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 1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 : 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规律的科学。. 研究 化学反应 , 物理变化 ( 如 : 相变热 , 溶解热 ) 过程中能量交换。. 热效应 可能性 方向性 限 度. 化学热力学 :. 研究反应进行的速率和所经过的中间步骤。. 化学动力学 :. 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 本章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研 究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问题;. 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化 学变化的方向限度;. 简介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内容。. 1.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atar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规律的科学。 研究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如:相变热,溶解热)过程中能量交换。 热效应 可能性 方向性 限 度 化学热力学: 研究反应进行的速率和所经过的中间步骤。 化学动力学: 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

  3. 本章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研 究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问题; 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化 学变化的方向限度; 简介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内容。

  4. 1.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变 1.1.3 盖斯定律

  5. 1.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6. 1. 术语: 敞开体系: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 体系 研究对象 封闭体系:能量交换 隔离体系 (孤立体系) 环境 与体系密切相关的其余部分。

  7. 状态 体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和。 H2 状态 = f ( 温度,压力,体积, 密度,粘度,折光度 ...) P = 101.325kPa T=300K V= 1dm3 状态函数 用以确定体系热力学状态的宏观性质。 特性: (1)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确定值。 (2)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终态有关,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8. I 2 P II 1 V 内能 体系内部各种能量的总和。 包括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的移动能、转动能、振动能以及组成原子的电子和核的能量等。  U = U2 - U1 符号 U 单位: J or kJ 性质:状态函数 绝对值无法测量,变化值可测。 U1 U2 热传递 状态1 状态2 功传递

  9.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即能量守恒定律) 数学表达式 U = q + w U是体系的内能变; w 是功,(一般表示体积功); q 是热。 体系从环境得到功或热, q、w 为正值; 体系对环境做功或放热, q、w 为负值。 注意: q ,w 都不是状态函数,其值与过程 的具体途径有关。

  10. 例:某体系由状态A沿途径Ⅰ变化到状态B时, 吸热300J,同时体系对环境做功100J。当该体系沿 另一途径自状态A变化到状态B时,体系对环境做功 50J,则此过程q为多少? 解: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沿途径Ⅰ变化 U = q + w = 300 + (-100) = 200J 沿另一途径变化 U = q + w q = U -w =200 - (-50) = 250J

  11. 1.1.2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与焓变 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叫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热。

  12. 恒容条件下 , V = 0 体积功w = _ P外 V = 0 据U = qV + w 1.恒容反应热 qV及其测量 U = qV 物理意义: 体系内能的变化在数值 上等于qV。 弹式量热计测qV 钢弹组件q弹= C •T 吸热介质(水) q水= cm• T qV = _ (q弹+ q水)= _(C + c•m) T

  13. 2.恒压反应热qp与焓变 恒压下P1 = P2 = P外= P w = _ P外V U = qp_ P外V U2_ U1 = qp_ P外(V2_ V1) qp= (U2 + P2V2) _ (U1 + P1V1) 定义 焓H ≡ U+ PV 焓是状态函数 qp = H2_H1 = H H是焓变 物理意义: 体系焓的变化在数值上等于qp。

  14. 3.qV 与qp的关系 aA(g) + bB(g) = eE(g) + gG(g) 恒温恒压: H ≡ U + PV H =U + P V = U + ngRT qp = qV + ngRT ng为反应方程式中气态组分的化学计量数之总和。 qp= qV的条件: 1) 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同, 即ng= 0; 2) 凝聚相间反应。

  15. SO2(g) + 1/2O2(g) = SO3 (g) ng = _1/2 qp < qv C(S) + O2(g) = CO2 (g) ng = 0 qp = qv C(S) + 1/2 O2(g) = CO(g) ng = 1/2 qp > qv Ag+ (aq) + Cl - (aq) = AgCl(s) v = 0 qp = qv ng气体化学计量数总和

  16. 例. 在298k时,1g液体苯在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H2O(l)和CO2(g),放出热量为31.4kJ,求1mol液体苯燃烧的ΔH。 解:在量热计中反应的热效应为恒容热 qV 即ΔU,由于反应热 与进行反应的物质的量有关,应先换算出1mol苯(l)的恒容 热,再通过ΔU与ΔH的关系式求出ΔH。 C6H6(l) + 15/2O2(g) = 6CO2(g) + 3H2O(l) 苯的摩尔量M = 78g mol-1 先计算出1mol液苯的恒容热 注意放热反应q为负值 ΔUm=(-31.4 kJ g-1) 78 g mol-1 = -2449.2 kJ mol-1 根据ΔHm=ΔUm+ΔnRT R = 8.314×10-3 kJ K-1 mol-1。 Δn = 6 -7.5= -1.5, ΔHm = -2449.2 kJ mol-1 + (-1.5) ×8.314×10-3 kJ K-1 mol-1×298K = (-2449.2-3.7) kJmol-1 = -2452.9 kJ mol-1

