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及其教育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及其教育. 学习目标: 1. 了解美术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2. 理解学前儿童美术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3. 了解罗恩菲尔德、艾斯纳、西泽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第一节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美术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色、纸张、画布、雕塑用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就更广)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二、美术的种类及特征

ca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及其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及其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美术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2.理解学前儿童美术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3.了解罗恩菲尔德、艾斯纳、西泽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2. 第一节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美术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色、纸张、画布、雕塑用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就更广)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二、美术的种类及特征 美术的种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类型。 • (一)绘画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及透视、构图等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

  3. (二)雕塑 雕塑又称雕刻,因其主要使用雕刻和塑的方法而得名。雕塑的重要特征,是用可雕的(如粘土)或可雕刻、翻制的物质材料(如石头、木材、金属等),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而且可触的、各种具体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它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 • (四)建筑艺术 建筑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

  4. 三、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指的是三至六岁的儿童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美术活动是儿童本真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成长性需求,没有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为满足。 幼儿所进行的造型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活动。其中,美术欣赏活动主要是对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幼儿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的欣赏。绘画活动从幼儿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分,包括彩笔画、水粉画、蜡笔水彩画、水墨画、印画、纸版画、吹画、喷洒画、吸附画等种类;从内容上来分有命题画(物体画、情节画)、意愿画和装饰画等。手工活动有平面手工活动(粘贴、剪贴、撕贴、染纸等)和立体手工活动(泥塑、折纸、厚纸制作和废旧块状材料的立体造型等)。幼儿美术的特点是,具有属于幼儿自身独特的童心童趣、朴素与稚拙。

  5.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获得了分化和发展。原始社会,无论是美术还是教育都尚未独立于生活之外,原始人几乎都是美术家,他们在制造工具、装饰生活和宗教仪式等活动中都蕴含着一种最淳朴的美。这时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规范的教育机构,表现为父子、长幼之间囗传手教的原始教育形式。经过不断的分化和发展,近代以来,美术成为一门独立、自成体系的学科,并由此诞生了相对完整的学科教育。现代美术教育不仅教学内容及门类多样化,而且对美术文化局部领域的研究更为细致深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地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6.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的涵义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 (一)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 (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7. 第三节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简介 一、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他的美术教育思想被称为工具论。这种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罗恩菲尔德对儿童的美术发展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 1.涂鸦期(2—4岁)2.前图式期(4—7岁) • 3.图式期(7-9岁)4.写实萌芽阶段(9—11岁) • 5.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 • 6.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

  8. 二、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 艾斯纳(E·W·Eisner)是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课程论专家、他早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设计学院,后入研究所研习教育理论,并获博士学位。他的美术教育理论被称为“本质论”,也被称为“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本质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儿童的学习结果。 三、西泽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西泽克(F.Cizek)是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拥护者。是儿童创造主义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9. 第四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一、美术教育与儿童感知觉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感知能力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感觉系统的灵敏与完善可以使人获得大量可靠的资料,向大脑提供丰富的营养。而视觉是人体主要的信息接收器,人类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见,感知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 美术活动中的感知是视觉器官对欣赏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形象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情感表现性的审美感知。这种审美感知并不是少数几个天才的艺术专家特有的,而是属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如婴儿刚出生就对人脸这种规则图形的兴趣远远大于不规则图形。

  10. 二、美术教育与儿童想象力 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儿童的想象约在2岁左右能观察到。他们常把生活中的行为反映到自己的游戏中,出现了象征性。如把圆拱形的积木作电话放在耳朵边,把雪花插片当做饼干等。 在儿童的绘画中,最初的涂鸦线条也被儿童用来代表任何一样事物,如弯弯的一条线是一条小虫子,也可能是一只奔跑的小狗等。渐渐地,儿童对自己的作品加以命名,甚至面对画面上寥寥几笔能“添油加醋”地讲出一个长长的故事。再以后,儿童能画出不在眼前的事物,这时候儿童已经能脱离实物在符号意义上进行自由的想象了。这种自由的、个性化的想象就是儿童的审美意象。 三、美术教育与儿童情感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生的婴儿就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这些反应是儿童先天就有的,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直接关系。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情绪、情感不断地丰富和深刻化。同时,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自我调节也越来越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生的婴儿就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这些反应是儿童先天就有的,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直接关系。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情绪、情感不断地丰富和深刻化。同时,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自我调节也越来越强。 • 思考与练习: 1.查阅课外读物,或检索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及国外优秀的绘画、雕塑、建筑、手工艺品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2-3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关注幼儿的绘画过程及作品,尝试通过美术作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