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王章明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 2006.7. 金华. 一、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 ①从 “ 化人 ” 到 “ 人化 ” :. 20 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发展,经历了 20 世纪 20 年代课程研究运动的蓬勃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以及 20 世纪 70 年代课程研究领域的反思之后 , 课程领域的变革随之呈现出日渐加剧之势 , 从 “ 化人 ” 的课程向 “ 人化 ” 的课程的演绎构成了这一时期课程变革的主线 , 同时也昭示着今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 从 “ 化人 ” 转向 “ 人化 ”.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王章明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 2006.7.金华

  2. 一、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①从“化人”到“人化”:一、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①从“化人”到“人化”: • 20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课程研究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以及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的反思之后,课程领域的变革随之呈现出日渐加剧之势,从“化人”的课程向“人化”的课程的演绎构成了这一时期课程变革的主线,同时也昭示着今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3. ①从“化人”转向“人化” • 所谓“化人”的课程,其基本取向是将人在课程中视为被动的、消极的、下位的因素,以静态的、间接的、外在的要求来替代人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动态的、直接的、内在的需求,从而使人成为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这种课程所造就的对象往往趋向于迷信权威力量,崇尚书本知识,缺乏反思批判的意识和创新变革的能力。其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使人成为什么”的问题。显然,这种课程取向与当代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充分、全面的发展都是极不协调的,因而成为批判的焦点。

  4. 从“化人”转向“人化” • 所谓“人化”的课程,则是充分意识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意识到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而凸显人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目标以人为本,着眼于学者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潜力。其关注的焦点则是“人能够成为什么”的问题。

  5. ②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②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0世纪西方哲学观从知识认识论到知识价值论、由关注知识世界到关注人的意义世界的转换给了教育以新的启示。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理应顺应这一时代主题。课程价值取向的重心也需要作必要的转移,进行内在超越,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儿童生存的意义,实现教育由外在目的向自身意义世界的回归

  6. 肖川的教育理想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7. 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 •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8. 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 刘旭博士认为:三种价值取向都是合理的,但它的 地位和意义不同:个人的价值取向是目的性的,社会 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性的,知识的价值取向是条件性 的;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的、以目的性 价值取向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结构。有了这种 结构,各种价值取向就有了明确的归属。

  9. ④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受5种张力的拉动 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多元主义教育价 值观; 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教育民主与教育公 平的理念;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 观; 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生态伦理观;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个性发展观。

  10. 二、高中体育新课标与旧大纲有何差异 课标 大纲 指导思想: 健康、育人 体质、技能 课程目标: 目标体系 目标维度 课程内容: 差异与均衡 项目与一统 课程管理: 三级制 集权制 课程实施: 以学生为中心 以社会为中心 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为主 技能结果为主 教学方式: 以教师的教为主, 以学生的学为主

  11. 三、高中课标与初、小课标有何区别 指导思想没区别:强调“健康第一” 课程目标因选项有所不同:术有专攻与体会感受 学习内容在“范围”与“要求”上有所不同; 教学方式:高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重大 学习评价:高中考所选内容,外加健康行为考核

  12. 《课标》解读中的几个拐点 • 1、教师教“教材”→用教材教“学生”; • 2、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和而不同的; • 3、关于技能与体能是“实体”,心理与适应是“液体”,运动参与是“气体”; • 4、关于有趣与有益的教材是学生发展的“饭”,无趣与有用的是“菜”,有趣而无益的是“味精”,无趣又无价的是“药”; • 5、讨论:什么样的知识算有价值?对谁有价值?是学生、社会、还是学科?体现价值的成本是多少?衡量价值的标准(参照)是什么?

  13. 五、如何选取课程的内容资源 • 我们的劳作为了什么?拿什么奉献给学生?凭什么说学生已学有所得?这三个内在关联的追问,就构成了分析、选择、操作的思维平台。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框图表示: • 目标 教学目的 应然状态:一种理想 • 内容 培养目标 • 目标 课程目标 实然状态: • 手段 教学目标 一种实践 • 目的与目标的关系图

  14. 如何选取课程的内容资源 • 面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应作如下追问: • ——它与教学目标的相关度高吗? • ——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 • ——它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 ——它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 ——它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

  15. 如何选取课程的内容资源 • 选择教学内容的准则: • ——选择学科体系结构的基础性内容; • 语文中有“字、词、句、段”,有“修辞、语法、逻辑”; • 数学中有“加、减、乘、除”,有“代数、几何、函数”; • 体育中的基础性内容究竟是什么? • ——某一项目教材内部,可能有基础性内容,如铅球,原地推是滑步推的基础;如跳远中有“腾空步”; • ——但不同项目教材之间,除了动作结构比较接近之外,项目教材之间,一般都不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故体育学科的内容体系,总体上不具备彼此间的逻辑 关系。

  16. 如何选取课程的内容资源 • ——如果硬要抽象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那么,只能是个体的身体素质,再作抽象的话,又只能是“爆发力与协调性”,而且,这一所谓的基础,更多取决于先天的遗传。 • ——个体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远远大于IQ的差异,使体育课程的编制或教材内容的排列,比其它学科带来更大的难度。 • ——先天素质的不同,导致强者的“吃不饱”(在难度、强度等方面);弱者“吃不了”的现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很关键。 • ——内容之间无逻辑关联,内容排列无所谓前后,这是体育学科在“体系”的特殊性,客观上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现象”的产生。