  17. 1.1.3盖斯定律

  18. 1.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1)标明反应的温度、压力。 (2)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包括晶型)。 (3)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化学计量数, 它表示进行反应的物质的量。 (4)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表示出热效应,正号 代表吸热,负号代表放热。 例:H2(g) + 1/2 O2(g) = H2O (l) ; H(298.15K)=_285.15 kJ•mol-1

  19. 2. 盖斯定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ΔH = qP ΔU = qV 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过程和途径无关。 由于ΔU、ΔH为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途径无关,故qV、qP与途径无关。 应用盖斯定律,可以由已知反应热效应计算未知反应的热效应。

  20. 例 :C(石墨) + 1/2O2(g) = CO(g)H =? 反应可采取两个途径进行: 途径Ⅰ CO2(g) C(石墨) + O2(g) (1) (2) (3) CO(g) + 1/2O2(g) 途径Ⅱ (1) C(石墨) + O2(g) = CO2(g)H1= -393.50 kJ mol-1 (2) C(石墨) + 1/2O2(g) = CO(g)H2 = ? (3) CO(g) + 1/2O2(g) = CO2(g)H3 = -282.96 kJ mol-1

  21. 根据盖斯定律,途径I和途径II的反应热相同。 即 反应方程式 (1) = (2) + (3) 反应热 H1 = H2 + H3 H2 = H1_H3 = {-393.50 -(-282.96)} kJ mol-1 = -110.54 kJ mol-1 计算时注意: (1)条件相同的反应和聚集态相同的同一物质才 能相消、合并; (2)反应式乘(除)以某数,H也要同乘(除) 以该数。

  22. 3.标准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焓变 标准生成焓:fH (T) 在标准条件下由稳定单质生成 1mol纯物 质时反应的焓变就是该纯物质的标准生成焓。 标准条件 :标准压力 P  = 101325Pa 标准浓度C  = 1mol•dm-3 稳定单质规定:对于任何稳定单质  fH= 0 规定: fH(H+,aq,298.15K) = 0

  23. Zn (s) + Cu2+(aq)=Zn2+ (aq)+ Cu (s) fH(298.15K)0 64.77 _153.89 0 / kJ•mol-1 H(298.15K) = fH (Zn2+,aq, 298.15K) _fH(Cu2+,aq, 298.15K) 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条件下,摩尔反应的焓变值。 Hm(T) 即H (T) = _ 153.89 _ 64.77 = _ 218.66 kJ•mol-1 a A + b B = d D + e E H(298.15K) = {ifH( i, 298.15K)}生 _{ifH( i, 298.15K)}反 H (T) ≈H (298.15K)

  24. 注意: (1) 摩尔反应指按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量所完成的反应。由于反应的焓变与所进行反应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不同的反应,其摩尔焓变值不同。 2Al(s) + 3/2O2(g) = Al2O3(s) ΔH1 = -1675.7 kJ•mol-1 4Al(s) + 3O2(g) = 2Al2O3(s) ΔH2 = 2ΔH1= -3351.4 kJ•mol-1 (2) i为反应体系中某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对生成物取正值,对反应物取负值,计算时切勿丢掉。 (3) 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和,减去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和,切勿颠倒。

  25. 例:计算下一反应H (298.15K),并估算U。 H2S(g) + 3/2O2(g) = H2O( l) + SO2(g) fH(298.15K)_20.63 0 _285.83 _296.83 kJ•mol-1 H (298.15K) = (_285.83) + (_296.83) _ (_20.63) = _ 562.03 (kJ • mol-1) U = H _ ngRT = (_562.03) _ (1-1-1.5) ×8.314 × 10-3 × 298.15 = _ 558.3 (kJ•mol-1)

