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魯 迅 (1881-1936)

魯 迅 (1881-1936). 魯迅簡介 魯迅短篇小說簡介 小說分析:〈藥〉. 文學創作:小說、散文. 中國現代作家的巨擘 中國新文學的重要奠基人 文學史家楊義認為: 以「憂」來思索著浩大的人間世界的悲哀; 又以「憤」來反抗著悲哀深處隱含的絕望。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名為《吶喊》) 散文詩 中可一窺魯迅的內心世界奇特而晦暗 雜文 被稱為「匕首」,顯見文章犀利猶如武器。. 古典文學研究. 著有《中國小說史略》 整理:《古小說鉤沈》 《唐宋傳奇集》 金石拓本 校正《嵇康集》. 成長經歷. 浙江紹興人 原名 周樹人

ay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魯 迅 (1881-1936)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魯 迅(1881-1936) 魯迅簡介 魯迅短篇小說簡介 小說分析:〈藥〉

  2. 文學創作:小說、散文 • 中國現代作家的巨擘中國新文學的重要奠基人 • 文學史家楊義認為:以「憂」來思索著浩大的人間世界的悲哀;又以「憤」來反抗著悲哀深處隱含的絕望。(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名為《吶喊》) • 散文詩中可一窺魯迅的內心世界奇特而晦暗雜文被稱為「匕首」,顯見文章犀利猶如武器。

  3. 古典文學研究 • 著有《中國小說史略》 • 整理:《古小說鉤沈》 《唐宋傳奇集》 金石拓本 校正《嵇康集》

  4. 成長經歷 • 浙江紹興人 • 原名周樹人 • 其二弟周作人亦是新文學作家長於翻譯及散文。 • 1893年(13歲)曾祖父過世,祖父因事下獄,父親病重,導致家道中落。幼時在村中頗受輕賤,看盡世情冷暖。

  5. 1898(18歲)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就學 • 1899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 • 後發現日本維新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1903(23歲)入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 元配朱安。後與許廣平(魯迅任教北京女師大國文系的學生)同居,育子海嬰。

  6. 棄醫學文 •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看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7.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當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吶喊》(短篇小說集)自序)

  8. 鐵屋內的吶喊 • 錢玄同:「假如有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嗎?」 • 魯迅:「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破壞這鐵屋的希望。」(魯迅《吶喊》(短篇小說集)自序)

  9. 魯迅小說選材 • 比較 • 唐傳奇: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事件 • 魯迅︰尋常百姓的平凡生活

  10. 狂人日記(《吶喊》之一) • 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 • 第一篇「日記體」的小說 • 狂人病症:迫害狂(被害妄想症)老覺得被迫害,時時刻刻想著有人要吃他。連醫生說「吃藥」都會被他誤解 • 藉此揭露舊社會的醜陋本質。(如:禮教吃人)

  11.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第三節)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第三節) •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第十三節,小說結尾處)

  12. 孔乙己(《吶喊》之二) • 科舉制度下的知識份子沒有謀生本領 • 孔乙己—酸腐 • 回字的四種寫法 • 分豆子給孩子:「多乎哉?不多也。」

  13. 有一回(孔乙己)對我(店小二)說道,「你讀過書麽?」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麽?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櫃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櫃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麽?」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麽?」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歎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有一回(孔乙己)對我(店小二)說道,「你讀過書麽?」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麽?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櫃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櫃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麽?」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麽?」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歎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14.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裏走散了。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裏走散了。

  15. 阿Q正傳(《吶喊》之三) • 「Q」頭上拖著根辮子。 • 精神勝利法如:被兒子打了、畫花押 • 「阿Q」成為習用語

  16. 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閒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裏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   阿Q想在心裏的,後來每每說出口來,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們,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此後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人就先一著對他說:「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說:人打畜生!」 (第二章.優勝記略)

  17. (畫花押) • 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只是抖。於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沈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   阿Q正羞愧自己畫得不圓,那人卻不計較,早已掣了紙筆去,許多人又將他第二次抓進柵欄門。 (第九章.大團圓)

  18. 藥(《吶喊》之四) • 人血饅頭作藥的情節在〈狂人日記〉也有 • 足以震聾發瞶 • 魯迅對孫伏園說:「〈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說,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卻還要因了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

  19. 視角轉移 • 全篇小說屬第三人稱敘事觀點 • 視角:1.夏瑜赴義,老栓買藥:老栓2.小栓吃藥 :全知+小栓3.茶館閒談→夏瑜瘋了:全知4.兩家上墳,前世今生:全知

  20. 主題:革命者的血被愚昧的群眾當藥吃。 • 情節結構: • 主線:因小栓得肺癆,傳說血饅頭可治病老栓買血→小栓吃血→茶客談血→小栓死去 • 虛線:夏瑜因反清革命被捕。夏瑜被殺→血被當藥賣→茶客談血→死後寂寞 • 「藥」與「血」因此結合,點出主題

  21. 「饅頭」出現脈絡 1.路人:「這是給誰治病呀?」 2.小栓的母親:「吃下去吧,—病便好了。」 3.康大叔:「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 4.(墳塚)宛然闊人家裡祝壽時候的饅頭。

  22. 華 家 • 家境:「錢」、「棉被」的暗示 • 華老栓:取饅頭時跨步格外高遠躊躇著不敢接血饅頭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將這包裹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裡,收穫許多幸福。 • 老栓、大媽看小栓吃藥 • 華小栓:在3.談話中出現,似乎暗示人們對血饅頭治病的希望、愚昧

  23. 夏 家 • 夏瑜:即使在大牢中也不忘宣揚政治理想這個名字正好可跟「秋瑾」聯想在一起季節、就義地點、死後獻花 • 夏三爺:乖角兒—先告官 • 夏四奶奶:上墳時躊躇、硬著頭皮、盼烏鴉飛上墳頂

  24. 茶 客 • 康大叔:裝扮、說話神情、姿態、發死人財 • 其他茶客:聽到有人說「(夏瑜)瘋了!」「便又現出活氣」

  25. 人物動作、寫景 人物動作: • 老栓 • 圍觀的群眾 • 康大叔 寫景: • 清明時節—柳、草 • 烏鴉:短暫的希望後,又是無限哀思。 苦難將遠離,新希望來到。

  26. 象 徵 • 華家、夏家:華夏 • 古口亭口:革命志士 • 夏瑜赴義:對革命的悲觀 • 血饅頭:革命者的悲哀、群眾的愚昧 血的教訓小栓吃血饅頭,仍藥石罔效:傳統已死 • 墳間的小路:正路被迫改變—暗示抗議 • 花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源源不絕的革命力量 • 烏鴉:嘲弄、諷刺

  27.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 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 • 參考資料:《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魯迅》魯迅研究網 http://luxun.top263.net/index.html作家身影—魯迅 春暉影視錄影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