  17. 如何选取课程的内容资源 • ——选择贴近社会需要的生活性内容; • 健身方面:跑步、基本体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韵律操、体育舞蹈、游泳、足球等; • 娱乐方面:象棋、围棋、定向运动、台球、保龄球、登山、远足等; • ——选择适合学校环境的教育性内容; • 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学习用的,必须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所学内容不被 学生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成为一种外在物。“好学”与“乐学”,是筛选教材最理想化的尺子。

  18. 专家的看法 • 毛振明:竞技项目教材化的视角和方法 • 视角: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创造学、力学、史学、美学、生理学 • 方法:变形、简化、趣味化、生活化、理性化、游戏化、文化化、运动处方化 • 赖天德:选择教材综合考虑五个因素 • 典型性 基础性 实用性 • 可行性 文化性 • 周登嵩:教材内容多样化与度的把握 • 从小学到大学,应提供多样化又实用的教学内容; • 以教学目标与学校物质条件,作精选与优选; • 着眼于健身、娱乐、育人、体育教养、文化传播、个性全面发展。

  19. 专家的建议 • 1.依内容资源的目标性、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与社会性,作出总体上的判断与选择。 • 2.在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明确什么是“急需开发的内容”,什么是“需要开发的内容”,什么是“不必开发的内容”和什么是“不能开发的内容”。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合理的原则、标准和程序,不能为开发而开发,也不能不管有用没用都去开发,更要深入地钻研新教材,教好新教材。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需要,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服务。 • 3.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20. 六.一堂好课的标识(个人观点) 1.适宜的内容资源:有趣与有益 有趣可分内在与外在,内在应顺势发展,外在需教学技艺。课程教学的使命主要在于培养兴趣。 2.得体的教学目标:预设加生成 预设的是实体目标,生成的是情感意义 3.合理的活动序列:流水线 教法步骤按动作形成规律,活动安排依队型的相似性 4.良好的学习氛围:协作、责任与进取 5.鲜明的教学风格:友爱、激情、赏识

  21. 七、教学设计的理路 • 1教学设计并不神秘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运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传播理论,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2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有很大的不同: • ——具有很浓的理论色彩; •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 ——选择适合于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 • ——注重效果评价与反馈环节。

  22. 教学设计的理路 3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及内容: 分析学习背景→ 分析学习任务→ 分析学习者→ 确定学习 目标 →设计教学策略 → 选择教学媒体→ 实施教学评价 4各环节的思考线索: 分析背景、任务、学生,就是我们所习惯的学情分析,背景分析的内容是,校风、教风与学风,任务分析的对象是水平目标与现实状况的差距,分析学生的视角是学习起点、对教材的熟悉度、喜爱度与认同的授课方式。

  23. 各环节的思考线索 • 如何确立学习目标: A)用行为目标表述之:能做什么?使能的条件?基本的要求;(简称ABCD模式) B)目标尽可能设置的明白、具象与可测; C)目标与内容的潜在价值及教学策略相呼应。 • 如何优化教学方案: 每种教学方法与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软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理),每一目标的达成都是有代价的。

  24. 教育代价论 • 从教育代价的维度上看,程式和机械的教学设计,可以节省学练的时间,提高练习的效率,但它的代价是枯燥无味;要追求“主动性和主体性”的教学效果,它的代价是“试错与局限”,也许在认知和非智力性因素方面,赢得优势,但在学生的生物性改造和技能习得方面,可能带来劣势。 • 无论是传统备课的过去,还是现代教学设计的今日,都有可能存在,能否把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喜好和教学风格。 • 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个视学生为衣食父母的教师,一个乐观与幽默的教师,定然能建构出人本主义的教学图式;一个注重脸面和威严的教师,一个重理性而轻感性的教师,显然倾向于以“学科为中心”的实施程式。

  25. 三种教学计划的设计 • 1水平教学计划 思考的起点是:本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总目标与领域目标,思考的重点是——特色; • 2模块教学计划 思考的参考坐标是:横轴是领域目标,纵轴是硬件软件,思考的的重点是——实效; 讨论:项目组块可行吗? • 3课时教学计划 思考的参照体是——行为结果,设计的重点学习方式与活动氛围。

  26. 给教研员们的建议 • 1水平教学计划看“ 差异”; • 2模块教学计划抓“ 校本” • 3课时教学计划重“反思”

  27. 给教师们的建议 • 1技术教学是你的本色,对学生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从旁观、尝试到定型比赛; • 2新课标没什么新处,只不过是国家强调了以下三点:人人参与、心灵阳光、人际互融; • 3教是为了不教,分享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就是你的实践智慧。

  28. 美丽的愿景 • 教学是一种探索; • 探索是一种单纯而美丽的航行; • 航行中锁定理想并欣赏沿途的风景; • 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时代的幸福记忆。

  29.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