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主講人:張朝凱 醫師 93 年 3 月 16 日. 健康心理學. 一、健康心理學導論 二、健康心理學的展望 三、健康心理學與其它相關心理學之關係 四、系統、行為與健康 五、「心」與「身」之間交互作用 六、適應理論 七、適應的評量. 一、健康心理學. 導論 意義與範籌 起源與演進 誕生 美國健康心理學會的成立 與其他心理學會的關係 健康與行為領域的結合與發展. 導論-. 早在公元 1950 年心理學者就開始關心個人與國民的健康問題,因而在美國心理學會發行的學術刋物,發表了 130 餘篇有關健康方面的論著。

bry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健康心理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心理學 主講人:張朝凱 醫師 93年3月16日

  2. 健康心理學 一、健康心理學導論 二、健康心理學的展望 三、健康心理學與其它相關心理學之關係 四、系統、行為與健康 五、「心」與「身」之間交互作用 六、適應理論 七、適應的評量

  3. 一、健康心理學 • 導論 • 意義與範籌 • 起源與演進 • 誕生 • 美國健康心理學會的成立 • 與其他心理學會的關係 • 健康與行為領域的結合與發展

  4. 導論- • 早在公元1950年心理學者就開始關心個人與國民的健康問題,因而在美國心理學會發行的學術刋物,發表了130餘篇有關健康方面的論著。 • 但健康心理學分會在美國心理學會成為正式的一個分會(第三十八分會)卻在公元1978年夏季,迄今該分會僅有二十餘年的歷史。

  5. 意義與範疇- • 心理學與醫學的關連始於心理學者在精神醫學治療過程中,擔任心理治療的功能。 • 最近在各種醫療領域,心理學者參與治療工作之情形,愈來愈多因而使心理學者在醫療界逐漸地受重視。 • 心理學領域為了培養這類人才約在五、六十年前就有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elog)的創立。

  6. 意義與範疇-(續一) 一般所謂「心理學」是指「理論心理學」,它是研究個體「行為」的科學,亦即探討個體行為的普遍性原理或原則;而「應用心理學」是將理論心理學所發現的原理或原則,應到實際生活方面的行為科學。 所謂「健康心理學」,它是將心理的原理、原則、知識與技能運用來維護與增進個人身體或心理健康的一門學問。

  7. 意義與範疇-(續二) • 健康心理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在於個人健康的維護與增進、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並涵蓋全國國民健康管理組織、健康政策的制訂為其範疇。 • 目前在美國從事健康心理工作人員,自1980年代的數百人,增加到現在的數千人。

  8. 起源與演進- • 在十九世紀末期,當時德國的馮德(W.Wundt)與美國的姆士(W.James)兩人各自創立心理實驗室,從事心理歷程的各項實驗,爾後將其實驗所得事實,各自以「心理學」、「心理學原理」為名出版教科書。 • 在美國心理學界有一位領導人嚇爾(S.Hall.1940)曾經致力於「人生的重要價值---健康」的研究。 • 早在1901年嚇氏於基督教青年會(YMCA)集會的演講時,曾提到「所謂健康就是神聖(holiness)或完整(wholeness)之意;由此可知,嚇氏早已注意到健康與心理的關係。

  9. 起源與演進-續 • 1911年12月美國心理學會在年度會議時,召開有關「健康組織」的研討會,此即表示該學會已經開始注意到健康問題。 • 該學會為了解大學醫學院對心理學教育的看法與實施情形,成立委員會進行調查工作,結果醫學系學生均認為有此需要修讀心理學課程。 • 1950年美國匹茲堡大學曾經舉行八次「心理學與醫學之關係」的巡品迴演講時,心理學者參與的人數增加,而且賦予心理學者的責任亦擴大。

  10. 誕生- • 將心理學的實用性引入醫療領域,心理專家參與健康管理以提高心理學的應用價值,乃為美國心理學會所關心的兩件大事。 • 是身心一體的兩面,兩者相互影響,而不能清楚地劃分。 • 但在實際診療上,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學家均將其診療工作侷限於精神(心理)病理學問題,或嚴重的偏差行為,而忽略身體健康的問題。

  11. 誕生-續 • 自1950~1960年間的《心理學論文摘錄全集》中,發現諸如影響身體健康的人格特質或心理狀態的研究論文,共有130餘篇。 • 其中尤以生活壓力對疼痛之影響,決定健康生育的心理與行為因素的研究論文,所佔比例較多。直到1970年代起健康心理學才正式確定其研究方向與學術地位。

