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一、地球的公转 1. 方向: 。

一、地球的公转 1. 方向: 。. 自西向东.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2. 周期: 一个恒星年,即 。. 椭圆. 3. 轨道: 近似正圆的 轨道。. 较快. 较慢. 4. 速度: 近日点 ,远日点 。.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自转→. 23°26′. 夹角. 黄道平面. 公转→. 2. 影响: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 运动。. 南、北回. 归线. 往返. 回归年. 3. 周期: 一个 ,即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eno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地球的公转 1. 方向: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 2.周期:一个恒星年,即。 椭圆 3.轨道:近似正圆的轨道。 较快 较慢 4.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2.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自转→ 23°26′ 夹角 黄道平面 公转→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运动。 南、北回 归线 往返 回归年 3.周期:一个 ,即365日5时48分46秒。

  3.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长夜短 最大值 昼短夜长 越短 最小值 昼夜等长

  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 (2)季节变化 南半球各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5. 四、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和的季节变 化导致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最长 最高 夏季: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 的季节 最短 最低 冬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 (2)天文四季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6. 春季:3、4、5月 夏季: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月 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南半球与之相反) (3) 6、7、8 各三个月 12、1、2 2.五带的划分 (1)界线:和极圈。 (2)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回归线 热带

  7. 2009年1月27日~2月2日, 温家宝总理圆满完成欧洲四国 的“信心之旅”;2月8日~22日, 习近平副主席顺利结束拉美五 国和马耳他的正式访问;2月10日~18日,胡锦涛主席 圆满结束亚非五国的“友好合作之旅”。结合右图回答 1~2题。

  8. 1.胡锦涛主席结束“友好合作之旅”回国时,地球的公转位 置可能位于图中的 () A.aB.b C.c D.d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可判断2月18日地球公转位置可能位于b点。 答案:B

  9. 2.有关三位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2.有关三位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 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 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 变大 解析:自1月27日至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 答案:C

  10. 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POQ=60°,∠POM=30°),回答3~4题。 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 理坐标可能是 () A.20°26′S,120°E B.23°26′S,120°E C.20°26′N,60°E D.23°26′N,60°E

  11. 4.图示日期 () A.可能在1月份B.可能在7月份 C.可能是夏至日D.可能是冬至日 解析: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半球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判断OM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即M为6∶00,则0°经线为8∶00,推断太阳直射点为60°E。根据∠POQ=60°,则极昼范围在北极圈以北,不是北半球夏至,而是夏至附近,所以可能在7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26′N。 答案:3.C4.B

  12.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 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 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1)黄赤交角的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 交角。

  13. (2)大小:如图所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大小:如图所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23°26′。

  14.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 运动。

  15.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 一轴:地轴。二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地轴与赤 道面夹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 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 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16. 3.黄赤交角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五带范围 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 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 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黄赤交角为 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 有直射现象。

  17.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 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 间的关系。如图: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 数=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 度范围= 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18.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 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 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 现象的变化。

  19. 1.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 读图完成(1)~(2)题。

  20. (1)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 A.66.5°B.26.5° C.63.5° D.69.5° (2)若移动轨迹是③,与②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城站将无极昼极夜现象 B.地中海气候的范围将不会变化 C.北京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 D.悉尼元旦的日出方位将是东北

  21. 解析:第(1)题,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①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6.5°之间来回移动,说明此时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5°。第(2)题,比较移动轨迹③和②可知,③所示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小,故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楼房影子在冬季时会缩短,故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解析:第(1)题,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①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6.5°之间来回移动,说明此时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5°。第(2)题,比较移动轨迹③和②可知,③所示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小,故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楼房影子在冬季时会缩短,故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 答案:(1)C(2)C

  22.   由于晨昏线和太阳直射光线垂直,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晨昏线也在不断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23.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24.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

  25. 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 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 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 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26. 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27.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28. 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29.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 相等。

  30. 2.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 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1)~(2)题。

  31. (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A.乙和丁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32. 解析:此图为12月四地昼夜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乙地出现极昼位于南极点周围,丙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根据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可求出三地经度,如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故甲地经度为120°E,同理丙地经度为165°E,丁地为75°W,乙地因全是白昼无法确定正午时刻,故丙、丁位于西半球。由上面分析可知甲地为(0°,120°E),丙地经度为165°E且在南半球。故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解析:此图为12月四地昼夜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乙地出现极昼位于南极点周围,丙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根据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可求出三地经度,如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故甲地经度为120°E,同理丙地经度为165°E,丁地为75°W,乙地因全是白昼无法确定正午时刻,故丙、丁位于西半球。由上面分析可知甲地为(0°,120°E),丙地经度为165°E且在南半球。故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 答案:(1)C(2)D

  33. 1.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

  34. 2.季节变化

  35.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计算 (1)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 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 (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 射点纬度)-90°

  36. 2.应用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 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 为12时。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 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 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7.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 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 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38. (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 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 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 短的时刻。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 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北 朝向的变化。

  39. (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 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 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 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 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 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 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40.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 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 系为α+h=90°(如图乙)。

  41.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 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 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 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42. 3.(2010·绍兴调研)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 线。回答(1)~(2)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