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主讲教师:毕诗秀. 内容. 1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内容、细胞学理论解 释、实质及其应用. 2 、性别决定方式、伴性遗传实例、遗传方式、特点、应用. 3 、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如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性状分离等. 4 、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相关的遗传题(如系谱图等). 学习方法. 透彻掌握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并学会用其基本理论观点来解释或解决相关问题;明确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区别和联系.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一、孟德尔定律研究方法:假设 — 演绎推理. 提出问题. ①F 1 为何表现显性性状?

cain-hen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主讲教师:毕诗秀

  2. 内容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内容、细胞学理论解 释、实质及其应用 2、性别决定方式、伴性遗传实例、遗传方式、特点、应用 3、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如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性状分离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相关的遗传题(如系谱图等) 学习方法 透彻掌握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并学会用其基本理论观点来解释或解决相关问题;明确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区别和联系

  3.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一、孟德尔定律研究方法:假设—演绎推理 提出问题 ①F1为何表现显性性状? ②F2为何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①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 ②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 ③杂合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几率相等 • 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 • 预期:显性:隐性=1:1 • 实验: F1和隐性类型杂交(测交实验) • 结果:符合预期 • 结论: F1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①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4.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F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F2性状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F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F2性状重组

  5. 二、基因型和表现型 1、基因型 ⑴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⑵纯合体可以稳定遗传 杂合体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表现型 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3、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6. 水毛茛扁平叶和丝状叶 藏报春

  7. 曼陀罗的紫茎和绿茎 夏季温度高时,紫对绿为完全显性 温度低、光照弱时,紫对绿为不完全显性

  8. story 红眼果蝇 白眼果蝇 三、伴性遗传 1.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现象 摩尔根实验: 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后代全为红眼果蝇(F1) F1雌果蝇×雄果蝇→ F2红:白=3:1 而且雌性全为红眼, 而雄性1/2为红眼,1/2为白眼

  9. 配子 XW Xw Y F1 XWXw XWY 配子 XW Xw XW Y F2 XWXW XWXw XWY XwY 2.摩尔根的假设 ⑴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 ⑵W-w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携带该等位基因 P XWXW × XwY

  10. 配子 XW Xw Xw Y F2 XWXw XwXw XWY XwY 3.摩尔根假设的验证 F1 XWXw × Xw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11. ZBZbZbW 芦花♂ 非芦♀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芦花鸡的遗传: B控制羽毛上的横斑条纹,(B-b)位于Z染色体上。 ZBZB、ZBZb(芦) ZbZb(非芦)ZBW(芦)ZbW(非芦) 芦花雌鸡 × 非芦花雄鸡 ZBW ZbZb 选择母鸡的方法

  12. A B C D 四、遗传例题解析 例1: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开红花。然后,连续观察F1自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13. A B C D 例1: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A) 解析: 1、红花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证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2、设红花基因型为AA,白花基因型为aa,则F1的基因型为Aa Aa F1 自交 1/2Aa F2 1/4AA 1/4aa 自交 自交 自交 F3 1/4AA 1/8AA 1/4Aa 1/8aa 1/4aa

  14. A B C D 例1: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如果连续自交到F5代,杂合体植株所占的比例呢?AA的纯合体呢? 由此题你可以总结到怎样的规律呢?

  15. A B C D 例1:孟德尔曾经用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1代全部开红花。然后,他连续观察后代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一直观察到F3代。试问,F3代中杂合体植株仍占全部株数的: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1/2)n,其中AA和aa的比例各为{1- (1/2)n}÷2

  16. 例2:杂合体后代的下列遗传表现,属于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是例2:杂合体后代的下列遗传表现,属于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是

  17. 分析: A—(1紫:1红)(1长:1圆)=1紫长:1紫圆:1红长:1红圆 B—(1灰:1黑)(1长:1残)=1灰长:1灰残:1黑长:1黑残 C-(1红:1白)(3阔:1窄)=3红阔:1红窄:3白阔:1白窄 D—(3普:1素)(3黄:1白)=9普黄:3普白:3素黄:1素白

  18. 总结: (1:1)(1:1)=1:1:1:1 杂交亲本:AaBb×aabb Aabb×aaBb (3:1)(1:1)=3:1:3:1 杂交亲本:AaBb×Aabb AaBb×aaBb (3:1)(3:1)=9:3:3:1 杂交亲本:AaBb×AaBb 需要关注的比例—1:1和3:1

  19. 例3: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例3: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 A Mmnn(黄花窄叶) B MmNn(黄花阔叶) C mmNN(白花阔叶) D mmNn(白花阔叶)

  20. 例3: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D)例3:百合的黄花(M)对白花(m)为显性,阔叶(N)对窄叶(n)为显性。一株杂种百合(MmNn)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表型比为:3黄阔:1黄窄:3白阔:1白窄,“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为:(D) A Mmnn(黄花窄叶) B MmNn(黄花阔叶) C mmNN(白花阔叶) D mmNn(白花阔叶) 解析 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先考虑花的颜色,黄:白=1:1,则另一亲本控制颜色的基因型应为mm;再考虑叶的性状,阔叶:窄叶=3:1,则另一亲本控制叶形状的基因型为Nn,两对性状综合考虑,某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 。

  21. 例4: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例4: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 A 1/9 B 2/9 C 5/9 D 8/9

  22. 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 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植株为杂合体;由3/8=3/4×1/2推测,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例4: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 红花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植株自 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D) A 1/9 B 2/9 C 5/9 D 8/9 AaBb 自交 9A—B— 3A—bb 3aaB— 1aabb 红花植株,其中纯合体AABB占1/9,杂合体占8/9

