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菊科 Compositae *↑K0~∞C(3~5 )A(4~5)G(2∶1∶1)。

菊科 Compositae *↑K0~∞C(3~5 )A(4~5)G(2∶1∶1)。.

britan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菊科 Compositae *↑K0~∞C(3~5 )A(4~5)G(2∶1∶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菊科Compositae*↑K0~∞C(3~5 )A(4~5)G(2∶1∶1)。 1.草本,有的种类具乳汁或树脂道。  2.叶互生,少对生或轮生。  3.花小,两性,成头状花序,外有1层或数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围绕,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总状、聚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柄扩大的顶部呈平坦或隆起称为花序托,有些花具小苞片称为托片,花萼退化成为冠状毛、鳞片状或缺如;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漏斗状,头状花序中的小花有异型(外围舌状、假舌状或漏斗状,称缘花,中央为管状花,称盘花)或同型(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雄蕊5,花丝分离,贴生于花冠管上,聚药雄蕊,连成管状包在花柱外面,花药基部钝或有尾状物。  4.子房下位,2心皮1室,1枚胚珠,基底着生,花柱单一,柱头2裂,瘦果,顶端常有刺状、羽状冠毛或鳞片。

  2. 菊科是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约1000属,25000—30000种,占有花植物的1/10,全球广布,主产温带地区。我国约227属,2323种,全国广布,已知药用155属,778种,占我国菊科植物的近1/3。  菊科植物的功效是多方面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主要分布在紫菀属(如紫菀)、旋复花属(如旋复花)、 橐吾属Ligularia(如山紫菀)中;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主要分布在舌状花亚科,尤其集中在苦苣菜属Sonchus、蒲公英属和莴苣属中;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作用,多集中在风毛菊属Saussurea(如雪莲花)、豨莶属(如豨莶草);活血止血作用,多集中在蓟属(如大蓟、刺儿菜)、红花属(如红花)中。  本科化学成份多样,最突出的是倍半萜内酯,目前已发现500余种,生理活性显著,如佩兰内酯(euparatin)、地胆草内酯(elephantopin)、斑鸠菊内酯(vernolepin)、蛇鞭菊内酯均有抑制癌细胞作用。青蒿素arteannuin可杀灭疟原虫,用治恶性疟疾。

  3. 菊科常分为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 本科突出特征:头状花序具总苞,有舌状花或管状花,聚药雄蕊,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连萼瘦果。 本科植物很少含有淀粉,但大多含有菊糖。常见的药用植物有红花、菊花、白术、苍术、茵陈、黄花蒿、滨蒿、艾、木香、紫菀、牛蒡、旋复花、醴肠、佩兰、蒲公英、大蓟、小蓟、千里光、天明精、苍耳、祁州漏芦、款冬、飞廉、豨莶 、山莴苣、大丁草、橐吾 、兔耳伞、菊叶三七、青蒿、南牡蒿、大金鸡菊、 大丽花 、鬼针草 、马兰、 泽兰。

  4. 向日葵头状花序纵切 向日葵花果解剖 总苞由多层总苞片组成,花(序)托膨大,顶部平坦,上部着生许多无柄花,周边花舌状,每朵花下面有一鳞片状的苞片称为托片,开花顺序开花顺序为向心式开放。 托片(A),与花蕾(B) ,雄花期的管状花(C),聚药雄蕊被内藏的花柱顶得很高,雌花期的管状花(D),聚药雄蕊(E),子房纵切(F),可见内含1基底着生的胚珠;果实(葵花子)(G),为子房下位,2心皮1室,内含1种子的瘦果,子房以外的部分(如花萼)叶参与了果实的形成是一种假果,特称为连萼瘦果(cypsela),通常专指菊科的果实。

  5. 重要药用植物 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为菊科蒿属;多年生半灌木,叶二次羽状分裂,幼时密被绢毛,终裂片线形,花序托无毛;幼苗入药,治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6. 黄花蒿A.annua L. 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三回羽状深裂,叶轴两侧具狭翅,两面被短柔毛,总苞半球形,直径1.5毫米,雌花4-8个;全草入药,可治结核病潮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也可灭蚊。

  7. 青蒿A. apiacea Hance 与黄花蒿相似,主要区别:中部叶长圆形,叶轴呈节栉(zhì)状,两面均无毛,总苞球形,直径4-5毫米,雌花15朵;全草入药,功效同黄花蒿。

  8.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为红花属;原产中亚,花供药用,主要成分为红花苷、红花醌苷;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效,主治痛经、闭经、冠心病、心绞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症。红花种仁含油35—50%,红花油含亚油酸75%—78%,比任何油都高。食用红花油能明显降低人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添加入护肤品中可防皱,抗炎。

