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历史系 世界现代史课程组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历史系 世界现代史课程组.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 第一次尝试: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20 世纪二三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两大特点:一是道路曲折,二是经济建设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对多民族国家国体的尝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模式和大清洗运动,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对外政策.

april-cas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历史系 世界现代史课程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历史系 世界现代史课程组

  2.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 第一次尝试: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20世纪二三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两大特点:一是道路曲折,二是经济建设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对多民族国家国体的尝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模式和大清洗运动,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3.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对外政策

  4.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严峻形势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时间:1921年3月 实行粮食税 工业:租让制和租借制等国家资本主义,    出现大批私人经营的小企业。 新经济政策 内容: 流通领域:允许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恢复     了商品货币关系。 农业:准许农村一定限度的土地出租和使用   雇工。 意义: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返回

  5.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民族政策 苏联成立 2.格鲁吉亚问题 3.苏联的建立和苏联第一部宪法的制订

  6. 四、列宁逝世前的国内政治生活 1、列宁的“遗嘱”问题 列宁逝世 2、列宁逝世

  7. 返回

  8.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工业化方针的确定 2.围绕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关于工业化资金的来源 *关于工业化的重点 *关于工业化发展的速度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返回

  9. 3、工业化的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三个五年计划 二、农业集体化运动

  10. 返回

  11.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36年宪法 背景: 内容: 意义: 2.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 *斯大林模式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返回

  12. 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1.个人崇拜的盛行 条件: 出现时间: 表现: 造成的危害:

  13. 2、大清洗运动 ⑴ “大清洗”的开端--基洛夫遇刺 ⑵ 三次公开审判 苏联肃反运动 *所谓“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 *所谓“托洛茨基平行总部” *所谓“右派-托洛茨基联盟” ⑶ “大清洗”的后果

  14. 三、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1.争取集体安全政策 2.改变集体安全政策 返回

  15. 思考题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社会根源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转变 C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  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加盟的共和国是     (   ) A乌克兰、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俄罗斯 B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 C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 D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俄罗斯、格鲁吉亚 C C A

  16. B 4、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特点的评述,正确的有   (  )    ①共产党领导一切,党政不分,党直接发布命令 ②苏维埃是名副其实的人 民政权的权力机构 ③领导人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④个人专制独 裁,毫无民主法制可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5.苏维埃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制定于          (   ) A俄共(布)“十大”B联共(布)“十四大” C联共(布)“十五大”D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 6.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方针制定于             (   ) A俄共(布)“十大”B联共(布)“十四大” C联共(布)“十五大”D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 7.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是在              (   ) A俄共(布)“十大”后   B联共(布)“十四大”后 C联共(布)“十五大”后  D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后 8.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        B党政不分 C比例失调        D阶级斗争扩大 B C C A

  17. B 9.1936年的苏联宪法成为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志,这是因为  (  ) A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宪法规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力  D宪法反映了苏联社会结构的社会主义化 10.苏俄(联)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种类最多的时期是     (   ) A1918年——1920年      B1921年——1927年 C1928年——1936年      D1936年——1941年 1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历史理论意义在于         (  ) A提出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论    B暴力革命论 C提出社会主义多种经济发展理论 D计划经济体制理论 12.苏俄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B C C

  18. 二、材料解析: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引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9. 阅后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0. 三、填空题: 1.___年12月1日,在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内的走廊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____被暗杀。这一事件遂成为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开端。 1934 基洛夫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 2、试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3、试评苏联《1936年宪法》? 4、如何认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5、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失误?

  21. 必读书目 1、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论反对派》《斯大林全集》 2、《“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争论资料》 3、新华社参编部:《苏联历史的反思》 4、罗·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下) 5、列·托洛斯基:《背叛了革命》、《我的生平》 6、斯蒂芬·科恩:《布哈林与布尔什维克革命》 7、德·沃尔科戈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第一卷) 8、费·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 9、费尔南多·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 10、李曼荣:《托洛斯基评传》 11、闻一等:《布哈林传》 12、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13、陈启能 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 《布哈林文选》 14、(苏)基姆主编《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三联书店出版社。 15、(苏)维戈兹基等编《外交史》第3、4卷,三联书店1979年。 16、康春林著《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17、柳植著《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More Related