生产的协调性增强。1-6月轻工业增长6.9%,重工业增长7.0%。②各经济类型企业发展差距相对缩小。1-6月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6%,民营企业增长10.0%,股份制企业增长10.9%,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增速相对较低,增长3.8%。(3)内需仍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外需逐步回暖。广东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出现出口和内销增速双重下滑的新变化,内销虽仍是拉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拉动力减弱,外需增速在逐月提高。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实现产值28830.02亿元,增长8.3%,外销实现出口交货值13642.15亿元,增长4.2%。

  9. 1.3 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2/2) • (4)现代产业、新兴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快,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1-6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00.67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2.9%。 • (5)工业企业利润近三年来首次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挑战。今年以来,工业盈利形势继续恶化,1-2月工业利润下降31.6%,是近三年来首次下降,近几个月工业企业亏损面有所缩小,但利润下降幅度仍接近20%。

  10. 2.消费市场 • (1)总体态势。1-6月广东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7.80亿元,增长1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8% • (2)城市市场升温。1-6月,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9444.92亿元,增长11.8%;农村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1412.88亿元,增长10.0%。 • (3)批发零售业增速有所提升。1-6月,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699.75亿元,增长11.6%;其中,6月份增速比5月提高2.0%。(4)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等商品增速较高。1-6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累计增长14.8%,单6月增长15.4%,增幅比5月提高4.4%(5)粤东地区增速较高。1-6月珠三角地区累计实现零售额7860.26亿元,增长11.5%;粤东地区实现零售额1102.24亿元,增长13.7%,增幅比全省高2.1%。

  11. 3.固定资产投资 • (1)总体态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97.51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1-5月提高1.1%。其中:城镇投资增长8.6%,农村投资增长17.9%(2)第二产业投资稳中有升。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2701.23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1-5月提高2.8%。 • (3)第三产业投资低速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04.96亿元,增长7.2%,增幅比1-5月提高0.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第三产业项目投资仅增长5.0%。 • (4)外商投资增速最快,民间投资平稳增长。 上半年,内源性经济投资6504.34亿元,增长8.8%,增速比1-5月提高1.3%,其中:民间投资4071.81亿元,增长16.9%,增幅比整体投资快6.8个百分点。 • (5)到位资金增幅略有提高。上半年,本年到位资金9650.94亿元,同比增长4.8%,低于同期投资增速5.3%,但比1-5月小幅加快2.0%。 • (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持续回落,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2193.39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比1-5月回落3.8%,增幅连续4个月回落。

  12. 4.对外贸易 • (1)总体态势。上半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4572.2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4.9%。其中,出口2676.3亿美元,增长6.8%;进口1895.9亿美元,增长2.7%,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低于全国3%、2.4%和4%。 • (2)进出口增速仍居前列。广东进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2位,出口增速仍居第一,进口增速2.7%,仍保持全国第四。 • (3)私营企业出口一枝独秀。私营企业进出口1153.4亿美元,增长11.4%,增幅继续提升,占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5.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4.1%,占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55.4%。 • (4)对欧盟进出口降幅继续扩大。广东对欧盟进出口降幅继续扩大,进出口下降5.3%;对香港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2%和4.5%;对东盟和台湾进出口分别下降1.7%和4%;对日本进出口与去年持平;对韩国进出口增长23.3%;对非洲的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增长62.8%。 • (5)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减参半。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7%,占外贸出口总值的66.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3%,占外贸出口总值的36.4%。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波动明显,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分别下降0.7%、1.8%和2.4%;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4.4%、10.9%、0.3%和4.3%。

  13. 5.应对策略 • (1)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 • (2)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 • (3)坚持政府扶持与企业主导相结合; • (4)坚持扶优扶强与帮扶中小微企业相结合; • (5)坚持发展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 • (6)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 •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14.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辨 •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 3.理性看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4.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必然性 • 5.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紧迫性 • 6.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径选择

  15.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辨 •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增加,一般以GDP、GNP等指标来核算和反映。“见物不见人” • (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见人又见物” • (3)二者关系:经济增长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涵义更丰富。

  16. 2.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 (1)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 (2)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分配、环保、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17. 3. 理性看待各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1)历史地看,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增长(发展)方式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彼此之间并非孤立、对立,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 • (2)某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存在具有客观性特征,本身并无价值好坏判断。 • (3)评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成功与否,关键是其实施结果或目的性。 • (4)在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潜力尚未完全耗尽之前,应当积极培育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

  18. 4.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必然性 • 4.1 经济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发展方式转变的不可逆性 • 4.2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三高”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4.3 国际贸易格局的同构性——低端竞争、高端排斥