  9.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又名黄黄苗,为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大头羽裂或倒向羽裂(倒裂片三角形指向后方),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齿、波状齿羽状浅裂或倒向羽状深裂,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戟形,近全缘,侧生裂片较小,宽三角形,具细齿;花葶数个,单生,不分枝,与叶近等长;舌状花多数黄色,冠毛白色,刚毛状,果实成熟时刚毛可随风飘动;全草入药,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10. 蒲公英头状花序纵切   花程式:↑K ∞ C( 5 ) A(5) G(2: 1 ;1)总苞片2层,绿色( A );花全为舌状花,花冠顶端5裂齿(即由5个花冠裂片结成1个舌片(B)),花无柄,子房下位(C),子房顶部有短喙(D),喙在花后迅速加长,果实又因干燥变为细丝状,将冠毛托起至顶端。

  11. 蒲公英花解剖 花冠上部舌状5裂齿(A),下部管状(B)聚药雄蕊(C)花丝分离(D)着生在花冠筒的上部,柱头与花柱从花药筒中穿出时将花粉推出,然后柱头张开露出授粉面(E)接受花粉,连萼瘦果(F)有中棱与瘤状突起,具细长的喙,冠毛(G)白色,宿存。

  12. 旋复花Inula japonica Thunb. 为旋复花属植物;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上有分枝,被长伏毛,基部叶有柄,下部叶通常宿存,头状花序直径2-4厘米5-13个排成散房状,雌花舌状,黄色;全草入药,根叶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幼苗称“金沸草”,花称“旋复花”,功效相似,能化气降痰、软坚行水。

  13. 马兰Kalimeris indica (L.)Sch.-Biop. 又名田边菊,为马兰属;头状花序直径约2.5cm,单生枝顶排成疏伞房花序,总苞片2-3层,舌状花1层,舌片淡紫色;全草入药,具消食积、除湿热、消化不良、中耳炎等。

  14. 泽兰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为泽兰属;茎直立,密被淡黄色节状毛,通常具紫色斑点,叶对生或上部互生,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或锐粗锯齿,基部楔形;总苞片先端钝尖;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花序;在湖北、湖南、北京、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等省市用其地上部分作佩兰用,治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感冒发烧、麻疹、毒蛇咬伤血淋等;根可治疗和预防白喉。

  15.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rucz. 茎被短柔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较密,中下部脱毛。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粗大的锯齿,大部分叶3全裂,中裂片较大,全部叶有长叶柄,头状花序在茎顶或短花序分枝的顶端排列成复伞房花序;总苞片顶端钝。头状花序含小花5个,红紫色。全草入药,主含挥发油,能化湿醒脾,祛暑湿。

  16. 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

  17. 牛蒡Arctium lappa L. 二年生草本,主根肉质,茎直立,紫色,上部多分枝,基部叶丛生,具长柄,中部叶宽卵形至心形,边缘波状或具细齿,果实略呈三棱状;果实入药,称牛蒡子或大力子或牛子,具有疏散风热、散结解毒之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等症。

  18. 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3-48cm,全株有短毛。茎有纵棱。叶互生,长2.2-7.8cm,质细嫩,长便卵形,淡绿色,无叶柄。头状花序,直径3.3-7.8cm;花异性,放射状;缘花舌状,1-2列。瘦果秃净,无冠毛。 花含类胡萝卜素约3%,挥发油约0.02%,树脂约3.44%,苹果酸约6.84%,十五酸,向量水杨酸,少量生物碱和具有一种有机质的酶。根含有三萜皂苷。地上部分含有苦味质,齐墩果酸苷等。种子含有脂肪酸,蜡醇,甾醇及生物碱。根能行气活血,花有凉血止血之功效。花、叶有抗菌消炎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效果较好。动物试验证明,花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可降低反射兴奋性。欧洲民间外用于皮肤、粘膜的各种炎症,亦可内服治各种炎症及溃疡。用于消化道癌肿可减轻中毒症状,改善饮食睡眠等,亦有用于月经不调者。金盏菊花富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二者不仅是药用成分,而且是两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具很高的商业价值,国外已将它们应用到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金盏菊花中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干花含蛋白质9.5克,脂肪13.1克。还原糖10.2克,粗纤维10.4克,灰分9.5克,钾2920mg,镁200mg,铁90mg,锶650ug,以及多种氨基酸、抗坏血酸、叶绿素等。故金盏菊花不仅可以药用,而且有望在花卉入肴、制茶等方面得到开发和利用。

  19. 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et Savat. 为天明精属;头状花序直径2.5-3.5厘米,单生茎顶和腋生枝端,下垂,外形似大挖耳勺;全草入药,治吐血。

