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Chapter 26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Chapter 26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儲蓄、投資與金融體系. 前言. 假設您大學畢業之後 , 想要自己創業開設公司 , 必須使用一筆資金。資金的來源不外是您自有的或向外借。 自有資金是來自於自己的儲蓄 , 外借的途徑可能是:向別人借款、與人合夥、向金融機構借款 , 但其來源是別人儲蓄。 總而言之 , 投資的資金來源是儲蓄 。. 前言. 金融 體系 是指在一個經濟體系當中 , 撮合一個人的儲蓄與另一個人的投資之機構。簡言之 , 金融體系是把資金由供給者轉給需求者。

cam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26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26 Sav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儲蓄、投資與金融體系

  2. 前言 • 假設您大學畢業之後,想要自己創業開設公司,必須使用一筆資金。資金的來源不外是您自有的或向外借。 • 自有資金是來自於自己的儲蓄, • 外借的途徑可能是:向別人借款、與人合夥、向金融機構借款,但其來源是別人儲蓄。 • 總而言之,投資的資金來源是儲蓄。

  3. 前言 • 金融體系是指在一個經濟體系當中,撮合一個人的儲蓄與另一個人的投資之機構。簡言之,金融體系是把資金由供給者轉給需求者。 • 一個國家儲蓄越多,就有越多資金可供投資,可以加速資本的累積,有助於生產力的提升,提高人們生活水準。

  4. 前言 • 在任意時間點上: • 有些人想藉由儲存一些現有所得以換取未來所得 • 有些人為了投資於新的或者成長中企業而借資金,如何把這兩類人撮合呢? • 如何使得資金的供需得到均衡呢? • 本章討論金融體系如何運作,先介紹金融機構,再討論金融體系與總體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並且建構一個資金市場的供需模型。

  5. 前言 • 本章分析的架構 1 介紹金融機構 2 在國民所得會計帳中的儲蓄與投資 3 可借貸資金市場

  6. 金融機構 • 金融機構是把經濟體系的稀少資源由儲蓄者移轉到借款者,每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之組成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 • 人們儲蓄的理由很多:為子女存教育經費、為退休生活作準備等,同樣地, 人們借款的理由也很多:購買住宅、創業等。

  7. 金融機構 • 儲蓄者提供金錢給金融體系並預期將來可以獲得金融機構還其本利合,借款者從金融機構獲得金錢並且知道將來必須連本帶利還給金融機構。 • 金融體系是由許許多多的金融機構所組成,這些金融機構在調和儲蓄者與借款者,金融機構可分成兩大類: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

  8. 金融市場 • 提供儲蓄者直接把資金轉給借款者的機構就是「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 • 兩個最主要的金融市場是:債券市場、股票市場。 • 債券市場:買賣債券的機構。 • 債券可區分為:政府發行的「公債」私人企業發行的「公司債」。

  9. 金融市場 • 債券是載明債務人所應承擔之責任的借據。通常會明定本金、到期日、支付利息的日期與方式等。 • 債券的特性:期限(長短期)、債信風險、稅賦待遇等。 • 短天期債券利率低、長期債券利率高。

  10. 金融市場 • 債信差倒債可能性高則利率高,風險小則利率低。 • 利息所得要課稅則利率高,免稅則利率低。 • 以公司債獲取所需資金是一種債務融通(debt finance),必須償付之本利與公司經營之好壞無關。

  11. 金融市場 • 股票市場:公司股票買賣的場所。 • 以發行新股票來取得資金,是一種權益融通(equity finance),資金供給者成為股東,是公司所有權人之一,獲益之多寡與公司經營的好壞有關。 • 美國最主要的股票交易場所:紐約交易所、美國交易所、NASDAQ等。

  12. 金融市場 • 整體股票的平均價格之指標:股價指數。 • 基準日的股票平均價格定義為100,所以當股價指數為1000時,代表與基準日相比平均股價上漲了10倍。 • 不同指數之間無法類比,要看股價波動必須以同一指數之波動觀之。

  13. 金融市場 •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從1896年開始計算,計算30家美國主要公司的股價平均值。 • 標準普爾500指數:計算500家大企業之股價。 • 那斯達克指數:計算主要2000家科技公司的股價。

  14. 金融中介 • 資金供給者以間接的方式(透過第三者)把資金轉給需求者,提供這類型服務的機構即是金融中介。中介意謂著這些機構扮演者資金供需雙方的橋樑角色。 • 以下介紹兩種主要的金融中介:銀行與共同基金。

  15. 金融中介 • 銀行 • 大企業可由發行股票或公司債籌措資金,但是一般的中小型企業想藉由發行公司債或股票籌措資金並不可行,必須向其他金融機構借款,最常見的就是銀行。 • 銀行的基本功能是:把儲蓄者所提供之存款借給須要資金的貸款者。。

  16. 金融中介 • 銀行向貸款者收取的利率稱之為「放款利率」,銀行付給存款戶的利率稱之為「存款利率」,一般而言放款利率會略高於存款利率, • 銀行賺取利差。 • 銀行還有一項功能是其他金融機構所沒有的,那就是它可以創造交易媒介(貨幣)。 • 至於銀行如何創造貨幣往後章節會仔細討論。

  17. 金融中介 • 共同基金 • 聚集許多投資者的資金,去購買些投資組合標的,基金持有者之獲益與投資合之盈虧有關。例如購買「歐洲中小企業基金」。 • 基金的第一個優點是,基金持有人可以以少數的金錢就持有很多種不同的股票,有助於分散風險。 • 基金另一個優點是,可以讓專業人士代為操作。