  26. 课 堂 练 习 在 25 ℃ 时,101.325 kPa 下,已知: (1) C(石墨)+1/2O2(g)= CO(g); △H1=-110.54 kJ.mol-1 (2) 3Fe(s)+2O2(g)= Fe3O4(s);△H2=-1117.1kJ.mol-1 试求 (3) Fe3O4(s)+4C(石墨)=3Fe(s)+4CO(g)的△H3=? 解:先由已知方程式(1)、(2)求出所求方程式(3): (3)= 4 (1)-(2)  △H3= 4 △H1 - △H2 = [4 (-110.54)-(-1117.13)] kJ.mol-1 = 679.97 kJ.mol-1

  27. 1.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2.1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推动力 1.2.2 熵和熵变 1.2.3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吉布斯函数变 1.2.4 化学平衡

  28. 1.2.1 自发过程的方向 和推动力

  29. 自发过程:不需外界做功而能自动发生的过程。自发过程:不需外界做功而能自动发生的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自发过程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限度。 自发过程的推动力: (1)体系倾向于取得最低能量状态。 (2)体系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

  30. 1.2.2 熵和熵变

  31. 物质的绝对熵 性质:状态函数 波尔兹曼公式S = k • ln 1. 熵(S): 体系内物质微粒混乱程度的量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时,任何纯净的完整晶体物质的熵等于零。

  32. 2.标准熵和标准摩尔熵变 标准熵:标准条件时,1mol物质的熵。 S (T) . 单位:J•mol-1•K -1 (1) 同一物质, S(g) > S (l) > S (s) ; (2) 同一物质同一聚集态, S(T高 ) > S(T低 ) ; CS2: S (161K) = 103 J•mol -1•K -1 S (298K) = 150 J•mol -1•K -1 (3) 气态多原子分子的S 值比单原子分子大,例如: N(g) NO(g) NO2(g) S (298K) 153 210 240 (4) 分子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33. 例. 不查表,依熵值从大至小排列下列物质: (1) Br2(l) (2) KCl(s) (3) F2(g) (4) NO2(g) 答:因为熵代表体系混乱程度的量度,所以: (1)S(g) > S(l) > S(s)。应是 F2、NO2的熵大 于Br2(l) ,而KCl(s)为最小。 (2) 分子越大,其结构越复杂,分子中原子运 动形态越多,熵值也越大。NO2分子比F2分 子复杂,故熵值大。 依题意,各物质熵值由大到小顺序为: S (NO2 , g) > S (F2 , g) > S (Br2 , l) > S (KCl , s)

  34. 标准摩尔熵变:标准条件下,摩尔反应的熵变。标准摩尔熵变:标准条件下,摩尔反应的熵变。 即 (298.15K) = {i S ( i , 298.15K) }生 — {i S ( i, 298.15K) }反

  35. 课 堂 练 习 求下列反应的△S(298.15K). (1) 2C(石墨,s) + O2(g) = 2CO(g) 解:S(298.15K)/J.mol-1.K-1 5.69 205.0 197.9 △S(298.15K) = 2x197.9 - 2x5.69 - 205.0 = 179.4 J.K-1.mol-1  0 (2) CO(g) + 2H2(g) = CH3OH(g) 解:S(298.15K)/J.mol-1.K-1 197.9 130.6 237.7 △S(298.15K) = 1x237.7 - 1x197.9 - 2x130.6 = -221.4 J.K-1.mol-1  0 总结:1)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ng0时,S0;当△ng0时,△S0。 2)不涉及气体的反应,一般情况下,物质的量增加(即 △n0), △S0。例如: CuSO4.5H2O(s) == CuSO4(s) + 5H2O(l) △S(298.15K) == 157.7 J.mol-1.K-1

  36. 1.2.3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 吉布斯函数变

  37. 1.吉布斯函数 G ≡ H - TS 性质:状态函数 恒温恒压下: G =  H - T  S 2.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等温等压:G < 0 自发过程 G = 0 平衡态 G > 0 非自发过程

  38. ΔG = ΔH -TΔS 在恒温恒压下反应自发性的几种情况 反 应 H  S  G反应的自发性 S(s) + H2(g) = H2S(g)-+-自发 CO(g) = C(s) + 1/2O2(g)+ - +非自发 Al2O3(s) = 2Al(s) + 3/2O2(g)+ + N2(g) + 3H2(g) = 2NH3(g)- - 低温为正高温为负 高温自发 低温自发 低温为负高温为正

  39. 3. 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f G  (T)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即 ={ifG ( i , 298.15K) }生 — {ifG ( i , 298.15K) }反