  12. 美國健康心理學會的成立 • 美國心理學者史丘菲魯德(W.Schofield)於1969年發行的「美國心理家」雜誌上發表相關文章,更促使健康心理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美國心理學會於1973年決定設置「健康研究特別委員會」,任命史丘菲魯德為該會會長,進行搜集有關研究健康行為之資料,並編輯成專書,使此類資料更為普及運用。

  13. 美國健康心理學會的成立-(續一) • 1975年8月在芝加哥召開美國心理學學會時,宣布第五號公報,鼓吹舉行全美有組織性的健康會議。 • 有部份關心健康領域的心理學者,曾向史丘菲魯德建議成立分科學會,稱為「健康研究學會」,但頗有爭議。 • 參加健康研究學會成員為感激公共服務心理學者分會,同意在該分會中另成立健康研究分科學會。

  14. 美國健康心理學會的成立-(續二) • 1978年夏季,健康研究分科學會成員與醫療體系工作人員,共同連署約400名向美國心理學會申請成立分會,獲該學會同意,而正式成立「健康心理學分會」,為美國心理學會第三十八分會。 • 1982年1月「健康心理學」學術刊物第一期正式發行。由於投稿者頗多,該刋物於1984年由原來的季刊改為月刋。 • 健康心理學會會員由原來1985年/ 400名增加到1978年/ 2500名,爾後逐年增加。

  15. 健康心理學會與其它心理學會的關係 • 在健康心理學會未成立之前,受其他心理學會的影響頗距。 • 在1958年美國心理學會設置「醫療復健心理學分會」後,該分會一直在支援有關健康心理學的醫療復健之研究與實踐。 • 於1978年4月間成立「行為醫學會」,並發行「行為醫學學術」刋物。 • 行為醫學會為促進生物醫學與行為科學的科際整合,設置各項獎勵活動與研究指導、吸收約200名的科際研究人員,其中心理學者約佔半數。

  16. 健康與行為領域的結合與發展- • 美國科學學術院於1979年對「健康與行為」研究之心理學者予以正面的評價;並成立一個委員會。由當時的醫學研究所所長擔任主任委員,召開七次會議討論相關研究主題。 • 該醫學研究所所發表的報告,均與行為導致身體障礙的了解和處理,以及預防工作的評估等相關。建議在公共衛生研究所預算中,增列「由行為導致疾病」的研究基金。 • 1983年在財團援助之下,成立「破壞健康行為與增進健康行為之決定因素及其結果」的組織,從事促進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

  17. 二、健康心理學的展望 • 展望 • 信念是促進健康心理學的原動力 • 研究與實踐仍為健康心理學的兩大課題 • 提高健康心理學在保健組織體系的地位 • 協助個人作妥善的生涯規劃 • 支援健康基金會或健康俱樂部的創立

  18. 展望- • 健康心理學是一門學問,也是研究如何維護與增進個人與國民健康的科學,更是要實踐的工作。 • 它除了受理論心理學的新原理與新知識的影響外,一般國民的信念、態度與行為,國民對健康問題的重視與評價,政府保健經費預算多寡亦會造成影響。 • 所以要預估健康心理學未來的發展是綜錯複雜,極為不易的事情。

  19. 信念是促進健康心理學的原動力- • 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保健體系與制度,無論是我國或者世界上任何國家均有相同信念,即如何消除環境污染(指水質、空氣、污染)與噪音,對個人健康的危害。 • 以上三個信念是促進二十一世紀邁進更健康的課題。

  20. 研究與實踐仍為健康心理學的兩大課題- • 健康心理學的新創見,必須運用來增進國民的健康,所以研究與實踐仍為健康心理學的兩大課題。 • 未來的研究方向應如何定位,則必須應世界潮流與自己國家的需求而決定,甚難作預先的評估。 • 而實踐乃將研究結果,訴諸行動的工作,應視國家的財力來進行。

  21. 提高健康心理學在保健組織體系的地位- • 在二十一世紀初葉(公元2010年左右)世界先進國家或開發國家,對自己國家的保健組織體系與制度,應該會比現在更受重視與提升。 • 從現在到公元2010年間,從事維護與增進健康工作的人員應該要接受健康心理學新知識的再教育與再訓練課程,以迎合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保健組織體系和制度的變化與重組,才能順應世界潮流,而勝任其工作。

