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現代文學導讀 - 余秋雨 & 胡適

現代文學導讀 - 余秋雨 & 胡適. 指導老師 羅夏美 組別 第五組第四號 姓名 熊怡伶 學號 4A2F0043 班級 資傳一甲 . 作家簡介-余秋雨. 余秋雨 ( 1946 年 8 月 23 日-) 中國浙江餘姚人,上海戲劇學院 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 、院長、榮譽院長,知名的學者 與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 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作品及風格簡介.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現代文學導讀 - 余秋雨 & 胡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文學導讀-余秋雨&胡適 指導老師 羅夏美 組別 第五組第四號 姓名 熊怡伶 學號 4A2F0043 班級 資傳一甲 

  2. 作家簡介-余秋雨 •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知名的學者與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3. 作品及風格簡介 • 散文篇章題材多取自旅遊名勝、歷史人事所引發之今古人生、文化的反諷省思,寓意溫良而筆觸清新,常在一種溫厚的親切感下傳達作家的情和理。有學者將朱自清、徐志摩之散文稱為中國第一代散文的代表,余秋雨的作品則為第二代散文的精華之作。

  4. 作品介紹-《霜冷長河》 • 書中收錄了關於友情、名譽、謠言、嫉妒、善良、年齡等經典之作。這些作品風格平實自然,行文簡潔流暢,充分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對社會現實和真實人性的深入思考。

  5. 精彩書摘  第一輯-壯士   羅布泊一場鋪天蓋地的沙暴終於過去了,餘純顺准備起身,但突然用手捂住了胸口。他立即領悟,時間到了。那好,脱去衣服,回到四十多年前來到世上的模樣,然後抬起頭來確認一下方向,面對東方,面對上海,靠着灼熱的沙丘,躺下。  時間到了。時間果真到了?   自從八年前開始走上探險之路,他已無數次地想象過死亡,但   從來沒有想象到死亡來得那麼快,毫無先兆,毫無預告。什麼也來不及想了,隻覺得一團熱浪翻卷幾下,很快把自己裹卷住了。睜開一下眼睛,眯縫着看着前方。什麼也看不見,又什麼都看見了。遠處是自己無數的腳印,而遠處的遠處,則隱隱約約是黄浦江畔外灘的剪影。一個月前顺便回去了一次,去與故鄉告别,現在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

  6. 作家簡介-胡適 •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ㄇㄣˊ),行名洪騂(ㄒㄧㄥ),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7. 作品及風格簡介 • 主張白話文,所以他的文章少有文言夾雜 • 主張「只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的話」,也就是他所說的多是有證據事實(當然也有可能證據是錯的),而絕少個人的空想臆測;他也不會為了吸引觀眾而故作姿勢。 • 總體而言,他的文章平實而意味深長。

  8. 作品介紹-《容忍與自由》 • 寫於1959年3月12日,四天後發表,被殷海光先生譽為“近四十年來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的文獻”。發表這篇文章的《自由中國》雜誌,向來高張言論自由大旗,直言讜論,批評時政,很令執政者頭痛。文章發表時,正值當局猛烈圍攻《自由中國》,發起訴訟控其“偽造文書”、“誹謗領袖”,情勢極為艱險。胡適於此時大談容忍,自有深意。

  9. 精彩書摘 十七、八年前,我最後一次會見我的母校康耐兒大學​​的史學大師布爾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們談到英國文學大師阿克頓(Lord Acton)一生準備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沒有寫成他就死了。布爾先生那天談話很多,有一句話我至今沒有忘記。他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 布爾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這句話我越想越覺得是一句不可磨滅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的感想。有時我竟覺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10. 資料來源 • http://big5.lib.taiwan.cn/gate/big5/worthy.lib.taiwan.cn/yuqiuyu/ • http://lib.khgs.tn.edu.tw/old/recommend/recommend03/auther04.htm • http://baike.baidu.com/view/53240.htm?func=retitle • http://tw.myblog.yahoo.com/7-tiger/article?mid=-2&next=3315&l=d&fid=34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81511832 •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new_page_447.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