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 前 言 美麗的台灣 第一篇 認識地震篇 第二篇 認識地震災害篇 第三篇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第四篇 地震災害應變篇 第五篇 地震災害減災防治篇 第六篇 地震災害防救計畫篇. 美麗的台灣. 第一篇 認識地震篇. 認識地震篇 - 地球內部構造. 地震學的理論研究與觀測技術在 1960 年代開始有重大之進展,利用震波的波傳時間和測站與震央之距離,可初步的推估出地球的組成構造。根據研究顯示,地球構造可將其簡單的區分為 地殼、地函及地核 三部分 。. 平均厚度 35 公里. 地殼往下至 約 2,900 公里.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材內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材內容 • 前 言 美麗的台灣 • 第一篇 認識地震篇 • 第二篇 認識地震災害篇 • 第三篇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 第四篇 地震災害應變篇 • 第五篇 地震災害減災防治篇 • 第六篇 地震災害防救計畫篇

  2. 美麗的台灣

  3. 第一篇 認識地震篇

  4. 認識地震篇-地球內部構造 地震學的理論研究與觀測技術在 1960 年代開始有重大之進展,利用震波的波傳時間和測站與震央之距離,可初步的推估出地球的組成構造。根據研究顯示,地球構造可將其簡單的區分為地殼、地函及地核三部分。 平均厚度35 公里 地殼往下至 約2,900公里 地函的下限至5,100公里 6,378公里

  5. 當地殼岩層受到外來應力的作用時,岩層會因此產生變形,應力愈大所造成之變形量也愈大,然而岩層本身的強度有其限制,當應力持續累積至岩層無法承受時,即會發生斷裂,同時其將全部或部分的應變能轉換成斷層運動,並以波動的型式釋放出來,地震因此而產生。

  6. 認識地震篇-全球板塊構造

  7. 認識地震篇 -台灣板塊構造 從一千五百萬年前開始,菲律賓海板塊就不斷地朝西北方向移動,如今仍以每年7~8公分的速度,向著歐亞板塊邁進。

  8. 認識地震篇 -台灣震源分佈

  9. 認識地震篇 -台灣震源分佈

  10. 認識地震篇 -台灣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可分為淺層地震、中層地震及深層地震三種。 (1)淺層地震:地震之震源深度在0~70公里者稱之。 (2)中層地震:地震之震源深度在71~300公里者稱之。 (3)深層地震:地震之震源深度在301~700公里者稱之。

  11. 認識地震篇-全球地震帶之分佈 目前世界上有3個主要的地震帶,分別為環繞太平洋邊緣的 「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大陸南緣的「歐亞地震帶」;以及各大洋中的「中洋脊地震帶」

  12. 認識地震篇-台灣地震帶之分佈 台灣的地震區分為東北部、東部及西部地震帶

  13. 認識地震篇-地震之種類 地震依發生的原因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 1.板塊運動 2.火山活動 3.衝擊性地震 地球上95% 的地震便是由板塊活動所造成,其餘的5%則是因火山活動、地下核爆、地殼塌陷、或隕石撞擊而來。

  14. 認識地震篇 -斷層之種類 斷層錯動是發生地震最主要的原因,其發生次數最為頻繁且所造成災害的機會也最大,尤其是發生在陸地上的斷層錯動,更是造成災害性地震最主要的原因。

  15. 認識地震篇 -台灣的斷層 台灣島上有50餘條長度超過5公里的活斷層,主要分佈在二個狹長地帶:一為與西部平原 (或盆地)鄰接的丘陵與麓山地帶,另一為東部的花東縱谷地帶

  16. 認識地震篇-地震波動之傳遞 波動性質區分,實體波又可分為 P波 S波 S波又可區分為左右與上下坡動傳遞

  17. 認識地震篇-地震規模與震度 一般而言,規模與震度是地震學用來衡量地震大小和地盤振動程度之方式,其兩者意義不同,但一般人卻很容易產生混淆。規模是用以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係依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本身為一無單位的實數。

  18. 認識地震篇-地震規模 芮氏地震規模ML,是以地震儀所記錄到的地震波振幅為基礎。

  19. 認識地震篇-地震規模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

  20. 認識地震篇-地震監測 地震發生時所引起之震波可用非常靈敏的儀器來記錄,這個儀器就是地震儀。連結許多測站形成地震網,可用以計算地震的發生時間、位置及規模。

  21. 第二篇 認識地震災害篇

  22. 認識地震災害篇-直接災害 地盤或斷層錯動 台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PU跑道因斷層錯動而隆起

  23. 認識地震災害篇-直接災害 土壤液化 921地震水井內噴砂 921地震中,台中港碼 頭液化情形 921地震中,台中港碼 頭液化情形 921地震噴砂湧入民房內

  24. 認識地震災害篇-直接災害 崩塌 九份二山 九九峰 草嶺 草嶺

  25. 認識地震災害篇-直接災害 地層開裂

  26.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騎樓

  27.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騎樓

  28.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非連棟騎樓

  29.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獨立建物

  30.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準加強磚造

  31.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準加強磚造

  32.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磚造

  33.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頂樓加蓋

  34.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地基滑動或在斷層上的房屋

  35.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房屋位於液化潛能高之區域 員林土壤液化造成房 屋傾斜而緊靠在一起

  36.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基礎填土不實或施作不當 基礎掏空、柱剪斷,造成房屋傾斜

  37.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施工不良或未考慮耐震設計之老舊建築 箍筋的問題

  38.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施工不良或未考慮耐震設計之老舊建築 柱的問題

  39.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施工不良或未考慮耐震設計之老舊建築 柱的問題

  40. 認識地震災害篇-間接災害 建築物震害-施工不良或未考慮耐震設計之老舊建築 樑的問題

  41. 第三篇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42.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1904年11月6日斗六地震 1906年3月17日梅山地震 1916年8月28日南投地震系列 1935年4月21日新竹-台中地震 1941年12月17日中埔地震 1946年12月5日新化地震 1951 年縱谷地震系列 1959 年8月15日恆春地震 1964 年1月18日白河地震 1986 年11月15日花蓮地震 1999年9月21日集集地震 以下將以白河地震及集集地震做詳細的介紹

  43.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白河地震 1964年1月18日晚上20點4分,嘉南地區發生規模6.1,震源深度18公里,主要是由觸口斷層所引起的災害地震,是為白河大地震,下圖為白河地震等震度分佈圖。

  44. 地震災情 這次地震死亡與失蹤共106人,重傷229人,輕傷421人;民房全倒10502棟,半倒25818棟,其他公有建築物全倒682間,半倒764間,破損達1905 間。

  45. 地震災情

  46. 台灣歷年重大地震回顧篇 集集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6秒台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強烈地震,震央在日月潭西方12.5公里,亦即南投縣集集鎮附近,震源深度為8公里,此地震乃車隆埔斷層活動所引起。

  47. 車籠埔斷層示意圖

  48. 地震災情 集集大地震除了造成人員大量傷亡與許多房屋毀損之外,由於震撼力極其強大,亦造成台灣中部地區多處山地發生大規模山崩以及平地的土壤液化現象,許多道路和橋梁亦遭受到嚴重破壞,其中最嚴重者為中部橫貫公路谷關至德基一段。山崩規模之大亦屬罕見,其中尤以清水溪流域的草嶺、國姓鄉澀子或九份二山附近最為怵目驚心。 1982年10月完工 的龍門大橋,因地震的襲擊,已喪失了服務鄉里的功能。

  49. 地震災情 桶頭橋 名竹大橋 台灣電影文化城 竹山加油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