  19. 4.1 经济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发展方式转变的不可逆性 • 4.1.1 三阶段增长理论——理论层面探讨 • 4.1.2 英美等国发展历程——实践层面验证 • 4.1.3 中国进入转变期——慎防“中等收入陷阱”

  20. 4.1.1 三阶段增长理论——理论层面探讨 • (1)古典的增长理论,即哈罗德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投资的越多,增长的就越快,强调资源和要素的大规模投入。 • (2)新古典的增长理论,以索洛—斯旺模型为代表,认为经济增长最主要取决于由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模式决定的全要素生产率。 • (3)新增长理论,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强调科技、人力资本和体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 4.1.2 英美等国发展历程——实践层面验证 • (1)英国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 (2)美国重视科技发明和信息革命,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 (3)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由于未能及时转型,最终掉进了“拉美陷阱” 。 • (4)20世纪90年代后日韩由于忽视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一个个“大企业和超大企业”缺少创新激励,技术多停留于模仿层面,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2. 4.1.3 中国进入转变期 ——慎防“中等收入陷阱” • (1)人均GDP指标: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从3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结构变动比较快的时期。 • ※按照IMF公布的数据,08年、09年、10年、11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3313美元、3603美元、4382美元、5414美元。 • (2)恩格尔系数指标:2010年我国恩格尔系数39.76%,处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 • (3)农业劳动力就业量指标:我国现在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在40%左右。 • ※世行统计表明,没有解决温饱的 国 家 ,农 业 劳 动 力 就 业 比 重 会 达 到72%;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4%的国家,属于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达到40%的国家,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23. 4.2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三高”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4.2.1 能源资源约束 • 4.2.2 生态环境压力大 • 4.2.3 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涨价

  24. 4.2.1 能源资源约束 • (1)能耗居高不 •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 • (2)能源资源对外依赖大 •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仅创造了全球7%的GDP。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2.04亿吨,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达52%;铁矿石2008年进口约4.4亿吨,占中国铁矿石消费比重的60%。

  25. 4.2.2 生态环境压力大(1/2)

  26. 4.2.2 生态环境压力大(2/2) • (1)2007年我国仅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就达6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今后十年GDP若以8%速度增长,那么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将接近百亿吨。 • (2)“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要实现2020年下降45%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应不低于15%,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 (3)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重大事件频发。 •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119位,是世界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超过76%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 • ※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三大指标严重超标。

  27. 4.2.3 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涨价 • (1)资源本身的稀缺性 • (2)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 • (3)价格的传导性

  28. 4.3 国际贸易格局的同构性——低端竞争、高端排斥 • 4.3.1 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惨烈 • 4.3.2 高端产品市场打压严重 • 4.3.3 外部市场波动大 • 4.3.4 贸易摩擦常态化

  29. 4.3.1 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惨烈 • (1)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印度、越南、印尼、洪都拉斯等发展中国家 • (2)资源成本更低的国家: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巴西的农矿产品,非洲、拉美、澳洲等国的矿产品。 • (3)欧美等国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欧国家纷纷改变高负债的消费方式,减少消费,不断压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30. 4.3.2 高端产品市场打压严重(1/2)

  31. 4.3.2 高端产品市场打压严重(2/2) • (1)为了尽快缩减贸易赤字,发达国家加大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回归实体经济” • (2)发达国家利用提高技术标准、抬高绿色准入门槛等手段的阻止我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32. 4.3.3 外部市场波动大 • (1)美国债务驱动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消费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2)欧盟经济萎缩导致消费需求减弱。(3)日本通货紧缩导致需求难有起色。(4)东盟与我国出口结构类似导致竞争加剧。

  33. 4.3.4 贸易摩擦常态化(1/2)

  34. 4.3.4 贸易摩擦常态化(2/2) • (1)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与复苏,美欧发达国家国内需求上升,势必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贸易保护,由此将提高我国的出口阻力。 • (2)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条款和技术壁垒,还有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 ※据WTO统计,2001年~2010年,中国共遭受574起反倾销,占世界反倾销总数27%,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不仅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为数不少。 • ※ 2009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9.6%,但遭受的反倾销案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 • ※ 2010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58起“337调查”中,有19起调查被诉方涉及中国企业,创历史新高,并且全部以专利侵权为由而遭受调查

  35. 5.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紧迫性 • 5.1 国际潮流——无法回避 • 5.2 低成本模式——难以为继 • 5.3 供给结构——低端滞后 • 5.4 投资拉动——饮鸩止渴 • 5.5 收入差距——亟待弥合 • 5.6 人口老龄化——雪上加霜 • 5.7 技术应用——急功近利

