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機器人的科與幻

機器人的科與幻. 葉李華 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 http://scisci.nctu.edu.tw/ yeh@sf.nctu.edu.tw. 中文古籍裡的機器人. 《 列子 ‧ 湯問篇 》. 時間:約 1000BC. 解析. 列子 ( 列禦寇 ) :春秋鄭國人,道家! 《 列子 》 雖是偽書,但漢朝已出現。 今本 《 列子 》 成書於晉朝 ( 西元三世紀 ) 是否真有其事? Yes  太令人驚訝了! No  同樣令人驚訝!. 科學精神. 輸入 系統輸出 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 廢其肝,則目不能視; 廢其腎,則足不能步。.

arm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機器人的科與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機器人的科與幻 葉李華 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 http://scisci.nctu.edu.tw/ yeh@sf.nctu.edu.tw

  2. 中文古籍裡的機器人

  3. 《列子‧湯問篇》

  4. 時間:約1000BC

  5. 解析 • 列子(列禦寇):春秋鄭國人,道家! • 《列子》雖是偽書,但漢朝已出現。 • 今本《列子》成書於晉朝(西元三世紀) • 是否真有其事? • Yes太令人驚訝了! • No 同樣令人驚訝!

  6. 科學精神 • 輸入系統輸出 • 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 • 廢其肝,則目不能視; • 廢其腎,則足不能步。

  7. 科幻精神 • 心開竅於舌 • 肝開竅於目 • 腎主骨 • 《黃帝內經》 • 結合當時當代的科技並延伸之!

  8. 西方文學中的機器人 Homer - Iliads, c. 900 BC Homunculus, 13th century Rabbi Yehuda Loew ben Becalel – The fabulous hominid Golem, c. 1580 Johann Gottieb Fichte (1762-1814)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 (1775-1854) Heinrich von Kleist - Uber das Marionettentheater, 1810 Johann Wolfgang Goethe - Wagner am Herde, 1831 ──Cognitive robotics has a colourful background in the literature──

  9. 《聖經》創世紀第二章第七節 •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 The Lord God formed the man from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the man became a living being.

  10. 希臘神話(約三千年前) 巧匠達岱羅斯(Daedalus)製造的巨形銅人泰洛士(Talos):職責是保衛克里特(Crete)的海岸線,每天巡視島嶼一次,驅趕所有的入侵者。他的腳後跟有一隻塞子,使生命液能保存體內。當亞歌號(Argo)的成員登陸後,梅迪雅(Medea)利用魔力拔出那根塞子,泰洛斯就失去了生命力。

  11. 猶太民族傳說(c1580AD) ●在猶太中世紀傳說裡,猶太法師能用泥土製造假人Golem。只要把一張寫著上帝名字的字條放到它口中,它便會活起來,任勞任怨地替它的主人效勞。 ●版本繁多! 《The X-Files》4-12 Kaddish

  12. 霍夫曼E.T.A. Hoffmann(1776-1822) • 德國作曲家、畫家、律師、法官與作家 • 1814:《Automata》Talking Turk • 1816:《Der Sandmann=The Sandman》 =《沙人》Olympia (美麗女機器人) 1870改編為芭蕾舞劇Coppelia

  13. 《科學怪人》 • 1818年出版 • 世界第一本科幻小說 • 瑪麗‧雪萊(Mary W. Shelley,1797-1851) •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 • Frankenstein Complex(科學怪人情結)

  14. 梅爾維爾 Hermann Melville (1819-1891,US) • 《白鯨記=Moby-Dick》作者 • 《鐘樓》(1855,The Bell-Tower) 故事背景: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 故事大綱:一個能敲鐘的機器人, 最後殺了自己的製造者。

  15. 利爾亞 Villiers de L'isle-Adam(1840-1889) • 《未來夏娃》 =L'Eve Future(1886) =Eve of the Future Eden(1981) =Tomorrow’s Eve(1982) • 故事大綱:「愛迪生」幫男主角 製造了一個機器未婚妻。

  16. 西方科幻中的機器人(I)文學篇

  17. robot發明人 • 捷克作家查別克 (Karel Čapek, 1890-1938) • 1921年發表舞台劇《R.U.R.》 「羅森的全能機器人」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 robot源自捷克語的「奴工」(robota) 最貼切的直譯應是「機僕」

  18. Robotics發明人 • 以撒‧艾西莫夫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Isaac Asimov, 1920-1992)

  19. 奇人艾西莫夫 • 快筆,博學 • 寫作狂(出版過近五百本書) • 自戀狂(出版過三本自傳) • 科普大師:數理化,天文地理,生命科學 • 科幻大師:五次雨果獎,三次星雲獎 • 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