  22. 協助個人作妥善的生涯規劃- • 健康心理學可提供維護個人健康的新原理與新知識,作為個人生涯規劃的依據,使個人過著健康、快樂、有意義的生活和有價值的人生。

  23. 支援健康基金會或健康俱樂部的創立- • 世界潮流已對個人健康與國民健康愈來愈重視,因而在先進國家已成立與健康有關的基金會或俱樂部,以促進個人或國民的健康。 • 任何健康基金會或俱樂部在創立時,必須聘請學有專長的健康心理學者來作規劃與執行業務,所以健康心理學者應義不容辭的支援這方面業務與活動。

  24. 三、健康心理學與其它相關心理學之關係 • 心理學的原理 • 臨床心理學  -起源  -工作內容  -必備學術領域  -學會的誕生  -證照的發行  -我國臨床心理學的發展 • 心理衛生學  -意義與目的  -特徵與重要性  -心理衛生工作的展望 

  25. 原理- • 一般所謂心理學或普通心理學是指研究個體行為原理、原則與方法的科學、故應屬理論心理學。 • 將心理學所發現的原理、原則與方法應用到其他心理學,則屬應用心理學。

  26. 臨床心理學的起源- • 臨床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原理與方法應用於了解及改變個體行為問題,或心理不健康者的學科。 • 1896年由心理學家魏德邁(L.Witmer)在賓州大學創立心理門診,使用智力測驗來評鑑前來受診兒童個案之學業問題開始。此後,在全美各地從事心理學方面相關工作的機構均普遍設置相關門診。

  27. 臨床心理學的工作內容、必備學術領域- 工作內容- • 臨床心理學者的主要工作內容,不侷限於智力、人格、情緒的評鑑、尚須負責問題行為、心理症狀的診斷與治療。 • 臨床心理學除負責診斷與治療外,尚須參加心理健康相關的活動。 必備學術領域- • 必須略悉生理學、社會學、環境學、人類文化等的理論知識,精通生理學原理與評鑑個人行為與心態的技巧;有一套有效的人格結構、人格形成、人格改變的理論,也精通人格評鑑的方法與技巧。

  28. 學會的誕生- • 早期臨床心理學者在其他行業同仁心目中的地位甚低,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實施心理測驗人員,俟1917年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組成學會誕生後,該學會工作同仁的士氣與地位才逐漸提高。 •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治療在軍中致病的心理病患,退役軍人委員會撥行政經費補助全國二十餘所大學,開設臨床心理學訓練課程,對培養臨床心理學人才協助頗距。

  29. 證照的發行- • 為了授與心理學者專業證書,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設立專門職業考試委員會(America Board of Examiner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針對學習臨床心理學人員舉行筆試與口試的檢定考試,通過該項考試者,則可取得臨床心理學證書。

  30. 我國臨床心理學的發展- • 我國從事臨床心理實際工作者係由台大心理學系第一屆畢業生柯永河於1954年服完兵役後,在台大醫院精神科擔任心理診斷開始。 • 我國心理學會無法像美國心理學會,對受過臨床心理學訓練的人才,予以檢定考試、受與專業證書制度。 • 雖然心理學界人士屢次向考試院考選部反映,希望在考試院每年舉辦的專門職業證照考試內,將心理技師列入,以便學習臨床心理學者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自行開業設立診所,但迄今尚未獲得考選部同意,惟在高普考中列有臨床心理師一項。

  31. 心理衛生學的意義與目的- • 依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或不正常的存在,進而指每個人在生物層面、心理層面以及社會層面上都能保持其最高、最佳的情況」。 • 心理健康的意義是指在社會上保持最高情況與最高效能;而心理健康的目的在保持與增進正常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對於已罹致心理疾病者予以心理治療,使其恢復心理健康。

  32. 心理衛生學特徵- (1)心理健康者要有工作而且樂於工作 (2)心理健康者要有朋友而且樂於與他人交往 (3)心理健康者要適當的了解自己並悦納自己 (4)心理健康者應能客觀地評估他人與認可他人 (5)心理健康者應能與現實環境維持良好的接觸 (6)心理健康者經常保持滿意的心情

