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沂水春风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沂水春风. 【 教学目标 】 1 、掌握实词:居、如、方、作、撰、伤、鼓、与 2 、重点虚词:乎、焉、以、尔。 3 、掌握 《 论语 》 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 4 、重点句式 5 、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6 、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预习检查. 一、注音 千 乘 ( )之国 饥 馑 ( ) 俟 君子( ) 莫 春( ) 端章 甫 ( ) 哂 之( ) 铿铿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沂水春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沂水春风

  2.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居、如、方、作、撰、伤、鼓、与 2、重点虚词:乎、焉、以、尔。 3、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 4、重点句式 5、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6、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3. 预习检查 一、注音 千乘( )之国 饥馑( ) 俟君子( )莫春( ) 端章甫( ) 哂之( ) 铿铿( ) 喟然( )沂水( ) 舞雩( ) shèng jǐn mù fǔ sì shěn Kēng yí yú kuì

  4. 二、一词多义 赞同,同意 句末语气助词,吗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鼓瑟希,铿尔 3、尔何如? 如果 至于 或者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你

  5. 三、词类活用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端 ,章甫: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6. 四、指出下列句式结构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毋以吾(年长)(而不言)也 宾语前置句 , 即何以应为“以何” 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

  7. 温馨提醒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咏读古文的要领: 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 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 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要是不忘准确朗读。

  8. 一 .整体感知文本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孔子□志 孔子问志 弟子述(撰、言)志 孔子评志

  9. 1、具体研讨,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2)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志向的?

  10. 【补充材料】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论语·公冶长》)

  11. 2、质疑解答,归纳状态形容词。 (1)“率尔”的“尔”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词。 (2)请同学们归纳已学过的有关形容词词尾的例句。 (3)《论语》中重视用形容词描摹情状,除了这种带形容词词尾结构的,还有的则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请同学们对《论语》中已学过的这类状态形容词作归纳。

  12. 郁郁乎(二课3.14章)  硁硁乎(四课14.39章) 恂恂如(九课10.1章) 踧踖如(九课10.1章) 侃侃如(九课10.1章,十二课11.13章) 訚訚如(九课10.1章,十二课11.13章) 与与如(九课10.1章) 行行如 (十二课11.13章) 斐然 (十二课5.22章) 循循然 (十二课9.11章) 忽焉 (十二课9.11章) 莞尔 (十二课17.4章) 卓尔 (十二课9.11章) 率尔 (十三课11.26章) 铿尔 (十三课11.26章)

  13. 二.研究性学习与拓展 探究一:曾皙是的“志”是什么? •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14.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15. 探究三:《沂水春风》留给你的是什么? 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我们在座的同学,定有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一样个性思想的人。 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请简述你的理由。 理由内容包括:1、立足文本,陈述欣赏点。2、联系实际,陈述欣赏的原因

  16. 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17.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 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 于丹《论语》心得

  18. 何怕他人“哂”“不让”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     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 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    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

  19. 作业: 上课的讨论,侧重与你的口语表达,课后不妨写一篇随笔,来训练自己的书面语表达。题目可以是: ****** ——读《沂水春风》有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