  20. Asimov機器人系列 • 我,機器人(I, Robot,1950) • 機器人(短篇)全集(The Complete Robot,1982) • Robot Dreams(1986) • Robot Visions(1990) • 鋼穴(The Caves of Steel,1954) • 裸陽(The Naked Sun,1957) • 曙光中的機器人 (The Robots of Dawn,1983) • 機器人與帝國(Robots and Empire,1985)

  21. 代表作:The Bicentennial Man • 中篇:雙百人(The Bicentennial Man, 1976) • 長篇: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 1992) • 電影:變人(The Bicentennial Man, 1999)

  22.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 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  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23. The Three Laws of Robotics 1.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2.A robot must obey the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3.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24. 西方科幻中的機器人(II)電影篇

  25. 大都會(Metropolis, 1926/27) • 德國片 • 奧人Fritz Lang(1890-1976)導演

  26. Tobor the Great (1954)

  27. 惑星歷險(Forbidden Planet,1956)

  28. Yesterday’s Tomorrow • 科幻:結合當時當代的科技並延伸之! • 科幻片的折舊速率 • 今日科幻片,明日爆笑片 • 過時的科幻片能有什麼啟示?

  29. 臃腫機器人的啟示 • 故事說服力 • 觀眾接受度 • 不知摩爾定律(Moore’s Law)

  30. 星際大戰系列(Star Wars, 1977-) • 星際大戰(1977) • 帝國大反擊(1980) • 絕地大反攻(1983) • 首部曲:威脅潛伏(1999) • 二部曲: 複製人全面進攻(2002) • 三部曲: 西斯大帝的復仇(2005) R2D2 C3PO

  31. 銀翼殺手(The Blade Runner,1982) 原著 Philip K. Dick, 1968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仿製人會夢見電動羊嗎?》

  32. 魔鬼終結者系列 • Terminator(1984) •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1991) •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

  33. Star Trek系列 • 日換星移(1994) • 戰鬥巡航(1996) • 星際叛變(1998) • 星戰啟示錄(2002)

  34. 機器戰警系列 • Robocop (1987) • Robocop2 (1990) • Robocop3 (1993) 從 人類 變成 機器人

  35. 變人(Bicentennial Man,1999) 從 機器人 變成 人類

  36. 解析《變人》中四種典型人物 • 父親:典型的理性掛帥,將機器人視為智慧型工具。 • 2.母親:典型的科技恐懼症,覺得機器人具有潛在威脅。 • 3.大女兒:典型的人類沙文主義,鄙視機器人為次等人類。 • 4.小女兒:典型的感性掛帥,將機器人全盤擬人化,視之為好友與親人。 • 這四種人物, • 代表未來人類對於機器人可能採取的四種態度

  37. 《變人》的啟示 從這些角色的戲份中,不難發現導演認同的是「父親」與「小女兒」兩者,而這也正是該片成功的因素之一(全球的票房,等於是一次世界級的市場調查)。因此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瞭解到若想推出最受世人歡迎的真實機器人,就得利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讓使用者成為「父親」與「小女兒」這兩種人,而避免讓使用者產生「母親」或「大女兒」的心態。

  38. 駭客任務系列(1999) • 駭客任務動畫版(Animatrix, 2003)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Part 1 人類迫害機器人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Part 2 機器人迫害人類

  39. 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 人機緊張關係 • 人工意識、人工感情>人工智慧 • 過分濫情 • 狗尾續貂

  40. 機械公敵(I, Robot, 2004)

  41. 西方機器人電影中的主流意識 1.人類至上:機器人為次等人類 2.排斥異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3.科技恐懼症:工業革命以來的慘痛經驗 4.人機關係緊張:威脅人類,取而代之 機器人迫害人類>>人類迫害機器人 威脅人類的機器人>>引人同情的機器人

  42. 機器人世紀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21世紀是機器人的世紀!

  43. 機器人現況 • 非人形機器人(1):20世紀的工業機器人 • 非人形機器人(2):21世紀初的實用機器人 (Aibo, Roomba, Packbot) • 人形機器人:ASIMO, Tmsuk04 • 21世紀初的不實用機器人

  44. 機器人的兩極演化[假說] • 像人的愈來愈像人 • 不像的愈來愈不像 • 廢話? • 兩極化的啟示

  45. 機器人世紀 • 打破迷思:沒必要像人! 分化與特化;仿生 • 非人形的極至:小到不能再小 微型化(millibot, microbot, nanobot) • 非人形的極至:大到不能再大 巨大化(實例1, 實例2 , 實例3) • 非人形的極至:從有形到無形 虛擬化(infobot, softbot, webot, virbo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