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线 虫 ( Nematode)

线 虫 ( Nematode). 概 论. 属于线性动物门的线虫纲 (Nematoda). 种类多,数量大,全球约有一万余种.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 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 10 余种. 重要的有丝虫、钩虫、旋毛虫、蛔虫等. ( 一 ) 形态特征. 1 、成 虫. 外观呈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 异体 , ♂<♀ , ♂ 尾端多具特征,与分类有关. 角皮层:在虫体的前、后端常形成特殊的结构,如: 唇瓣、头翼、交合伞、交合刺等,与虫体的附着、感 觉、交配等有关,有的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Download Presentation

线 虫 ( Nematod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线 虫 ( Nematode)

  2. 概 论 • 属于线性动物门的线虫纲(Nematoda) • 种类多,数量大,全球约有一万余种 • 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 • 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 重要的有丝虫、钩虫、旋毛虫、蛔虫等

  3. (一)形态特征

  4. 1、成 虫 • 外观呈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 ♂♀异体,♂<♀, ♂尾端多具特征,与分类有关 • 角皮层:在虫体的前、后端常形成特殊的结构,如: • 唇瓣、头翼、交合伞、交合刺等,与虫体的附着、感 • 觉、交配等有关,有的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 原体腔 (protocoele):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体 • 腔膜覆盖。腔内充满原体腔液,成为组织器官间营养 • 物质、氧和代谢产物交换的介质。 • 消化道:呈管状,简单,包括口孔、口腔、咽管、中 • 肠、直肠和肛门。 • 生殖器官雌虫多为双管型,雄虫为单管型

  5. 2、虫 卵 • 外观 :卵圆形,无卵盖,卵壳多为黄色或无色 • 结构 : 卵壳一般分为三层 外层 —— 卵黄膜(很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6. (二)生活史特征 成虫 ●基本发育阶段 : 虫卵 幼虫 ● 幼虫只发育不增殖,蜕皮是其显著特征 蜕皮(molting):幼虫蜕皮时,皮下组织先行增厚,旧 角皮与其分离,同时由皮下层分泌物 逐渐形成新角皮,旧角皮在幼虫分泌 的蜕皮液作用下自内向外逐渐溶解, 最终破裂而脱掉。 ● 寄生部位: 肠道:如钩虫、蛔虫、鞭虫等 组织:如丝虫、旋毛虫

  7. ● 生活史类型 : 1. 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属于此型发育类型的线虫统称土源性线虫。生活史较简单。根据虫卵在外界发育的不同情况可分为: • 虫卵产出后不久即具有感染性,如:蛲虫 • 虫卵产出后需要在外界发育一段时间才具有感染性 • 如:蛔虫、鞭虫 • 虫卵产出后需在外界发育并孵出幼虫才具有感染性 • 如:钩虫 • 既有自生世代,又有寄生世代,如:粪类圆线虫 肠道内寄生性线虫多属土源性线虫

  8. 2.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 属于此发育类型的线虫,统称为生物源性线虫。生活史较复杂,如:丝虫、旋毛虫。 组织内寄生性线虫多属生物源性线虫 组织内寄生性线虫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要重于肠道内寄生性线虫

  9. 似 蚓 蛔 线 虫 (Aascaris lumbricoides)

  10. 一、形 态 1. 成虫 • 外观 • 雌雄异体 • 固着器官

  11. 雌虫:2035×0.3 0.6cm, 个别可达49cm 雄虫:15 31×0.2 0.4cm

  12. ♂ 蛔虫生殖器官

  13. 2. 虫卵 (1)受精蛔虫卵 • 形状:宽椭圆形 • 大小:45~75×35~50m • 颜色:棕黄色 • 卵壳:厚,分受精膜、壳质 层、蛔甙层三层 • 内含物:1个大而圆的卵细胞, 与卵壳间有新月形间隙 • 特殊物:外面常附有一层凹凸 不平的蛋白质膜

  14. (2)未受精蛔虫卵 • 形状:长椭圆形 • 大小:88~94×39~44m • 颜色:棕黄色 • 卵壳:只有壳质层,比受 精蛔虫卵薄 • 内含物:许多大小不等的 折光颗粒 • 特殊物:外面的蛋白质膜也 比受精蛔虫卵更薄