  23. 例5: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例5: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 A 黑毛雄猫× 黑毛雌猫 B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C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24. 例5: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C)例5: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BB、bb和Bb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C) A 黑毛雄猫× 黑毛雌猫 B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C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解析: 1、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黄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黑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黄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 2、根据雌猫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基因型可以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根据后代黑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黄色雄猫的基因型为XbY推知母本基因型为XBXb;后代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推知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25. 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 ①C × A → 毛腿豌豆冠 ②D × A → 毛腿豌豆冠 ③C × B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④D × B →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⑴四只鸡的基因型依次为: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⑵C×B交配后代中光腿豌豆冠的基因型为:_______;D×B交配后代中毛腿单片冠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⑶若上述的光腿豌豆冠群体与毛腿单片冠群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光腿单片冠类型约占后代群体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 思考:要判断4只鸡的基因型需要从哪几组杂交组合分析?

  26. 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 ①C × A → 毛腿豌豆冠 ②D × A → 毛腿豌豆冠 ③C × B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④D × B →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分析组合③,腿的性状发生性状分离,说明C、B控制腿的性状的基因型为Ff,分析组合④,鸡冠的性状发生分离,说明D、B控制鸡冠的性状为Ee,综合可知B的基因型为FfEe,则C的基因型为FfEE,D的基因型为FFEe,A的基因型为FFEE。

  27. 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例6: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样鸡冠(E)对单片状鸡冠(e)是显性。现有A、B两只公鸡和C、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 C × A → 毛腿豌豆冠 D × A → 毛腿豌豆冠 C × B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D × B →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⑴四只鸡的基因型依次为:AFFEE、B FfEe、C_ FfEE_、D__ FFEe_____

  28. C (FfEE)× A(FFEE) → 毛腿豌豆冠 D(FFEe)× A (FFEE)→ 毛腿豌豆冠 C (FfEE)× B(FfEe) → 毛腿豌豆冠与光腿豌豆冠 D (FFEe)× B (FfEe)→ 毛腿豌豆冠与毛腿单片冠 ⑵C×B交配后代中光腿豌豆冠的基因型为1/2ffEE和1/2ffEe;D×B交配后代中毛腿单片冠的基因型为1/2FFee和1/2Ffee ⑶若上述的光腿豌豆冠群体与毛腿单片冠群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光腿单片冠类型约占后代群体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 上述群体中的个体相互杂交,后代要出现光腿单片冠类型,那么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1/2ffEe和1/2Ffee,出现光腿单片冠的几率是1/2×1/2×1/2×1/2=1/16

  29. 正常男性 1 Ⅰ 2 患病女性 患病男性 正常女性 3 Ⅱ 4 5 6 Ⅲ 7 8 9 10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判断 父母正常生出患病的孩子—隐性遗传病 女病人的父亲或儿子正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0. Ⅰ 1 2 Ⅱ 1 2 3 4 5 Ⅲ 1 2 3 4 5 6 7 8 Ⅳ 1 2 3 4 5 父母患病生出正常的孩子—显性遗传病 男病人的母亲或女儿正常—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1.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例7:下图是某家族的三代遗传系谱图,图中有三位男性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两位女性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假定已经查明Ⅱ代6号不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⑴甲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⑵图中Ⅲ代8号的基因型是,Ⅲ代9号的基因型是。 ⑶如果Ⅲ代8号Ⅲ代9号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2.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例7:下图是某家族的三代遗传系谱图,图中有三位男性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两位女性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假定已经查明Ⅱ代6号不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8号个体为患乙种遗传病的女患者,而其父母正常,由此判断乙种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9号个体为患甲种遗传病的男患者,而其父母正常,由此判断甲种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而题干中强调6号个体不携带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说明9号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母方,证明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3.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例7:下图是某家族的三代遗传系谱图,图中有三位男性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两位女性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假定已经查明Ⅱ代6号不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⑴甲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4.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bb 8号个体患乙种遗传病,所以在控制该病的基因型为bb,又因为7号患甲种遗传病,其基因型为XaY,则其表现正常的母亲基因型为XAXa,由此推断8号个体控制另一性状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各占1/2,综合考虑8号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XAXAbb、1/2XAXabb XAXa Bb BB XaY bb Bb或BB 1:1 XaY 9号个体患甲种遗传病,所以在控制该病的基因型为XaY,又因为2号患乙种遗传病,其基因型为bb,则其表现正常的女儿基因型为Bb,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比例为1:1,综合考虑9号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XaYBB、1/2XaYBb XAXA或XAXa 1:1

  35.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例7:下图是某家族的三代遗传系谱图,图中有三位男性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两位女性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假定已经查明Ⅱ代6号不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⑵图中Ⅲ代8号的基因型是1/2XAXAbb、1/2XAXabb,Ⅲ代9号的基因型是1/2XaYBB、 1/2XaYBb。

  36.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如果8号和9号近亲结婚,考虑B-b控制的性状,8号基因型为bb,9号的基因型为1/2BB、 1/2Bb,则后代患甲种遗传病的的概率为1/2×1/2=1/4,考虑A-a控制的性状,8号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9号基因型为XaY,后代患乙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2×1/2=1/4,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后代患甲乙遗传病的概率为1/16 1/2XAXAbb 、1/2XAXabb 1/2XaYBB、 1/2XaYBb

  37. 1 2 Ⅱ 3 6 4 5 9 8 7 Ⅲ 例7:下图是某家族的三代遗传系谱图,图中有三位男性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两位女性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假定已经查明Ⅱ代6号不携带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⑶如果Ⅲ代8号Ⅲ代9号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16。

  3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