  33. 心理衛生學的重要性- (1)心理疾病的預防性 (2)心理疾病的普遍性 (3)心理疾病對個人潛能發展的影響 (4)心理疾病對家庭社會國家的影響

  34. 心理衛生工作的展望- 1.制定心理衛生法 2.增列心理衛生經費 3.建立心理衛生組織體系 4.設置心理衛生診療所 5.培養心理衛生人才

  35. 四、系統、行為與健康 • 相互關係 • 神經系統 • 內分泌系統 • 免疫系統 • 人類行為與免疫

  36. 相互關係- • 當人類處於緊急危難的情境時,人體的神經系統會啟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及組織來因應危急事件危急事件。 • 交感神經會加快心跳及呼吸的速率的速率、增加血液中血糖的濃度、刺激腎上腺皮脂素的分泌。 • 前腦中的下視丘會以化學傳導物質與腦下垂體連結,而腦下垂體則會釋出荷爾蒙進入血液來影響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共同因應危急事件。

  37. 神經系統- • 中樞神經系統 (一)前腦 (二)小腦 (三)腦幹 • 周圍神經系統 (一)身體神經系統 (二)自主神經系統

  38. 內分泌系統- • 腦下腺體 • 腎上腺 • 甲狀腺 • 胸腺 • 胰腺

  39. 免疫系統- (一)淋巴結 (二)淋巴細胞:1.吞噬細胞 2.淋巴球 (三)免疫反應:1.細胞免疫 2.抗體免疫

  40. 人類的行為與免疫- • 人體的免疫功能和人體的體能相似,在初生時較弱,在青壯年時期達到高峰,之後便隨著身體的老化而逐漸減弱。 • 一個人免疫反應的良莠,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之外,也和個人的行為和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41. 五、「心」與「身」之間交互作用 • 壓抑性格與身心健康  -壓抑的概念  -壓抑因應形態的測量  -壓抑性格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 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  -A型性格的概念與測量  -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之間的關連

  42. 壓抑性格與身心健康- • 壓抑概念:  壓抑指的是個人情緒經驗的一種阻斷作    用,換言之,個人有情緒發生,卻在主  觀上未能覺察情緒的發生及存在。

  43. 壓抑因應形態的測量: Weinberger,Davis及Schwartz(1993)三位學者想出一適當的測量方法,來測量一個人的壓抑情形。分類如下: 1.低焦慮、低社會期許者:為真正低焦慮的人。 2.低焦慮、高社會期許者:為壓抑性格者。 3.高焦慮、低社會期許者:為真正高焦慮者。 4.高焦慮、高社會期許者:為防衛性的高焦慮者。

  44. 壓抑性格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壓抑性格者較傾向於逃避疾病診斷及處    置的相關訊息,亦較少對醫療人員提出  詢問,較少收集與其病情有關的資料;  顯示個人的心理特質會對身體的健康狀  態有一定的關連。

  45. 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 • 有關心臟血管疾病(CHD)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高血壓、高血脂肪、肥胖及家族病史,然而這些因素只能解釋不到50%的心血管病例。 • 在1950年代,Friedman及Rosenman等兩位心臟學家指出「強烈的企圖心、高度競爭性、缺乏耐性、急性、攻擊行為及敵意」等行為在內的一組行為特質可能與心臟血管疾病有關,他們並將這一組特質命名為A型冠狀傾向行為型態(簡稱TABP)。

  46. 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續一) (一)A型性格的概念與測量: 1950年末期Buss及Durkee便曾經發展「皮德二氏敵意量表」,經因素分析之後發現二個重要的因素: 1.敵意感受:高分者常感受到別人的敵 意及伴隨而來的不信任及猜疑。 2.憤怒及敵意的表達:高分者較常表現 出生氣、敵意等外顯的攻擊行為。

  47. 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續二) (二)A型性格與心臟血管疾病之間的關連: Seigman、Dembroski及Ringel用皮德 二氏敵意量表來測量479位心臟病患,結 果發現,這些病人在「憤怒及敵意的表 達」上的分數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明顯 的正相關存在。

  48. 六、適應理論 • 國外學者所提出適應理論的涵義解釋 • 涵義與特徵總結  -人與環境互動的連續過程  -人與環境互動後的結果或狀態  -適應性與不適應性行為之特徵  -人與環境互動的方式或技能 • 適應的心理歷程  -因應行為  -良好適應的特徵

  49. 適應的涵義- • 最早出現在達爾文於1895年所提出之《物種文化》(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中。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原則是優勝劣敗及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 • 當代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適應的方式有二種,一為同化,另一為調適;兩種相輔相成,互補有無。

  50. 適應的涵義-(續一) • 瑞瑟及內維德(Rathus & Nevid,1986)就從三個觀點說明適應的理論基礎: 第一、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 第二、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第三、人本學派的觀點。 • 葛瑞夏及柯玄布(Grasha & Kirshenbaum,1980)指出,與適應有關之能力的特徵如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