  40. (1).标准条件下 G (298.15K) = {i f G (i, 298.15K)}生— {i f G (i, 298.15K)}反 G (298.15K) = H (298.15K)—298.15K × S(298.15K) G (T) ≈ H (298.15K)— T × S(298.15K)

  41. 例:问在标准状态下使CaCO3分解的最低温度为多少?例:问在标准状态下使CaCO3分解的最低温度为多少? 解:使CaCO3在标准状态下分解,要使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自发, 其热力学条件为ΔG<0,由公式: G(T) ≈H(298.15K)— TS(298.15K) < 0 使T > T > T > 1111K 标准状态下使温度约高于1111K时,CaCO3(s)可分解。 用公式T =可估算反应的最低温度。

  42. { PD/P }d{PE/P }e { CD/C }d{CE/C }e Q= Q= { PA/P }a{PB/P }b { CA/C }a{CB/C }b (2). 非标准条件下 G (T) = G (T) + RT lnQ Q:反应商 aA(g) + bB(g) = dD(g) + eE(g) 对于反应 气体反应 若为溶液反应 注意:式中各项为任给分压(或浓度)。 如果反应体系处于标准状态时,则: Q = 1 lnQ = 0 G (T) = G (T)

  43. 注意: 多相反应中,Q表达式中不出现纯固体,纯液 体或溶剂。 Zn (s) + 2H+(aq)=Zn2+ (aq)+ H2(g) { PH2/P }{CZn2+/C } {CH+/C }2 Q表达式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Q= { PNH3/P } 1/2N2(g) + 3/2H2 (g) = NH3 (g) Q1= { PN2/P }1/2{PH2/P}3/2 { PNH3/P }2 N2(g) + 3H2 (g) = 2NH3 (g) Q2= { PN2/P }{PH2/P}3

  44. 例:空气中CO2占0.03%(体积比),求298K和1273K时的CaCO3 分解反应能否进行?求CaCO3在空气中最低分解温度? 若反应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求最低分解温度? 解: PCO2= 0.03% P =30Pa CaCO3 (s) = CaO(s) + CO2 (g) Q = PCO2/ P =3×10-4 1) 298K G (298.15K) = i  fG (i,298.15K) = H (298.15K)— 298.15K× S (298.15K) = 130.44kJ•mol-1 =110 kJ•mol-1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G (298.15K) = G (298.15K) + RT lnQ =130.44+ 8.314× 10-3 × 298.15 × ln(3×10-4)

  45. 2). 1273K G (1273K) = H (298.15K)— 1273K× S (298.15K) = — 26.0kJ•mol-1 G (1273K)=G (298.15K) + RT lnQ 3). T最低(空气中) G (T) = 0 G (T) =— RT lnQ = H (298.15K)— T×S (298.15K) T最低 = 782K 4). T `最低(标准状态下) G (T) = 0 G (T) = H (298.15K)— T× S (298.15K) = 0 T 最低 = 1111K = -112.0 kJ•mol-1 < 0 ∴反应自发进行 = — 26.0+ 8.314×10-3 ×1273 K× ln(3×10-4)

  46. 1.2.4 化学平衡

  47. 1. 分压定律 (1) P总 =PA+PB+ PC = ∑iPi (2) Pi = xi P PV = nRT PiV = niRT Pi / P = ni/n = xi

  48. { PD/P }d{PE/P }e Q= { PA/P }a{PB/P }b { CDeq/C }d{CEeq/C }e { PDeq/P }d{PEeq/P }e K = K = { PAeq/P }a{PBeq/P }b { CAeq/C }a{CBeq/C }b 实质:动态平衡 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 K的表达式 对于可逆反应: aA(g) + bB(g) = dD(g) + eE(g) 任一时刻 PA PB PD PE 平衡状态PAeq PBeqPDeq PEeq 注意:当平衡状态时 Q = Kθ

  49. 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应注意的几点: ①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括纯固体、纯液体 的分压或浓度。 ②不论反应的具体途径如何,都可根据总的化 学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 平衡常数与T有关,而与压力和组成无关。 ④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有关。

  50. N2O4(g) 2NO2(g) {P (NO2)eq/ P}2 {P(N2O4)eq/ P} 1/2N2O4(g) NO2(g) {P(NO2)eq/ P} {P(N2O4)eq/ P}1/2 2NO2(g) N2O4(g) {P(N2O4)eq/ P} {P(NO2)eq/ P}2 K1 = = (K1)1/2 K2 = = 1 / K1 K3 =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