  15. 二、生活史

  16. (钻入肠粘膜经移行再回到小肠发育) 幼 虫 成 虫 (小肠内孵出) 体内 (约2个月) 人 (产出虫卵) (经口感染) 感染期虫卵 虫 卵 (初产卵) 土壤里 (约3周) (发育) ( T. W. O2 ) 蛔虫生活史示意图

  17. 生活史要点 发育阶段 :虫卵(初产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感染阶段 :感染期虫卵(内含幼虫)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经口食入) 寄生部位 :小肠、空肠为主,回肠次之 成虫食性 :半消化食物 移行途径 :肺泡停留10天左右 虫卵发育条件 :温暖、潮湿、荫蔽、含氧充分的泥土 发育需时 :60~75天 虫体寿命 :1年左右 产卵量 :约24万个 / 日 / ♀

  18. 三、致 病 (一)幼虫致病 • 机械性损害: 移行时造成,如肠、肝、肺等处,尤其是肺泡壁毛细血管的破裂 • 变态反应: 幼虫释放的代谢物、蜕皮液,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的变态反应,如:蛔蚴性哮喘,可致患者发热、咳嗽、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肺部X线检查可显示为浸润性病变,但病灶常有游走现象,可自行消散。这种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征性表现,称为肺蛔虫症,也叫Loeffler 综合征 • 异位损害: 甲状腺、脾、脑、肾等

  19. (二)成虫致病 导致营养不良,消瘦等。重度感染的儿童甚至可引起发育障碍。 • 夺取营养: • 损伤肠粘膜: 机械和化学刺激,损伤肠粘膜并引起炎症性病变,致使消化和吸收障碍,也导致营养不良。 • 变态反应: IgE介导,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骚痒、结膜炎等。 • 并发症

  20.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原因:钻孔 喜苦、酸 ,嫌甜、辣 遇氧麻痹 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可刺激虫体,使虫体的活动力增强,乱窜乱钻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 : • 胆道蛔虫症:占并发症的 64% • 蛔虫性肠梗阻:占并发症的32.8% • 蛔虫性肠穿孔 • 蛔虫性阑尾炎 • 蛔虫性胰腺炎

  21. 四、诊 断 由于雌蛔虫产卵量大,故病原学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 常用的方法 :(粪检) • 直接涂片法: 一粪三检,检出率可达95% • 浓聚法:阴性者可用饱和盐水孵聚法和沉淀集卵法检查 • 治疗性诊断:给药驱虫排出虫体也就确诊 • 直接排虫或吐虫 • 痰液:幼虫致病时可在痰液中检查蛔蚴

  22. 五、流 行 全世界感染人数为13亿, 每年死于蛔虫性肠梗阻的就有一千多人。我国有8593万人感染,平均感染率为 12.72% ,贵州最高(41.59% ),其次是湖南(30.41%) 。 (一)分布 • 分布特点 • 世界性 • 感染众 • 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 • 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 春夏季节感染率高于秋冬季节

  23. 蛔虫感染普遍 的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不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5. 某些节肢动物的携带、传播

  24. (二)流行环节 • 传 染 源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传播途径 含受精卵的粪便污染环境(土壤、蔬菜、瓜果等) 鸡、犬与一些节肢动物的机械性携带 • 感染方式 误食(经口)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与当地的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

  25. 六、防 治 •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 • 合理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切断传播途径 • 控制传染源:查治病人/带虫者,肠虫清 • 治疗胆道蛔虫症,可采用: • 十二指肠镜取虫 • 静脉点滴20mg地塞米松,2~3小时口服硫酸镁 • 10~20g,促使排虫 • 食醋口服,阿托品解痉,输液抗炎等治疗

  26. 钩 虫(hookworm)

  27.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 锡兰钩口线虫 与 • 犬钩口线虫 • 巴西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28. 一、形态 (一)成虫 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雄虫后端膨大,由角皮延伸形成膜质交合伞;雌虫末端呈圆锥形。 (1)外观:

  29. 咬附在肠壁上的钩虫

  30. 钩虫成虫

  31. (2)两种钩虫成虫形态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10~13×0.6 9~11×0.4 (mm) ♂ 8~11×0.4~0.6 7~ 9×0.3 体 形 “ C ” 形 “ S ” 形 口 囊 有两对三角形钩齿 有一对半月形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卵圆形 撑开时呈扁圆形,似扇形 背辐肋 远端分2支,分3小支/支 基部分支,分2小支/支 交合刺 2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1刺末端呈钩状常包于另1刺中 尾 刺 有 无

  32. (3)与致病有关的结构 • 口囊:虫体前端为发达的角质性口腔,内有口齿 • 咽管:长,咽管肌肉发达,肌细胞呈放射形和环 • 形排列,并交替收缩与松驰,使咽管具唧 • 筒样的作用,有利于吸血。 • 头腺: 可分泌抗凝素,阻止血液凝固 • 咽腺﹕ 3个。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降低宿主肠 • 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故有“生化 • 固着器”之称。蛋白水解酶可抑制宿主血液 • 凝固。 • 排泄腺:分泌蛋白水解酶

  33. (二)虫卵 • 形状:长椭圆形 • 颜色:无色透明 • 大小:56~76×36~40m • 结构:卵壳薄,刚随粪便 • 排出时,卵内有2~4 • 个细胞,卵壳与细胞 • 间有明显的空隙。随 • 着时间的推移,卵内 • 细胞发育成多个,甚 • 至为幼虫。

  34. 二、生活史

  35. 钩虫生活史示意图 成 虫 (经移行回小肠内发育) (产出) 体内 人 (经皮肤感染) (5~7周) 丝状蚴 虫 卵 ( T. W. O2 ) 土壤里 (5~6天发育) ( 24h内孵出 ) 杆状蚴(第一期) 杆状蚴 (第二期) (48h内发育)

  36. 生 活 史 要 点 发育阶段:成虫、虫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多在空肠上段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主要经皮肤侵入,也可经粘膜、胎盘、乳汁等 虫卵与幼虫在外界发育的适宜条件 移行途径:与蛔虫的区别:1)起点不同;2)肺内不蜕皮 成虫食性:主要是血液,组织液、肠粘膜和上皮细胞等也可 成虫寿命:一般3年,十二指肠钩虫:7年;美洲钩虫:15年

  37. 三、致病 两种钩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更大。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 俗称“粪毒”。原因:钩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觉得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 ~ 2天内出现红肿或水疱,抓破后可由浅黄色液体流出,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自愈 2. 肺 部 损 害 : 钩蚴移行穿入肺泡时所引起。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咳嗽、哮喘、痰中带血等,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38. (二)成虫致病 1.消化道病变 • 病因: 成虫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和糜烂病灶,病灶直径3~5 mm,有时可形成大块片状出血性淤斑,深度可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镜下可见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 病变部位: 肠壁粘膜层、固有层、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初时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腹痛特点:持续性、弥散性,尤以上腹部及脐周围剧痛,每日常伴有2~3次痉挛性加剧。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 • 临床症状:

  39. 2. 贫血 • 原因: 1)出血:钩齿和板齿 2)吸血:咽管,边吸边排 3)渗血:头腺、咽腺 4)失血:频繁更换咬附部位 • 性质: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由于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从而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 • 症状: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昏、乏力;严重者轻微活动都会心慌、气短;部分患者颜面部和下肢浮肿,以及贫血性心脏病等表现。

  40. 3 . 异嗜症 少数贫血患者喜食木屑、生米、生豆、茶叶甚至破布、碎纸、泥土、煤渣等 ,补充铁剂后症状逐渐消失。

  41. 4. 婴儿钩虫病 • 常见症状: 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 • 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肿大。 • 特征: 1)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 2)合并症: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出现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合并症者达30~40%。 3)病死率高:<1岁为4%,1~5岁达7%

  42. 四、诊断 病原学检查即可确诊 1. 粪检 1) 直接涂片法:简便易行,但易漏诊 2) 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虫卵比重1.06,饱和盐水比 重1.20。虫卵检出率比1)高约5.6倍。 3 ) 钩蚴培养法:检出率同2),可鉴别虫种,对选择 驱虫药物有实际意义。但培养时间长,需 5~6日方能明确诊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