  36. 5.1 国际潮流——无法回避 • (1)主动学别人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大力推进经济调整。 • (2)被动跟着别人转: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37. 5.2 低成本模式——难以为继(1/2)

  38. 5.2 低成本模式——难以为继(2/2) • (1)我国经济低成本发展模式把资源、环境、劳动力的成本压到了极限,并没有反映这些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和真实社会成本,致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 • ※2008年,我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6%,却消耗了世界原煤消费总量的40%、铁矿石消费总量的30%、钢材消费总量的32%、氧化铝消费总量的25%、水泥消费总量的48%。 • ※近年来,煤、电、油、气都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状况。 • ※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资源50%以上依赖进口,面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也较大。 • (2)低成本模式的弊端:一是不利于创新;二是制约收入,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导致内需不足;三是进入产业门槛不高,诱发恶性竞争。

  39. 5.3 供给结构——低端滞后 • (1)产业层次低。在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列第一、15个大类列第三。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机械工业的增加值率在26%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 • (2)产能过剩。目前有十几个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粗钢产能超过7亿吨,国内消费量只有5.3亿吨,在建仍有几千万吨。水泥总产能达19.6亿吨,当年消费量为13.7亿吨,在建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目前,我国水泥产能过剩24%。 • (3)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不足1%,专利成果产业化更差。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 • (4)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67%的水平。

  40. 5.4 投资拉动——饮鸩止渴(1/2)

  41. 5.4 投资拉动——饮鸩止渴(2/2) • (1)投资增长依赖症。2001年到2007年,我国资本的贡献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54.5%上升到本世纪的66%。改革开放以来,剔除价格因素后 我国投资需求每年的增长率在13.5%左右,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 • (2)政府投资的后劲问题。2010年财政赤字是9500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不能超过GDP的3%,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红线。 • (3)政府投资对民资的挤出效应。2009年、2010年广州市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竟高达47.90%和47.60%,民间投资的比重却下降至33.20%和33.90%,二者间相差近15个百分点。“国进民退” • “三重门”——“铁门”、“玻璃门”、“弹簧门”

  42. 5.5 收入差距——亟待弥合(1/3)

  43. 5.5 收入差距——亟待弥合(2/3) • (1)基尼系数不断攀升。2000年后越过了0.4的警戒线,近几年一直徘徊在0.45的高位。 • (2)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 1990—2.21:1 • 2000—2.79:1 • 2010—3.33:1 • (3)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 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三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05年为12884元、8691元、9633元 • 2008年为19203元、13225元、12971元 • ②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三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005年为5123元、2815元、2508元 • 2008年为6598元、4453元、3517元。

  44. 5.5 收入差距——亟待弥合(3/3) • (4)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比— • 1990年为1.76:1 • 1995年为2.23:1 • 2006年为4.75:1 • 2010年为4.77:1 • (5)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城镇居民最高与最低10%收入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 1989年为3.20:1 • 2008年为9.17:1 • (6)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 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比—— • 2001年为6.8:1 • 2005年为7.3:1 • 2008年为7.5:1

  45. 5.6 人口老龄化——雪上加霜(1/2)

  46. 5.6 人口老龄化——雪上加霜(2/2) • (1)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截止2010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同期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额老年人数)为19.67%,即中国已经大约是5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养活一个老年的退休人员。) • (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 • (3)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 (4)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 “年迈的朝阳产业”

  47. 5.7 技术应用——急功近利 •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利润微薄,而且在品牌、技术等方面受制于人,培育不出资源和产业整合能力。 • ※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全球竞争力仅排在第26位,90%的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 • (2)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

  48. 6. 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径选择 • 6.1 拓宽思路,破解困惑 • 6.2 重视科技,矫正方向 • 6.3 正确引导,完善考评 • 6.4 增加收入,提振消费 • 6.5 企业主体,积极应对

  49. 6.1 拓宽思路,破解困惑 • (1)思想上——破解“三大难题” • (2)方向上——内外兼修 • (3)主体上——国、民互补 • (4)节奏上——循序渐进

  50. 6.2 重视科技,矫正方向 • (1)科技进步的三大功能:节约物化劳动、节约活劳动、提高综合效益。 • (2)发达国家的成功示范:众多国家实现华丽转身时均立足于较高的科技水平。 • ※1959—1979年,日本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达33854项,居世界第一位。充分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正是自1960年代后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 (3)多种创新的协同: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组合创新应当是重中之重。 • (4)建立起能够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有效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