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再生障碍性贫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病例 • 佟某某,男,17岁。因痢疾服用氯霉素1周,2月后突然昏倒,之后常感头昏、乏力、心悸、齿龈和鼻出血、柏油样便而入院治疗。住院105天因经济原因而出院。诊见面色苍白,神疲嗜睡。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5g/L,血白细胞4×109/L,中性0.51,淋巴0.46,血小板72×109/L。诊为重度再障。一年后, 血红蛋白80g/L,血红细胞2.7×1012/L,血小板70×109/L;2年后,血红蛋白110g/L,血白细胞5×109/L,血小板100×109/L;已上班工作。

  3. AA:简称再障。是一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电离辐射及不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周围血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AA:简称再障。是一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电离辐射及不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周围血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4. 一 病因 • 1.原发性:占80%~88%,病因不明。

  5. 2.继发性 : • (1)药物:氯霉素、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是引起AA最常见的病因。 • (2)化学物质:苯及苯类化合物、杀虫剂及重金属等,以前者最为常见,其毒性损害是累积性的。 • (3)病毒感染: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 (4)电离辐射:具有剂量依赖性,与组织的特异敏感性有关。 • (5)妊娠:欧美国家多见。

  6. 二 临床表现 • 1.急性再障:发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有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 2.慢性再障: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7. 三 实验室检查 • (一)血象 •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三项中之二项: • (1)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 (2)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 (3)血小板<20×109/L。

  8.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常较急性再障高。

  9. (二)骨髓象 •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1)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脂肪滴多见。 • (2)粒、红两系细胞均严重减少.粒系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 (3)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高。 • (4)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 (5)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成堆出现时称“非造血细胞团’。 • (6)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大小不一。

  10.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1)骨髓增生程度不一,多为增生减低、若遇代偿性造血灶可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 (2)粒系细胞总百分率正常或减低。 • (3)幼细胞总百分率可减低、可正常、甚至可增高,但可见晚幼红细胞百分率高于中幼红阶段的现象,且胞核高度致密、浓染.呈“炭核”样,提示脱核迟缓。 • (4)M:E比值可正常、可减低。 • (5)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但比急性型轻。 • (6)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即便骨髓增生良好也如此,此为诊断本病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之一。 • (7)浆细胞、网状细胞、脂肪细胞常见增多。 • (8)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11. (三)骨髓组织学 • 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 • 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 • 可出现间质水肿、出血甚至脂肪坏死

  12.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再障的诊断 •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 •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 2.一般无脾肿大。 • 3.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3. (二)鉴别诊断 • 1.PN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再障增高,PNH很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再障常减少,PNH常增高),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再障为阴性,PNH为阳性)

  14. 2.MDS-RA:MDS-RA以三系病态造血为主,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异常红细胞及异常血小板。2.MDS-RA:MDS-RA以三系病态造血为主,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异常红细胞及异常血小板。

  15. 3. 低增生性白血病:一般无淋巴结、肝、脾肿大,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中原始细胞>30%。

  16. 4.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晚期病例常有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示干抽,并常显示增生低下。但本病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周围有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和泪滴状红细胞。4.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晚期病例常有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示干抽,并常显示增生低下。但本病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周围有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和泪滴状红细胞。

  17. 5.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5.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 (1)血象:呈正细胞性贫血,HCT减少,MCV、MCH和MCHC均正常网织红细胞数量和绝对值均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少数急性型可降低,白细胞分类正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态正常。

  18. (2)骨髓象:红系各阶段比例均降低,幼红细胞<5%。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各阶段均正常。当红系严重减少时,则粒系相对增加,但原始粒和早幼粒增加不多,有时晚幼粒细胞梢增加。个别患者的巨核细胞可增多,三系细胞无病态造血的形态异常,无髓外造血的表现。

  19. (3)免疫学检查:抗幼红细胞抗体、抗EPO抗体可阳性。部分病例(主要是继发性慢性型)血清中可出现多种抗体,如抗核抗体、冷凝集素、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和红斑狼疮细胞因子等。(3)免疫学检查:抗幼红细胞抗体、抗EPO抗体可阳性。部分病例(主要是继发性慢性型)血清中可出现多种抗体,如抗核抗体、冷凝集素、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和红斑狼疮细胞因子等。

  20. 6.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停滞,亦称再生障碍危象。 • (1)血象:Hb、RBC、Hct明显减少,Ret急剧下降或为0。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粒系可见中毒颗粒、异型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21. (2)骨髓象:多增生活跃,也可增生减低。只有红系造血停滞时,红系细胞少见,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伴粒系造血停滞时,粒系细胞少见,可见巨大早幼粒细胞,伴巨核系造血停滞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三系造血停滞时,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但可见早期粒、红细胞。(2)骨髓象:多增生活跃,也可增生减低。只有红系造血停滞时,红系细胞少见,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伴粒系造血停滞时,粒系细胞少见,可见巨大早幼粒细胞,伴巨核系造血停滞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三系造血停滞时,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但可见早期粒、红细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