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孙子的思想

孙子的思想. 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主动,它贯穿了整个战争的全部过程。.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孙子的思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孙子的思想 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主动,它贯穿了整个战争的全部过程。

  2.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 解析: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和时间,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和敌人会战。而若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时间交战,则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就的。敌兵虽多,还是可以使它失去战斗力。

  3. 实战分析 越南战争 海湾战争

  4.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开赴到越南本土,长期“致于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重重包围之中,前后多年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内外交困,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灰溜溜从越南撤军,以失败收场。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开赴到越南本土,长期“致于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重重包围之中,前后多年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内外交困,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灰溜溜从越南撤军,以失败收场。 越南战争 完善的美军装备

  5.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牢记越战的教训,千方百计避免在伊拉克本土“致于人”,而是主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在伊拉克本土之外“致人”,用导弹、飞机等现金武器实施远程打击,一直到伊拉克之几乎不再有抵抗能力的时候才发起地面攻势,因而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从1991年的1月17日,至2月28日,很快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牢记越战的教训,千方百计避免在伊拉克本土“致于人”,而是主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在伊拉克本土之外“致人”,用导弹、飞机等现金武器实施远程打击,一直到伊拉克之几乎不再有抵抗能力的时候才发起地面攻势,因而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从1991年的1月17日,至2月28日,很快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海湾战争

  6.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7. 第七篇:军争篇 论述在战场上与敌人会战的要领,应“以迂为直”和“以患为利”。

  8. “以迂为直”和“以患为利” 把遥远的弯路变为近便的直路,要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从而争夺制胜条件。

  9. 内容第一部分 • 提出两军对战,最难掌握的是实行“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迂直之计”,认为只有善于实行“迂直之计”,才能做到“后人发,先人至” ,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和战斗的胜利。

  10. 内容第二部分 • 分析实行“迂直之计”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很大的风险。 • 这危险主要有三: 一是“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二是“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三是“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则可能因士兵体力不支而有程度不同的人掉队,以致酿成损兵折将的败绩。 • 强调行军作战必须具备充足的辎重、粮食、器材,否则将有被歼灭的危险,“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11. 内容第三部分 • 提出实行“迂直之计”必须掌握的三条基本作战原则: 不了解敌国的计谋,不能与之交战; 不了解地形险阻,不可以轻易行军; 没有当地的向导,不应深入敌国。 • 同时还提出实行“迂直之计”的军事行动要求——行军作战快速时像疾风;舒缓时像森林;侵略时像烈火;难测时像阴天;不动时像山岳;发动时像疾雷闪电;以及在作战取胜后应采取的基本举措和临时应变方法。

  12. 内容第四部分 • 强调提出实行“迂直之计”必须善于运用金鼓、旌旗指挥军队统一行动;必须善于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以及在向敌军进攻时必须遵守的八项原则——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力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勿阙;穷寇勿迫。

  13. 孙子兵法之九变篇

  14. 第八篇 九变 九变,即机变、灵活变通 孙子曰: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五 利”,指前文的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15. 《孙子》在“九变篇”讲道:“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说明商业上拟订投资方案时,既要考虑到有利的一面;又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考虑到有利的一面,才能信心百倍,使工作顺利地进行;考虑到不利的一面,才能防患于未然,趋利避害。《孙子》在“九变篇”讲道:“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说明商业上拟订投资方案时,既要考虑到有利的一面;又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考虑到有利的一面,才能信心百倍,使工作顺利地进行;考虑到不利的一面,才能防患于未然,趋利避害。

  16. 孙子兵法之行军篇

  17. 张注:"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 本篇主要论述在出征作战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妥善处理好行军宿营("处军")和观察判断敌情("相敌")的问题。所列三十余条"相敌"之法,均可视为实战经验之总结。 第九篇行军篇

  18. 某些原则如"兵非多益,惟无武进"、"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以及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均仍有其借鉴意义。此外,孙子还讲到"取人"问题,提出"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兼用原则,并主张"与众相得",这种思想观点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 行军篇

  19. 第十篇地行

  20. 孙子兵法之地形篇

  21. 本篇篇题诸本无异。简本篇题木牍于下篇《九地》之前有"□刑"二字,当即本篇篇名,但未见简文,而另有《地刑二》佚文残篇。又,黄邦彦《集注》"地形"作"地势",误。张注云:"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 "惟本篇所说地形乃指敌我所处地理形势,故与上《行军篇》所说"天井"、"天陷"等纯粹自然地理条件有所不同。 本

  22. 本篇首列"六地"之名及其处置之法,指出:"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还告诫说:这是"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不过,战争失败也并不都是由于客观地理条件不利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将帅主观指导上的过失所致。所以,孙子又提出了"六败"之说。他不但要求"知彼知己",而且也要求"知地知天"对于那些不明战况、不知"战道",却随意下令"必战"或"无战"的国君,在孙子看来,是可以不予理睬的。

  23. 同时,他又从思想品德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唯民是保", 要"视卒如婴儿", "视卒如爱子"。这些思想观点,都是有价值的。当然,在剥削阶级统治之下,官兵处于对立地位,所谓"如婴儿"、"如爱子"之类的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标榜这些东西,不过是为了使士卒去为剥削阶级利益"赴深?"和"与之俱死"罢了。

  24.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译文:我可以去、敌也可以来的,叫通形。在通形地区,要抢先占领隆高朝阳之处驻扎,并确保粮道畅通。这样再与敌交战就较有利。

  25. 隘 挂 支

  26.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译文:在远形地区,双方地势相等,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27. 六兵 “六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 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以上六 种情况,都是造成战争失败的原因, 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认 真考察研究的。

  28. 军事家与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影响了众多的军事家,从古代的曹操,诸葛亮,岳飞到近现代的曾国藩,孙中山,刘伯承,毛泽东等等。 • (左图:岳飞;右图:曾国藩)

  29. 曹操,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魏国的开创者,是今存《孙子兵法》的第一个注本的作者。 曹操与孙子兵法

  30. 诸葛亮博览群书,谙熟兵法,尤其熟读《孙子》,虽身居“隆中”,对天下形势却了如指掌。他以《孙子》“五事七计”为基本标尺,对比分析彼我双方优劣,判断战争胜负。诸葛亮博览群书,谙熟兵法,尤其熟读《孙子》,虽身居“隆中”,对天下形势却了如指掌。他以《孙子》“五事七计”为基本标尺,对比分析彼我双方优劣,判断战争胜负。 提出了掌握和利用时机的方法,集中论述了进攻和防守问题,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强调作战要快速 。 诸葛亮与孙子兵法

  31. 在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和中国现代革命战争的指挥中,对《孙子兵法》的掌握和运用,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提出"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毛泽东与孙子兵法

  32.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全世界也久负盛名。它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至今已经被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据说,1991年海湾战争时,参战的美国军官都奉命带一本《孙子兵法》。

  33. 竹木雕刻《孙子兵法》 法文《孙子十三篇》,在法国约瑟夫·J·阿米欧译《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中,1772年巴黎出版。 捷克文《孙子兵法》,雅罗斯拉夫·普鲁塞克等译,布拉格我们的军队出版社1949年出版。

  34.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