  20. 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基部有许多棕褐色丝状残存叶片。茎粗壮,直径2-3厘米,无毛;叶密集,近革质,下部叶绿色,上部的叶乳白色,膜质,无柄,叶片倒披针形,长10~13cm,宽2.5~4.5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锯齿。总苞片叶状,卵形,多层,近似膜质,白色或淡绿黄色;花棕紫色,全为管状花。瘦果,冠毛白色,刺毛状。整朵雪莲看似一个头状花序,实际上是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集生而成。生于天山3000m左右的高山石缝、砾石和沙质河滩中。带花全株入药,性大热,含芸香苷、雪莲内酯、生物碱、挥发油、多糖等;能除寒,壮阳,调经,止血。用于阳痿、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21. 雪莲花解剖 雪莲

  22.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t Willd. 为苍耳属植物;茎无刺,上有浅褐色斑点,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基部三出脉;果实成熟后囊状苞片变坚硬,密被钩刺;果实入药,有微毒,具有发汗通窍、散风驱湿、消炎镇痛之效;幼苗有剧毒。草本,叶互生,叶缘具不规则的锯齿,两面有糙伏毛。头状花序单性同株,雄花序在上( A ),雌花序在下或腋生( B ),雌花序的总苞片2-3层,内层的2总苞片较大,愈合成一个2室的壶状体( C ),外生钩刺,顶端有喙( D ),每室有一花,连萼瘦果( E ),果皮黑色,种皮( F ),子叶( G )。

  23. 苍耳花枝 苍耳花解剖 雌花双生于壶状的总苞内(A),子房1室,基底有1胚珠(B),花柱2(C),的基部周围有一圈花被退化的领状物(D),柱头细长(E),雄花序下有总苞数片(F);每朵花出自苞腋(G);花冠筒状,5齿裂(H);花丝结合成筒(I),花药离生(J)。苍耳的花不具蜜腺;单性,花被退化,花药分离,挺出在花序外周,柱头伸出,是适应风媒传粉的结构。

  24. 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又名驴欺口或禹州漏芦茎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片二回羽状分裂,裂片与锯齿先端针刺状,复头状花序球形,全为管状花,蓝紫色,产东北、华北至华东及河南、山东。

  25. 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 为祁州漏芦属;茎直立,不分枝,单个或数个丛生,具条纹,基部叶大,具长柄,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至浅裂,裂片长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齿,中部叶具短柄或无柄,较小。分布在东北与华北。 上述两种植物的根称漏芦,能清热解毒,消痈肿,通乳。主治乳腺炎、乳汁不通、腮腺炎、疖肿淋巴结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26.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一年生草本,叶2-3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黄绿色,再排成总状。原产北美,长江流域有野生,为农田恶性杂草,能使玉米、大豆等作物急剧减产,又为极易引起人花粉过敏的恶性杂草。

  27. 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 自从50年代从东南亚侵入云南之后,在文山、红河、思茅、西双版纳、楚雄等地州的几十个县均有传播。又名破坏草,由中北美洲入侵我国西南省区,后沿着铁道线往北飞速发展,是农田与林缘的恶性杂草。  天然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三年后覆盖程度可达90%以上,牧草几乎消失;紫茎泽兰带冠毛的种子和花粉能引起马属动物哮喘病,尤其是种子上带钩的纤毛被牲畜吸入后直接往气管和肺部钻,引起牲畜组织坏死和死亡;用紫茎泽兰的茎叶垫圈或下田作沤肥,可引起牲畜蹄子腐烂、人的手脚皮肤发炎。  另外,紫茎泽兰对林业和农业造成的危害也相当大:使幼树衰弱甚至死亡;使经济林推迟投产,效益下降;入侵田边地埂,就与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造成入侵田块减产。另外,紫茎泽兰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6%-33%,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地严重退化。天然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三年后覆盖程度可达90%以上,牧草几乎消失;紫茎泽兰带冠毛的种子和花粉能引起马属动物哮喘病,尤其是种子上带钩的纤毛被牲畜吸入后直接往气管和肺部钻,引起牲畜组织坏死和死亡;用紫茎泽兰的茎叶垫圈或下田作沤肥,可引起牲畜蹄子腐烂、人的手脚皮肤发炎。  另外,紫茎泽兰对林业和农业造成的危害也相当大:使幼树衰弱甚至死亡;使经济林推迟投产,效益下降;入侵田边地埂,就与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造成入侵田块减产。另外,紫茎泽兰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6%-33%,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地严重退化。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其中紫茎泽兰、薇甘菊和豚草均来自菊科,紫茎泽兰首当其冲。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8.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 又名洋姜或五星草;多年生草本,高1-3米,具块茎,形似生姜;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具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矩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头状花序数个,生于枝端,舌状花淡黄色,管状花黄色;块茎入药,能清热凉血,接骨,主治肠热泻血,跌打骨伤,也可用于制作酱菜或提制酒精。含有多量菊糖或果糖,又可作制糖或糖浆的原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