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各國動員 制度簡介

各國動員 制度簡介. 法國是最早實施動員制度的國家。 法國大革命 (1789-1799) 時期, 拿破崙 將 馬基維里 「國民兵制度」觀念完全吸收,藉由「徵兵制」建構出國家 軍隊。 法國 的全民總動員,固然與其所從事的是一場反對外來干涉、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 」 有關 。但從動員國家資源的意義上講 , 此時的戰爭 動員仍只是「人力動員 」 階段 。. 拿破崙。法國人, 1769-1821. 各國動員 制度簡介. 克勞塞維茲 是第一個使用動員概念的人。 他 認為 戰爭的 變化 是「由於人民參加了戰爭 」, 不是政府和 軍隊 。 是 全體民眾動員其整體力量來決定問題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各國動員 制度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各國動員制度簡介 • 法國是最早實施動員制度的國家。 • 法國大革命(1789-1799)時期,拿破崙將馬基維里「國民兵制度」觀念完全吸收,藉由「徵兵制」建構出國家軍隊。 • 法國的全民總動員,固然與其所從事的是一場反對外來干涉、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 • 有關。但從動員國家資源的意義上講, • 此時的戰爭動員仍只是「人力動員」 • 階段。 拿破崙。法國人,1769-1821

  2. 各國動員制度簡介 • 克勞塞維茲是第一個使用動員概念的人。 • 他認為戰爭的變化是「由於人民參加了戰爭」,不是政府和軍隊。是全體民眾動員其整體力量來決定問題。 • 人民之所以能夠「決定問題」,是因為戰爭已經發展到離開民眾的力量,就無法進行 • 的階段。民眾力量既是戰爭的人力基 • 礎、物力源泉,更是戰爭的精神支柱。 克勞塞維茲,普魯士人,1781-1831

  3. 各國動員制度簡介

  4. 法 國 動員制度

  5. 法 國 動員制度

  6. 法 國 動員制度

  7. 法 國 動員制度

  8. 馬奇諾防線 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1877~1932)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國東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位於法國東方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9. 法 國 動員制度

  10. 法 國 動員制度

  11. 法 國 動員制度

  12. 法 國 動員制度

  13. 德 國 動員制度

  14. 德 國 動員制度

  15. 德 國 動員制度 德國於 1936 年 10 月 18 日宣布實施「四年計畫」,主軸是全力發展國防工業,指出「第三帝國」的武力擴張路線,並在大本營設置國防經濟署由湯瑪士擔任署長;之後為強化作業效能,希特勒任命戈林為四年計畫執行人,並兼任國防經濟署署長。自 1936 年,德國每年軍費開支將近 10 億馬克。根據統計,從 1935 年到 1939 年參戰國家中,生產軍事武器總值(以1944 年的美金折償),以德國最高。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需工業動員

  16. 德 國 動員制度 最高國防會議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需工業動員 德國在 1939 年 8 月 30 日,即戰爭爆發的前一天,才象徵性的成立直接隸屬元首的最高國防會議,議長為戈林,成員包括內政部長、經濟部長、國家社會黨代表、陸海空三軍首長;為實現中央對各地的集中控制,該委員會向 10 個國防管區派駐了代表機構,代表中央對各管區的戰爭事務特別是動員活動進行節制。 戰時經濟審議會 1939 年 12 月,德國設立經濟動員的中央協調機構「戰時經濟審議會」,議長為戈林,成員由經濟部、糧食農業部、勞工部、交通部等部門的副部長及軍隊和國社黨的代表組成;主要職能是協調軍隊與政府各部之間的需求與供給的關係,綜合政府各部門的意見及審議重要的經濟動員計畫,並將審議結果呈送最高國防會議批示。

  17. 德 國 動員制度 1942 任命亞伯特·史佩爾(Albert Speer)擔任軍需部長。史佩爾首先將原國防經濟和軍備局最重要的機構合併到中央經濟戰備規劃委員會中,又在各經濟部門分別成立「經濟戰備委員會」,各自負責經濟動員任務。第二次大戰期間,在史佩爾領導下,德國的軍需生產直線上升, 1942 年的生產值已達到 153% , 1943 年達到 229% , 1944 更是高達到 322% 的生產值。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需工業動員

  18. 德 國 動員制度 分析德國之所以能到達高度動員水平,且在後方勞動人口下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軍需生產的增長,其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利用占領地區的設備與戰俘,補償本國人力資源的不足。

  19. 德 國 動員制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力動員 1926年 A 計畫 1935年 義務兵役法 1938年 戰前動員擴編

  20. 德 國 動員制度

  21. 德 國 動員制度

  22. 德 國 動員制度

  23. 德 國 動員制度 修補預備役三類: ,區分為常備預備役、緊急應徵預備役、 根據1992 年頒布的《預備役方案》規定

  24. 德 國 動員制度

  25. 美國 動員制度

  26. 美國 動員制度

  27. 美國 動員制度

  28. 美國 動員制度

  29. 美國 動員制度

  30. 美國 動員制度 員職權區分如下: 責與職能分配至各相關部門。其行政部門動 美國並未設置動員的專責機構,而將動員職 1 2 3 4 5

  31. 美國 動員制度 美國後備部隊兵力有五種動員層級可資運用, 動員層級係依對國家安全威脅之 嚴重程度而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