  18. 綜合 • 一國的各式各樣的金融機構非常多,運作方式也五花八門,當我們分析金融體系在總體經濟所扮演的角色時,化異求同,著重在他們撮合資金的供需的共同功能。往後我們就統稱為「可借貸資金市場」。

  19. 在國民所得會計帳中的儲蓄與投資 • 由於金融機構扮演著調和資金供需的重要角色,所以任何的變動,對整個國家往往會有深遠的影響。 • 如何衡量金融機構對整體經濟體系的影響呢?我們可以藉由國民所得會計帳的變化來衡量之。

  20. 一些重要的等式 • 最重要的國民所得會計帳恆等式是: GDP(Y)=C+I+G+NX。 • 如果先簡化為封閉經濟則Y=C+I+G。如此, • 一國之儲蓄=產出扣除民間消費與政府支出,S=Y-C-G • 則一國之國家儲蓄等於投資S=I。

  21. 一些重要的等式 • 一國之儲蓄可以分為公部門儲蓄(public saving)與私部門儲蓄(private saving)。 • 公部門儲蓄SG=T-G • 私部門儲蓄 SP=Y-C-T • S=SG+SP=(Y-C-T)+(T-G)=I。

  22. 一些重要的等式 • 共部門儲蓄=政府的財政盈餘 • SG>0, 政府財政盈餘 • SG<0, 政府財政赤字 • SG=0 政府財政平衡。 • 就整個經濟體系而言,儲蓄必然等於投資S=I。

  23. 儲蓄與投資的意義 • 儲蓄與投資在一般人心中往往是同義辭,但在總體經濟學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就個人而言,所得多於消費時,將多餘的所得買股票債券等,會自己認定是投資。 • 就總體經濟學的定義而言,這是一種儲蓄行為而非投資。購買生產所需的機器設備、廠房設施等才是投資。 • S=I 就整個國家而言是成立的,但對個人而言未必成立。

  24. 可借貸資金市場 • 金融市場模型主要是能夠分析金融市場如何而調和儲蓄與需求,此一模型可以分析政府政策如何影響儲蓄與投資。 • 為了分析簡化,假設整個經濟體系只有一種金融市場,稱之為可借貸資金市場(market for loanable funs )。所有儲蓄者把資金存在該市場,而所有的借款者在該市場借取所需之資金。 • 可借貸資金市場有一個利率,是儲蓄者的報酬,也是借款者的資金使用成本。

  25. 可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 如同商品市場一般,可借貸資金市場有供給與需求。 • 儲蓄是資金的供給:儲蓄可能是公部門的政府財政盈餘、私部門的儲蓄 • 資金的需求:投資者的資金需求、公部門的政府赤字。

  26. 可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 可借貸資金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不同的是,同一個體有時候是資金供給者,但有些時候是資金需求者。不象商品市場那樣,供給者與需求者不會角色變動。所以,分析可借貸資金市場均衡,直接由供需相等去推演,容易混淆。 • 因為可借貸資金市場均衡時S=I,由此分析較為清晰。

  27. 可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使用價格,是儲蓄者提供資金的報酬,也是投資者使用資金所必須支付的代價。 • 利率越高資金的使用成本高,所以投資需求量越低。 • 利率越高則儲蓄的報酬越大,所以儲蓄量越多。

  28. 可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 因此,可以把利率與投資需求、儲蓄數量表示成圖1。 • 在此利率是指實質利率,因為實質利率比名目利率更可以反應儲蓄的真實報酬,也更能反映投資使用資金的真實成本。

  29. 可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 • 說明可借貸資金市場之均衡為何(為何S=I決定均衡利率與資金數量)。 • 以這個模型分析政府政策如何影響一個經濟體系的儲蓄與投資, • 分析的基本原則是,政策對於儲蓄或者投資造成影響,然後作比較靜態分析,討論政策的影響。

  30. 儲蓄誘因改變 • 國家儲蓄包括私人儲蓄與政府儲蓄 • 人民儲蓄增加、政府財政盈餘增加(或赤字減少)都會使得國家儲蓄增加,則如圖2所示,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投資量增加。 • 人民儲蓄減少、政府財赤字增加(或盈餘減少)都會使得國家儲蓄減少,則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投資量減少。

  31. 儲蓄誘因改變 • 政府希望增加投資量 • 可以利用政策誘使人民多儲蓄,例如給儲蓄所得更多的稅賦優惠。則儲蓄增加會造成利率下降,吸引更多的投資。 • 也可以直接利用政策誘使投資增加,例如設立獎勵投資的辦法,提高廠商投資的意願。如此由如圖3所示,投資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提高但投資量也增加。

  32. 投資誘因改變 • 政府想要增加投資量,除了可以藉由增加儲蓄降低利率來促進投資之外,也可以直接利用政策誘使投資增加,例如設立獎勵投資的辦法,提高廠商投資的意願。如此由如圖3所示,投資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提高但投資量也增加。

  33. 政府財政赤字與盈餘 • 政府的赤字增加時,會造成儲蓄減少,使得均衡的利率上升,而造成投資減少,這是所謂的排擠效果(crowding out effect)。所以政府赤字長期而言, 是不利於經濟成長的。 • 政府財政盈餘增加時,會造成儲蓄增加,使得均衡的利率下降,進而使投資增加。

  34. 個案研究 • 美國政府赤字的歷史,赤字高不利於經濟成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