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第七章 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主要内容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主要内容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 目的:界定会计核算与报告的“空间”范围。 ★强调:会计核算与报告的对象必须是一个独立组织。 ★不包括:企业的业主、其他个人或组织。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一一对应。一般而言,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则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 主要内容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 主要内容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 会计主体 ★目的:界定会计核算与报告的“空间”范围。 ★强调:会计核算与报告的对象必须是一个独立组织。 ★不包括:企业的业主、其他个人或组织。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一一对应。一般而言,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则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说明:一般讲的是企业(尤其是公司主体),但事实上,当然也包括非企业性的独立主体,如政府机构、慈善机构、学校、医院等。

  5. 持续经营 ★目的:界定会计核算与报告的“时间”范围。 ★强调:假设企业“永远”追求其既定目标。 ★作用:使“长期(跨期)”业务得以按“常规”处理。 ★反例:清算状态。

  6. 会计分期 • ★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相等的时间段落,称为会计期间,以定期报告会计信息 •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会计年度或财政年度 • ★多数采用日历年度,也可按经济活动特点不采用日历年度 • ★由于经济业务的周期与会计期间可能不一致,导致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 ★会计分期带来的问题 • ·给利润的操纵提供了手段(工具) • ·会计难题------“长期(跨期)”业务会计处理的“合理”与否难于判断,从而为企业操纵“期间”利润提供了机会。

  7. 货币计价 ★目的:统一计量尺度。 ★表层含义:会计旨在反映企业业已发生的一切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交易及事项。 ★深层含义:假设作为计量手段的货币,其自身的价值即“币值”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否则,日常的计量将难于正常进行。

  8. 权责发生制 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即凡是收取一项收入的权利已经具备,不论企业是否取得这项收入上的现金,都应该确认;同样,只要主体已承担某项费用的义务,即使与该项义务相关联的现金支出行为尚未发生,也应入账并确认费用。

  9.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以导致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行为”的发生时间为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以由收入带来的现金“收到”时间和由费用导致的现金“付出”时间为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讨论:您认为哪一种核算基础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结果?

  1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⑴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⑵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⑶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12. 可比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相关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的信息应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部门和人员所做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有关。 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明晰性原则 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3. 配比原则 1、目的:为了适当地核算出“特定期间”的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 2、前提:收入确定既定 3、配比:为本期收入实现而发生的费用(代价)都应该作为本期的费用。 4、“配比”的相对性: ·“收入”与“费用”的计价标准问题:“收入”按“现在”的价格标准计量;而很多“费用”则是按“过去”的价格标准计量的(如“折旧”)。 ·有些费用很难说究竟与哪一项特定收入相关(如本期发生的“采购费用”,严格来讲应该在销售本期所采购商品的未来某一期间确认入账),从而导致“费用”与“收入”无法紧密相随。

  14. 实际成本原则 ★目的:统一会计上资产价值的记录标准。 ★含义:企业通过“交易”所取得的任何资产,都应该按该项资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格------现金支出加上非现金支出的现金等值(约当现金量)------计价入帐,且不得随意改变。 ★言外之意:企业拥有的任何资产(经济资源),如果不是通过可以计量其成本的交易所获得,那么,就不能计价入帐。如商誉、品牌价值、人力资源等。 ★优点:客观、真实、可验证 ★不足:币值变动导致报表中的信息不完全真实 ★影响:损害了“相关性”,保证了“客观性”(可靠性)。

  15.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⑴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即长期资产的计量);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 ⑵将资本性支出计入收益性支出,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资本性支出,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16. 实质重于形式 指会计人员应根据会计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处理并提供会计信息,而不能根据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

  17. 稳健性原则 基本原则:当会计处理面临不确定性时,宁愿低估而不是夸大净收益和净资产(净权益)。指选择对报表产生最不利影响的计量方法,即面对不确定因素应持有的谨慎态度。 • 要求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费用),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 不高估资产、业主权益和收入;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 会计报表方面,应揭示重大或有负债及其他高风险项目。

  18. 稳健性原则 具体要求: • 只有在绝对确定(即有把握)时,才能确认收入(从而增加净资产); • 只要有合理的可能性,就要确认费用(从而减少净资产)。 • 举例: • A公司与B公司于2000年10月16日签定了销售合同,合同金额为560万元,计划于次年一季度交货。那么,A公司可否于2000年确认该项销售收入? • 2000年12月31日,甲公司作为投资持有的某公司发行的股票的市价为15000元,其原帐面价值(成本)为19000元。那么,2000年12月31日是否应该确认该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甚至转为盈利(股价反弹至19000元以上)的4000元损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